網傳火狐視頻截圖
隨後,有媒體以「野生紅狐現身黑龍江大興安嶺」為題發文稱,「赤狐在我國西藏分布較為廣泛,在大興安嶺林區並不多見。」還有媒體援引專家分析稱,野生赤狐的毛色如此鮮豔,「很可能發生了基因突變」。
火狐狸視頻也引起網友大量關注和熱議,網友紛紛轉發並讚嘆這隻「紅色精靈」「漂亮」「好看」,也有網友質疑狐狸的皮毛顏色像是「動畫片色調」。
數據來源:新華睿思
實際上,網傳視頻中的這隻狐狸並非赤狐,其鮮紅的皮毛顏色也非「基因突變」,而是後期被人調色處理而成。「野生紅狐現身黑龍江大興安嶺」的消息是不實信息。圖片截取自@中國新聞網
據了解,火狐狸的原版視頻攝於11月的新疆喀納斯。拍攝者李先生稱,視頻中原本是一隻黃色普通狐狸,其團隊成員後期將狐狸皮毛調色處理成鮮紅色,不知怎麼就傳了出去。
17日晚,何女士通過視頻公開道歉,阿木爾林業局經過核查也對其進行了批評教育。原來,火狐狸視頻是何女士丈夫轉發給她的,並告訴她是自己拍攝下來的,何女士信以為真,未加考慮就發到朋友圈。隨著這條視頻不斷傳播發酵,何女士的丈夫才意識到事件的嚴重性,告訴妻子視頻是他在網上下載的,目的是讓她走鴻運、發大財。
18日10時,微博話題#火狐狸事件當事人現身致歉#迅速登上熱搜榜,網絡上有關火狐狸的信息超過130萬條。
新浪微博熱搜榜截圖
縱觀此次火狐狸事件,讓人不禁聯想到12年前的「正龍拍虎」事件。兩起事件皆因發現「罕見稀少的野生動物」而備受關注,當事人所謂的「證物」也都是經過現代技術手段加工處理的「偽證」。一前一後發生的兩齣烏龍鬧劇發人深思:為什麼這些被「處理」過的照片、視頻能夠輕易「打臉」多個專家?為什麼諸多專業媒體機構紛紛「掉坑」,成為不實信息的傳聲筒?面對魚目混珠的網絡信息,我們又該如何去偽求真?
「正龍拍虎」事件中,震驚全國的野生華南虎照片實際上是用「年畫老虎」偽造的,此次刷屏的「火狐狸」視頻也是後期調色加工的。無論是圖片處理或是視頻特效,越來越多的謠言藉助現代化的技術手段,披上「馬甲」,真偽難辨,就連一些經驗豐富的專家也難免「中招兒」。
專業媒體對於新聞信息的核查事實、編輯審核等層層把關是網絡謠言的首道防線。然而,在以微博、微信、直播等為載體的新興輿論場內,熱點稍縱即逝,複雜多變的傳播格局使專業媒體遭遇流量瓶頸。個別媒體甚至為了「蹭熱點」「爭眼球」,弱化了事實審核流程,對謠言的傳播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值得慶幸的是,雖然新媒體環境下謠言的影響極易擴大,但闢謠的路徑也得以拓寬。中國網際網路聯合闢謠平臺及專業化、區域性闢謠平臺對網絡謠言聯動發現、聯動闢謠,發布準確權威信息,解民所需,釋民所惑,讓謠言失去傳播土壤,不攻自破。
來源:中國網際網路聯合闢謠平臺(芮靜)
監製:荊克
編輯:芮靜
校對:周文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