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籌/羊城晚報記者 李春暐
文圖/羊城晚報記者 周松 鍾傳芳 馮小靜 林園 何偉傑 李春暐
近期陸續有讀者反映「華南最大的水產綜合市場」存在缺斤短兩、以次充好問題,羊城晚報組織20餘名採編人員展開暗訪
廣州黃沙水產交易市場是華南地區最大的水產綜合市場。據統計,這裡每天的水產交易額超過千萬元。
近日,羊城晚報收到讀者報料,說消費者在黃沙水產交易市場買海鮮時被宰,缺斤短兩、以次充好的現象較為普遍。
對此,本報記者進行了一次暗訪。3月9日,羊城晚報廣州新聞部的20多名編輯和記者來到黃沙水產交易市場「採購」。暗訪人員分為四個組:年齡較大、採購經驗豐富的「至叻精明組」;很少逛菜市場的年輕男士組成的「大少水魚組」;結婚不久的幾位女士組成的「新晉煮婦組」;剛剛入職幾個月的後生仔組成的「熱戀情侶組」。
四路記者採回一籮生猛新聞。
新晉煮婦組
一隻蝦稱出三個重量
計劃: 龍蝦+大隻瀨尿蝦+聖子
結果: 同只蝦稱三次,三個不同的重量。
心得: 第一次見識了「足價足秤」,你出高價,才給夠秤,砍了價的反而被宰更多。
四位年輕的「煮婦」特邀一位大鬍子「煮男」組成了「新晉煮婦組」。買龍蝦、大隻瀨尿蝦、聖子,是該組的任務。
瞧準了一檔最生猛的,開價每斤180元,好傢夥,夠貴的!「便宜點啦,貴得離譜了!」「煮婦」開始殺價,「便宜10元,170元。」檔主說。「前面檔160元都給我啦。」「煮婦」繼續殺價。「有沒有這麼靚的蝦啊,唉,算了,155元給你了,哪裡都沒有這麼便宜的了。」檔主真系「大方」。
於是,「煮婦」選了一隻。「兩斤四。」檔主把龍蝦裝在塑料籃裡放到電子秤上稱了重,拿出計算器一算,155乘以2.4,一共372元。
「夠不夠秤啊?」「煮婦」在檔主耳邊細聲說。檔主瞅見了「煮婦」手中那把彈簧秤,「老實同你講,每斤180元的話,就足價足秤。」檔主也細聲說。「好,再稱下。」「煮婦」說。只見檔主按下電子秤左邊幾個按鈕的其中一個,再把那隻龍蝦放上去,1.6斤!同一隻龍蝦,與之前足足相差八兩!再算下價錢,180乘以1.6,這回共288元,相差84元。「煮婦」拿出彈簧秤一稱,確實是1.6斤。原來,這就是檔主所謂的「足價足秤」,一旦顧客砍了價,龍蝦就「增肥」了!
把彈簧秤收進包裡,「煮婦」走到另外一檔買聖子,把開價每斤28元的聖子砍到每斤25元。「要夠秤啊,我們有彈簧秤的。」「煮婦」嘴上這麼說,秤卻沒拿出來。檔主把整格的聖子倒進厚厚的環保袋裡,一稱,4.7斤。「有沒有這麼重啊?」說著,「煮婦」拿出彈簧秤一稱,才3.7斤!「可能搞錯了,來,我再給你稱過。」檔主拿過袋子,按了秤上一個按鈕,這回是3.7斤。
「哪裡還有人拿著秤來買東西的。」檔主心有不甘,聽見「煮婦」說還要買瀨尿蝦,頓時又來了勁。也許為了挽留顧客,檔主開始主動「爆料」,聲稱在他這裡買最實惠了,去其他檔口,只會被人宰得更厲害。見「煮婦」將信將疑,他乾脆撈起一隻瀨尿蝦,稱第一次,六兩幾,稱第二次,三兩幾,稱第三次,二兩幾!「煮婦」們趕緊離開了。
去第三家買瀨尿蝦,乾脆不講價,看還會不會短秤一位「煮婦」出了個主意。這家的瀨尿蝦個頭夠大,開價每斤120元。「要一斤半。」「煮婦」這回很豪爽。「一斤七,算了,計你一斤半。」檔主更「豪爽」。用彈簧秤一稱,正好一斤半。
大少水魚組
死蝦摻在活蝦裡面賣
計劃: 當一回結結實實的「水魚」
結果: 砍價成功也足秤,但難逃死蝦陷阱。
心得: 別以為砍價砍得好,分量給得足就是勝利,以次充好防不勝防啊!
一班男人,難道要演「古惑仔」?聽到分組安排,組員小鍾心裡嘀咕,六名平日「十指不沾陽春水」的大男人湊在一起,如果不給「煉成精」的海鮮檔 個「一頸血」(被宰得很厲害),當一回結結實實的「水魚」,就不正常了。
購物當天,一幫「準水魚」相約黃沙水產市場。約定時間過了半小時,只有一老一少兩個「準水魚」傻傻等待,兩人決定開拔前往市場。
很快,兩人就被水產市場鬧哄哄、溼漉漉的環境「嚇蒙」。老少「水魚」面面相覷,「都沒有來買過海鮮,如何是好?」老「水魚」鼓起勇氣向檔主問價,「扇貝多少錢一斤?」檔主熱情回應,35元一斤。「那就來兩斤。」結果三斤扇貝過秤,兩人一看傻了眼,怎麼才四個?「是這樣的啦,大才好吃嘛,小的沒有膏的。」檔主遊說。兩人拿不定主意,走了。
還是得讓「本地雞」春爺出馬,事情才有轉機。老少「水魚」在市場轉悠了半小時後,以部門老大春爺為首的「四大靚叔」相繼到來。大部隊一集合,軍心立馬大振。大伙兒走至一家海鮮檔,問瀨尿蝦的價格。對方開價每斤48元,老魏說,朋友們難得出來吃飯,就45元吧。老闆面露難色,考慮再三,勉強答應。
「老闆,你這袋子這麼厚,記得倒乾淨裡面的水啊!」彬少插嘴。一過秤,3.26斤。加上三斤花甲,一共185.7元。這時大家又行動起來,將總價格殺到180元,才滿意凱旋。隨後,春爺將戰利品拿到公秤處稱一下。好傢夥,果然足金足兩!
隨後,大家再接再厲,又收穫了一條老虎斑(199元),3斤扇貝(99元)。提著大包小包,一行人心滿意足地來到酒家。「
你們有沒有被人坑啊?」一幫至叻「煮婦」關切地問道。
於是,大少們將戰利品第三次過秤,秤上讀數依然不變,又收穫一片讚許。「等一下,要看看裡面的東西有沒有什麼貓膩!」有人提醒道。
「好的唔靈醜的靈(好事沒來,壞事先到)」,果然在瀨尿蝦中,春爺發現了不少死蝦,「怪不得賣這麼便宜,原來是死蝦當生蝦,又比人搵老襯(被人宰)啦!」另外,在扇貝和花甲中,記者也發現了部分不新鮮的海鮮混雜其中。
至叻精明組
買只龍蝦少給半斤多
計劃: 大龍蝦+老虎斑+扇貝
結果: 龍蝦被坑半斤多,精明組反成了水魚。
心得: 檔主宰你是不分年齡、不分長相的。神來宰神,佛來坑佛!
既然名為「至叻精明組」,當然少不了精明的組員:在菜市場買菜經驗超過30年的老編輯,更有砍價高手編輯的母親劉老師。有這兩員大將,該組對於本次購物自然自信心爆棚。
精明組的首要任務是買只大龍蝦。看過幾家店之後,該組選擇了A區83檔昌泰澤利海鮮總匯。
經過兩番口水戰,劉老師把要價每斤180元的龍蝦砍到了每斤150元。店員小夥子拎起一隻大龍蝦,往電子秤上一放,「兩斤八」。記者一看,電子秤上果然顯示著「2.8」。「你們給的夠不夠秤啊?」「這個你可以放心,我們是十幾年的老店了,絕對足秤!」店員信誓旦旦。「不行,你這個塑料筐起碼也有二兩,再去掉二兩,算兩斤六!」劉老師又發現了問題。店員苦笑說:「那就兩斤六吧。」店員用計算器一按,這隻龍蝦390元。
隨後精明組又在這家店採購了一條1.6斤的老虎斑(80元),還有6斤扇貝(276元)。任務完成,直赴酒店。
在市場裡的一家海鮮酒樓,精明組找來了彈簧秤,決定稱一稱採購來的海鮮。「老虎斑,一斤六,正好。」「扇貝,六斤,沒錯。」「看來這家店還可以,都還夠秤。」兩位年輕記者說著。「龍蝦,兩斤!?」兩位記者看了又看,確實是兩斤。換把秤,還是兩斤!「少了六兩?差這麼多?去找店家問問!」兩位記者拎著龍蝦就下樓了。
「他們會不會不認帳啊?」記者犯著嘀咕,找到了店員。店員把龍蝦再次放到秤上,這次顯示「2.1斤」。店老闆也不多問,向店員使了個臉色,店員就開始找錢了。「好了,退給你們50元吧。」店員拿出50元錢。「少了五六兩,哪止50塊啊!」記者說道。「那就60元吧。」店員又拿出10元錢。「就算半斤的話也要75元啊。」記者不依不饒。最終店員還是給了記者75元。「少了這麼多,怎麼回事啊老闆?」記者追問。「應該是脫水了。」老闆若無其事,一點也不臉紅,記者在一旁哭笑不得。
「想不到這麼順利。他們竟然問都不問,肯定心知肚明啦。」回到酒樓,精明組又討論起來了。「看來便宜的東西他們懶得做手腳,專挑貴的下手啊。」「我們還自稱精明組呢,這回做了『水魚』,讓真正的『水魚組』笑話啦!」
熱戀情侶組
買兩斤花螺少給四兩
計劃: 3斤花甲+2斤瀨尿蝦
結果: 買兩斤花螺,被坑了四兩。
心得: 電子秤上按鈕有玄機,還是自帶彈簧秤靠譜。
在黃沙海鮮市場貨比三家後,假裝情侶的幾名年輕記者最終選定西豬欄路14號的「錦澳海產」店,計劃買3斤花甲和2斤瀨尿蝦。
檔主開出花甲18元/斤和瀨尿蝦35元/斤的價格,然後用塑料小籃子從水族箱中撈起海鮮,放到電子秤上,電子屏幕上分別顯示花甲3.2斤、瀨尿蝦2斤。隨後,檔主將兩種海鮮一起放進重約2兩的塑膠袋,遞給幾名年輕記者。
記者們用隨身攜帶的彈簧秤稱了一下,結果發現兩種海鮮連同袋子,指針勉強指向「5」,意味著總共「縮水」了約4兩。經過對質,檔主補給記者兩枚花甲。最終,檔主同意將花甲算為3.1斤,兩種海鮮總價為125元。
接下來,記者計劃購買三文魚。對比顏色和價格後,記者來到一家名為「騰達海產」的海鮮店,表示想買兩斤三文魚,檔主開價每斤45元。經過討價還價,以每斤43元成交。
檔主將一段三文魚放到電子秤上,顯示重量為2.2斤。而當記者用彈簧秤稱過後發現,連帶2兩重的袋子一起只有兩斤重,足足少了4兩!此時,檔主面露尷尬,表示願意少收一些錢。最終,記者以100元的總價買走了三文魚以及兩瓶醬油、芥末(檔主原本開價20元),省下15元。
當「熱戀情侶組」走過「康泰海產」店時,其中一名記者發現檔主正操著家鄉話與人交談,便上前搭話。記者看中了花螺,老鄉開出每斤35元的價格。
花螺裝在塑料籃子中,放在電子秤上顯示重量為2.03斤。記者用彈簧秤一稱,只有1.67斤,少了將近4兩。檔主馬上表示塑料籃導致了誤差,願意補上差額。隨即,檔主補了一些花螺,重新稱了一次。但記者發現,檔主在第二次稱重前,按下了電子秤上一個小按鈕,電子秤的讀數隨之發生了變化,接近記者自己稱的重量。
記者手記
市場亂象須整頓
看暗訪組在黃沙水產交易市場的經歷後,讀者們或許會對這裡的交易現狀有了一定的認識。
商品不明碼標價,不了解行情又不砍價的「水魚」們上來就被宰,賣家給的分量一般都是足的;會砍價的,也難逃缺斤短兩、以次充好的陷阱;電子秤看起來很精確,其實暗藏玄機……
不能斷定所有店家都會如此宰客,但這些亂象確實存在。不但有讀者報料,也有不少網友反映這些問題。「現在黃沙海鮮市場一些海鮮店的人缺乏行業道德!」「應該整頓,不然就要變成第二個三亞了!」
黃沙水產交易市場究竟何時才能做到明碼標價、童叟無欺?羊城晚報將繼續關注。
周松、鍾傳芳、馮小靜、林園、何偉傑、李春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