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間流傳著一句「吃魚吃蝦,天津為家」的老話,來形容天津人愛吃海鮮的嗜好和津菜廚師烹調海鮮的精湛技藝。如果缺少了這「河海兩鮮」,名滿天下的「天津衛」也就缺少了那一份獨特的「天津味」。如今,在天津每天有1000多噸新鮮水產品和近2000噸冰凍海鮮走向餐桌。如此龐大的海鮮市場在春節前的採購熱潮中哪些賣得火?哪些更划算?回答這些問題,不能不去王頂堤和金鐘兩個水產品批發市場看看……
市場篇
春節哪些海鮮賣得火?
凌晨是*中*冷的時候,大多數人正在溫暖的被窩裡沉睡,王頂堤水產品批發市場裡卻是燈火通明,批發商們早早就開工了。前來送貨、批發的車輛絡繹不絕,買主與賣主討價還價、驗貨過磅,忙得不亦樂乎。經過一夜的忙碌,當天早晨,津城大大小小的農貿市場、超市、飯店就有了新鮮的海鮮售賣。
「到了年根兒底下,*峰時每天市場的成交量能達到1000噸,海蟹、對蝦、各種魚賣得都很好。」王頂堤水產品批發市場總經理陳孟龍告訴記者,這裡集中了天津地區80%以上的鮮活水產品,並且輻射山西、內蒙古、河北、北京等多個省市,一直是北方地區*的水產品集散地。在這裡水產品每天成交六七百噸很正常,其中超過一半銷往內陸省市,如此的「海量」,也使這成了四面八方海鮮貨源的「目的地」。
王頂堤市場一進收費口的*家水產批發中心門前一輛貨車正在卸貨。記者和店主盧大力攀談得知,這車是剛從浙江舟山過來的,主要是蝦和螃蟹,店裡走出來幾個小夥子,穿著大衣、膠鞋,戴著耳套,麻利地把一箱箱海鮮搬下車堆到店門口。
聊天的十來分鐘裡,來了三四撥買主,盧大力一邊用一根1米來長的鐵鉤子鉤起一筐浸在水池中的螃蟹,一邊向客人介紹:「您看這海螃蟹廣東空運過來的,大個兒的一斤多一隻,115元錢。六七兩一個的是舟山的,滿黃,80元。」「要麼來點鰨目魚?鮮的140元,冰凍的80元,鮃魚才35元……」他一邊推銷一邊回頭對記者說,「這些天對蝦和海蟹都賣得挺好。我屋裡這一池子螃蟹五千多斤,一兩天就賣完了。」
除了鮮活水產品,冰凍海鮮也是冬季市場消費的主力。尤其臨近春節,各種海鮮禮盒紛紛上市,讓人挑花了眼。
「我們是天津市*家做海鮮禮盒批發的,到現在已經第六年了。」盧大力拿出海鮮禮盒的清單給記者看,價位從288元到2588元不等,「去年是兩三百元的禮盒賣得多,今年漲了一點,500塊左右的賣得*。」
在金鐘批發市場水產品區的冷凍食品包裝車間,制冷機隆隆的運轉聲下,一大桶海蝦被工人們一個個整齊地碼放進紙盒,再經過速凍、裝箱,就成了百姓熟悉的海鮮禮盒。
據市場的周經理介紹,金鐘市場的水產品以冰凍為主,主要有魚、蝦、貝和海星、章魚等特殊水產品四大類,其中海蝦和魚的銷量*,約佔全市總銷量的四分之一。進入臘月,水產品進入囤貨期,金鐘市場的三個冷藏庫,總容量有2.5萬噸,已經全部裝滿了。他表示:「水產品全年有五一、十一、元旦春節三個銷售高潮,五一期間金鐘市場每天銷量能達到400多噸,十一連著中秋節有十來天的紅火,而一年中*的高潮就在元旦春節,每天能達到600多噸的成交量,佔全年市場總成交量的近30%。臘月十五以後,冰凍海鮮銷售開始迎來全年的*峰,春節前一周預計銷量將比平日提高一倍。」
揭秘篇之一
海鮮價格緣何居高不下?
在很多人看來,與販運蔬菜和肉類相比,倒騰海鮮的利潤要高得多。
提到這個話題,已經在海鮮市場經營了10年鮮活水產品的李海山深深嘆了一口氣。「說實話,活海鮮的利潤空間是比較大,但是風險也大,弄不好連老本兒也要賠進去。」他說,倒騰海鮮*關鍵的是成活率,像螃蟹、對蝦、皮皮蝦等都特別「嬌氣」,一旦在運輸過程中出現什麼差錯導致大量死亡,就血本無歸了。
李海山指著眼前的螃蟹:「現在從舟山運到天津大約能賣到每公斤140元錢左右,但如果是死了的螃蟹,連40元都不值。」在海鮮運輸過程中,要加上「雙保險」,一方面在運輸車內安上充氧泵,不停地打氧;另一方面,運輸途中要定時觀察並噴淋海水。「每當一車貨運過來,我在打開前都挺緊張,生怕出什麼差錯,每次的死亡率要是不高於5%,就算可以了,」李海山說,「今年螃蟹進的貨還不錯,價格也比去年略低,估計到春節也就再漲個5%吧。」
與鮮活水產品相比,冰凍海鮮風險要小,加價空間也相對較小。
在金鐘市場,福元水產的巨大冰櫃放在水產區的中央位置,頗為顯眼,老闆娘白大嬸站在一旁笑著招攬過往客人。白大嬸家是金鐘市場*的蝦批發戶,銷量佔整個市場的近40%。談起生意經,白大嬸透著一股精明麻利:「每次進貨,除了特別需要壓點兒貨的時候,30多噸的貨立刻就被大伙兒分了。」白大嬸家的蝦主要有白蝦、竹節蝦、海浦蝦和麻蝦,從北海、南海、舟山、廣東四地進貨,價格隨行就市。「一盒白蝦,我們118元進貨,賣130元,一般賺10%左右。」
下午四點鐘,臨近下班時間,河北區老菜道市場人流多了起來,牛大姐家的海鮮攤子前已經圍了好幾個人,一個中年男子指著快賣完的鮃魚問:「這魚是缺貨還是怎麼了,今天這麼少?」牛大姐手裡麻利地收拾著碎冰塊,嘴裡乾脆地回答:「可不賣完了嗎,快過年存的貨嘛都沒有了。」在她的攤上,大個兒的鮃魚每斤45元,帶魚每斤15元,目魚19元一斤,「我這兒是*便宜的,整個菜市場再沒有這個價。瞧瞧這8個一斤的冷凍蝦,渤海灣的,帶著籽兒,跟皮皮蝦似的。」牛大姐就是從金鐘水產品批發市場進貨的,15、16隻一斤的白蝦賣60元,12隻一斤的白蝦賣90元。
看到人家攤位如此熱鬧,隔壁攤位的小梁把自己同樣大小的蝦降了2塊錢,買兩斤還送個包裝盒。小梁邊賣邊告訴顧客:「我這兒都是鮮蝦,*沒打膠。」小梁實誠地撥開一種冷凍後注膠的蝦腳示意,「你看,蝦腳這兒化到*後,不是冰碴,而是果凍狀的東西。」
在河西區大沽路菜市場,鮮蝦賣到了35元一斤,黃花魚25元一斤,鮃魚*貴的100元錢3斤。來買海鮮的周老師一邊挑選一邊告訴記者:「現在大魚大肉都吃不動了,海鮮的營養價值相對較高,每周家裡都吃上一兩次,雖然臨近春節價格有點貴,但是孩子愛吃還是要買一點。」
聲音
沒有出海捕魚的船,天津的海產品只能靠遠洋捕撈,或者從外省市調運。如今,市場上的所謂本地海鮮更確切地說應該理解為渤海灣海鮮。
「這會兒天津沿海都是這種流冰,漁船早都不出海了。」
—— 漢沽蔡家堡漁民劉翠波
「要是哪個超市帶魚標的是天津產地,那肯定是瞎寫,要不就是天津的遠洋船去遠海捕撈的。」
—— 在水產部門工作近30年的周先生
揭秘篇之二
本地海鮮到底有多少?
開車駛下京津高速,沿著中央大道往北走到頭就到了天津有名的漁村—漢沽蔡家堡。站在碼頭,「三九」天刺骨的海風吹得人幾乎沒法在一個地方站住腳。碼頭兩側的海水裡漂散著一片片的冰凌,「這是流冰,海水漲潮的時候,漂在海面上的浮冰被潮水衝到海邊,退潮時這些浮冰就留在了岸邊。」蔡家堡的漁民劉翠波告訴記者,「這會兒天津沿海都是這種流冰,漁船早都不出海了。」
蔡家堡的碼頭旁停放了百十條大大小小的漁船,這些船的小半個身子被凍在水下,冰面反射著太陽耀眼的光,一片「北國冰封」的景色。「農曆大雪節氣過後,海上就會出現流冰,而且很多洄遊魚類都冬眠了,這會兒漁船就都回到碼頭,漁民也剛好借這段時間修補一下漁船。」劉翠波說。鄰近的北塘漁民協會也表示,近海漁船幾乎都已經停止作業。
沒有出海捕魚的船,天津的海產品只能靠遠洋捕撈,或者從外省市調運。如今,市場上的所謂本地海鮮更確切地說應該理解為渤海灣海鮮。
在水產部門工作了近30年的周先生目睹了渤海灣海產品資源興衰的過程。「十幾年前,在天津人飯桌上地產帶魚是家常菜。」周先生回憶起早年間的生活充滿了感嘆,「記得我小時候海河水位很高,一到旺季好多螃蟹疊著羅漢就爬上來。兩毛錢一大袋子夠一大家人吃。」從上個世紀90年代末以來,天津海產品資源越來越少,現在市民已經幾乎吃不到天津近海的經濟魚類了。他說:「要是哪個超市帶魚標的是天津產地,那肯定是瞎寫,要不就是天津的遠洋船去遠海捕撈的。」
似乎是為了佐證這一說法,王頂堤市場的陳經理也告訴記者:「現在天津市場上60%以上的海蟹都是養殖的。」近年來在國家的扶持下,我國海產品養殖業發展迅速,工廠化養殖帶來的海產品數量激增,彌補了海洋捕撈業的連年下滑。今年冬天在天津市場上養殖蝦上市量比往年增加了近兩成,而本地水產品只能看到少量的鯽頭魚和毛蚶了。
質量篇
我們的海鮮安全嗎?
在河西區廣東路某大型超市水產品櫃檯,*顯眼的地方擺放著一堆一堆的鮮蝦和魚。記者拿著蝦找到售貨員問:「這有水產品檢測合格證嗎?」售貨員回答:「沒有。」記者又指指帶魚問有沒有檢測證明,售貨員也很乾脆地說:「沒有!」
在旁邊冰凍海鮮的銷售冷櫃,售貨員打開冰櫃拿出一袋福建寧德產的黃花魚說:「這種有無公害的標籤。」記者細看冷櫃裡的海產品,大多數有產地、製造商和衛生許可證,但是很多海鮮禮盒只有一個總的價錢,並沒有標註檢測合格證明、具體分量和生產日期等。在記者的隨機採訪中,消費者的回答大多是:看著乾淨新鮮,吃著就沒事!
人們幾乎本能地認為,海產品只要眼見為「鮮」就安全了。尖山路菜市場是河西區水產品比較集中的市場之一,也是憑藉「鮮活」招攬顧客。記者詢問一中年攤主螃蟹是哪裡進的,他說:「浙江來的,那裡的海水乾淨!」這是表現得*有環保理念的一位。
沿攤位邊走邊問,各個攤位對「是否有檢測」的問題不屑一顧,大都說:「我們有衛生許可證,這麼活蹦亂跳的,能有什麼不放心。」到處是混合著海鮮腥味的水氣和渴望買主的目光,但無一攤位上有任何檢測證明。
經過多處走訪,記者發現天津市場上的水產品,無論鮮活還是冰凍的,沒有公示檢測證明的是大多數。而衛生許可證與水產品的品質檢測並不是一回事,其更著重的是衛生條件,而不是海洋產品有害化學物質的含量。
王頂堤市場的陳經理表示,他們目前正在籌建一座天津市*的蔬菜肉類水產品的檢測中心,現階段已經完成了設備安裝和人員培訓,正在對儀器進行調試,預計今年四五月份將投入使用,屆時就能有效檢測出水產品的藥物殘留、保鮮劑使用情況等是否符合國家標準,讓人們吃到真正安心、放心的水產品。
行家支招
今年海鮮哪些更划算
王頂堤水產品批發市場管理站的副主任叫路世傑,年近50,市場裡的老老少少都親切地稱呼他「路伯」,天津市做海鮮行當的人有一大半都認識他。早年間他在王頂堤水產養殖公司幹了十來年,後來成立王頂堤水產批發市場他就來到了這裡。憑藉30餘年在水產領域摸爬滾打的經驗,路伯可謂是行家裡手。採訪中,他向記者面授起挑海鮮的門道:「好多人都知道本地帶魚好吃,挑選關鍵要看帶魚的身形,渤海灣的帶魚,條兒窄、刺兒小、沒有大骨節,特別是魚眼睛一定得是黑色的,不是黃色。」
「今年海鮮市場要說性價比合適,河蟹倒是可以嘗嘗,現在主要以二兩半的圓臍和三兩的長臍居多,長臍批發價每斤35元,圓臍的45元。這個價格比往年每斤至少便宜了10塊錢」路伯解釋說,「今年前期比較旱,河蟹普遍長得慢,到了中秋節上市時肥度不夠,人們買的不多。養殖戶們早早就把賣不掉的河蟹圈養起來,就等春節上市。」
「帶魚和小黃花魚因為幾乎沒有人工養殖,都是海裡捕撈的,相對來說更加安全,口感也更好。買蝦的時候,則要挑選個體均勻透亮的,如果顏色發青發黑的,就說明養殖的水域比較深,光照達不到,水質也相對要差。」路伯還提醒,春節期間家裡如果有冰凍海鮮禮盒,*在一兩個月內吃完,要是真空包裝的還能再放久一點。
此外,目前市場上的冰凍蝦禮盒,很多都標著「4個頭」、「8個頭」、「12個頭」……這是以「頭」來計算蝦的大小,「頭」的意思就是斤,4個頭的對蝦就意味著4隻蝦合起來有一斤重。很多消費者拿著這樣一盒寫著「4個頭」的禮盒,就當然認為這是一盒共一斤重的蝦。但實際上,包裝盒上的「規格」一欄很可能是空白,包裝上的「淨含量」也同樣空白。這樣不明示規格和淨含量的禮盒,買回家後發現「縮水」,消費者也只能自認倒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