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位上海科技界的「執牛耳者」走進螢屏

2020-08-28 光明網

9集大型科技訪談節目《未來說:執牛耳者》第四季,將於8月22日—8月30日每晚20:00在上海電視臺新聞綜合頻道連續播出,並在看看新聞APP上同步推送,17位上海科技界的「執牛耳者」們將一一走進晚間黃金時間的上海螢屏,與觀眾分享最前沿的先鋒科研成果,講述熱愛與堅守的科學探索故事,展現上海科學家們果敢勇毅、衝鋒陷陣、奉獻求索的科研精神。這也是上海科技節期間的一檔特別節目,由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和上海廣播電視臺聯合出品、融媒體中心精心製作。

記者了解到,《未來說:執牛耳者》第四季,重點聚焦上海科創領域的領跑者和開拓者們,面對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重大考驗,迎難而上、攻堅克難,在醫療救治、檢測技術、藥物篩選、疫苗研發等領域所取得的重要成果和重大突破。

節目中,「硬核醫生」上海市新冠肺炎臨床救治專家組組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醫生,講述了獲得高度認可的「上海方案」,背後所蘊含的「每一條方案寫在病人身上」的重要智慧。作為國內首批研製出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的企業之一,上海之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邵俊斌博士,將最新研發的核算檢測設備帶到節目現場,展現他們始終與時間賽跑、朝著更快更準的檢測目標所做的不懈努力。中科院院士、東華大學材料學院院長、纖維材料改性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東華大學朱美芳,現場帶來一場與眾不同的「時尚秀」,不僅展示他們為抗疫專項研發的新款防護服,更為觀眾展現出纖維面向深空、深海、身體無處不在的廣闊應用發展前景。

可以說,這一季《未來說:執牛耳者》是對上海科學家們最新重大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其中,上海交通大學船舶與海洋工程系博士生導師譚家華教授,帶來大型絞吸疏浚裝備,俗稱「挖泥船」,成為遠海島礁、港口、長江深水航道建設的「國之重器」,在海洋強國夢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中國科學院院士、計算機軟體科學家何積豐帶來的「面向重大工業裝備核心控制軟體的安全可信保障技術及應用」項目,則為軌道交通、航空航天等領域研發了「保駕護航」的重要可信軟體;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研究員馬大為,有著一個以他名字命名的化學反應---「馬氏氨化反應」,為反應合成提供了高效而廉價的催化劑,如今已是每天成百上千的化學家研發新藥的「必備利器」。

與前幾季節目不同的是,新一季《未來說:執牛耳者》進一步體現「現場」、「在場」和好看、動人,力避科技節目的冰冷麵孔。首先加強了外場拍攝,通過鏡頭帶領觀眾走進「科學發生地」,走進科學家們的工作場景,實地了解和展現科學成果,探秘一些大型科學研究平臺和大型設施裝置,比如,世界上迄今為止最大的對人類表型進行系統精密測試的平臺,大型船舶建造的工廠;了解一批國家級的重點實驗室,如纖維材料改性國家重點實驗室,海洋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感受科學研究的應用場景,比如醫生手術門診的真實場景,等離子體刻蝕機專業生產車間等。通過現場熱騰騰的交談和直觀感受,在科學研究的第一現場真切感受到科技實力,以更形象和生動的方式普及硬核科學知識,增加可看性,使深奧的科學技術得以生動呈現。

與此同時,多維度深入展現科學家的成長故事,塑造一個個豐滿立體可信的上海科技先鋒的形象。節目中,張文宏的老師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終身教授翁心華,首次親臨現場和張文宏一起回憶師生情緣,講述了師生十七載接力傳承「執著、求真」的華山感染科精神。

節目中還全新增添了「未來新發聲」「時間膠囊」的環節,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名校的青年學子,在現場提問科學家。「時間膠囊」環節中,17位科學家把各類獨具匠心的物品送入「時間膠囊」,展示了上海科技大咖們的對未來科技的無限暢想,成為整檔節目點睛之筆。

據悉,為了多方位呈現節目中受訪科學家們的科研成果和科學精神,記錄中國科技創新的高光時刻和「大國重器,執牛耳者」的風採,今年《未來說:執牛耳者》的落地展覽「執牛耳者—2020上海科創先鋒展」,將於8月27日在上海中心大廈126層「上海之巔」阻尼廳啟動,並將於9月1日-10月31日在上海科技館等滬上地標性場館展出,面向社會公眾開放。通過電視媒體和專業新媒體的聯動,以線下觀展體驗+線上節目收看的形式,為市民立體呈現上海科創中心建設成果。(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顏維琦)

相關焦點

  • 17位上海科技界的「執牛耳者」們走進上海螢屏
    澎湃新聞記者 黃小河為充分展現上海科技工作者在抗擊疫情、上海科創中心建設進程中的紮實成果,上海科技節期間,由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和上海廣播電視臺聯合出品、融媒體中心精心製作的9集大型科技訪談節目《未來說:執牛耳者》第四季,將於2020年8月22日—8月30日每天20:00在上海電視臺新聞綜合頻道連續播出
  • 上海螢屏溫暖跨年,抖音直播超1140萬人共祝明天會更好
    五位上海援鄂醫療隊成員昨夜登上跨年盛典舞臺,他們與演員黃曉明一起連線武漢,構築舞臺上動人一幕。(均東方衛視供圖)製圖:李潔   上海援鄂英雄、向陽的武漢伢、脫貧攻堅親歷者、直播經濟的紅人、觀眾們喜愛的歌手演員、新生代玩轉的虛擬偶像……無論螢屏上的主角如何流轉,湧動著的氣場其實從未更迭:心手相連,涓滴匯海。  昨夜今晨,《夢圓東方·2021東方衛視跨年盛典》陪伴螢屏前、網際網路端的大眾溫暖跨年,上海收視份額約50%。零點時分,抖音號的直播也突破了1144萬人參與。
  • 17位中國大陸學者當選,香港臺灣共15人新當選!
    日前,全球最大的非營利專業技術學會IEEE(國際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協會)公布了2018年度Fellow名單,中國大陸共有17位科學家當選,中國香港有7個,臺灣地區共有8位科學家當選。32位中國科學家當選新一屆IEEE Fellow本年度中國大陸共有17位科學家當選新一屆IEEE Fellow。
  • 64年後科技界「三錢」星河再聚,283279號小行星被命名為「錢偉長星」
    何梁何利基金信託委員會秘書段瑞春、上海市政協副主席方惠萍為「錢偉長星」命名證書銅匾揭幕。圖源自《校長錢偉長》值得一提的是,由此,中國科技界的「三錢」,也在蒼穹之上、星漢之間,再聚首。「三錢」一般指為中國航天、飛彈事業做出巨大貢獻的錢學森、中國近代力學科學家錢偉長、為中國原子彈發展做出巨大貢獻的錢三強。
  • 上海科技節帶你走近科學家
    本周,申城的科普氛圍格外濃鬱,2020上海科技節的各項活動吸引了眾多市民參與。科技訪談節目《未來說:執牛耳者》、「科學之夜」親子嘉年華、今年新設的科技節雲端主會場……有的讓市民走近各個領域的科技大咖,感悟科學家精神;有的適合親子家庭參與,在遊戲和體驗中與科學親密接觸。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
  • 2021 QS亞洲大學排行榜出爐,上海大學排名上海第四位
    上海大學/Shanghai University在2021QS亞洲大學排名中上海大學排名上海第4位中國內地高校第19位亞洲80位QS亞洲大學排名QS亞洲大學排名自2009年起每年發布一次,展現了對亞洲地區高等教育系統進行比較評估的研究成果。
  • 螢屏還有多少特務可抓
    《數風流人物》、《保密局的槍聲》、《暗哨》、《特殊使命》,隨著這些反特劇在各大電視臺的相繼播出,老少明星們也被按照各自的相貌、氣質劃分成了兩個陣營:一撥兒扮公安,一撥兒演特務,一場場貓捉老鼠的遊戲,就這樣在秋日的螢屏上轟轟烈烈地拉開了帷幕。
  • 涉案劇稱霸螢屏四定律各為其主
    涉案劇稱霸螢屏四定律各為其主2003年12月15日10:28:53 北京青年報 劉江華 王瑩   上海電視節組委會和央視—索福瑞媒介研究公司今年發布的《中國電視劇市場報告》中指出,根據2002年對33個城市156個頻道17:00到24:00電視劇收視的檢測數據,中央級頻道和省級衛視頻道共播出了681部電視劇,其中現代劇數量最多,佔423部,涉案劇和都市生活劇均為98部,在現代劇中並列第一,而觀眾收看涉案劇的時間最多,佔了17%的收視份額。
  • "葫蘆娃之父"胡進慶留下遺憾 未將"葫蘆妹"搬上螢屏
    胡進慶夫妻與孫子孫女的合照  ▲胡進慶的兒子胡寅  「葫蘆娃,葫蘆娃,一根藤上七朵花……」  17日上午,上海寶興殯儀館告別廳內循環播放著這首伴隨著無數80後、90後長大的《葫蘆娃》剪紙動畫片主題曲,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一級導演、「葫蘆娃之父」胡進慶的追悼會就在這裡舉行。
  • [項目管理者聯盟]上海PGMP俱樂部走進賽默飛世爾,一場思維的碰撞
    項目集管理從業者 走進企業第一期2019年6月6日,由項目管理者聯盟聯合創始人、北京共創時網絡管理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宣曉鋒帶隊至賽默飛世爾科技公司(Thermo Fisher Scientific)(以下簡稱「賽默飛世爾」)參觀訪問。
  • 一起聊一聊日本科技界為什麼會如此強悍?
    首先,日本科技界搞科研的動機很單純。源於興趣。日本的科技界大佬們搞科研、發論文,並不是為了評職稱,完全出自於興趣與好奇心。2012年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獲得者京都大學教授中山伸彌。其次,「大學者——大學者」的理念。圍繞大學到底是以誰為核心的爭論,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與中國大學機構的過於行政化不同,日本大學是以「學者」為中心的,行政人員是為教授、研究者、學生服務的,根本沒有什麼官架子。
  • 謝希德楊福家等「大牛」如何匯聚政協力量點亮「上海光源」
    當年12月,我國正在擬訂「九五」計劃,丁大釗、方守賢、冼鼎昌3位院士提出「在中國建立一臺第三代同步輻射光源」的建議。這個巨大的科學裝置放在哪兒呢?1994年1月初,時任復旦大學校長、中科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所長楊福家院士在與方守賢的一次交談中得知,3位院士已經提出建設第三代同步輻射光源的想法。
  • 凝聚態物理學執牛耳者安德森去世
    有人認為固體能帶理論的提出者布洛赫(Felix Bloch)是凝聚態物理學的開創者,也有人認為蘇聯理論物理學之父朗道(Lev Landau)是凝聚態物理學的奠基人,提出了二級相變、費米液體等理論,對解釋超導和超流也有貢獻。但是在安德森之前,學術界很少使用凝聚態這個詞。
  • 「科學嘉年華」亮相上海國際傳媒港
    中新網上海新聞11月2日電(鄭瑩瑩) 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之際,上海國際傳媒港首屆「科學嘉年華」11月1日舉行。「科學嘉年華」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上海總站與論壇發起方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聯合舉辦,全球頂尖科學家、中國知名院士、青年科學家以及青少年科學愛好者走進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上海國際傳媒港,參加「青年科學家TED演講」「大師分享會」「我是小科學家」互動展等趣味科普交流活動。
  • 數百位商界、科技界精英把脈「在不確定性中成長」|活動
    數百位商界、科技界精英,搖籃計劃的導師和創業者以及來自長三角、西南地區等區域的優秀創業者共同出席會議。因疫情關係無法到達現場的矽谷、臺灣地區、珠三角等地的創業家們,也為峰會送上了祝福。2020年,是大變革的一年,未來充滿不確定性,所以本次峰會以「在不確定性中成長」作為主題,與創業家們共同探討大變局背景下如何把握不確定性,如何抓住不確定性帶來的機遇,迎接挑戰,共贏未來。
  • 大洋圖文包裝產品為央視螢屏增彩
    圖文包裝產品是裝點電視螢屏的強大工具,近期,大洋DAURIC演播室圖文包裝系統接連應用於《第六屆CCTV電視相聲大賽》、CCTV3《萬家邀明月 一起過中秋》等大型直播節目,在歡聲笑語中傳遞溫暖和感動,為電視螢屏增光添彩,贏得了用戶和廣大觀眾的好評!
  • 宋妍霏《走進你的記憶》高甜營業 「治癒系暖流」霸屏夏季
    近日,由宋妍霏、趙志偉領銜主演的都市青春愛情勵志劇《走進你的記憶》自開播以來,熱度節節攀升。該劇通過飽滿的刻畫人物情感與人物關係,展現了年輕一代積極樂觀的愛情世界和攜手成長的生活態度」。無論是感人至深的愛情,還是不求回報的親情,亦或是相互扶持的友情,每一種愛都恰到好處。
  • 《解碼生命》(第二版)新書發布 17位院士近200位專家「解碼」生命...
    人民網上海12月30日電(葛俊俊) 12月30日,《解碼生命:從多視角看生命》(第二版)新書發布會暨上海交通大學Bio-X研究院二十周年慶典在徐匯校區舉行。上海交通大學黨委書記楊振斌,《解碼生命》(第二版)主編、上海交通大學Bio-X研究院院長賀林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韓斌教授,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一級巡視員季曉燁,民盟上海市委專職副主委楊德妹,上海市婦幼保健中心主任朱麗萍,上海市長寧區衛生局局長葛敏出席。上海市副市長陳群,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名譽主席韓啟德院士,出版方科學出版社生物分社社長王靜通過視頻向新書發布表示祝賀。
  • 「雲遊」重點實驗室,直播「科普好物」,2020年上海科技節「雲端」主會場同步開啟
    在網上點播一部經工匠修復的經典科教片,「雲遊」上海移動式核酸檢測方艙實驗室,跟隨中國極地科考隊員的鏡頭一探南極中山站內的衣食住行,看全市300多家科普場館如何「直播帶貨」……想要參與為期一周的2020年上海科技節,今年有了一個新選擇——暢遊「雲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