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案劇稱霸螢屏四定律各為其主 2003年12月15日10:28:53 北京青年報 劉江華 王瑩 |
上海電視節組委會和央視—索福瑞媒介研究公司今年發布的《中國電視劇市場報告》中指出,根據2002年對33個城市156個頻道17:00到24:00電視劇收視的檢測數據,中央級頻道和省級衛視頻道共播出了681部電視劇,其中現代劇數量最多,佔423部,涉案劇和都市生活劇均為98部,在現代劇中並列第一,而觀眾收看涉案劇的時間最多,佔了17%的收視份額。可見,目前涉案劇已經成為螢屏的「霸主」。 對涉案劇做具體分類是相當困難的,而且也很難有定論。《一雙繡花鞋》的導演徐慶東認為他拍的電視劇都是警察劇而非警匪劇。警察劇與警匪劇的區別是主線的不同,像他曾執導的《重案六組》、《警壇風雲》以及正在拍攝的《無限正義》等都是以警察為線索的,《黑冰》、《黑洞》等則是匪徒與警察並重,有時甚至更側重於描寫罪犯。 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教授彭吉象指出,目前電視劇逐漸呈現出一種題材綜合化的趨勢,比如反腐、公安、言情等題材的綜合,古裝、武打、言情等題材的綜合,因此對電視劇的題材進行十分精確與完善的劃分是十分困難的。美國電視界將電視劇的主要題材劃分為科幻劇、醫療劇、犯罪劇等,而犯罪劇中又細分為警察劇、偵探劇、律師劇等,他們這種對電視劇題材類型的劃分完全是從實用的角度出發的,並不具備理論分類的意義。從這個意義上說,下文中提到的懸疑劇、紀實劇、業務劇以及綜合型四種類型只是為了行文的方便,並不作為精確的劃分標準。 ■懸疑劇正當紅 創作定律:先欺騙觀眾,後欺騙劇中人 在今年螢屏的涉案劇中,懸疑劇比較走紅。已經播出的有《一雙繡花鞋》、《梅花檔案》,已經拍完待播的有《玫瑰花開》。《一雙繡花鞋》、《梅花檔案》播出時基本上都取得了比較好的收視成績,《無限正義》劇情結構借鑑了美國懸疑劇《24小時》,至於《玫瑰花開》更是定位為中國版《24小時》,全劇的20集設計就是20天發生的事情,每一天即是一集,這和《24小時》從午夜12點開始,到下一個午夜12點,24小時內發生的故事分為24集確實比較相像。 毛衛寧是《誓言無聲》和《梅花檔案》的導演,目前他正拍攝的一部由陳寶國和許晴主演的《半個月亮》也是懸疑劇。懸疑劇有哪些特點呢?毛衛寧告訴記者,首先它比較適合於連續劇的觀賞方式;其次,它迫使觀眾進行一種智力遊戲。毛衛寧承認在20集的電視劇中保留懸念確實相當困難,懸疑劇一般是這樣兩種類型:欺騙觀眾但不欺騙劇中人、欺騙劇中人但不欺騙觀眾。他就將這兩種因素加以綜合:前一半通過懸念吸引觀眾,也就是欺騙觀眾但不欺騙劇中人;後一半觀眾基本能夠猜出謎底,但要讓他們開始為劇中人物的命運擔憂,也就是欺騙劇中人但不欺騙觀眾。 ■紀實劇轉向反腐敗創作定律:真實案例模仿秀 最早的《9·18大案》,到兩年前的《命案十三宗》、《紅蜘蛛》,去年的《末路》(又稱《中國刑偵一號》)、《絕不放過你》(原名《中國打黑第一 案》)等再次掀起高潮,但今年這一類型的電視劇並沒有像樣的代表作。《紅蜘蛛》導演都曉轉向了以家庭為主要背景的倫理劇《家庭危險檔案》,《命案十三宗》導演高群書曾經拍攝過的《中國大案錄》、《中國刑警》,都是藉助真實案例,如今拍攝的《1.2億》、《權力場》已經開始轉向反腐敗。這種轉變有其客觀原因,2001年國家廣電總局對電視劇開始實行劇本申報制度,一些根據真實案例改編的電視劇受到了嚴格的審查,比如《末路》在北京就沒有全部播完。但是,這並不意味著這種類型的涉案劇已經無人問津了,據記者了解,一部與張君殺人案有關的電視劇正在拍攝之中。 ■業務劇有了嘗試創作定律:埋頭辦案不談情 業務劇也可稱為純辦案劇。中央電視臺11月份剛剛播完的《榮譽》給這類題材的涉案劇提供了一個樣本,劇中警察的情感戲很少,他們都是實打實的偵查、辦案,沒有那種「戲不夠,感情湊」的局面。 《榮譽》導演成浩是第一次拍攝涉案劇,但是製片人李功達早年就創作過一個紀實新聞類型的電視劇《9·18大案》。純辦案劇的一大特點就是感情戲很少。《榮譽》提出「讓情愛走開」的口號,「很多公安片經常說警察母親生病、妻子離婚、孩子上不了學等等,我們不停下來煽情,沒有說當公安如何如何難,就是辦案,沒有談情說愛。」《榮譽》播出之後引發了爭議,網上的評論分為兩派:喜歡的人覺得過癮,而不喜歡的人覺得有些單調。 ■綜合型勢頭不減創作定律:破案是個筐,啥都往裡裝 所謂綜合型就是指辦案加愛情及其他因素的涉案劇,最有代表性的是海巖的作品,以公安偵破和都市言情為戲劇衝突,賺得了觀眾的一串串眼淚,比如《一場風花雪月的事》、《永不瞑目》等。今年這方面的電視劇有《玉觀音》、《拿什麼拯救你,我的愛人》、《絕對控制》、《浮華背後》、《鏗鏘玫瑰》等,可以說涵蓋最廣、數量最多。綜合型的初衷是想吸引各個階層、各種喜好的觀眾坐到電視機前,這種定位看來還非常有吸引力。 ■特別現象:涉案劇專紅女演員 涉案劇按理說應該屬於男人戲,是男演員成名的大舞臺。但是和涉案劇相伴的一個現象卻很有意思,那就是捧紅了不少女演員。女警形象最近在螢屏上非常流行,觀眾們最熟悉的首先是海巖筆下的女警,像《一場風花雪月的事》中的徐靜蕾、《永不瞑目》中的蘇瑾以及剛剛播完的《玉觀音》裡的孫儷。除了海巖之外,還有其他的女演員,比如《女子特警隊》、《重案六組》中的王茜,《黑洞》裡的梁靜,《絕對控制》中的苗圃,《鏗鏘玫瑰》中的陳澍等。這種現象的出現,陳澍認為首先是有點像「萬綠叢中一點紅」的味道,涉案劇男性很多,可能觀眾一時記不住,僅有的女刑警就容易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再者是反差,柔弱的女性衝鋒在第一線的,加上女警時尚一些的穿著,觀眾自然難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