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堅強女警察」女警
蔣敏目前是成都市公安局反恐怖工作支隊政治協理員。
汶川大地震發生時,她是彭州市公安局政工監督室民警。地震中,她失去了包括母親、兩歲女兒在內的10名親人,但始終堅持在救災一線,因過度勞累曾多次昏倒在救援現場,被稱為「中國最堅強女警察」。
2008年5月22日,蔣敏被授予全國公安系統一級英雄模範榮譽稱號。23日,全國婦聯授予蔣敏全國三八紅旗手榮譽稱號。
2009年1月18日,蔣敏榮獲第七屆中國十大女傑榮譽稱號。
蔣敏6年沒接受過採訪了。
上一次在媒體中出現,是帶著還在襁褓中的兒子京京(化名)參加十八大。而現在,京京已經六歲。
從成都的家到單位,乘坐地鐵一號線要經過8個站。出站後,穿過人群、路過廣告牌、沿文武路行走兩百多米……蔣敏每天都掐準時間,準時出現在辦公室。2009年之後,這條路也成了她的一條「平凡之路」,連接著家庭與事業,延續光榮與平淡。地震十年,蔣敏突然意識到,自己也是快到不惑之年的八零後,而孩子,也快上小學。
每年清明,蔣敏都帶著家人回北川祭奠親人。老家親戚也會告訴京京,在他之前還有一個姐姐的。蔣敏也很坦然,她只是簡單告訴孩子,「姐姐因為意外,離開了」。
十年前的事情,她藏在心底,慢慢沉澱,她還沒想好把這段歷史告訴京京,「可能會等他有獨立的認知和判斷吧」。
「自己的先進事跡壓在箱底,
新工作是挖別人的先進事跡」
提到蔣敏,大多數人的印象還停留在十年前,那個堅持在抗震救災一線,因為過度勞累多次昏倒現場的「女漢子」,那張憔悴面容背後,是忍著兩歲女兒和母親在內的10名親人在地震中離開的傷痛,堅守在抗震救災的一線。
在這之後,她成了集全國抗震救災模範、全國公安系統一級英雄模範等眾多榮譽於一身的榜樣人物。但在這之後,她將眾多榮譽都放到了箱底,連同那些不願提及的回憶,女兒的名字更是成了一個「敏感詞」。
2009年,蔣敏從彭州調到了成都市公安局反恐怖主義支隊,擔任一名政治協理員,她捨不得這身警服。初中那年,她看過一部講述一位女戰士拯救了一個城市的電影,回到家中她就告訴父親,自己也想成為這樣的人。「那種英雄主義情結感染了我,從那之後就想成為一名人民警察。」
蔣敏後來果真成了一名警察。
「地震前在彭州,每天的工作主要是和群眾打交道,現在變成和民警打交道了。」蔣敏所在的部門,是地震後新成立的,從十多人到二十多人,她也算是見證了這個部門的成長。
她每天的工作,關係著民警的警銜晉升、工資福利、還要挖掘民警的先進事跡,幫他們找到工作的「亮點」。「在外人看來,這些都是寫不上書的工作,但我不這麼認為。」蔣敏說,後勤保障工作也是要把每一件事情都落到實處。這些「細枝末節」的事情,會小到一張申報材料用A4紙還是A3紙。「一些同事剛開始不理解,說這種工作方式太死板。」
蔣敏必須把上面的要求解釋清楚,以免引發更多誤會。
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恐怖主義法》開始實施,蔣敏肩上又多了一個擔子,那就是上線「成都反恐」的新媒體平臺。去年上線前的一段時間,工作之餘,她也開始不斷關注各種公眾號,官方的、個人的,對於她來說,這算是一個全新領域。反恐要聞、反恐常識、成都市反恐重大事項的公告,這些信息如何傳達給公眾,此前可以借鑑的先例都是少之又少的。
獲得無數榮譽之後,蔣敏最終還是埋頭於這些「不起眼」的幕後工作,十年的時間,讓她漸漸對榮譽有了更多認識。「榮譽,更多還是一種鞭策。」蔣敏笑著說,其實人總是會有懈怠的時候,而這些榮譽就是最好的「提神劑」,「這些榮譽也對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離開光明路派出所十年,
我還是他們口中的『小蔣』」
蔣敏離開彭州光明路派出所已經快十年了,何大姐每年還是會給她打去電話。孩子上學選什麼專業、最近感情狀況怎麼樣,蔣敏都要幫著參謀,這些打過交道的人,成了她和那個地方一條不斷的紐帶。
2008年,何大姐一家在那場災難中失去了頂梁柱。地震時,何大姐的丈夫在漢旺鎮做地質勘查,地震發生後再也沒有找到。蔣敏也是在轄區走訪時了解了這一情況。之後每次到了何大姐家,她都會多停留一會兒。
「何大姐是一個很講究的人,家裡總是收拾得乾乾淨淨。」 蔣敏說,每次走訪,何大姐也會留住她,喝兩口水再走。直到她調到成都,兩人還是保持著聯繫。
前不久,何大姐的兒子浩浩給她打來了電話,他已經去了北京工作,這讓蔣敏有些許感慨,「時間過得好快,當時讀初中的孩子都長大了」。在電話中,她記起浩浩媽媽囑咐的問題,於是「見縫插針」想要套出一點兒秘密。浩浩支支吾吾了半天,還是避開了這些話題。
「小夥子真的長大了,開始有些『小心思』了,很多事情連我也不說了。」掛掉電話後,蔣敏告訴何大姐,孩子已經長大了,個人的感情問題也肯定能夠自己處理好。
這十年,蔣敏始終掛念著那裡的人和事兒,他們遇到問題了,電話打來,她總是會耐心解釋。「他們找到我,也是對我的一種信任。」
蔣敏在總是要求對方叫自己「小蔣」就好, 「我總覺得,大家都是善良的人,不能辜負了他們。」
「以前的孩子是父母在帶,
現在再累也自己帶」
京京(化名)的到來,讓蔣敏漸漸走出了陰霾,照顧兒子的過程,也使得她成為了一個合格的媽媽。「以前總認為工作忙,就把孩子託付給家裡老人去照顧。」從2012年之後,蔣敏就陪伴著京京成長的每一個瞬間。在擔任十八大代表期間,她帶著4個月大的兒子去參會,同樣讓人印象深刻。「現在這個小傢伙可調皮了,每天都要和他鬥智鬥勇」。蔣敏顯然樂在其中,談到兒子,她能夠將兒子那些芝麻大的事情也悉數道來。
善良、調皮……京京身上集合了大多數男孩子的天性,這個機靈鬼有時甚至讓蔣敏有些氣不打一處來,丈夫則在旁邊「友情提醒」,「一個好媽媽可是頂十個好老師哦」。蔣敏也會在和兒子的「鬥爭」中叫個中場休息,回頭從「育兒經」中尋找治理他的對策。
在教育兒子的方法上,她總是小心翼翼。「以前的孩子是父母在帶,現在自己帶孩子,能夠完全體驗全部過程。」都說工作和帶孩子會有衝突,蔣敏還是接受了這一挑戰。「無非就是讓自己累一點罷了」。
京京不聽話的時候,蔣敏就會領著他,指著小區的歪脖子樹教育兒子。「不聽話的孩子,就會變成這種歪脖子樹,你希望是筆直的參天大樹,還是這種歪脖子樹呢。」兒子「哼哼」幾聲,並不在意,掙脫她的手,跑到小區兒童設施玩耍。
京京在和小朋友玩的時候,看到別人犯錯,會照搬媽媽這些「警世名言」。「有一次他就在家裡教育其他小朋友,讓他們要成為好孩子,不要像歪脖子樹那樣成長。」兒子的說這些話,像模像樣,倒讓這些大人忍俊不禁。
京京大了,也聰明了。在幼兒園選擇興趣課堂的時候,他嚷嚷著要選烘焙課,「我們家長肯定希望他能夠學英語課。」
蔣敏在把課程表給小傢伙選擇的時候,他指著上面的字,反覆確認怎麼念,然後逐一比對。想要「蒙」他,已經不太容易了。
每天晚上,哄完孩子睡覺,蔣敏才覺得時間屬於自己,敷一張面膜、聽一首音樂,這也成了一天中最「自我」的時刻。
「他說,媽媽你不要提姐姐了,
不然你會傷心的」
每年的清明,蔣敏都會帶著家人回北川祭奠親人。京京大了,老家的親戚,看著小傢伙可愛,也都會上前逗一下小孩兒,大家都會告訴他,在他之前還有一個姐姐的。
後來見到蔣敏,京京總是會一直追問,詢問姐姐的問題。蔣敏也很坦然,她只是簡單告訴孩子,「姐姐因為意外,離開了」。京京還小,並不知道這意味著什麼,「媽媽愛姐姐,也愛我,但要先愛我喲」。蔣敏重複著孩子說過的話,兒子提出的這些說法,總是讓她有些不知如何作答。她只能摟著兒子說,「都愛」。
京京知道了姐姐的事情後,似乎也察覺到了媽媽的細微變化。蔣敏也覺得很奇妙,一次她在和丈夫在談話過程中,無意中提到了已經離開的女兒,京京在一旁聽到後,突然跑過來,一把抱住蔣敏。
「他說,媽媽你不要提姐姐了,不然你會傷心的。」蔣敏一臉驚訝,她不知道兒子為什麼會說出這些話,這讓她自己也很詫異。京京心地善良,一家人在看電視劇時,如果屏幕上出現了一些悲傷的畫面,小傢伙也會用小手捂住蔣敏的眼睛,央求她換一個電視節目。
「他不希望我看到這些事情傷心。」蔣敏說,兒子雖然平時大大咧咧,但在很多時候,他都用一種溫暖,總是會在不經意間,讓她莫名感動。
很多時候,她都想告訴兒子,他並不是替代品,他是獨一無二的。
有一天會把一切告訴兒子
希望他更珍愛生命
十年前的事情,她藏在心底,慢慢沉澱、慢慢理解,「十年、二十年,2008年發生的事情在我心中分量都是在那裡。」蔣敏說,大地震之後,她對生活的定義也變得很簡單,就是一家人能夠在一起,因為時間總是過得很快。
京京喜歡翻找東西,一次他在家中書架上翻出了一張舊照片,上面有國家領導人,也有蔣敏,「那是一張合照,上面有很多領導人。」偶爾看電視的京京,認出上面的一些人,他拉住媽媽就要確認照片上的人是不是電視機上出現的人。按照京京的性格,一定是打破砂鍋問到底。
蔣敏思索了一會兒,告訴兒子說,「是電腦合成的。」小傢伙將信將疑,蔣敏馬上又解釋說,「就像你在畫畫的時候,在上面畫上一個太陽,你是可以自己決定的」,小傢伙「哦」了一聲,說了一句「那好嘛」,放下照片就徑直跑開了。
蔣敏還沒想好把這段歷史告訴京京,而京京也沒有到理解這段歷史的年齡。「可能會等他有獨立的認知和判斷吧,我會把這些經歷都告訴他。」蔣敏對記者說,到時候,她會將她所經歷的那些事情都告訴孩子,告訴他,只是希望他能夠更加珍愛自己的生命,同時他也會知道,為什麼她在回答愛誰多一點的問題上會回答「都愛」。這些所經歷的,都是生命中不缺少的顏色。
在陪伴兒子的過程中,她曾經語重心長對他說,「我陪伴你的時間只會越來越少,我希望我們每天都是開開心心的」。蔣敏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說出這些話,「他可能聽不懂吧,但我覺得他還是會潛移默化,去熱愛每一天的生活。」蔣敏對於孩子的未來,也沒有太多的要求,只是希望他能夠珍愛自己的生命,踏踏實實過好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