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1分,共3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後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1895年,在《原強》一文中首先介紹了斯賓塞及其社會學的學者是( )
A.康有為
B.嚴復
C.章太炎
D.譚嗣同
2.對影響社會事實發生、變化的主客觀因素,從其因果聯繫上加以說明的過程,指的是社會學的( )
A.描述性功能
B.解釋性功能
C.預測性功能
D.規範性功能
3.在社會學研究方法中,屬於定性方法的是( )
A.介入性研究
B.問卷調查
C.社會實驗方法
D.實地研究
4.初級社會關係是次級社會關係的基礎,但社會關係大量表現為( )
A.初級社會關係
B.血緣關係
C.次級社會關係
D.結合關係
5.人口資源具有兩重屬性,即自然屬性和( )
A.社會屬性
B.群體屬性
C.資源屬性
D.價值屬性
6.在自然資源的分類中,天然氣屬於( )
A.礦產資源
B.環境資源
C.生物資源
D.替代資源
7.組成文化的最小單位是( )
A.文化模式
B.文化集叢
C.文化特性
D.文化特質
8.在文化的功能中,表現為提供知識和積累成果兩方面的是( )
A.反功能
B.價值功能
C.社會導向功能
D.整合功能
9.在美國社會學發展史上,對世界社會學發展最具影響力的,首推( )
A.哥倫比亞學派
B.芝加哥學派
C.哈佛學派
D.牛津學派
10.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社會學理論逐步走向多元化,其中包括吉登斯的( )
A.社會批判理論
B.現象學社會學理論
C.溝通理論
D.結構化理論
11.人們認知與認同社會主導價值觀念的過程,被稱為( )
A.價值觀念社會化
B.思維社會化
C.思想社會化
D.文化社會化
12.美國心理學家哈維格斯特強調人的社會化是持續一生的思想,他把人一生的社會化過程分為( )
A.五個階段
B.六個階段
C.七個階段
D.八個階段
13.由一群人所共同認可的、有意義地代表其自身以外的別的事物的東西,被稱為( )
A.語言
B.符號
C.詞彙
D.語法
14.以成員的互動關係特徵為標準,可以把群體分為( )
A.內群體和外群體
B.正式群體和非正式群體
C.成員群體和參照群體
D.初級群體和次級群體
15.一對夫婦沒有子女並自願終生不育的家庭屬於( )
A.核心家庭
B.主幹家庭
C.聯合家庭
D.完全家庭
16.為了使組織更有效地實現它的目標,必需使組織的結構和過程科學化和合理化,這種觀點來自於( )
A.科學管理理論
B.人際關係理論
C.組織行為理論
D.權變理論
17.根據韋伯對合法統治的分類,世襲制屬於( )
A.魅力型
B.傳統型
C.法理型
D.法治型
18.反映並決定其他一切關係的基礎的原始的關係——生產關係以及與之緊密相聯的經濟活動的規範和制度,被稱為( )
A.自發制度
B.派生制度
C.從屬制度
D.本源制度
19.屬於教育制度的顯功能的是( )
A.社會控制功能
B.縮小收入差距的功能
C.文憑功能
D.吸收剩餘勞動力的功能
20.一個社區中的各種組織或子系統在本社區內部彼此之間的結構和功能關係,被稱為( )
A.社區塊狀格局
B.社區縱向格局
C.社區條狀格局
D.社區橫向格局
21.我國的農村社區大致有兩種形態,即( )
A.散村和鄉鎮
B.散村和集村
C.鄉鎮和村落
D.集村和鄉鎮
22.韋伯主張從三項標準來進行社會分層,即( )
A.經濟、政治和社會
B.經濟、政治和教育
C.經濟、政治和文化
D.政治、文化和教育
23.美國社會學家特納提出了兩種形式的社會流動,即( )
A.結構流動和自由流動
B.垂直流動和水平流動
C.競爭式流動和贊助式流動
D.代內流動和代際流動
24.違反有關維護社會治安和公共秩序的規章條例的行為是( )
A.違例行為
B.違法行為
C.違規行為
D.違章行為
25.在失範理論中,既放棄了社會鼓勵的目標,也拋棄了社會認可的手段,這種適應方式被稱為( )
A.形式主義
B.退縮主義
C.反叛
D.革新
26.按照一整套條文規定,有某種組織體系加以推行的一種社會控制形式是( )
A.宏觀控制
B.外部控制
C.制度化控制
D.內在控制
27.在社會問題研究的理論中,認為不存在客觀意義上的社會問題的理論是( )
A.社會建構理論
B.社會解組理論
C.文化衝突理論
D.行為偏差理論
28.家庭矛盾衝突的一種極端行為表現是( )
A.夫妻離異
B.子女離家出走
C.家庭解組
D.家庭暴力
29.在社會預警系統中,日常生活、學習、工作中認識和參與社會問題防治的知識屬於( )
A.社會幹預中心
B.社會支持網
C.警示教育體系
D.監測系統
30.按照社會變遷的人為參與和控制程度,社會變遷可以分為( )
A.自發變遷與有計劃變遷
B.社會改革與社會革命
C.社會進步與社會倒退
D.整體變遷與局部變遷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備選項中至少有兩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後的括號內。錯選、多選、少選或未選均無分。
31.社會的基本特徵有( )
A.社會以群體為基礎
B.社會以人為主體
C.社會以人們的物質生產活動為基礎
D.社會以人與人的交往為紐帶
E.社會來源於自然又不同於自然
32.顯性的衝突方式可以分為( )
A.爭論
B.拳鬥
C.械鬥
D.仇鬥
E.戰爭
33.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家庭出現了一些變遷,這些變化的主要表現有( )
A.家庭結構趨於複雜
B.家庭規模趨於縮小
C.家庭功能有所變化
D.家庭價值觀的認識趨向現代化
E.家庭生活方式個性化
34.現代城市社區的生活方式和傳統農村社區相比較具有的特徵有( )
A.社會分工複雜
B.家庭和初級群體作用減弱
C.社會變遷比較緩慢
D.人際互動趨向功利化、理性化和膚淺化
E.存在和包容了更多的文化差異
35.社會控制的方式有( )
A.精神控制
B.法律控制
C.道德控制
D.習俗控制
E.宗教控制
三、名詞解釋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
36.社會學本土化
37.宗教
38.交換
39.私人部門
40.社會變遷
四、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5分,共25分)
41.簡述馬克思和恩格斯對社會學的貢獻。
42.簡述繼續社會化的意義。
43.簡述利益群體的相互關係。
44.簡述我國戶籍制度的特點。
45.簡述全球化在一般意義上的特徵。
五、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46.聯繫實際闡述新時期中西文化交流的主要特點。
47.試述中國社區建設的原因及其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