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一位叫蘭迪的男子在加利福尼亞州弗雷斯諾城鎮某家雜貨店裡發現了一張記錄著美國歷史的照片。
因為自己熱衷於收集陳舊的東西,對百年前的歷史更是著迷,即使不值什麼錢但仍然想擁有,於是他以不到1美元的價格買了下來。
5年後,經過一支由歷史學家,圖像分析家等多領域專家組成的團隊,從照片的背景,年份還有事件等分析,確定這張照片是為數不多將那一位有著「西部傳奇人物」稱號的人的樣貌記錄了下來。他,就是「小子比利」。
這一張照片,也從不足1美元的價格,躋身至目前美國「最昂貴照片」前三範疇,價值高達500萬美元。
那是因為,這些圖像中記錄的,是一個小子如何從昔日的「乖小夥」,一步步的變成人們口中的風雲人物。
狂野西部,美國一段充斥著槍聲,犯罪,搶奪還有各種和罪惡能夠沾上邊的文化氣息時期。
在這段瘋狂的時期裡,奉公守法只會落得籍籍無名的結果,身上掛著幾條人命,各個城鎮裡張貼著標有懸賞金額的人物,反而成為人們口中傳頌的角色。
由於當時攝像技術還沒有盛行,因此對於這個小子來說幾乎只有文字檔案的記錄,經過認證確認是他的照片記錄,也僅有兩張。
這也就是為什麼「小子比利」,會被認為是狂野西部為數不多的傳奇之一,因為發生在他身上的事情,亦正亦邪。
「小子比利」原名亨利·麥卡蒂,出生於1859年的紐約市愛爾蘭貧民窟裡。
他的父親在比利很小的時候就已經去世,母親凱薩琳帶著比利不斷遷徙,1873年,母親在新墨西哥州聖達菲嫁給了一個叫威廉的男人。
起初威廉在城中的木匠坊與酒吧打零工維生,但很快的就沉迷於尋寶與賭錢,漸漸疏遠妻子和比利,為了維持生計,母親凱薩琳以幫人洗衣與烤派維生,艱苦的生活為她的身體埋下了隱患。1874年9月16日,凱薩琳死於結核病,留下只有14歲的比利。
比利被附近經營旅館的鄰居收養,開始在裡面工作。旅館的老闆對他印象非常深刻,因為他是唯一不曾在旅館中偷東西的年輕人。比利的老師之一對他的回憶是:「總是樂於助人」。
但在母親去世一年後,比利走上了成為傳奇人物的開始。1875年9月16日,正正是比利母親去世一年後,他因為偷取了一些奶酪而被當時的警長哈維逮捕。到現在為止,很多人也在猜測為什麼比利會唯獨在那一天偷食物。
9月24日,比利因為從洗衣店偷取衣服和槍枝並藏匿在自己的房間而再次被捕。
在入獄兩天後,比利巧妙的利用自己身材細小的特點,從監獄的煙囪逃走,不過此舉也令他成為了名義上的逃犯。之後他逃往亞利桑那州南部,被亨利牧場主聘用,在牧場裡打零工的同時也在賭場磨練賭技。
1877年,比利與住在格蘭特堡一名叫做法蘭克的鐵匠發生爭執,因為法蘭克經常嘲笑比利的身材矮小,以欺凌他為樂。8月17日,玩笑升級,在爭吵中法蘭克將比利按倒在地並且攻擊他,隨後比利拔槍射擊了法蘭克。
法蘭克在第二天死亡。根據檢察官的說法,比利開槍的行為是「罪惡且不公正的」。但一些在場的目擊者則表示比利的行為純屬自衛,然而即使有人為比利抱不平,依舊改變不了他被追捕的命運。
他離開亞利桑那州前往新墨西哥州,在當地的英國牧場主約翰的牧場裡工作。
1878年,適逢當時牧場主約翰和當地一位壟斷牲畜和乾貨交易的大亨詹姆斯在商業上競爭激烈,詹姆斯揚言會摧毀約翰的牧場,因此約翰聘用了包括比利在內的一批人充當守衛,保護自己的財產。
但是約翰在一次馬匹交易裡被詹姆斯安排的人暗殺了,暗殺行動背後是當地的警長,威廉·布雷迪。他早已經和詹姆斯蛇鼠一窩,並且通過腐敗長期壓榨當地的居民。
這樣導致的結果是,即使當時州長被派往該地調查這一起暴動,在各種捏造的證據,比利一方反而成為了罪惡的代表。
比利和其他受聘於約翰的人自發組成一個名為「監管者」的組織,比利充當首領,打算對威廉警長進行復仇。
那一張價值500萬美元的照片,正是記錄了比利還有一眾「監管者」聚集在一起的畫面,也記錄下了這一個復仇的故事,因此價值非凡。
牧場主約翰的被暗殺成為了後來著名的林肯縣戰爭的催化劑。同時地方警長手握權力,比利一方成為了罪惡的代表而被追捕,正是這一場戰役,奠定了小子比利的名聲,因為他通過實際的行動反抗不公平。
而比利及其「監管者」在4月1日林肯縣的街道旁埋伏威廉警長,發生了一場火拼,最後比利一夥將威廉警長擊斃,比利則腿部中槍受傷。
雙方在之後發生了一場持續5天的激戰,隨著傷亡越來越多,新墨西哥領地州長路易斯·華勒斯為了平息這一場戰鬥而赦免當時參與戰鬥的人員。
後來比利與州長達成協議,為陪審團做證揭發警長的腐敗以換取其赦免,但是地方檢察官仍無視州長的指令,拒絕釋放比利,並且將他關押在監獄裡,以殺害警長的罪名判處比利絞刑。
比利這個時候知道自己已經不可以依靠任何人了,因此4月28日晚,他策劃了一次越獄,利用技巧將手銬解開後將看守自己的兩名守衛擊殺,然後逃出了法院大樓。
這一起案件震驚了當地,1880年12月,比利也成為了懸賞的目標,多個城市出現關於他的海報。很多人為了500美元的重酬,開始自發的組織團隊尋找比利。
可以說,當時最為執著的是林肯縣警長帕特·加勒特。他足足堅持了數個月的時間,只要是有一絲的線索他就會前往該地追查比利的下落,足跡遍布多個城鎮。
當帕特收到線索,比利正出現在薩姆納堡的時候,他帶領搜索隊員火速前往該地,並且讓成員分布在城鎮各處待命。
帕特自己一個則藏在根據線報比利出沒的房間陰暗角落裡,然後靜待比利的出現。當比利出現在房間的時候,由於光線昏暗,他看不到藏在角落裡的人是誰,因此問道:「是誰?」
帕特認出了比利的聲音,因此一槍打向了面前的男人,那一年,比利才21歲。
對於歷史學家來說,這裡面有兩個結局,一個是帕特確實將比利擊斃,領取了賞金,也結束了比利小子傳奇的一生。另外一種解釋是,其實帕特和比利早已經認識,帕特製造了這一個假象讓比利從此「消失」,而自己又可以得到賞金。
之所以有這樣的猜測,是因為在事件發生的若干年後,聲稱自己是比利的人絡繹不絕,一些人身上甚至擁有的傷口和比利身上的幾乎一樣,令當局難以判斷真假。
但關於真實的比利的故事,從這裡開始逐漸的淡出公眾的視線裡。他真的在當時逃到了其他地方活著?還是在子彈貫穿身體的同時止步於21歲?眾說紛紜,難以有確切的答案。
時至今日,小子比利的故事成為眾多電影題材的靈感,熱愛西部文化的人將其視為不可磨滅的角色之一,關於他衍生出來的文化更是存在於多個地方。
對小子比利的形容,眾多的文獻裡是這樣描述的:藍眼睛,皮膚光滑、門牙突出,大多數時候相當友善與優雅,甚至可以用「如貓般輕盈」來形容。
他擁有著優雅的外觀與狡猾、天才一般的用槍天分,這些賦予了他「惡名昭彰的歹徒」與「深受愛戴的人民英雄」兩種完全不同的形象。
這,或許就是小子比利如此吸引人的地方,因為,他身上蘊含著當時那個年代的狂野,還有善與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