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小哥(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
說到愛因斯坦,他是一位物理學家,雖然出生於德國,但是他卻是一個猶太家庭的人,除了物理學上的貢獻以外,他提出的光子假設解釋了光電效應,更是因為相對論而獲得了物理學獎,被後世的人評價為世紀偉人,也是人們公認的繼伽利略牛頓以來,世界上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
相信在每個人中學的時候都多多少少的接觸過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很多人愛因斯坦是抱有崇高的敬意的,覺得他是不可超越的一個物理學家。
但是,在2011年就有一段反駁愛因斯坦相對論的視頻發表在了社交軟體上,引起了許多人的熱烈討論,更令人驚嘆的是,提出這種反駁的竟然是一個僅僅只有13歲的小男孩。
雅各布巴尼特,當年僅僅只有13歲,但是有許多人懷疑他是在炒作博眼球,吸引人們的注意力,所以為了求證真偽,也有人把他的論證過程發給了著名的天體物理學教授斯科特。
但是結果卻令人大吃一驚,因為他的論證過程都是正確的,雖然說是不能推翻相對論,但是13歲能做到這樣的成就已經是十分驚人的。
也有人稱他為神童,但是就是這樣一個物理天才,在現實生活中卻是一個流鞋帶都不會系的典型高分低能兒,因為他平時就患有疾病,所以動作協調性是非常差的。
他基本上穿的都是人字拖鞋,哪怕是在一些重要的場合,比如說登臺演講接受採訪的時候,亦是如此。
在他兩歲的時候被判斷患有阿斯伯格綜合症,這種綜合症也是被稱為沒有智力上障礙的自閉症,主要的表現就是其實他們平時在對人的交流是十分不通暢的,沒有辦法共情。
也就是沒有辦法理解人們的感情,行動也十分的遲緩,動作動作不協調經常會出現許多奇怪的姿勢,但是他們的記憶力出奇的好,這也可能是他被稱作天才的主要原因之一。
雅各布巴尼特,雖然身體狀況不好,但是他從未放棄探尋知識,從未停下腳步。現在的他已經是一個十分優秀的人,在他成長的過程中,他的父母就充當著重要的角色。
1. 從行動上
家長們可以在平時多多關心孩子的需求,並且及時的對孩子的要求進行回應,在了解孩子對什麼感興趣的同時也要提供自己能力範圍之內的幫助。
尊重每個孩子的差異,有一些孩子他們的技能點並不在學習上,有許多的家長覺得成績就是一切,自己家的孩子成績不如別人,就是因為他們的頭腦不夠聰明,是笨孩子。
但是這樣的思想其實是非常傷人的,有些孩子他們在其他的領域能夠做得很好,就是因為平時父母的壓力而導致他們沒有辦法發掘自己的才能。
2. 給孩子自信
每一個孩子的進步其實都是因為他們自己努力的結果,不要覺得因為孩子進步的比較小,就吝嗇對孩子的讚美,很多的家長礙於家長威嚴,所以經常會只批評孩子而不讚美鼓勵孩子,另外,對待孩子的錯誤家長們要有寬容性和引導性,學會接納孩子。
或許天才兒童的思維方式和其他的普通孩子是不一樣的,但他們都離不開自己父母的引導。父母的引導很重要!
你家孩子有過哪些腦洞大開的想法呢?(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小哥哥陪你一起育兒,做最野的爸媽,關注我,了解更多育兒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