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猶太人是世界上最聰明的種族,有很多著名科學家都來自猶太,提起愛因斯坦,也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
從初中就開始了解他,也算是耳熟能詳了,愛因斯坦是世界歷史上最著名的科學家之一,他還是批判學派科學哲學思想的集大成者並將之發揚光大的人。
愛因斯坦被譽為「人類史上最具有創造性才智人物之一,他的一生主要開拓和研究了四個領域廣義相對論、狹義相對論、統一場論和宇宙學。他還是量子理論的創建者之一,在其他科學研究方面也做出了巨大貢獻。
愛因斯坦在現代物理學的貢獻和研究地位暫時還沒有人能夠撼動。愛因斯坦不僅在物理學頗有建樹,他在科學思想和哲學思想也是頗有見地。他開創了現代科學技術的新紀元,被公認為是繼伽利略和牛頓之後最偉大的物理學家。
愛因斯坦是世界聞名的天才,智商160,他的身上從來都不缺名譽,自然,他的身上爭論也不會少。俗話說得好,名人的是非更多。
愛因斯坦一生最令人具有爭議的話題就是他育有2子1女,為什麼其中2人卻成了瘋子。每個人都有很多面,在家庭方面愛因斯坦卻無能為力。
天才愛因斯坦
愛因斯坦於1879年3月14日出生在德國烏爾姆市,他的父母都是猶太人。1880年愛因斯坦隨父母遷居慕尼黑,愛因斯坦非常喜歡學習歐幾裡德幾何,對數學他有來自天生的狂熱喜愛,與此同時開始自學高等數學。在1895年,愛因斯坦就自學完了微積分。
愛因斯坦1990年畢業於蘇黎世聯邦理工大學,同年加入了瑞士國籍,在此期間完成了論文《由毛細血管現象得到的推論》。次年,愛因斯坦發表了《物理年鑑》期刊。
愛因斯坦的成就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他在物理學界是無人能與之匹敵的,他獲得的獎項數不勝數。
對於愛因斯坦有非常多的評價,泰戈爾說:「愛因斯坦常常被稱為是一個孤獨的人,他的精神從俗物中已經解脫出來。」霍金評價愛因斯坦說:「沒有別的科學家,能代表這種科學的先進性。」
他自身帶著一種幽默感,對於自身缺點和錯誤,他表現得非常誠實,他會認真主動地去承擔自己的錯誤和改正自己身上的不足。
愛因斯坦的好友評價他,為人和善、才華橫溢、又讓人有點摸不著頭腦。但這也許就是天才和普通人的不同之處吧。
愛因斯坦對於別人說自己是天才的這個說法不以為意,他認為成功的秘訣就是時間。他曾經說,時間是一個常數,但是它的效率卻是一個變數。
每個人擁有的時間都是相同的,單獨地追求更多的學習時間是非常不明智的,學習是為了充足自己的知識,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他還認為一定的文體活動會使人得到充沛的精力,保持清醒的頭腦。
愛因斯坦後代
愛因斯坦有很多成就,但是在家庭方面卻有一點不足。愛因斯坦的第一任妻子是米列娃·瑪麗克,這位妻子是愛因斯坦的同學,他們在結婚之前就有了一個女兒。
這個孩子卻下落不明,關於這個孩子,外界有很多傳聞說這個孩子的智力有問題,她被送給別人收養。
後來,愛因斯坦和米列娃結婚後,米列娃為愛因斯坦孕育了兩個兒子,這兩個孩子一個叫漢斯·愛因斯坦,一個叫愛德華·愛因斯坦。在夫妻二人開心之餘,他們發現二兒子愛德華因為受母親的家族遺傳影響。患有精神分裂症。
愛因斯坦的大兒子漢斯·愛因斯坦遺傳到了父親一部分優秀的基因,他在學術上的成就不如父親那樣輝煌,後來漢斯在伯裡克利加州大學擔任教授,還是水利工程方面的專家。
1919年,愛因斯坦和米列娃離婚,漢斯和母親在瑞士生活。自從愛因斯坦離開歐洲後,父子基本沒見過面,愛德華的生活受父母親關係影響很深,父子基本沒見過面。
由於長期見不到父親,在那個時代和父親溝通只能通過寫信的方式,信一封一封地寄了出去,但是愛德華卻始終收到來自父父親的回應。
愛德華在小時候展示出了對文學和音樂天賦,但由於先天性的精神分裂症和得不到父親的關愛和陪伴,這使他的性格慢慢發生了改變。
他的內心逐漸變得悲觀,這是非常不利於小孩子的成長的,更何況愛德華的精神要比一般小孩脆弱很多。19歲時,愛德華的病情加重。22歲時母親忍痛把他送進了精神病院。此後的幾十年裡,母親一直在愛德華身邊照顧他。
愛因斯坦的第二任妻子是愛爾莎,愛爾莎是愛因斯坦的堂姐,他們的母親是親姐妹。
他們二人沒有孕育孩子,可能是愛因斯坦和妻子二人並沒有這個打算,也可能是近親結婚,愛因斯坦明白近親結婚孕育出的孩子可能會出現身體上或是智力上的殘缺。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愛因斯坦在物理上的學術研究影響了整個世界的發展,但是在家庭裡他卻是沒有盡到責任。他沒有陪伴孩子成長,沒有讓孩子們擁有一個完整的父愛。
愛因斯坦和孩子之間的關係都比較微妙,不像平常普通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係。二兒子心理出現問題雖然有遺傳上的原因,但是也有父親沒有盡到責任的原因在裡面。
愛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愛因斯坦的母親在愛因斯坦小時給了愛因斯坦非常多的母愛,他的母親沒有逼迫他,而是聽從他自己的意見。
愛因斯坦的母親在小時候給予了愛因斯坦非常好的家庭教育,但是愛因斯坦自己卻忘記了自己作為一個父親應該承擔的責任。愛因斯坦智商160,育有2子1女,其中2人成了瘋子,這也許就是愛因斯坦作為父親的悲哀之處吧。
家庭教育是學校和社會教育的基礎,更是一個孩子的終身教育,它影響著孩子的一生,在人的一生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家庭教育主要是由父母進行的,父母應該在家對孩子進行一定程度上的教育。
小結:
家庭是兒童出生的搖籃,也是人出生後接受教育的第一個場所。也是人生的第一堂課。教育的重點主要是以品德教育為主,培養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
孩子有很多時間是在家庭生活中,父母的影響非常大,一般孩子出現不太好的行為舉動和錯誤的思想,父母應該及時為其糾正。愛因斯坦正是因為缺少對兒子從小的陪伴和照顧,一定程度引發出孩子潛在的精神疾病,讓病情加重。
因此,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陪伴,不僅僅需要物質幫助,更需要孩子對父母精神情感上的交流。父母應該幫助孩子樹立信心,明辨是非,讓孩子在家庭中得到一個良好的教育,為未來的人格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