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裡西風禾黍香,鳴泉落竇谷登場。
出自宋·孔平仲《禾熟》。竇,孔穴、水道。詩句描寫秋風送爽、穀物飄香、鳴泉入溝、五穀登場的豐收景象與田園風光。
二、溪田雨足禾先熟,海樹風高葉易秋。
出自宋·張耒《登海州城樓》。禾,此指水稻。詩句描寫晚稻成熟之時已是風高葉落的秋天的季候特點。
三、新築場泥鏡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
出自宋·范成大《四時田園雜興六十首》。趁,趁著、趕在。打稻,即脫粒。詩句描寫農民趕在秋季霜落之前、天晴之時忙著整理曬場與脫粒的景象。
四、林寒正下葉,釣晚欲收綸。
出自南朝陳·陰鏗《江律送劉光祿不及》。下葉,落葉。收綸,收起釣魚的絲線。詩句描寫秋風落葉林木寒、釣者天晚欲歸家的情景。
五、斜陽外,寒鴉數點,流水繞孤村。
出自宋·秦觀《滿庭芳》。數點,指鴉飛得高飛得遠,難以看得真切。詩句描寫夕陽依山下、寒鴉飛漸遠、流水繞孤村的秋日田園景象。
六、一路稻花誰是主,紅蜻蛉伴綠螳螂。
出自宋·樂雷發《秋日行村路》。詩句描寫蜻蛉螳螂飛逐稻花、漫天起舞的景象。後句強調蜻蛉之紅、螳螂之綠,意在與前句所寫稻花之白作顏色上的比對,從而突顯詩句意境上的色彩感。
七、霽霞散曉月猶明,疏木掛殘星。
出自宋·林仰《少年遊》。詩句描寫黎明前雲霧消散、曉月猶明、殘星在樹的景象。「疏木」,表明所寫乃是秋日之景。動詞「掛」寫殘星懸於樹間的形態,不僅生動,而且形象,給人以豐富的聯想空間。
八、露凝千片玉,菊散一叢金。
出自唐·李世民《秋日二首》(其二)。露水滴滴,就像千片珠玉;菊花花黃,就如叢集之金。此以比喻修辭手法寫秋露、菊花之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