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集《地衣——李村尋人啟事》完成極地閱讀之旅

2020-12-04 騰訊網

據《人民日報海外版》等媒體報導,近日,三沙電視臺在南極向中國第36次南極考察隊和中山站等中國考察站捐贈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故事集《地衣——李村尋人啟事》,捐贈儀式由「雪龍」2號政委黃嶸主持。據悉,2019年、2018年,在第35次南極考察隊中山站站長胡紅橋、「雪龍」號船長沈權的主持下,三沙電視臺、人民文學出版社分別在南極、北極向第35次南極考察隊和第九次北極科考隊捐贈該書。至此,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地衣——李村尋人啟事》成為出版界首次完成極地閱讀之旅的文學作品。

目前正在開展的第36次南極考察屬於跨年度任務,考察目的是進一步掌握南極變化對全球影響的趨勢,提高我國適應與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積極參與南極全球治理。

考察隊由來自105家單位的413人組成。本次考察將實施「兩船(「雪龍2」號和「雪龍」號)四站(中山站、長城站、泰山站和正在建設中的恩科斯堡島新站)」考察任務。「雪龍2」號首航南極,與「雪龍」號一起「雙龍探極」,開啟了中國極地考察新格局。根據安排,「雪龍」號將前往中山站開展作業,隨後開展羅斯海和阿蒙森海科考作業,再到戴維斯海、普裡茲灣、中山站作業,之後回國,計劃總航程約3.8萬海裡,預計2020年4月中旬返回上海。

為豐富科考工作者的業餘生活,三亞電視臺、人民文學出版社將青年作家李瑾的短篇故事集《地衣——李村尋人啟示》及其他文學作品作為禮物,贈送給「雪龍」號和「雪龍」二號。該書是李瑾創作的一部紀實性散文作品,因故事性較強,屬於一種介於小說與散文之間的新文體,被評論界視為「新鄉土文學」的代表作。

《地衣》,人民文學出版社2018年4月出版

李瑾以李村十字路口東北角的一條電線桿下——這個李村人歇腳、乘涼、聊天特別是拉短長、論是非的場所為切入點,以簡單、傳神、生動的文筆,記錄了53個形色各異又彼此勾連的典型形象。這些人物身上,有善良有過錯,有樸實有精明,有本真有離奇,但更多體現的則是一曲生生不息、忙而不倦的生命之歌。《地衣——李村尋人啟示》曾受到賈平凹、李敬澤、蘇童、馮唐等名家的高度評價。

賈平凹評價說:「李瑾像是一個雕塑家,寥寥幾下,筆下人物就被刻畫得極有生氣,各有生動的眉目。這些小人物秉性各異,事有本末,但他們傳遞出了北中國最醇厚的鄉土氣息。這是我近來看到的特別輕鬆又特別有味道的作品。」此次捐贈受到科考工作者的高度評價,認為這些小故事保涵濃濃的鄉情和鄉音,平凡中有偉大,偉大中有艱辛,艱辛中有說不盡的家國情懷,和冰雪世界中科考隊員的精神精形象極其相似,是非常難得的閱讀精品。

附:

讓人在時間面前立起來

——談李瑾《地衣:李村尋人啟事》

文 | 安歌

發表於《人民日報》2018年05月29日24版

《地衣:李村尋人啟事》記錄了作者老家「李村」主街道上一棵電線桿下老百姓們拉家常、論是非以及彼此糾葛的日常生活,既有鐵匠、木工、豆腐匠、泥瓦工這些農村手工業者的居家小日子,也有聾漢、盲人這些農村弱勢群體不為人知的個人世界。這些故事生動、真實、接地氣,不僅探索了一種介乎小說和散文之間的新文體,而且體現了鄉土文學的一個新風貌。

自魯迅提出「鄉土文學」概念以來,鄉土文學一直是百年來中國文學的大宗,這是由費孝通所說的「鄉土中國」這個獨特的社會形態決定的。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揭露愚昧、反叛禮教和關注底層、嚮往田園、強調抒情性是鄉土文學的兩條脈絡。四十年代後至改革開放前,革命、建設一直是鄉土文學的主題。近年來,鄉土題材雖然也有佳著,但在商品化、城市化、信息化大潮下,鄉土文學的式微似乎無可避免,鄉土文學這一現當代文學的主脈到了岔口。

李瑾的「李村」「小人物」系列就是在這個時候出現的。《地衣》收錄了五十二個普通百姓的普通故事,從表面來看,這些百姓身上沒有宏大故事,沒有城鄉發展交織而成的追問,也沒有現實和未來的劇烈衝突。李村和棲居其間的人物,在作者筆下是原生態的。在這個意義上,五十二篇故事,就是五十二個人物的史記或傳記,甚至可以說是他們的「說明書」。在對每個人物的處理上,《地衣》的手法是小說的,通過裁剪、組裝人物的日常,構建一個完整的故事和形象,在兩千字左右的篇幅內,實現對一個人物的深邃挖掘和生動刻畫。在風格上,《地衣》則是散文的,其「神凝形散」「神收形放」,以清新雋永、質樸無華的語言,展開了一幅真實的鄉居畫卷。

和沈從文「化外之境」的詩性鄉土故事不同,《地衣》雖著力表現人性的善美,但對醜和惡也沒有迴避。作品中,作者通過記述對人物性格的正負面向予以鏡現,留給讀者自己思索判斷。比如《小瀋陽兒他娘》中,作者沒有直接說孩子不孝順,而是借用小瀋陽兒他娘請兒子吃雞這樣一個細節表現:「陽兒撕巴著老母雞,吱兒吱兒的,造了一斤老村長。完事兒,嘴上的油也不擦,把兩個雞爪子往懷裡一揣,說,給二子兒他娘留著。然後,又嫌乎他娘,請客哪有不請兒媳婦的?怪了事兒了。」作為個體的生命,悲傷和歡笑都是短暫,找不出坡度太大的起伏,這使得他們在歷史的蜿蜒裡面目模糊。然而在詼諧爽利的敘事文字間,他們形容有異,風姿有別,互相勾連和映襯,儼然站立成了自己的樣子,同時,又聯袂還原出一個亙古的「民」的意象。每個人物雖然渺小、簡單,但卻極有傳奇性,不重複,也不可複製。

作家梁鴻說,今天書寫鄉村的人,大部分都已不在鄉,已是離鄉者。這一說法適用於絕大部分鄉土文學創作。甚至還有評論家指出,鄉村的漸行漸遠加劇了人們的歷史懷舊。他們書寫歷史經驗並給予歷史觀照,企圖通過書寫家族史、個人史而讓鄉村復活,或者搭建起時下與過去的某種關聯。

李瑾繞過離鄉式、懷舊式寫作而另闢蹊徑,以「現實在場感」承擔起一種歷史使命,通過記錄普通百姓的日常,讓人在時間面前立起來。李瑾的這種努力,體現了鄉土文學的一個努力方向,即作者在觀察,在記錄,但絕不是旁觀者,也不是回鄉者,而是在場者,都是歷史的「劇中人」和「劇作者」。

透過作品,我們可以看出,李瑾就是李村的村民,他在每一篇文章中的出現,都顯示他是主角旁邊的配角,配角背後的主角,你無法找出他和李村一草一木、一人一物的界限。和描寫對象沒有距離感,感覺不出絲毫違和,是《地衣》突出的藝術特色。「作家離地面越近,離泥土越近,他的創作越容易找到力量的源泉。」只有以在場者的身份,與生活保持同步性和同幅度,才能在精神和格局上實現「深刻提煉生活、生動表達生活、全景展現生活」。

李瑾的新探索就是和電線桿、和五十二個普通百姓、和李村、和廣袤的農村站在一起,是其中的一分子,一同保持著對生活、生命和時間、歷史的敬畏。這樣得出來的文章仿佛不是寫的,而是生活的一種自然流露。

相關焦點

  • 人民文學出版社在北極向第九次科考隊捐贈《地衣》
    人民文學出版社在北極向第九次科考隊捐贈《地衣》   華西都市報訊(記者張杰)日前,人民文學出版社在北極向第九次科考隊捐贈青年作家李瑾的故事集《地衣——李村尋人啟事》,捐贈儀式由「雪龍」號極地科考船船長沈權主持,部分科考工作者參加。
  • 讀散文集《地衣——李村尋人啟事》:給平凡生命送上一縷柔光
    如同《地衣——李村尋人啟事》(人民文學出版社2017年12月出版)的封面一樣,李瑾的創作像是在繪製一張地圖在李村的東西大街上,他看到新發了財的「半吊子」的模樣,「梳了黑背頭,滿臉槐花,倆腿兒支住電動車,眼神跨過別人」;在標誌性建築電線桿下,他聽說了三皮與花大姐的感情糾葛;在小賣部這樣一個公共社交場所,他見識了老實人漁夫的狡猾。而階段性的離開,又使李瑾得以用局外人的眼光反芻和思索他的所見所聞,不至於沉溺在這日復一日的場景中。
  • 一張尋人啟事引發的風波 酬金疑雲
    拍客趙先生拍下的尋人啟事  (圖中「示」應為「事」)  「如有知情者請與本人聯繫,必有重謝!」12月22日,太婆王大華(化名)在南充走失,家人在城區張貼尋人啟事。幸運的是,在好心人的幫助下,太婆當天就與家人團聚。  王大華家人昨日告訴成都商報記者:「當天在醫院時,支付給好心人酬金5000元。」
  • 金華一條尋人啟事 謠傳成「懸賞200萬」
    剛剛過去的兩天裡,金華義烏市民吳先生真是哭笑不得,他的女兒走失了,情急之下發了一條簡訊,結果沒過多久,女兒就找到了,可是這條尋人啟事卻變味了,被謠傳成了「懸賞200萬」。事情發生在12月24日晚上,很多義烏市民的微信朋友圈裡,都在轉發一條尋人啟事。
  • 《京城81號2》重金髮布尋人啟事 秘聞靜待揭開
    而近日,《京城81號2》片方特別公布了一則尋人啟事,意在重金尋找該系列電影的取景地——朝陽門內大街81號院的首任屋主的後人及相關線索。隨同啟事一起曝光的還有首次披露的81號背後故事,令人唏噓。首任屋主神秘失蹤 傳奇故事引人遐想片方表示,這次尋人是早在《京城81號》開始創作時就萌發的念頭。
  • 尋子心切製作「懸賞通告」 警方:實為一則尋人啟事
    記者隨後從警方獲悉,通告系偽造,實為一則尋人啟事。  記者隨後在上海火車站北廣場的一處通道發現了所謂「懸賞通告」。通告掛出懸賞50萬元,落款是武漢市公安局、北京市公安局、上海市公安局。  記者隨後按照通告上的電話試圖與「桂警官」取得聯繫。但兩個手機號碼,一個處於關機狀態,另外一個則一直拒絕接通電話。第三個電話號碼是區號為武漢的一處座機。
  • 假的 原是「尋人啟事」!清除
    2月23日,記者聯繫江西高速交警和廣州警方後證實,這則懸賞通告系私人偽造,只是一則普通尋人啟事,並非由警方發出。    省公安廳交管局高速交警七支隊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近日在吉安服務區出現「警方懸賞通告」,希望群眾提供一名叫「林飛陽」的年輕男子信息;落款是「武漢市公安局、長沙市公安局、廣州市公安局」。該負責人表示,經證實,該則所謂懸賞通告並非由警方發出,系私人偽造。
  • 錦綉花園的「尋人啟事」,你遇到過哪種版本?
    近期,一則「尋人啟事」在朋友圈廣泛流傳。
  • 「雪龍號」船長現場分享極地科考故事
    每次我們登上南極,第一個迎接我們的一定是企鵝……」魏文良用生動有趣的語言,為孩子們講述著南極的壯美風光,常人難以想像的惡劣氣候,還有與企鵝的故事。孩子們被這些神奇的科普知識和有趣的故事深深吸引。南極科考之路困難重重,雖然我國涉及南極科考的時間只有短短的34年,卻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 紀錄片推薦《極地》:21個藏區故事,一起領略極地特有的人文之美
    最近有好多關於藏區的紀錄片,比如《極地》、《香巴拉深處》。這部紀錄片是由《第三極》原班人馬打造的,它講述了21個發生在藏區裡平凡而精彩的故事。每一幀都是壁紙,每一幕都是人間仙境。「三公主的故事」讓我想起了日本電影《去見瀑布》裡的七位大媽,他們個個少女心。與多數紀錄片不同,《極地》最初就決定選擇一位演員來配音,而這部紀錄片由蘇揚、楊爍配音。講真,我倒挺喜歡楊爍的聲音,當然最喜歡的還是央視版啦!然而某些觀眾對於他的討論從第一集到最後一集從未停止過,因為他們覺得旁白太出戲了。
  • 微信群裡尋人 警民合力助老人回家(圖)
    當日上午,萬福派出所民警在派出所的警務微信群裡,發布了一條求助的尋人啟事,吉水縣阜田鎮有一名老人走失,希望群眾留意或提供線索。2個小時後,就有群眾向民警反映,稱在其村莊的廣場上有一名外地流浪老人,疑似尋人啟事中的走丟老人,而且和微信群中的老人相貌很像。  看到消息後,民警一面聯繫報警群眾進行信息核實,一面迅速出警趕到轄區村內尋找老人。
  • 尋人尋物,重金懸賞,當真兌現還是逗你玩?
    各類重金懸賞的尋人尋物啟事「本人在購物廣場丟失一黑色男式錢包,包裡有證件及銀行卡若干,現金三萬元,如有拾到錢包者,願酬謝人民幣1萬元,有提供線索者,願酬謝人民幣3000元。」有償尋人尋物屬於懸賞廣告根據合同法相關規定,懸賞廣告是指以廣告的方式公開表示對完成一定行為的人給予報酬的意思表示。懸賞人發出懸賞廣告,實際上是向社會不特定的人發出要約,承諾人一旦完成了懸賞廣告中指定的行為,即形成債權債務關係。
  • 「雪龍號」老船長魏文良分享參與極地科考經歷
    本報訊(記者江瑜)38歲開啟極地科考之旅,今年68歲還將第13次踏上南極。昨天,極地科考全國巡講活動來到南京站,我國極地事業和航海事業領軍人物、「雪龍號」老船長魏文良和極地探險愛好者分享了他參與極地科考的經歷。
  • 《萬物皆奇蹟》:地衣、橡苔、鹿蕊
    1.認識地衣(lichen)當我聽說地衣的英文名lichen的時候,頗有好感。因為它特別像中文的拼音,而且似乎和我的姓氏有某種關聯,此生肯定是不會忘記了。當我聽說地衣既非動物也非植物的時候,充滿好奇。真正相合的地衣經過幾千年的相親相愛擁有非常驚人的生命力,所以從赤道雨林到極地寒冰,從美麗的貝加爾湖畔到冰山覆蓋的世界高原喜馬拉雅,它們都用自己獨有的形態頑強地呈現出生命最美的姿態。當我知道,全世界的地衣有500多屬,26000多種。我不再驚詫,大自然的偉大遠遠超出人類的想像。
  • 鬥魚直播地球計劃再啟程 攜萬千水友奔赴「極地追光之旅」
    來源:金融界網站北京時間10月23日,鬥魚「直播地球計劃」再度啟動,本次由主播高博帶隊的科考主播團隊,將前往地球上人類能夠生存的最北端——北緯78度的斯瓦爾巴群島進行直播,開啟為期20天的「極地追光之旅」。
  • 因玩吃雞被罵,貼尋人啟事懸賞5萬遊戲追殺數日
    而妹子的報複方式也十分直接,直接在貼吧發布尋人啟事懸賞,只要有玩家看到這個ID就殺了他,殺一次就給100元錢。妹子表示自己要拿出5萬元RMB作為資金,殺滿他500次才肯罷休!妹子的一擲千金為復仇,引起了許多玩家的熱議。
  • 西藏紀錄片《極地通途》9日首播 講述人與公路的故事
    9日,該紀錄片導演拉巴歐珠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透露,紀錄片《極地通途》在長達一年的拍攝過程中,攝製組先後穿越了青藏公路、川藏公路、新藏公路及部分農村公路,講述高原民眾與公路的故事。涉藏紀錄片《極地通途》於12月9日在《西藏衛視》首播,講述人與公路的故事。
  • 紀錄片《極地》:普通藏人,認認真真地活著
    這是紀錄片《極地》中的一段故事。這部紀錄片歷時6個月拍攝完成,影片將鏡頭對準藏區的普通人,呈現了21個在以往西藏題材的紀錄片中,難得見到的生動、真實的人物。他們計劃借鑑《人類》的形式,拍完每個人物故事以後,再對人物做一個採訪,讓人物對著鏡頭訴說他們的願望與遺憾。這便是《極地》每集最後人物自白的想法的由來。  介入被記錄者的生活,啟動故事  2015年聖誕節的前一天,30人左右的《極地》攝製組團隊飛抵拉薩。此前計劃中拍攝的人物,常常因時間等原因不能順利拍攝。
  • 山下智久消暑新劇,極地版十人狼人殺,他的角色第一集就領了盒飯
    夏天來了,到了消暑劇紛紛上線的時候,推薦一個山下智久參演的劇,極地暗殺(The Head,又名頭領),是個納涼好選擇。因為故事發生在南極,還是個驚險刺激的懸疑故事,有點像南極版「輪到你了」。一切從狂歡開始,南極科考站北極星六號完成年度夏季工作,極晝結束之時,部分人員即將凱旋,歡送趴體嗨,有自助餐和激情尬舞。自助餐冰管夠,「冷藏零下4度,常溫能到零下幾十度」,日常戶外著裝都是毛領厚實的極地定製版羽絨服,外加帽子手套。
  • 《極地惡靈》第二季什麼時候播出多少集 劇情介紹
    ­  AMC的詩選劇《極地惡靈 The Terror》10集第二季預定19年播出,該劇首季故事是根據Dan Simmons所著的同名小說改編,而第二季故事則由新製作人Alexander Woo及Max Borenstein負責,新季劇情講述二戰時,一個邪靈將威脅到南加州的日裔社區及戰事期間的囚禁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