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秋高氣爽,敖漢大地處處都是豐收景象。在牛古吐鎮敖吉村赤峰市森吉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庫房裡,4名工作人員正在篩牛膝、防風種子,準備發往黑龍江藥材基地。
「公司每年春季播種、秋季收穫,每天都要用工30多人。孫井軍兩口子在我這裡務工,兩個月就掙了9000多元。」公司總經理張中虎告訴筆者。
「這幾年我不但種植中草藥材,閒時還務工,已經徹底擺脫了貧困。」村民孫井軍開心地說。
受其父親原來收購中草藥材影響,張中虎也對中草藥材產生了濃厚興趣。2004年初,他先後到河北安國、遼寧本溪、安徽亳州和赤峰牛營子等地考察學習,對這一行業有了基本了解,也堅定了他種植中草藥材的決心。
2005年,張中虎從外地請來3名技術人員,手把手教他和其餘3戶農戶學習種植中草藥材技術。「當時我們4戶種了50畝防風和桔梗,我自己種了17畝,當年畝收入8000多元。」張中虎臉上露出了自信的笑容,這是他掘到的人生第一桶金。
富起來的張中虎沒有忘記父老鄉親,除聘請技術人員外,他還經常組織農戶去外地考察和學習。周邊種植戶的加入使他的中草藥材種植規模不斷擴大,到2013年已經發展到了1700多畝。當年他牽頭成立了格林牧場農民專業合作社,今年3月又成立了赤峰市森吉農業發展有限公司。
據張中虎介紹,2013年以前,中草藥材種植主要以收穫根為主,很少收穫種子。2013年春季,他栽植了防風,當年秋季畝產種子300多斤,按每斤40元計算,收入12000多元,純收入9000元左右。試驗成功後,他把這項技術無償傳授給了其他農戶。
今年,張中虎對貧困戶採取更加優惠的措施,免費提供種子和技術指導,帶動敖吉、河南等村20多戶貧困戶種植中草藥材。
「今年我種植的防風喜獲豐收,13畝地平均畝產150公斤,按每公斤24元計算,扣除各種開銷,每畝純收入3000元。」牛古吐鎮敖吉村貧困戶郭相海滿臉喜悅地說。除種植防風外,郭相海也在張中虎公司務工,年收入7000元左右。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2005年至今,敖漢旗東南部鄉鎮中草藥材種植面積已經發展到了13000多畝,共帶動周邊鄉鎮300餘戶930人參與種植,其中貧困戶30多戶。由於帶動能力突出,2019年,張中虎的公司被旗委組織部評為鄉村振興人才實訓基地。
[責任編輯:周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