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人工神經網絡「開刀」,利用神經科學消融法檢測人工神經網絡

2020-12-05 DeepTech深科技

當談及人工神經網絡,黑箱問題總會引起熱議,人們對黑箱問題的評價褒貶不一。

有人認為黑盒是神經網絡的優勢,這代表神經網絡的自主學習性,代表其自動學習以及自動完善的特性。但大部分人認為,黑箱問題需要被解決,當我們將神經網絡應用到一些對安全性,穩定性要求很高的行業,如醫療,我們就必須進行精準控制,出現錯誤或問題時,我們要對內部結構進行分析改正,這時黑箱問題就希望得到解決。

圖|Lillian, Meyes & Meisen

來自 RWTH Aachen(亞琛工業大學)機械工程學院下信息管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們在解決黑箱問題上提出了自己的見解,他們探索了神經科學技術的相關應用,以確定人工神經網絡中信息是如何結構化的。

在他們發表在 arXiv 上的論文中,研究者在人工神經網絡中使用了名為「消融」(ablation)的技術,原本是應用於神經科學的一種技術,即在神經網絡中切除大腦的某些神經元來確定它們的功能。

「我們的想法源自於神經科學領域的研究,該領域的主要目標是理解我們的大腦是如何工作的。」Richard Meyes 和 Tobias Meisen 兩位研究者說道。「許多關於大腦功能的見解看法都是通過消融研究獲得的,本質上來說,消融即選擇性地切除或破壞大腦特定區域的組織,以可控的方式進行消融,檢測大腦該部分對諸如言語生成、運動等日常工作的影響。」

在此之前,消融已經被應用在一些人工神經網絡的研究中,但這些研究主要關注於調整神經網絡層和改變其結構,因此更像是參數搜索而不是生物學的消融法。

Mayes Meisen 以及他們的同事 Peter Lillian 進行這項實驗的目的是想從生物學的角度檢驗人工神經網絡,評估它們的結構以及不同組成部分的不同功能。最後,他們決定用消融來做這個測試,這種技術在神經科學研究中使用了 200 多年。

在 Mayes Meisen 和他同事的研究中,研究人員希望以破壞神經網絡的特定區域的方法,觀察該區域如何影響性能。最終,通過這些觀測結果對人工神經網絡和生物神經網絡的組織形式進行比較。

「在人工神經網絡上應用消融的方法十分簡單的,」Meyes 和 Meisen 解釋道。「首先,我們訓練神經網絡來完成特定的任務,比如說識別手寫數字。第二步,我們切除網絡的某一部分,然後評估由這種破壞導致的性能變化。第三步,我們確定網絡性能的改變和被破壞的位置之間是否有聯繫。通過這種方法,我們發現網絡的某些特定能力,比如控制機器人執行前進動作,是通過局部網絡控制的。」

圖| 當每個部分被切除後,切除該部分後的輸出結果會被保存下來。(圖片來源:論文)

通過對訓練用於在線圈中導航的人工神經網絡進行消融操作,並檢查這種幹預措施對輸出產生的影響,研究者獲得了一系列有趣的發現——結果顯示人工神經網絡和生物的神經網絡之間的確存在聯繫和相似之處。這些相似之處與網絡如何自我安排和存儲信息有關。

Meyes 和 Meisen 說道:「最令我們感興趣的發現是,一般來說被損壞的神經網絡性能會下降,但網絡的某些特定能力,比如識別數字,其中部分被損壞反而會增強識別能力。我們的研究表明,我們可以通過消融正確區域用以增加一個神經網絡的性能。此外,研究還表明,神經科學研究得方法在人工神經網絡研究上的應用,或許可以為理解人工智慧開闢新的視角。」

儘管 Meyes, Meisen 和 Lillian 得到了喜人的結果,但他們的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說,他們的研究受限於使用強化學習,依賴於實時的機器人訓練模型,這僅僅只是檢驗生物神經網絡和人工神經網絡的第一步。

未來的研究工作或許可以更詳細、更大規模地研究人工神經網絡與大腦神經網絡之間的聯繫。

「我們計劃繼續探索通過利用神經科學來啟發人工神經網絡研究的研究方向,」Meyes 和 Meisen 說道。「我們接下來的計劃是將人工神經網絡中的活動可視化,就像大腦的活動可以用例如 fMRI 的成像方法可視化一樣。目標是使神經網絡的決策過程更加透明,從而獲得對人工神經網絡進行更全面的了解。」

相關焦點

  • 人工神經網絡的定義
    人工神經網絡的定義   人工神經網絡(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簡寫為ANNs)也簡稱為神經網絡或稱作連接模型,是對人腦或自然神經網絡若干基本特性的抽象和模擬。
  • 大腦與AI,神經科學與人工神經網絡
    神經科學可以幫助我們理解為什麼AI和神經網絡在預測人類感知方面是有效的嗎?來自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UT Austin)的Alexander Huth和Shailee Jain的研究表明兩者都有可能。
  • AI的人工神經網絡
    人工神經網絡是模擬人和動物的神經網絡的某種結構和功能的模擬,所以要了解神經網絡的工作原理,所以我們首先要了解生物神經元。其結構如下圖所示:   而人工神經網絡的基本原理也就是對生物神經元進行儘可能的模擬,當然,以目前的理論水平,製造水平,和應用水平,還與人腦神經網絡的有著很大的差別,它只是對人腦神經網絡有選擇的,單一的,簡化的構造和性能模擬,從而形成了不同功能的,多種類型的,不同層次的神經網絡模型。
  • 科技:人工神經網絡的進步
    這些重大新故事中的一些與人工神經網絡有關,人工智慧研究中的一個相對較新的現象正在推動從娛樂到醫學等許多領域的各種進步。人工神經網絡依賴於這樣的思想:技術可以使用對應於個體人類神經元和神經元組的小單元來模擬人類大腦的生物學工作,以基於輸入產生輸出。
  • 什麼是人工神經網絡(ANN)?
    人工神經網絡如何運作人工神經網絡的核心成分是人工神經元。每個神經元接收來自其他幾個神經元的輸入,將它們乘以分配的權重,將它們相加,然後將總和傳遞給一個或多個神經元。一些人工神經元可能在將輸出傳遞給下一個變量之前將激活函數應用於輸出。
  • 人工神經網絡發展歷程及特點
    人工神經網絡ANN簡稱為神經網絡或類神經網絡。深度學習實際上是深度神經網絡DNN,即深度學習從人工神經網絡ANN模型發展起來的,因此有必要對人工神經網絡ANN作進一步探討。^_^ 最近十幾年來,人工神經網絡ANN的研究工作不斷深入,已經取得了很大進展,其在模式識別、智慧機器人、自動控制、預測估計、生物、醫學、經濟等領域已成功地解決了許多現代計算機難以解決的實際問題,表現出了良好的智能特性。 那麼究竟什麼是人工神經網絡ANN呢?
  • 陳根:人工神經網絡成就AI小白鼠,試毒不再愁
    目前最為先進的人工智慧可以說就是人工神經網絡,人工神經網絡是仿生學的一個概念,是一類由多層神經元互聯組件構成的機器學習算法,而「神經元」最早就是來自大腦結構的啟發。儘管人工神經網絡中的神經元的工作方式肯定不同於實際人腦的工作方式,但越來越多的研究者認為,將二者放在一起研究不僅可以幫助我們理解神經科學,還有助於打造出更加智能的AI。
  • 關於人工神經網絡的哲學思考
    南開大學 自動化系,天津 300071  原發信息:  (京)2000年第02期 第25-28,53頁  內容提要:本文在簡單介紹人工神經網絡的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探討了人工神經網絡的自組織功能,並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從普遍聯繫、整體與部分的關係及結構和功能的關係三方面論述了人工神經網絡的哲學意義
  • 研究不同神經元在人工神經網絡中的作用
    在過去十年左右的時間裡,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員一直在開發越來越先進的人工神經網絡(ANNs),這種計算方法旨在複製人類大腦的生物機制和功能。雖然其中一些網絡在各種任務中取得了顯著的成果,但預測背後的決策過程並不總是很清楚。
  • 人工神經網絡的五大主要應用場景
    人工神經網絡是一種嘗試,模擬組成人腦的神經元網絡,這樣計算機就能像人一樣學習事物並做出決策。人工神經網絡是通過對普通計算機進行編程而產生的,使它們的行為類似於人類的相互連接的腦細胞。人工神經網絡是受人腦啟發的計算模型。人工神經網絡最近的許多進展都是在人工智慧領域取得的,包括語音識別,圖像識別,以及基於人工神經網絡的機器人。
  • 初識人工神經網絡
    這也就是神經網絡的魅力所在。人工神經網絡(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是一種模仿生物神經網絡行為特徵,進行信息處理的算法數學模型。在人工神經網絡模型中使用單元節點模擬神經元,通過調整神經網絡內部大量節點(神經元)之間相互連接的權重來達到處理信息的目的。
  • 人工神經網絡及其應用
    1 人工神經網絡的發展歷史及其意義1.1 人工神經網絡的發展歷史神經網絡的發展可以追溯到19世紀末,其發展可以分為四個階段。2 人工神經網絡的種類及應用領域2.1人工神經網絡的種類人工神經網絡的模型很多,可以按照不同的方法分類進行分類。其中比較常用的分類方法是,按網絡連接的拓撲結構分類和按網絡內部的信息流向分類。
  • 人工神經網絡的特點有哪些
    人工神經網絡的特點和優越性,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具有自學習功能。例如實現圖像識別時,只在先把許多不同的圖像樣板和對應的應識別的結果輸入人工神經網絡,網絡就會通過自學習功能,慢慢學會識別類似的圖像。自學習功能對於預測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 深度|人工神經網絡深入分析
    文章從神經網絡談到了人工神經網絡,並對此進行詳細的介紹。最近「神經網絡」非常火,特別是AlphaGo與韓國選手李世石的比賽落幕後,各種關於神經網絡的文章滿天飛,但可能對於非專業領域出身的人來說接觸這些文章就會雲裡霧裡了。究其原因主要是缺少適合大部分人理解的神經網絡的科普文章,其實吳軍老師的《數學之美》在科普神經網絡這方面做的就比較通俗易懂,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讀一下吳老師的書。
  • 無處不在的人工神經網絡:機器人擁有意識的關鍵
    人工神經網絡,常常簡稱為神經網絡,是以計算機網絡系統模擬生物神經系統的智能計算系統,是對人腦或自然神經網絡的若干基本特性的抽象和模擬。簡單地講,人工神經網絡就是基於模仿大腦神經網絡結構和功能而建立的一種信息處理系統。人工神經網絡依靠系統的複雜程度,通過調整內部大量節點之間相互連接的關係,從而達到處理信息的目的,其中,這些節點就相當於生物大腦中的「神經元」。
  • 人工神經網絡初學:是什麼以及為什麼?
    【IT168 技術】談及人工智慧,就會涉及到人工神經網絡。人工神經網絡是現代人工智慧的重要分支,它是一個為人工智慧提供動力,可以模仿動物神經網絡行為特徵,進行分布式並行信息處理的系統。
  • 胖不胖:看人工神經網絡怎麼「稱」
    採用1000人的Inbody3.0儀器檢測數據,輸入指標為年齡、性別、身高、體重和BMI指標,利用BP人工神經網絡進行建模實現更加精確的評估。張冰說,人腦可以看作是一個高度複雜的、非線性的和並行的信息處理系統。神經元是人腦神經系統的最基本結構單元,當一個神經元被激活後,一個信號在該神經元的軸突傳遞,最終經過該神經元的軸突末梢將信號傳遞給其他神經元或神經。
  • Nature子刊批人工神經網絡:先天結構比後天訓練更重要
    符號主義可以視為心理學家的方法,它從人類認知處理中獲取靈感,而不是像連接主義那樣試圖打開黑匣子,使用神經元組成的人工神經網絡,從神經科學中獲取靈感。符號主義是是20世紀60~80年代人工智慧的主導方法,但從之後被連接主義的的人工神經網絡方法所取代。但是現代人工神經網絡與三十年前的仍然十分相似。
  • 怎樣辨別生物和人工神經網絡中的遞歸?
    遞歸是神經網絡中的一個重要術語,在機器學習和神經科學領域有著不同的含義。然而,隨著用於實際應用的人工神經網絡(ANNs)越來越複雜,且在某些方面更像生物神經網絡(BNNs),這種差異正在逐漸縮小(但總體上仍存在巨大差異)。
  • MIT重磅研究:基於人工神經網絡,探索抑制神經元的生物學意義
    Lynch 表示,「這一發現能夠為計算機網絡或以手機為代表的電子設備與生物系統中的神經網絡之間建立起緊密聯繫,我們正在嘗試從分布式計算的角度尋找可能使之受益的方向,並將重點放在算法上。」為了補充一些背景知識,雷鋒網先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人工神經網絡與人體神經網絡的聯繫與區別:我們都知道,大腦的神經細胞存在兩種狀態:興奮和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