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古人為我們留下了很多「遺產」,比如唐詩宋詞就是文化庫中最為瑰麗的珍寶之一,想必大家曾聽說過這樣一句話,「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因為詩詞的形式和風格豐富多彩,不僅意境優美,而且短短幾十個字還充分體現了其音節和諧、文字精煉的特點。幾千年來,唐詩宋詞早已和我們的血液融為一體,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相信很多人都和筆者一樣都是讀著唐詩宋詞長大的。
然而隨著時代的進步,唐詩卻遭遇了一些尷尬境遇,因為思想的轉變,一些課本被改得面目全非,一些文章的意思被完全曲解,就連我們小時候所背誦的《小池》這首詩也因為某些原因,被家長要求從課本中刪除,這是怎麼回事呢?
《小池》出自於南宋詩人楊萬裡之手,楊萬裡一生書寫了兩萬多首詩,被譽為一代詩宗,他的作品大多都是描寫自然景色的,他的語言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受到了後世的追捧喜愛。《小池》就是一首典型的景物詩,僅用幾個簡單的詞語就將周圍景物躍然紙上,把周遭事物的變化描述得栩栩如生,讓人如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說到《小池》,或許大家最熟悉的一句便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這兩句讓人們的視線從小池中的風景拉回到了池中的細節上,讓人有一種極目遠眺之後定睛一看的驚喜感。一隻蜻蜓圍繞初開花苞的荷花,撲哧著翅膀,就像在跟荷花打著招呼,將自然界中的細小事物寫出了人一般的情感,讓人心生美好。
整首詩洋溢著對春天的喜愛,讓閱讀者感受到春天的勃勃生機,是一首充滿了意境的好詩。這樣正能量的東西,正是我們應該學習的知識,然而很多家長卻對此反感不已,甚至還提議刪除這首詩。
其實家長們反對的原因說起來實在叫人啼笑皆非,原來有人認為名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有不好的性含義,而「早有」二字更是被理解為「名花有主」的意思,家長認為這是對早戀的暗示。如果不對這些現象加以制止的話,兒童的觀念會被帶歪,為未來的發展埋下不好的隱患。
不得不說家長的行為讓人非常不能理解,如果楊萬裡知道自己的詩被曲解成這些意思,或許會氣得吐血。誠然,父母對下一輩的關心值得肯定,但是如果把自己的觀點強加在孩子身上,只會起到拔苗助長的作用。如果對於孩子不好的弊端僅僅憑藉刪除兩句詩就能夠做到,還需要老師做什麼呢?不管是戀愛觀還是價值觀,都需要加以引導和普及,才能夠讓孩子好好成長,明白是非曲直。而且對於家長的這些想法,在我看來真的是這些家長想多了,這首詩壓根沒有那方面的意思,老師也不會教那方面的意思,小朋友自然也是不會有不好的聯想。所以,這樣的擔心完全是沒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