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百家號(歡歡講影視)我們今天講述的:辛德勒的名單(美國·1993)
導演:史蒂文·史匹柏
主演:連姆·尼森,本·金斯利,拉爾夫·費因斯
獎項:第66屆奧斯卡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最佳攝影、最佳藝術指導、最佳剪輯、最佳音樂,第51屆金球獎最佳影片,第47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配角、最佳編劇本、最佳攝影、最佳剪輯、最佳電影配樂
綻放在克拉科夫的雪絨花
「辛德勒的名單」不只是故國文獻、遺物逸聞,更是一束心香、一種象徵和一類佳話,還是一連串閃光姓名的集合體:包括德國商人約翰·拉貝、英國前特工兼外交官弗蘭克·福利、英國駐捷克斯洛伐克官員尼古拉斯·溫頓,以及瑞典前外交官拉烏爾·瓦倫貝格等,其中瓦倫貝格是聯合國前秘書長安南夫人的舅父。就其挽救淪陷難。
民的數量而言,奧地利商人奧斯卡·辛德勒、埃米莉·辛德勒夫婦拯救的數額並不多,只有千餘人,但辛德勒知名度卻最大,以至於拉貝被稱為「德國的辛德勒」,福利、溫頓成為「英國的辛德勒」,瓦倫貝格被命名為「瑞典的辛德勒」。緣由固然很多,不可忽略且理當重視的一項,乃是史匹柏的電影《辛德勒的名單》的功勞,這也是藝術的力量。
1982年,具有猶太血統的史匹柏讀到澳大利亞作家託馬斯·肯尼利的獲得布克獎的紀實小說《辛德勒的名單》後,立即被這部具有豐富寓意、多元價值的文本所打動,當即購下改編權及製片權。肯尼利獲得辛德勒的故事題材,有一定的偶然性。當年,他的獲獎小說《吉米·布萊克史密斯的歌聲》被改編成電影,並在義大利索倫託舉行的澳大利亞電影節上放映。肯尼利應邀出席電影節,返程時經由美國回澳大利亞。
在機場行李店門口,偶遇店主波爾代克,這位波蘭裔猶太人拿出辛德勒的照片,向肯尼利深情講述他們夫婦獲救的往事。波爾代克盛讚恩曰:「我覺得他本人就是神,雖然那個時候不知道上帝去幹嗎了。」經10多年的醞釀,這位以執導《大白鯊》、《E.T外星人》、《侏羅紀公園》名世的導演,一改戲路,率領拍攝團隊進入波蘭克拉科夫。剛剛紮下營盤,史匹柏便收到全美猶太人協會的急電曰:「請勿驚擾亡魂,讓他們安息吧!」收到電文後史匹柏下令攝製組撤離克拉科夫,在郊外搭景拍攝。
他自己則飛赴紐約,向猶協成員們致歉。為儘可能地還原歷史氛圍,揭露納粹屠殺猶太人的罪行,傳達人道主義主旨,史匹柏別開生路,採用黑白膠片,選擇身高1.93米的北愛爾蘭裔英籍演員利亞姆·尼森擔綱主演。
在潮水般攢動的人流之中,在破朽黴變的景物之間,尼森偉岸的身軀格外搶眼,成為移動的風景。美中不足的是,生於學者家庭的尼森,容貌略帶孩子氣,近似於娃娃臉,給人不成熟、不靠譜的感覺,這就使得他的舉手投足顯得稚嫩,多少影響評委會的評價。因此,暴得大名的尼森只獲得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與影帝擦身而過。後來,尼森獲封威尼斯影展影帝,並獲得英女王頒發的英帝國軍官勳章。
《辛德勒的名單》再現了奧斯卡·辛德勒、埃米莉·辛德勒夫婦在二戰中保護千餘名猶太人免遭法西斯加害的史實。戰爭風雲改變了歐洲的氣場,為原本一文不名的花花太歲、納粹黨徒辛德勒帶來了機遇他追隨德軍的鐵蹄進入波蘭,交好佔領軍高層,運用猶太人的資源辦起搪瓷廠,拿下訂單,生產軍用物資,趁機大發難財為僱傭廉價的猶太勞工,辛德勒與猶太集中營的德軍眉來眼去。
出於求生的本能,猶太人鑽孔覓縫、爭先恐後地湧入辛德勒的工廠,隨著戰爭的加劇,步入絕境的法西斯喪心病狂,克拉科夫猶太人居住區遭到血洗,辛德勒對納粹的幻想全然破滅,他良心發現,重新思考戰爭的意義。他同情猶太人的遭遇,呵護廠裡的猶太人,制訂一份維持工廠運轉的工人名單,通過賄賂納粹官員,保護了一批猶太人,與此同時辛德勒放肆佔有有求於他的猶太女人。
為此,佔領軍警告辛德勒,禁止他與猶太女人發生關係希特勒覆亡後,猶太人獲得解放,辛德勒踏上流亡之途。獲救的千餘名猶太勞工為他送行,分手前,他們將一份集體籤名的證詞交給他位猶太人摘下金牙,打製成金戒指贈予辛德勒,戒指上鐫刻著猶太箴言:「救人一命如同捍衛全世界。」這枚戒指,伴隨著貧困潦倒的辛德勒度過後半生。辛德勒去世後,按照猶太人的傳統,被尊為正義者予以安葬。上述兩處動人情節,略作改動後,出現在影片的最後。
影片中有幾個人物塑造得不錯,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一位是辛德勒搪瓷廠會計伊扎克·斯泰恩,扮演者是奧斯卡影帝本·金斯利;一位是名叫魯因斯坦的獨臂工人,曾當面向辛德勒致謝,後在清掃積雪時被納粹認出,遭當眾槍決;特別出彩的,是集中營司令官哥特·阿曼,這是個心理變態的殺人狂,且表演細膩,十分到位,阿曼略有歷史知識在影片中講述道:6個世紀以前,猶太人被指責為黑死病的傳播者,卡齊米日Ⅳ世允許猶太人移居。
克拉科夫,這便是猶太人聚集克拉科夫的緣由。建立集中營時,畢業於米蘭大學土木工程系的黛安娜·瑞特指出地基的隱患,阿曼命令副官槍斃這位女工程師,然後按海倫的要求施工;阿曼挑選女傭時,將頗有姿色的猶太女人海倫·希爾詩據為己有並持續施虐;一名勞工逃跑後,阿曼喝令餘下的工人站成幾排,他瞪怒眼走來走去,揮舞手槍比畫,每隔一人開一槍,共殺了25人,折騰得精疲力竭,才罵罵咧咧而去懷疑一位車工消極怠工,便拎到院子裡槍,只因幾把手槍或無彈或卡殼,這位老者才躲過一死。
閒來無事,阿曼打著赤膊,扛著長槍,登上別墅露臺,斜目搜巡,俯視圈禁中的勞工,發現不願幹活者,或是稍有息工者,便舉槍瞄準,擊發斃命;上了絞刑架,依不思悔改,高呼「希特勒萬歲」而亡。扮演阿曼的,是以「溫暖的笑」、「攝魂眼神」著稱的英國影星拉爾夫·費因斯,費因斯後來又演過《英國病人》、《哈利波特》、《生死朗讀》等優秀影片,兩獲奧斯卡金像獎提名,在百老匯主演《哈姆雷特》獲得東尼獎。
評委會稱讚說:「拉爾夫非常熱愛表演,從某方面來說,舞臺上的他更接近他的真實自我。表演一開始他便全神貫注,使角色的鮮明個性清晰地展現在觀眾面前。那是一般人無法達到的境界,也是他最出眾的地方。」從藝術效果上看,費因的創意演繹提升了影片的藝術境界,彌補了尼森因功底欠缺而導致的不足。
鴻篇巨製《辛德勒的名單》面世後,產生轟動效應,亦引來廣泛爭議。辛德勒遺孀致信史匹柏,請求經濟援助。史匹柏寄去5萬美元,埃米莉並不滿意,頗有微詞。不過,史匹柏謝絕了片酬,將個人贏利全部捐給美國大屠殺博物館。這個無私的行為表明了斯導的心跡,亦可見埃米莉的瑕疵。
辛德勒夫婦感情並不融洽,他與女秘書克諾斯卡同居時,讓前來探親的埃米莉撞個正著,後來,夫妻關係名存實亡1949年,埃米莉移居阿根廷,晚年回到國,住進巴伐利亞一家養老院,1993年,猶太人大屠殺紀念組織授予辛德勒「最正義的非猶太人」榮譽稱號,以色列授予埃米莉「傑出人士」獎,經阿根廷總統梅內姆批准,自1998年2月起,阿根廷政府每月為埃米莉提供1000美元養老金。
1999年,時值辛德勒逝世25周年紀念日,德國《斯圖加特日報》公布新發現的「辛德勒的名單」原件圍繞著這批文件的歸屬,存在諸多爭議,有人甚至懷疑名單的真實性埃米莉拼命爭奪這些文件的所有權,她表示,這些文件上也有她的籤名,應該叫「辛德勒夫婦的名單」,2000年11月,阿根廷議會參議院舉行儀式,宣布埃米莉為阿根廷榮譽公民,並頒發金質獎章。
然而,部分奧斯維辛大屠殺的倖存者潔難史匹柏,指責影片過分美化辛德勒。2004年,北卡羅來納州埃隆大學歷史學家、華盛頓美國大屠殺紀念博物館教育委員會委員大衛·克羅出版專著《奧斯卡辛德勒:不為人知的生活,戰時活動和名單後的真相》,挑剔影片情節,質疑倖存者名單的真實性。
克羅指出,富賈之子辛德勒沉湎酒色是納粹的幫兇,是個機會主義者,所作所為,不過是預留後路,希望能在戰後保住生意。不過,克羅也承認,辛德勒值讚美,「他是大屠殺期間最正義的非猶太人」二戰後,辛德勒流亡阿根廷,後拋下妻子獨自返回德國,晚境悽涼,老病窮困,鬱鬱而終。事過境遷,將心比心,觀眾依然能感觸到辛德勒的溫情與善意。因此,克羅的非議,並未影響世人對辛德勒的評價。2008年4月28日,時值辛德勒百年壽辰之際,德國政府發行一枚辛德勒紀念郵票。郵票的構圖,便脫胎於那枚金戒指。
《時代》周刊高度評價《辛德勒的名單》曰:「這是美國最近幾年在人們新鮮的記憶裡最不易看到的影片之一,它生動地描寫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納粹推行種族大屠殺時有計劃地殺害波蘭猶太人的故事,這一題材的製作從來沒有這樣美滿地獲得過成功,它表明神童編導史匹柏現在的羽毛已經豐滿,給了我們一部向成年人觀眾的成熟影片。」
辛德勒,這株破土於奧地利的「雪絨花,另類綻放于波蘭的熱土之上,在奧地利,雪絨花象徵著勇敢、獨立頑強,體現素樸無香、本色無華、不拘限制、不畏苦寒、不懼危險、不怕孤獨、夾縫中生存的崇高品格雪絨花的花語,乃是「重要的回憶」。《辛德勒的名單》開啟人類記憶的閘門,展示主人公的高尚人格,成為人類悲憫情懷的象徵。黑白畫面更容易經營出穿越時空的滄桑感銘,營造出以假亂真、亦虛亦實的文獻紀錄片風格,堪稱猶太子孫史匹柏的私人回錄,影片控訴了戰爭對人性的扭曲,謳歌了星星閃耀、永不泯滅的美好人倫。
文/百家號(歡歡講影視)原創,轉載請註明百家號(歡歡講影視)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