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明無線移動充電外殼:震動自供電

2020-11-25 cnBeta

我們知道,如果想要在車內對手機進行無線充電,就必須安裝相應的無線射頻裝置,這種設備的配備既麻煩又礙事。不過,一個由多國工程師聯合組成的研究團隊日前宣布,他們已經成功發明了一種無需充電接線就能夠為手機移動充電的解決方案。

研究團隊的成員 Xudong Wang 教授表示,他們利用類似海綿的聚偏二氟乙烯(PVDF)與氧化鋅製作了僅僅通過震動就可發電的手機外殼,也就是說只要把手機放置在行使的車內任何位置都可以立刻充電。同時,這種發電材料不局限於網格、平板等固定的外觀形狀,它還可以應用在人體身上。這樣看來,只要人們在行走的時候也可以隨時為手機充電了。

不過,有關這一技術發明的成果日前已刊文發表,真要等到量產面似乎還遙遙無期。

相關焦點

  • 拆解報告:三星無線充電移動電源
    無線充電市場迎來了增長高潮,由此帶來了無線充電配件的繁榮。移動電源作為我們生活常見的物品之一,給我們的出行帶來方便。當無線充電和移動電源結合在一起,會擦出怎樣的火花呢?近日,三星商場上架了一款支持10W無線充電的移動電源。此前,充電頭網已經發布了這款移動電源的開箱評測,今天要為大家的則是它的拆解報告。
  • 無線供電的過去與未來
    無線供電講到無線供電,大家可能會覺得這是一個在最近幾年才被炒的火熱的詞彙,但是其實早在上上個世紀,偉大的發明家特斯拉(沒錯就是我們在高中物理課本上學習磁感應強度國際單位的那個特斯拉)就曾在哥倫比亞世博會上向世人展示了無線磷光照明燈。
  • 無線充電原理詳解(圖文)
    軟銀移動也預定2012年1月上市支持無線充電的智慧型手機。KDDI正在開發車載式智慧型手機的無線充電座。尺寸約為滑鼠墊大小,表示實現了「位置自由(Free Positioning)」,將終端放在充電板上的任何位置均可充電。   充電座內部的線圈帶有驅動裝置,可在平面中移動。通過自動檢測終端放置位置,並移動至該位置,使線圈的位置相一致。
  • 科學範|無線充電之路
    隨著用電器件的激增,越來越多的電線也讓我們越來越煩躁,它們相互纏繞,糾纏不清,於是人們就開始想,既然以前的網線現在都升級成無線WIFI了,那麼我們的電線供電是否也可以轉成無線供電。其實,對於無線供電的探索在很早之前就已經開始了。一、無線的探索之途對於無線供電的探索,最先做出巨大貢獻的一位人物便是在交流電領域聞名遐邇的美籍塞爾維亞裔科學家尼古拉·特斯拉。
  • 日本發明家發明「發電地板」 用噪音和震動供電
    日本發明家速水浩平應用震動發電技術發明了「發電地板」,更奇妙的聲波發電機正在研製中。  速水浩平現年27歲,現為音力發電公司總裁。他的夢想就是使震動和噪音成為未來世界能源的主要來源。  速水浩平小學時就在筆記本上寫下了震動發電的構想。他說:「電能使擴音器震動發聲,因此,我想這個過程是否能夠反過來進行,通過震動和噪音發電。」
  • 科學家研發穩定的無線移動充電系統
    本周《自然》文章Robust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using a nonlinear parity–time-symmetric circuit報告了一種無線電力傳輸系統,它能在LED燈遠離電源的過程中為其充電。
  • 關於無線充電原理及最新充電技術的分析介紹
    即便是最新的技術,充電距離也不能超過5公分,事實上,目前絕大部分可以無線充電的行動裝置,都是要完全平放在充電座上才能進行,和想像中隨走隨充的無線充電仍有點差別。 利用共振拉長充電距離 為了增加無線充電的距離與充電效率,科學家正在設法利用磁共振的原理進行無線充電。在電路中加入一些電容、電感等特殊的元件,適當連接後,會形成諧振電路。
  • 雙向PD+無線快充 摩米士Q.Power minimal無線移動電源評測
    【IT168 評測】自蘋果在iphone X開始標配無線充電及PD快充後,無線充電產業可以說迎來了新的風口,就連不少移動電源也加入無線充電功能,前不久筆者收到了摩米士新推出的Q.Power minimal無線移動電源,在配備無線充電功能的同時也具備PD、QC3.0等快充協議。
  • 無線充電發射器及無線充電裝置說明和原理
    無線充電發射器及無線充電裝置說明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無線充電發射器及無線充電裝置。   一種無線充電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上述的無線充電發射器和上述的無線充電接收器,所述發射線圈與接收線圈以上下平行對齊方式放置,發射線圈與接收線圈同時為通信線圈。
  • 常見的無線充電技術方案對比,附技術原理圖分析
    軟銀移動也預定2012年1月上市支持無線充電的智慧型手機。KDDI正在開發車載式智慧型手機的無線充電座。 未來無線充電的應用範圍將有望擴大到EV的充電系統。 從事智慧型手機外設業務的日本Oar公司於2011年8月推出了名為「無線充電板」的充電座。內置有磁鐵,用於將終端吸引到指定位置。 松下於2011年6月投放了無線充電座「無接點充電板」。尺寸約為滑鼠墊大小,表示實現了「位置自由(Free Positioning)」,將終端放在充電板上的任何位置均可充電。 充電座內部的線圈帶有驅動裝置,可在平面中移動。
  • 科學範|無線充電之路_翻書黨_澎湃新聞-The Paper
    一、無線的探索之途對於無線供電的探索,最先做出巨大貢獻的一位人物便是在交流電領域聞名遐邇的美籍塞爾維亞裔科學家尼古拉·特斯拉。特斯拉在1891年發明特斯拉線圈,它是一種使用共振原理運作的變壓器,主要用來生產高電壓、低電流、高頻率的交流電力。其實特斯拉線圈比較難以界定,因為特斯拉實驗了大量的線圈配置。
  • 感知「利」器:自供電無線振動自主報警系統
    隨著能量採集技術和低功耗電子技術的發展,業界提出了多種多樣的自供能無線傳感節點方案。「事件驅動(event-driven)」機制是無線傳感網部署中的重要技術。直接利用能量採集器實現「事件驅動」的發電行為,則能夠在單個器件上同時做到能量採集和傳感,形成傳感/能量採集一體的新型自供電傳感系統。
  • 具備這四個特徵,才有資格稱為下一代無線充電技術
    ueVedncueVednc無線技術應用體驗局限大一百多年前偉大的發明家、科學家特斯拉提了出無線充電自由能量概念,但初步應用是在2007年MIT的實驗,點燃了無線充電的新浪潮。直到2017年左右,蘋果和寶馬對無線充電技術的引入標誌了該技術達成工業應用。
  • 既是立式無線充電器又是移動電源,mophie跨界新品深度拆解
    如今跨界設計的移動電源產品越來越多,傳統的外帶應急充電理念如今已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可當支架使用,帶無線充功能的移動電源正慢慢成為大眾的首選。近期充電頭網就拿到mophie這麼一款跨界設計產品——powerstation wireless stand。
  • 為什麼說iPhone 8/iPhone X無線充電很雞肋,從Qi講起無線充電的故事
    無論iPhone 8與iPhone X讓你感到興奮還是失望,但採用無線充電是一大跨步。  下面我們就來說說無線充電的那些事。  無線充電技術的原理研究可以追溯到19世紀30年代,科學家麥可•法拉第首先發現了電磁感應原理,即周圍磁場的變化將使電線中產生電流。
  • DAIHEN利用WiTricity無線充電技術在日本進行太陽能移動演示
    自 2016 年成為合作夥伴以來,DAIHEN 授權 WiTricity 的技術在工廠和工業環境中將電動汽車(EV)和自動導引車(AGV)的無線充電站商業化。DAIHEN 一直在使用 WiTricity 的 DRIVE 11 無線充電系統作為其自己的電池電動和混合電動車輛符合標準的無線充電器產品線的參考設計。
  • 無線供電其實離我們已經不遠了
  • 無線充電各種原理方案的比較 無線充電的技術瓶頸
    無線充電各種原理方案的比較 無線充電的技術瓶頸 電子產品世界 發表於 2020-04-05 09:46:00 無線充電,由供電設備(充電器)將能量傳送至用電的裝置,
  • 無線充電技術工作原理
    無線充電聯盟成立於2008年12月17日,旨在為創造 和促進市場廣泛採用與所有可再充電電子設備兼容的國際無線充電標準Qi,其成員主要包括德州儀器(TI)、國家半導體(NS)、ST-Ericsson、 羅姆半導體(Rohm)、諾基亞(Nokia)、RIM(Research?In?
  • 無線充電的電力傳輸技術原理和應用標準
    許多先進的電池供電設備都已實現了無線充電。只需要簡單支持特定的基站,甚至是來自不同製造商的基站,即可無物理接觸地給設備充電。而來自不同製造商的設備之所以具備互操作性,是在於開放標準。開放標準通常是由某一特定行業聯盟發起和制定的,這種聯盟一般是由該行業對特定技術感興趣的廠商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