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花帘子藤(花)
1. 學名:Pottsia grandiflora Markgr.
2. 科名:夾竹桃科Apocynaceae
3. 特徵:常綠木質藤本,具白色乳汁。葉對生;葉片卵圓形至橢圓狀卵形,先端漸尖或尾尖;葉柄有毛,柄間有鑽狀腺體。圓錐狀聚傘花序頂生,長達16cm;花冠壇狀,5裂,裂片翻折,紫紅或暗紫紅色,喉部黃色,花葯伸出。蓇葖果雙生,圓柱形,長達25cm。花期5~6月,果期9~12月。
大花帘子藤(植株)
4. 分布:產於龍泉、松陽、瑞安、平陽等地;分布於福建、湖南、雲南及兩廣。
5. 生境:生於溝谷林中、林緣,攀援於樹木或巖石上。
6. 園林用途:花序較大,花形奇特,色彩豔麗,適用於花廊、地被,或作邊坡復綠。
7. 繁殖方式:扦插繁殖為主,也可播種繁殖。
腎葉打碗花(植株)
1. 學名:Calystegia soldanella (Linn.) R. Br.
2. 科名:旋花科Convolvulaceae
3. 別名:濱旋花、腎葉天劍、馬蹄草
4. 特徵:多年生匍匐草本,具橫走根莖。葉互生;葉片腎狀心形,先端微凹或圓鈍,具小尖頭,全緣或淺波狀,脈紋明顯。花單生葉腋,具長梗;苞片2,寬卵形;花冠漏鬥狀,淡紫紅色,具5條白色條紋。蒴果卵球形,包於宿萼內。花期5~6月,果期7~8月。
腎葉打碗花(果)
5. 分布:產於全省沿海地區;分布於山東、福建、臺灣、四川、河北、遼寧、吉林;亞洲、歐洲、非洲、澳洲、美洲及太平洋島嶼也有。
6. 生境:生於海濱沙灘、灘涂或海岸巖縫中,有時成優勢種。
7. 園林用途:形態清麗,花色悅目,耐鹽耐旱,適作濱海沙灘及鹽鹼地觀花地被,也可盆栽觀賞。
8. 繁殖方式:播種、扦插或組培繁殖。
夏枯草
1. 學名:Prunella vulgaris Linn.
2. 科名:唇形科Lamiaceae
3. 別名:地風蒲、九重樓、松蒲草
4. 特徵:多年生草本,具匍匐根莖。莖鈍四稜形。葉對生;葉片卵形至卵狀長圓形,先端鈍,基部寬楔形。輪傘花序密集成頂生穗狀花序;苞片膜質,有毛;花萼管狀鐘形;花冠二唇形,藍紫色或淡紫紅色,下唇中裂片先端有流蘇狀條裂。花期5~6月,果期7~8月。
夏枯草(生境)
5. 分布:產於全省山區、半山區;分布於華東、華中、華南、西南及西北;世界各大洲均有分布。
6. 生境:生於山坡路旁、草地及溪溝邊。
7. 園林用途:花序粗壯,花繁色美,適作觀花地被、花境、花壇,也可作切花。
8. 繁殖方式:播種、分株繁殖。
(本文選自科學出版社出版的《浙江野花300種精選圖譜》一書,主編:李根有、陳徵海、項茂林)
編輯:張敏
文章歸屬:林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