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泡桐(花特寫)
1. 學名:Paulownia kawakamii Ito.
2. 科名:玄參科Scrophulariaceae
3. 別名:黃毛泡桐、華東泡桐
4. 特徵:落葉小喬木,高6~12m。葉對生;葉片心形,全緣或3~5淺裂,兩面被黏毛。圓錐花序長可達1m;小聚傘花序無或近無總花梗,常具3花;花萼深裂至1/2以上;花冠近鐘形,淡藍紫色,下唇3裂片上有深色條紋。蒴果卵圓形,宿存花萼裂片常強烈反卷。花期4~5月,果期8~9月。
臺灣泡桐(花序)
5. 分布:產於全省山區、半山區;分布於江西、福建、臺灣、廣東、廣西、貴州。
6. 生境:生於山坡灌叢、疏林及荒地中。
7. 園林用途:花序寬大,花色豔美,可作園景樹、花灌木或邊坡美化。
8. 繁殖方式:播種、枝插、根插繁殖。
9. 附註:白花泡桐P. fortunei,大喬木;小聚傘花序有明顯總花梗,花近白色;果狹長,宿萼不反卷。
大花石上蓮(花正面特寫)
1. 學名:Oreocharis maximowiczii Clarke
2. 科名:苦苣苔科Gesneriaceae
3. 別名:巖白菜、毛芥菜、還魂草
4. 特徵:多年生草本。葉基生;葉片橢圓形,先端鈍,邊緣具不規則細鋸齒,上面密被伏貼短柔毛,下面密被褐色絹狀綿毛。聚傘花序2次分歧,2~8條,每條5~10花;花鐘狀粗筒形,淡紫色,稍二唇形,上唇2裂,下唇3裂,全部裂片卵狀長圓形。蒴果細長圓柱形。花期4~5月,果期5月。
大花石上蓮(花序)
5. 分布:產於衢州、麗水等地;分布於福建、江西。
6. 生境:生於海拔200~600m的山坡巖石上。
7. 園林用途:花鐘狀似鈴鐺,十分可愛,可盆栽、花壇或用於巖面美化。
8. 繁殖方式:播種、葉插、組培繁殖。
瓊花(花)
1. 學名:Viburnum macrocephalum Fort. f. keteleeri (Carr.) Rehd.
2. 科名:忍冬科Caprifoliaceae
3. 別名:瓊花莢蒾、八仙花、蝴蝶木
4. 特徵:落葉或半常綠灌木。葉對生,卵形至卵狀長圓形,先端鈍,基部圓,邊緣有小齒。聚傘花序徑15~20cm,花序周圍為白色大型的不孕花,內部為小型可孕花,花冠白色,花後能結實。核果長橢圓形,熟時由紅轉黑。花期4~5月,果期9~10月。
瓊花(果序)
5. 分布:產於杭州、湖州;分布於華東、華中。
6. 生境:生於低海拔丘陵山坡林下或灌叢中,喜生於石灰巖山地。
7. 園林用途:花色潔白清純,酷似粉蝶飛舞,系江南歷史名花。適作花灌木、花籬、花境、切花。
8. 繁殖方式:播種、扦插、嫁接、壓條繁殖。
9. 附註:傳說當年隋煬帝興師動眾下揚州想看卻不能如願的即是此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