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教育訊 2015年3月20日,新東方前途出國「探尋澳大利亞名校之旅」正式啟程,網易教育作為獨家合作媒體將全程展示探尋實況。首先,讓我們先大概了解一下澳大利亞的整體概況。
一、歷史
澳大利亞擁有悠久的歷史,她的發展經歷了許多階段。從永恆的原住民大陸變成英國囚犯流放地,後來逐漸發展成如今的現代化多元文化國家。
Ø 階段1:原住民夢想中的永恆大陸
澳大利亞的原住民在最後一次冰河紀期間,從東南亞乘船來到這裡。直到歐洲人踏上這片土地時,已經有一百萬的原住民在這片大陸生活了五萬多年。他們分成300 個國邦或部落,講 250 種語言和 700 種方言。那時,原住民靠打獵和採集生活,他們也會旅行進行貿易、尋找水和季節性土產,以及進行宗教儀式和圖騰集會。根據澳大利亞原住民神話,圖騰神靈祖先創造了生活的方方面面,這些神靈祖先通過原住民文化的每一個方面,將大地、自然現象、部落領地、遠古、現在和未來聯繫到一起。
Ø 階段2:英國囚犯流放地
1770 年,庫克•詹姆斯船長(Captain James Cook)登陸波坦尼灣,歐洲人正式宣稱對這塊南部大陸擁有主權。為了解決英國境內監獄過度擁擠的問題和美國革命對英國造成的破壞,探險家兼植物學家約瑟夫•班克斯(Joseph Banks)建議將新南威爾斯作為新的囚犯殖民地。1788年1月26日,由11艘船隻組成的「第一艦隊」運載著1500人(其中一半是囚犯)抵達雪梨港。流放囚犯的政策直到1868年才結束,至此共有16萬名男女囚犯來到澳大利亞。但對於原住民來說,土地被剝奪、以及外來病毒引起的疾病與死亡,破壞了他們傳統的生活方式與習慣。
Ø 階段3:搶佔土地的人在大陸上推進
到19世紀20年代,許多士兵、軍官及釋放犯已將從政府那裡獲得的土地逐漸轉變為農場,經營得十分興旺。澳大利亞有廉價土地與大量工作機會的消息不脛而走,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船隻,滿載著來自英國的富於冒險精神的移民。
Ø 階段4:淘金熱帶來財富、移民及叛亂
1851年,新南威爾斯與維多利亞中部發現金礦,這吸引了來自殖民地的數千名年輕男子與一些敢於冒險的年輕女子。儘管在金礦區充滿暴力,但黃金與羊毛所帶來的財富吸引了大量投資紛紛湧入墨爾本與雪梨。到19世紀80年代,它們已成為了充滿時尚氣息的現代城市。
Ø 階段5:澳大利亞建國
1901 年1月1日,澳大利亞六個殖民地聯合起來,組成了聯邦國家。如今,澳大利亞由六個州和兩個領地組成,每個州和領地都有自己的議會、旗幟和標誌花卉。
二、文化
公平競爭、戶外活動和適度的嘲諷精神是澳大利亞的文化核心。今天,澳大利亞文化還包括原住民傳統、富有活力的多元文化、創新的理念和繁榮的藝術景象。
Ø 原住民文化:豐富而永恆的傳統
原住民文化在澳大利亞文化中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根據原住民的信仰,具有圖騰意義的神靈祖先有的從大地湧現,有的從天而降,前來喚醒黑暗寧靜的世界。他們創造了太陽、月亮和星星,形成了高山、河流、樹木和水潭,並化身為人和動物。神靈祖先通過土著文化的各個方面將遠古與現在和未來聯繫到一起。巖石藝術、工藝品和樹皮畫展現了當時的故事,標界了各自的領地並記錄了歷史;歌曲則講述出水源和其它重要地標的所在地,這些特殊的歌詞已幾乎一字不改地流傳了至少 5 萬年;傳統舞蹈則以另一種表現方式展現出創世神話,英雄的事跡,甚至近代的歷史事件。
Ø 殖民地神話:與逆境抗爭的人們、叢林匪徒和勇敢的士兵
澳大利亞人堅信同伴間的友誼和公平競爭,並且對處於劣勢者以及與逆境抗爭的人們有著強烈的同情。這些價值觀源自罪犯和早期殖民者,那時他們不僅要與荒蕪而陌生的土地鬥爭,還常常要面對不公正的當權者。英國在將罪犯運送到澳大利亞的同時,也將等級制度帶到了澳大利亞。面對等級制度所造成的貧窮與不公正,澳大利亞歷史上最著名的叢林匪徒耐德•凱利(Ned Kelly)進行了抗爭。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那些勇敢的澳新軍團士兵賦予了「堅強不屈的澳大利亞人」新的內涵。
Ø 體育英雄:金綠色的榮耀
澳大利亞人酷愛體育。這裡有120多個國家級體育機構,地方、地區和州的體育組織更多達數千個。澳大利亞的頭號賽事是澳式足球而以蠻力和搶斷球技術為特色的全國橄欖球聯盟則在新南威爾斯州和昆士蘭州最為盛行。澳大利亞遊泳運動也非常普及,奧運金牌是遊泳成績的鑑證。到了1月份,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 (Australian Open)成了全國,乃至全世界關注的焦點。這項賽事在墨爾本舉辦,它吸引到澳大利亞來的人數之多,是其它任何體育賽事都難以企及的。澳大利亞人熱愛的體育運動舉不勝舉,要是對某些規則不甚了解,只要問問熱情的觀眾,便能得到滿意的答案。
Ø 戶外生活:海灘與燒烤
80%以上的澳大利亞人居住在離海岸50公裡的範圍內,海灘已成為人們悠閒生活方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們會在熙熙攘攘的城市海灘上搶位置;在廣受歡迎的度假景點放鬆休憩;還會駕車前往海濱國家公園那些不為人知的隱蔽海灘。到了海灘,可以享受陽光、衝浪、航行、帆傘運動、垂釣、浮潛、潛水,還能趁退潮時撿些魚蝦、貝殼等。
Ø 多元文化:各種各樣的食物、節日和信仰
自1945年以來,已有超過六百萬人從世界各地來到澳大利亞生活。如今,20%以上的澳大利亞人是在其它國家出生的,40%以上具有混血血統。豐富的文化多樣性在食物中充分體現,這裡擁有世界各地的佳餚以及它們相互融合後的美味。從街邊小攤到五星級餐廳,隨處都能品嘗到各式美味,歐洲風味、辛辣誘人的亞洲風味、非洲和中東美食應有盡有。澳大利亞同時還是一個包容各種宗教信仰的國家,你能在大街小巷看到天主教和聖公會教堂,印度教、錫克教和佛教寺廟,清真寺以及猶太教堂。
Ø 對文化的渴求:戲劇、電影、書籍和視覺藝術
從戲劇到文學,澳大利亞人與藝術有著密不可分的親密關係。在各個城市,常常會舉辦各式各樣引領潮流的文化節,音樂、戲劇、舞蹈表演和藝術展覽更是天天都有。你可以觀看班加拉舞蹈團(Bangarra Theatre)表演的傳統原住民舞蹈;親身體驗阿德萊德(WOMAdelaide)國際音樂節;在布裡斯本南岸(South Bank)的巨型文化中心觀賞戲劇、芭蕾舞、歌劇及畫作;在小城鎮,還能一睹當地音樂家的表演,或看看精美的手工藝品。
三、語言
在澳大利亞,人們使用的語言有226種之多,緊跟在英語之後的是義大利語、希臘語、粵語及阿拉伯語。
Ø 澳大利亞英語:講「澳式英語」
澳大利亞人講著獨特的口語。想像一下,咬緊牙關、不讓蒼蠅飛入,用這樣的口型來說Australian這個詞。這種語言包含有早期罪犯所用的許多早已失傳的倫敦方言、愛爾蘭俗語,還結合了原住民語言的一些詞彙。澳大利亞英語經常縮略詞語,然後在詞尾加上o或ie,如bring yourcossie to the barbie this arvo。另外還喜歡反著說暱稱,比如稱紅頭髮的人為bluey(藍),黑頭髮的人為snowy(雪),喊矮個子為lofty(高個)。澳大利亞英語也喜歡拉平元音,並在句子結尾時略微上揚聲調。
四、禮儀
澳大利亞95%的居民是英國和其它歐洲國家移民的後裔,華裔和華僑約20萬,98%的居民信奉基督教,其餘信奉猶太教、佛教和伊斯蘭教。
Ø 平等友善的社交方式
澳大利亞人辦事認真爽快,喜歡直截了當,待人誠懇,熱情,見面時喜歡熱烈握手,稱呼名字。樂於結交朋友,即使是陌生人,也一見如故。他們崇尚友善,並謙遜禮讓,重視公共道德,組織紀律強,時間觀念強,赴約準時並珍惜時間。女性比較保守,接觸時要謹慎。做客可以贈送葡萄酒和鮮花。在雪梨和墨爾本隨時宜穿西裝。在布裡斯班,當地商人慣穿襯衫、打領帶、穿短褲。不過,初次見面時,仍不妨穿西裝。很多生意是在酒吧中做成的。如果你提議喝一杯,通常由你付帳,不可各自付帳,除非事先說好。
Ø 飲食習慣
澳大利亞人的飲食習慣、口味和英國人差不多。菜清淡、不吃辣。家常菜有煎蛋、炒蛋、火腿、脆皮雞、油爆蝦、糖醋魚、燻魚、牛肉等。當地的名菜是野牛排。澳大利亞人食量比較大,啤酒是最受歡迎的飲料,其中達爾文城的居民以喝啤酒聞名。
Ø 宗教和特殊禮儀
澳大利亞的基督教徒有「周日作禮拜」的習慣。他們的這種作法「雷打不動」,所以要避免在這天和他們邀約。 在澳大利亞人眼裡,兔子是一種不吉利的動物。他們認為,碰到了兔子,可能是厄運將臨的預兆。
五、氣候
澳大利亞地處南半球,四季與北半球相反。澳大利亞地域遼闊,又因為是島嶼國家,四面環海造就了多樣的氣候類型。
Ø 相反的季節
澳大利亞地處南半球,四季與北半球相反。12月-2月為夏季,3月-5月為秋季,6月-8月為冬季,9月-11月為春季。
Ø 多樣的氣候類型
澳大利亞氣候的基本特徵是乾旱區面積比例最大、年降水量成半環狀分布和全大陸普遍暖熱。澳大利亞的大部分國土,約70%屬於乾旱或半乾旱地帶,中部大部分地區不適合居住。澳大利亞有11個大沙漠,它們約佔整個大陸面積的20%。由於降雨量很小,大陸三分之一以上的面積實際上被沙漠覆蓋。澳大利亞跨越2個氣候帶,北部屬於熱帶氣候,南部屬於溫帶氣候。內陸是荒無人煙的沙漠,乾旱少雨;沿海則雨量充沛,氣候溫和溼潤。
Ø 主要城市氣候特徵
雪梨:氣候溫和宜人,最炎熱的月份為12月至次年2月。白天日照充足,而由於接近海洋,也可享受清涼的海風。最寒冷的月份為6月至8月,日間氣溫在10攝氏度左右。天氣普遍晴朗,穿著輕薄的外套即可。
墨爾本:四季分明,夏季陽光充沛,春季生機盎然,秋季則天朗氣清。6月至8月為冬季,是滑雪的最佳季節。
坎培拉:首都坎培拉全年陽光普照,四季天氣各具特色。四季劃分與其他城市一樣,但因為人口較少,對自然的影響也相應減弱,因此,更能感受大自然因四季變換帶來的別樣風光。
達爾文: 冬天日間天氣清爽溫暖,夜間天氣則乾燥寒冷,最適宜進行戶外活動和觀光旅遊。夏天到最北部,你可有機會欣賞到大自然最壯麗的一面,閃電雷暴、陽光驟雨,你大可放開懷抱,欣賞四周瀑布及靜觀溼地如何變成鳥的天堂。
柏斯:澳大利亞境內陽光最充沛的首府城市,全年每天平均有八小時都是陽光普照。柏斯四季分明,夏天平均溫度為攝氏30度,冬天則為攝氏18度。一至三月通常是最熱的月份,氣溫可高達攝氏40度,炎熱而乾燥,下午偶爾吹來一陣清新的西南海洋微風,會令您頓時為之精神一振。
霍巴特:十二月至二月是夏天,較為舒適,平均氣溫為攝氏22度,六月至八月是冬天,平均氣溫為攝氏12度。春季和秋季較為溫暖,但傍晚較涼,因此要攜帶額外的衣服。這裡的仲夏,日間有超過15小時都是陽光普照的。
凱恩斯:屬於熱帶氣候,在全年都天氣溫暖,沿岸地區特別如是。十二月至三月的日間溫度約達攝氏31度,五月至八月約為攝氏26度。由於凱恩斯全年雨量甚高,因此四周的熱帶樹木茂盛,即使雨水也是暖暖的!
六、時差
澳大利亞境內分為三個時區, 分別是東部時間、中部時間和西部時間。東部時區包括新南威爾斯州、首都領地、維多利亞州、塔斯馬尼亞州和昆士蘭州;中部時間包括南澳大利亞州和北領地;西部時間包括西澳大利亞州。中部標準時間比東部標準時間慢半小時,西部標準時間則比東部標準時間慢2小時。另外,除了北領地、西澳大利亞州和昆士蘭州,澳大利亞各州在夏季實行夏令時。
因此,澳大利亞東岸如雪梨、墨爾本、坎培拉、布裡斯本、黃金海岸、凱恩茲比北京時間快兩小時。夏令時間雪梨、墨爾本、坎培拉比北京時間快三小時。澳洲西岸及中部如柏斯、達爾文則與北京時間相同。
七、消費
總體來說,如果兌換成人民幣,澳洲的消費比國內要高出不少。但如果就當地人的收入水平來說,還是在合理範圍之內的。而電器,汽車,等商品則和和國內價格持平或者更低。但是澳洲有許多免費的項目和設施,比如大部分的公共洗手間也是免費的,另外還有許多景點,公園,露天表演等等,均免入場費。
Ø 衣
澳洲購買的大多數服裝都是中國生產的,如果不是名牌,很少有過百的衣服。澳洲人的穿衣風格也極其簡單,往往一件T恤,短褲,夾腳拖就可以度過一個夏天。另外,每當打折季,買衣服就可以像買菜一樣一批一批地購入。因此,在穿著上的開銷不大。
Ø 食
蔬菜水果的價格較高,肉類和海鮮產品相對於國內來說質量優,價格也便宜。澳洲的超市也是常年打折,每周都有折扣產品。澳洲的飯館消費,也是比較高的,特別是西餐,高級日本料理等等。而華人開的中餐館,相對便宜一些,但是價格仍比國內等檔次的餐廳要高很多。
Ø 住
澳大利亞的房價依據各個城市的不同有很大的差別。經濟發達的城市自然房價會偏高,以雪梨為首。而人口相對較少的城市,房價相對較低。影響房價的因素還有所居住區域的發展程度,離市中心的遠近等等。當然,澳大利亞房價和收入的比值相對於中國的房價和收入比要合理許多。收入中等的澳洲人買房並不會有負債纍纍,喘不過氣的感覺。
Ø 行
澳洲幅員遼闊,交通方式主要依賴自駕和公共運輸。因為市區的車位費很高,所以上班通常乘公交。澳洲的公共運輸系統還是比較方便的。在城市依靠公共運輸出行是環保又快捷的選擇。城市周邊來往市中心主要依靠私家車。澳洲城市與城市之間主要依靠航空的出行方式,往返於城市之間的班次較多,也能買到非常便宜的機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