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越是智商高的人,越不喜歡與人交往

2020-12-04 騰訊網

社會學觀點認為,人是一種社會性動物,「群居」是一個人的本質屬性,但是,人的行為活動與心理狀態往往是極為複雜的,因此並不是所有人都喜歡「群居」,有一些人則更喜歡待在角落安靜地思考。

在很多人看來,喜歡獨處的人往往智商很高,與常人相比,世界在他們眼中完全是另一幅模樣,因此與普通人相處,他們很難找到共同話題,那麼,是否可以認為,越是高智商的人,越不需要與人交往呢?對於這個論述,我們要辯證地看待。

自我互動

對於我們一般人來說,與人交往是獲得內心滿足感的重要途徑,獲得愉悅感是促使我們參與社交活動的重要因素,一旦長時間不與他人聯繫,心理需求就會得不到滿足,從而造成精神層面的空虛與匱乏。但是,在高智商人群中,這條規律並不適用。

美國社會學家布魯默(Herbert Blumer)在他的著作《象徵性互動論》中指出:自我互動能夠導致自我認同感的出現。對於那些沉默寡言的智者來說,他們無需與他人過多的交往,就能夠在自我的思考與信息交互中獲得心理上的滿足與成就感。

而沉浸在自我互動中的人往往不喜歡被他人幹擾,因此,他們更加喜歡待在安靜的環境中思考和探索,而獨處便是確保自己不受外界打擾的重要方式。

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這樣一個故事:牛頓作為科學界的巨匠,對待自己的生活卻是一塌糊塗,他整天痴迷於呆在家裡做實驗,不與外界交流,以至於照顧他飲食起居的保姆需要在出門之前提醒他記得熱早飯與吃早飯。有一次,牛頓將自己的懷表當作雞蛋丟進了鍋裡,而沉迷在科學世界的他還對此渾然不知。

一個人的行為總是出於一定的心理需求,高智商者僅用自我互動就能滿足所有的心理需求,因此社交活動在他們看來自然就成為了一個「多餘」的行為,從這個角度看,高智商的人的確不需要過多的社交。

高智商與內傾型人格

瑞士著名心理學家榮格(Jung)於1921年在《心理類型學》中提出了外傾型(Extrovert)與內傾型(Introvert)兩種不同的人格。榮格認為,區別兩者最重要的標準就是他們心理能量的指向方向。內向者的心理能量來自於內部,因此,比起外面的花花世界,他們更喜歡內心的廣闊天空,這一點與高智商人群極其吻合。

其實,細心觀察我們就會發現,很多高智商的人都是內傾型人格。儘管他們並不擅長人際交往,但是他們對自己內心所思考的問題有著更高的專注度,就如同許多著名科學家一樣,許多重大的學術突破都是在一種極度孤獨、不受幹擾的環境下完成的,從某種意義上說,內傾型人格的人更容易在自己所擅長的領域取得成功。

高智商和低情商

一個人的能力總是有限的,儘管人格特點具有多樣性,但這並不能代表一個人可以擁有所有的人格特質。對於那些高智商的人而言,他們的情商普遍偏低。情商(Emotional Quotient)包括自我意識、控制情緒、自我激勵、認知他人情緒和處理相互關係的能力,情商高的人往往具有出色的情緒認知、整合、理解、調節與表達能力。

我們可以發現,情商真正發揮作用的地方就是在人際交往中,高情商的人一般能夠很好地處理朋友關係、察言觀色,因而擁有一個好人緣。而這些「孤獨的高智商者」對人際交往沒有太多需求,他們也更喜歡以理性的思維與處理人際關係。

因此,許多人覺得那些高智商的人顯得「冷血」、難以接近,他們不大會考慮別人的想法,而是時刻遵循自己的一套原則,也通常不會表現出豐富的情緒。他們的言行在尋常人看來是難以理解的,真正能成為他們朋友的人少之又少。我們可以說這是一種缺點,但更準確的說法是:孤獨就是他們的個性,他們對身邊的人並不帶有主觀的惡意,只是與大眾觀念衝突太多而已。

高智商的人是孤獨的,與眾不同的思維讓他們仿佛置身於另一個世界,但他們也同樣是珍貴的,許多這樣的獨行者被時代賦予了重要的使命,他們對理想的追逐發生在內心深處,而他們也往往能在無聲的思考中改變人們的生活。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社會心理學》

相關焦點

  • 心理學家:智商越高的人,越不喜歡社交,這是為何?
    在我們的印象當中,智商高的人似乎都是不愛交際的,都是會選擇自己獨自研究。在很多的電影情節當中也是這樣的,其實心理學家也曾經提出,智商越高的人,越是不喜歡和別人交往,這是為什麼呢?
  • 為什麼智商越高越不喜歡與人交往
    作者:霍輝(富書籤約作者)馬雲在一次演講中說:「情商高的人容易成功,大家都喜歡他,他機會就多,而讀書好的人又不太願意跟人交朋友,所以智商高的人情商偏低。」看看我們周圍,大致是這樣。為什麼智商高的人,都不喜歡與人交往?
  • 為什麼智商越高的人,越不喜歡人際交往呢
    智商高的人,往往喜歡獨處,不善於人際交往,這裡指的是大概率。智商即智力商數,系個人智力測驗成績與同齡人相比的指數。衡量一個人智力高低的標準。從某種程度上講,他很聰明,特別是在中國,學習成績好(學霸)可以歸納為智商高的一類人中去,可以從兩個層面來分析。
  • 心理學家:智商越高的人,越喜歡獨來獨往
    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可能會遇到一些人,他們總是喜歡獨來獨往,你叫他們一起去聚餐,他們會拒絕,叫他們一起遊玩,他們也會拒絕。人的本質屬性是一種「群居動物」,但總是有人喜歡一個人獨處。在一個社交至上的社會裡,依舊有人獨善其身,保持著獨處狀態。
  • 為何智商高的人不喜歡與人交往?原因有4個,愛熱鬧的都是普通人
    智商決定一個人的學習能力,情商決定一個人的交際能力。一般來說,情商高的人喜歡而且善於與人交往,智商高的人在與人交往方面就顯得有點弱了。為什麼呢?原因有四。一,三觀不合。智商高的人一般都有追求,有奮鬥的目標,而大部分智商平平的人都喜歡混。
  • 心理學家:越是遵守規矩和原則的人,越容易吃虧
    按理說,這樣安分守己的人最應該得到公平的對待。然而事實上,生活中,越是遵守規矩的「老實人」越容易吃虧,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羞恥感人們為什麼會循規蹈矩和原則不敢「出錯」呢?因為他們害怕面對自己突破原則和規矩後要面對的羞恥感。心理學家認為,人類最負面的情感就是「羞恥感」。
  • 越優秀的人,越是孤獨,越不被別人喜歡
    越優秀的人,越是容易孤獨,這是為什麼的呢?因為越是優秀的人,他越是與眾不同,和他同一個頻道的人就越少。越優秀的人,他做的一些事情,在剛開始都常不被理解,只有他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得不到周圍朋友和親人的理解,他只有一個人慢慢的孤獨的走下去。
  • 心理學家:真正聰明的人,不僅僅是智商高,還擁有這些特徵
    生活中,我們往往更喜歡和聰明人打交道。因為聰明人讓我們在交際中感到舒服,他們往往擁有敏捷的思維,能夠對事件的發展做出合理的判斷。這裡所說的聰明人,並不只是說一個人的智商高,而是情商和智商雙高。心理學家戈爾曼首次提出與智商對應的概念—情商(Emotional Quotient)。
  • 心理醫生:「智商越高」的人,就越容易出現以下3種心理問題!
    意思是太深情的人容易情緒積壓傷害身體,太聰明的人則容易「聰明反被聰明誤」。我們常常在新聞中看到許多高學歷的人才,被各種心理疾病折磨選擇自殺,一些功成名就的作家飽受抑鬱症的折磨,於是我們會將心理問題和高智商相關聯,難道越聰明的人心理問題就越多嗎?
  • 越是高智商的人,越會裝傻
    記得上學時,班裡有個天才,但他行為舉止有點木訥,與人交際也不太擅長,他總喜歡一個人玩,見到女生會害羞的臉紅,說話還有點磕巴。因此,就有一些同學不懷好意,嘲諷他傻。可是就這樣一個人,次次考試考年級第一,後來畢業,他考上了重點高校,成了我們小縣城的驕傲。
  • 為什麼智商越高的人越不合群?
    為什麼智商越高的人越不合群?因為他們看到了在人群中的各種不適和麻煩。一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在青少年時代也許需要有好夥伴、好朋友,必要的交往是不可少的。因為在那樣的年齡怕沒玩伴,怕落單,都是可以理解的。但一個人一旦到了中年,對社會、人性、群體有了更全面和深入的了解之後,便不再更多地關心各種社交活動。
  • 研究表明:高智商的人往往不願與人交往
    不僅如此,智商高的人往往喜歡沉浸在與自我對話的過程中,他人的話語反而會干擾到他們的思考,所以他們更傾向於選擇獨處。 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甚至因為在走路的時候腦海中思考問題,不慎撞在了電線桿上,他卻頭也沒抬地道歉,隨後擦身而去,根本沒有注意到自己撞到的不是路人而是電線桿。
  • 越是厲害的人,越懂得「延遲滿足」
    題記:錢鍾書在《圍城》中,說過這樣一句話:天下只有兩種人。譬如一串葡萄到手,第一種人先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種人則把最好的留在最後吃。結果,第一種人雖然開頭甜,但越吃越絕望,第二種人,雖然一開始比較苦澀,但只要耐得住,會越來越甜。你是哪一種人??
  • 為什麼愛喝酒的人不僅智商高,而且還收入高?
    愛喝酒的人不僅智商高,而且收入也比較高?!乍一聽,這是不是很荒謬!您一定認為這又是為喝酒找的理由。不過,這可能是真的!,越容易有酒癮,酒量也好。調查時,志願者依照自己的智商水平和酒癮大小分成五組,並採訪了他們的家人朋友。經調查發現,智商程度高的人,更經常也更想去喝酒。
  • 越不自信的人待人越是嚴苛
    一個人的接人待物,對人的態度,在事情的處理上都能體現出這個人的深度與豁達。盲目的自信、自大其實是自卑。張狂的自信是手裡有牌、有料兒、有資源,能翻手為雲覆手為雨。但這樣的人缺乏同情心、同理心,為人輕狂,骨子都散發著傲慢。在人與人接觸交往中,要有最基本的誠信。和親人、朋友相處要誠實、相互體諒,彼此包容。和同事相處也一樣,有的人滿心狐疑,對誰都不信任,覺得誰都不能比自己強,待人疑神疑鬼,斤斤計較,這樣的人要是當了LD下面人可要倒黴了。
  • 人際交往中,越不合群的人,往往過得越痛苦
    但是在人際交往中,我們常常會發現有些人是不合群的。他們總是獨來獨往,不參與任何群體的談話和活動。 我看到很多文章都在讚揚不合群的人,說他們有高貴的靈魂,有聰明的頭腦,只是不想做烏合之眾。 其實,不合群沒你們想的那麼幸福。
  • 生活中,越是高層次的人,越會和這3種人來往,福氣自然來
    生活中,越是高層次的人,越會和這3種人來往,福氣自然來在生活中,我們都希望自己身邊的人都是非常好的,對於我們自己來說,和一些比較處得來的人交往是一件很舒服的事情,我們自己也會在這種些人中找到自己最舒適的生活狀態。可以說,人際關係對於我們生活中的影響還是非常大的。
  • 為什麼越喜歡獨處的人,越不孤獨?
    叔本華說:一個人只有獨處時,才能成為自己,誰要是不愛獨處,他就不愛自由。1喜歡獨處的人,都不孤獨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發現:越喜歡獨處的人,越不會覺得孤獨。就拿我朋友小文來說,她原本是個特怕孤獨的人,剛畢業的一兩年,每次周末來臨之前,她都會找人安排好周末行程,生怕到時一個人會無聊、孤單。
  • 心理學家揭秘:男人的面相早已暴露了智商?看完恍然大悟
    研究還發現,高智商男性面部五官會稍微立體,兩眼之間有一定的寬度,鼻子較大且嘴角翹也比一般人突出,下巴很尖。人的心理活動會浮現在我們臉上,開心不開心,讓我們在跟人相處上,能夠直觀的表現我們對這個人的看法,所以一張完好的臉確實加分。
  • 在交往中,智商越高的人,越不會說這4種話!
    在交往中,智商越高的人,越不會說這4種話!眾所周知,鬼谷子是戰國時期縱橫家的鼻祖,他精通百家學問,因隱居在鬼谷,故自稱為鬼谷先生。2000多年來兵法家尊他為聖人,縱橫家尊他為始祖謀略家尊他為謀聖,鬼谷子說:口者心之門戶,智謀皆從之出",也就是說一個人的嘴巴是心的門戶,任何智謀和良言都要通過語言表達出來,所以一個人必須要懂得如何說話,現在社會學會說話對一個人來說更加重要,有些人混了大半輩子卻仍然一事無成,其實不一定是能力不足努力不夠,而是不懂得說話之道,所以很難有所作為,處世奇書《呻吟語》中就闡述了為人處世的四條說話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