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越喜歡獨處的人,越不孤獨?

2021-01-16 天普在線

叔本華說:一個人只有獨處時,才能成為自己,誰要是不愛獨處,他就不愛自由。

1

喜歡獨處的人,都不孤獨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發現:越喜歡獨處的人,越不會覺得孤獨。

就拿我朋友小文來說,她原本是個特怕孤獨的人,剛畢業的一兩年,每次周末來臨之前,她都會找人安排好周末行程,生怕到時一個人會無聊、孤單。偶爾,因為朋友臨時有事,不得不一個人過時,她就會覺得失落、不安。

那時候,她每個周末過得好像很充實,但聚會結束,回到房間,她都會說,好孤單啊。

而現在,周末時,她更喜歡找一個書店或咖啡店,看看書、發發呆,一個人待一下午。

在這段獨處的時光裡,她會把手機放進包裡,只在有電話響時碰它。因為她想儘量屏蔽掉外界的一切信息,在好不容易騰出來的時間裡,遠離外物的誘惑、幹擾,享受屬於自己的寧靜。

她說:學會獨處後,我覺得內心很充盈,很少再感到孤獨。

有時候,人們容易將孤獨與獨處的概念混淆,認為喜歡獨處的人,都是不合群的孤獨患者,實則不然。

孤獨在心理學中的定義,是指社交需求得不到滿足,從而導致壓力和沮喪感的一種心理狀態。

社交需求,是人所有的需求模型中最基本的一種需求。大體上,它包括兩大類:跟別人產生親密關係的社交聯繫,以及獲取支持的歸屬感。

一旦這兩種社交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比如,沒有交心的朋友,沒有能融進去的圈子,就會感到孤獨。

而獨處是我們這兩種社交需求可以得到滿足,但我們主動選擇自己一個人跟時間相處。

孤獨是哪怕置身人海,也依然可能感到孤獨,獨處是哪怕置身荒原,也不覺得孤單。

亦即,孤獨是求而不得,獨處是無所求。

實際上,喜歡獨處的人,往往都不孤獨。

2獨處,是一個人的增值期

周國平說:人生任何美好的享受,都賴於有一顆澄明的心。

所以,一個人最好的狀態,莫過於既能享受一群人的狂歡,也能擁抱一個人的獨處。

獨處,是一個人難得的增值期。

在中國功夫裡面,有一門獨特的修煉方法叫「閉關」,在一段時間內與外界隔絕,潛心修煉武學。

而在功夫的世界裡,厲害的武學都是在獨處的時候創造出來的。

而作為詠春拳乃至中國武術一致推崇的一代宗師葉問,喜歡的就是與木人樁獨處,也許正是在這種孤獨與靜寂中,才探索出一套權威的中國傳統武術實戰套路,最後載譽全球。

只有樂於獨處的人,才懂得在靜寂中觀察、分析、思考,才能從平凡中看到獨特,從麻亂中理出頭緒。

美國心理學家研究表明,普通人與人交往,心情愉悅,但優秀的人不喜無意義的社交,因為那些社交實際上降低生活品質,所以,他們更喜歡獨處。

優秀的人未必不合群,他們只是更偏愛獨處。

因為,對他們來說,獨處是一種生活方式,也是一種自我賦能,更是一種自我認知。

所以,請擁抱獨處,這是一種可貴的人生姿態,它不僅讓你遇見其他優秀的人,也讓你遇見更好的自己。

3在獨處中,遇見更好的自己

動漫《千與千尋》中有句經典的臺詞:人生就是一列開往墳墓的列車,路途上會有很多站,很難有人可以自始至終陪著走完。

是的,我們在人生的這趟列車上,會遇到很多人,但大部分人都只能陪我們走一段路,最終陪我們走到終點,只有自己。

所以,學會獨自走過一段路,才會遇見更好的風景。

電影《無問西東》中,清華學生吳嶺瀾,國文、英語俱佳,但理科成績很差。當他面臨選學科問題時,按照自身情況,他應該選文科,文科明顯更適合他。

但由於身邊的人都在說「最好的學生都念理科」,而身邊很多同學也選了理科,他就盲目從眾學了自己並不喜歡的理科。

後來,在學習中,他因為成績太差,被老師多次約談,讓他一度陷入自我懷疑中,甚至覺得自己一無是處。

一次偶然的機會,他聽到泰戈爾在演講中說:「我竭我的至誠懇求你們不要錯走路,不要惶惑,千成不要理會那惡俗的力量的引誘,誕妄的巨體的叫喚,擁積的時尚與無意識,無目的的營利的誘惑。」

泰戈爾對年輕人的深情呼喚,令他茅塞頓開,讓他明白了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也明白了獨處的意義。

於是他聽從內心的想法,選擇文學之路,終成了一代文學大師。

有時候沉浸在人群中太久了,太多的因素影響了我們對世界的看法,對事情的判斷和對自身的了解。

當你為了迎合群體時,不僅僅會辜負了自己,荒廢了時光,還會失去變得出眾的可能性。

有一句名言是這麼說的:「人生的第一件大事是發現自己,因此人們需要不時孤獨和沉思。」

唯有那些獨處的時光,才會讓你發光。因為獨處時,你才會更加篤定自己真正想要什麼。

梭羅說:「我熱愛獨處,沒有比獨處更好的夥伴了。」

很多時候,獨處時內心平靜所帶來的快樂,不比一群人狂歡所製造的快樂少。

獨處,讓我們內心更加輕盈,讓我們能靜下來更好的認識自己、成為自己。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智商越高越不喜歡與人交往
    作者:霍輝(富書籤約作者)馬雲在一次演講中說:「情商高的人容易成功,大家都喜歡他,他機會就多,而讀書好的人又不太願意跟人交朋友,所以智商高的人情商偏低。」看看我們周圍,大致是這樣。為什麼智商高的人,都不喜歡與人交往?
  • 越優秀的人,越是孤獨,越不被別人喜歡
    越優秀的人,越是容易孤獨,這是為什麼的呢?因為越是優秀的人,他越是與眾不同,和他同一個頻道的人就越少。越優秀的人,他做的一些事情,在剛開始都常不被理解,只有他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得不到周圍朋友和親人的理解,他只有一個人慢慢的孤獨的走下去。
  • 人,越優秀,越孤獨
    哲人說:庸人無聊,天才孤獨。真正優秀的人,大抵都是孤獨的,越是合群的人,往往就越平庸。一個人的優秀,往往都是從孤獨開始的,而一個人越是熬得住孤獨,耐得住寂寞,就越是優秀。人,越優秀,越孤獨。越是優秀的人,越是容易孤獨,你越是與眾不同,跟你同在一個頻道上的人就越少,層次不同,思想不同,做法不同,行動也顯然是不一樣的。當一個人走到高處時,理解你的人也就少了,你只有一個人慢慢孤獨的走下去,畢竟站在山腳下的人是多數,能有魄力和實力站在山頂上的人,屈指可數。有句話這樣說,如果每個人都可以理解你,那麼你究竟平凡成什麼樣子。
  • 越自戀,越孤獨(2)
    越自戀,越孤獨(2) 2012-05-09 13:27 作者:陳賽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2012年第18期
  • 人為什麼越來越喜歡獨處(深度好文)
    顏值高的人遍地都是,但擁有內在的人確實萬中無一!在往深處理解就是做人不能太過於表面,更要注重內在!當然了,更多的人把這兩句話當成了一句笑話,但對於我個人而言:我從這兩句話裡感受到了深深的孤獨!何為孤獨?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為什麼會有趣的靈魂會萬裡挑一?
  • 心理學家:越是智商高的人,越不喜歡與人交往
    在很多人看來,喜歡獨處的人往往智商很高,與常人相比,世界在他們眼中完全是另一幅模樣,因此與普通人相處,他們很難找到共同話題,那麼,是否可以認為,越是高智商的人,越不需要與人交往呢?對於這個論述,我們要辯證地看待。
  • 我終將感謝這份孤獨,從此不懼一個人,孤獨給了我時間去思考獨處
    可是,現在的人總是不願意去忍受孤獨,不願意把自己的心安定下來,總喜歡去熱鬧的地方,以為只有這樣,才能讓自己快樂;其實一個真正快樂的人,不需要那些熱鬧。快樂與熱鬧沒有任何的關係,只有真正快樂的人,才會明白快樂是什麼。
  • 心理學:層次越高的人,越「孤獨」
    作者:壹號情感原創作品,抄襲必究現實生活中,一個人的層次越高,你越覺得很難接觸,因為比起身處喧囂之中,他們好像更喜歡一個人的獨來獨往,總是給人一種難以靠近的感覺。不善於與人接觸,不喜歡熱鬧的氛圍,但並不代表他們不熱情,而是在對自我的要求上更嚴苛,心境也比常人要更平和一些。
  • 當一個人獨處時,聰明人喜歡的是獨處的高尚和偉大
    曾幾何時,不知道你有沒有這種感覺:酒局、K歌、聚會,深夜人散去後,心裡只剩下無限的空虛冷清,這時才發現,獨處反而是一種享受。也許一個人最好的狀態,是既能享受得了世間繁華,也能安頓得好一個人的時光。願我們都能與孤獨握手言和,擁有對抗未知的勇氣。
  • 太重感情的人,註定會越愛越孤獨
    曾有人說過:「一個成年人與人交往最好的態度就是,做好自己,然後親疏隨緣。」 是啊,人與人之間,誰知誰的難,誰念誰的好?現實的社會,難猜人心。 越長大,越孤獨。大部分感情在靜悄悄的死去,只留下一個輕微痕跡。
  • 心理學家:智商越高的人,越喜歡獨來獨往
    而且,這類人不僅智商會高於平均水平,而且能力也屬於較高的等級。在大多數情況下,智商高的人相對於普通人更喜歡獨處,這也是所謂的「猛獸總是獨行,只有牛羊才會成群」。為什麼高智商的人,更喜歡獨來獨往?1.避免無意義社交相對於高智商的人群,他們明白時間的重要性,更加珍惜時間。而對於普通人而言,總是忽略這些東西,將社交放在重心。
  • 一位老人說:人越長大越孤獨,其實是因為這三個原因,扎心了
    文/慈悲秀才註:原創作品,抄襲、洗稿必究人為何越長大越孤獨?曾經我也在心底反問過自己這個問題,可是我無法得出答案。因為連我自己都不清楚,我為何會孤獨。我想,或許生活中,大部分的人都是孤獨的吧!他們身旁有成群結隊的人,卻感覺只有自己一個,一群人吃飯聊天,他卻在一旁感到孤獨和寂寞。
  • 為什麼智商越高的人,越不喜歡人際交往呢
    智商高的人,往往喜歡獨處,不善於人際交往,這裡指的是大概率。智商即智力商數,系個人智力測驗成績與同齡人相比的指數。衡量一個人智力高低的標準。從某種程度上講,他很聰明,特別是在中國,學習成績好(學霸)可以歸納為智商高的一類人中去,可以從兩個層面來分析。
  • 為什麼智商越高的人越不合群?
    為什麼智商越高的人越不合群?因為他們看到了在人群中的各種不適和麻煩。一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在青少年時代也許需要有好夥伴、好朋友,必要的交往是不可少的。因為在那樣的年齡怕沒玩伴,怕落單,都是可以理解的。但一個人一旦到了中年,對社會、人性、群體有了更全面和深入的了解之後,便不再更多地關心各種社交活動。
  • 層次越高的人,越喜歡把時間浪費在這四件事上,願你全佔
    因為你有權利決定自己讀什麼樣的書,成為什麼樣的人。03層次高的人,喜歡獨處曾在上大學的時候認識一個朋友,大學四年她都是獨來獨往的。寢室四個人,她是唯一一個不合群的人,總是喜歡獨來獨往。大學畢業那一年,她被保研了,並且還拿到了國家全額獎學金。後來她碩士畢業之後就留在學校當起了老師。而同寢室的人,毫無例外地,都不知道自己那幾年都在幹什麼。很多時候有人覺得一個人獨來獨往很孤獨,其實不然。
  • 具有獨特個性的人跟一般人不同,他必然是孤獨與孤立的
    當然,享有友伴,能夠彌補我們在這方面的損失,但是,越有價值的人越會發現所得支付不了所失。收支兩抵是負債,因為跟我們打交道的人,一般都是破產的,也就是說,跟他們交往所得,無法補償與他們交往所帶來的煩悶、不安和齟齬,或是我們必然要做出自我抑制。因此,在大多數的社會中,願意獨善其身的人都會獲得實質性的好處。
  • 《孤獨的價值》:孤獨,並不是你不合群,而是不隨波逐流
    最近看到一本書叫《孤獨的價值》,是由日本的作者森博嗣所著,而在這本書中,作者說到:其實孤獨並沒有那麼悲慘,甚至孤獨是有著無法捨棄的價值。就像作者,他是一個比較喜歡隱居的人,長年隱居在一個很偏僻的地方。所以說,千萬不要覺得孤獨不好,要去想孤獨其實可以給我們帶來很多我們意想不到的價值。01我們孤獨的背後,是缺乏思考作者在書中說,其實科學家和數學家他們很喜歡孤獨,很多人不理解孤獨帶來的快樂,而他們卻明白,所以現在的社會其實,科學家和數學家他們是獨佔著這份快樂的。
  • 越不合群的女人,越不簡單
    其實,人們之所以認為某個人不合群,是因為刻板印象,當第一眼感覺到對方是這樣的人的時候,就會一直這樣認為。實則,越是表現不合群的人,就越不簡單,不過是因為她們喜歡低調行事而已。俗話說的好人貴在活得明白,活得通透,表面上看起來沉默寡言,不合群的女人,不過是她們把自己看得很透徹,不喜歡聲張,不願意與人炫耀,而這些便是她們的不簡單。
  • 心理學:為什麼越「優秀的人」,反而越沒人「表白」?本能反應!
    視頻中的他帶著急迫而又困惑的語氣說到:大學裡,我身邊的人都有許多人追,但我就是沒有……看似不會單身、看似不該單身,卻一直單身:優秀的人,為什麼大都沒人表白?A面(自我選擇):兩種性格,一種結果a、許多"優秀"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性格"慢熱"。他們總是喜歡"想太多"、做事情也總猶猶豫豫(難打開心扉,不好交往)。
  • 從前任3,到胡杏兒黃宗澤:為什麼戀愛時間越久,越不容易結婚?
    絕大多數的人開始一段感情,都是抱著結婚的目的。我們都說,戀愛美好,婚姻幸福,但是為什麼許多情侶戀愛的時間越久,反而越不容易結婚呢?有的人說是因為時間太長,激情消散了;有的人說是因為男人花心,自己搖擺不定要不要和他結婚,還有的人說是因為人害怕做出承諾,不知道對她的承諾是否能夠濾芯.....記得去年超火的一個電影《前任3》裡面的主角孟雲和林佳,談了5年的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