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朋友的話,讓我終生難忘。
她說:「崔老師,一旦閒下來,莫名的孤獨向我襲來。為了逃避孤獨,我總是忙忙碌碌,恰似一個高速旋轉的陀螺。」
人人追求幸福,幸福的前提,不外乎懂得如何與自然相處,如何與社會相處以及如何與自己相處。
不會和自己相處,是感覺孤獨的主要原因。
孤獨是一個普遍的心理活動。天下沒有不孤獨的人,區別在於孤獨的程度有別。
草木之人孤獨,明星大腕也孤獨。
孤獨意味著,你在思考、在探索、渴望關注、交流和共鳴。
然而,人的思想好比容貌,各不相同。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
哲學家叔本華說:要麼孤獨,要麼庸俗。
叔本華所說的孤獨,應該是一種享受,一種經過利弊權衡後的理性的選擇。
為什麼我要逃離人群,選擇孤獨?
是因為交際無法給我想要的,所以我才遠離交際;是因為孤獨能給我帶來好處,所以我才選擇孤獨。
換句話講,「我」的目的從來就不是孤獨,「我」不過是找到了一種最適合我生活的方式,而世人剛好把它命名為「孤獨」罷了。那麼,什麼是庸俗呢?這裡的庸俗,指的是在人群中喪失自我,而進行一些無意義的活動。
比如參加人多而雜的聚會:除了打牌、互相恭維、說俏皮話,就再也找不到其他更有意義的事幹了。
叔本華說:「人只有在獨處的時候,才有可能完全地成為他自己,而當他投身於人際交往時,他都將或多或少地失去部分的自我。」
當你失去的那些自我都在幹些無意義的事,這時你就庸俗了,你就和那些只會娛樂享受,以此來獲得意欲的刺激的人一樣,既無法提高自我,也無法為這個世界作出半點貢獻,乃至還因此擾亂了心境,你就成了生活的傀儡。
對於一個能夠且願意進行精神活動的人來說,你「排遣了別人的無聊,卻沒有得到半點好處」。
而與人交往,不一定就是庸俗。叔本華本身並不排斥聚會,比如他就很贊同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之間的小型聚會。
他也不排斥娛樂活動,但是,這裡的娛樂活動更偏向於創造與精神方面的活動,比如寫作、讀書以及和朋友進行哲學方面的辯論等等。
孤獨的人一定是一個優秀的人,只有優秀的人才會孤獨。
一個孤獨的人會在孤獨中去反省自己,哪個地方做得不好,哪個地方需要改正,只有這樣隨時隨地鞭笞自己,心想事成。
可是,現在的人總是不願意去忍受孤獨,不願意把自己的心安定下來,總喜歡去熱鬧的地方,以為只有這樣,才能讓自己快樂;其實一個真正快樂的人,不需要那些熱鬧。
快樂與熱鬧沒有任何的關係,只有真正快樂的人,才會明白快樂是什麼。熱鬧只是過眼雲煙,可能只在那一刻會感到快樂,當那一刻過去了之後,所有的快樂也就沒有了,又會陷入無限的孤獨。
我們不應該害怕孤獨。
孤獨沒什麼,只要能夠忍受住孤獨,那麼你就能夠忍受住一切,只有孤獨的人,才能夠真正的在內心明白,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知道自己這一輩子需要什麼,明白了這些,那麼才會有更大的動力,讓自己去實現這一份理想。
一個沒有經歷過孤獨的人,等於溫室裡的花朵,經不起任何的風吹雨打,只有在孤獨中,鍛鍊了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加堅強。
一個孤獨的人,他只是身體孤獨,他的靈魂絕對不孤獨。
我們應該要適當地去做一個孤獨的人,只有這樣,才能夠讓自己快速地成長起來。
孤獨沒有錯,錯的是我們都不孤獨,處在這麼一個浮躁的時代,我們更要儘可能地去嘗試孤獨,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
接下來的對話發人深省——
修彌:師父,為什麼人們常常會感到孤獨?
大覺師父:因為他們過於喜歡熱鬧。
修彌:啊?
大覺師父:孤獨是一種高境界的享受,如果你感覺不到孤獨的妙處,那你就得養心了。心需要靜養,人們常常三五成群,吃喝玩樂,沒有靜,談何養呢?
修彌:師父,人們也想靜養心性啊,可是靜下來時覺得孤獨空虛、無所事事,無所事事的時候,就又會心煩意亂,心煩意亂就更加孤獨空虛了。
大覺師父:呵呵,這就是體會不到孤獨的妙了。
修彌:師父,那怎樣才能體會到孤獨的妙處呢?
大覺師父:這就要問你的心了。你先要讓你的心充實,然後它慢慢就會告訴你了。
修彌:用什麼充實我的心呢?
大覺師父:用學識、用修養、用愛、用慈悲、用你的見聞覺知等等。
修彌:哦,那得多長時間啊?
大覺師父:呵呵。這個嘛,這怎麼可能有定數呢?或許一天,或許一年,或許十年。
修彌:那最快一天就可以了啊?
大覺師父:非也,最快一瞬間就夠了。
修彌:啊?這麼快!
大覺師父:但是也有人終其一生都做不到呢。
修彌:哦……
人的一生當中,沒有幾個可以交心說話的人,在人生當中,有三個朋友已經真的是很完美,也許有的一個人連一個朋友都沒有。
雖然在聯繫方式裡面,有幾百位的聯繫人,可是能夠找到真說真心話的人,沒一個。
我相信許多人喜歡獨處,因為低質量的社交,真的不如高質量的獨處,獨者善存,思者善獨。
因為獨處,我們才有了思考的時間,因為思考,我們開始選擇性的社交。
為什麼很多人都在感嘆時間過的很快,不知不覺一年過去了,感覺像做了很多事,回頭細細想來又覺得什麼事情都沒有做成,也許正因為我們留給自己獨處的時間太少了,頻繁的應酬,頻繁的交際,把時間都浪費在了毫無意義的酒局和事情上面。
不過,獨處並非內向,我遇到過很多喜歡獨處的人,對人都很友善,而且彬彬有禮,遇到社會事該怎麼處理處理,但是他們喜歡獨來獨往,這兩者其實是不矛盾的,因為每個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都不一樣。
文武之道,一張一弛,獨處並不是要你完全停止社交,畢竟人是社會人,只是奔跑的路上停下來休息一會,給自己一個單獨的時間來思考。
就像獅子的傷口,你不停下來舔舐它,就會死於一味的疲倦。我們太多的人之所以覺得活得累,就是因為留給別人狂歡的時間太多,留給自己獨處的時間太少。
感恩孤獨。孤獨是命運的恩賜。
只有在孤獨中,才能提升自己,超越別人,走向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