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了|一個人的孤獨
我覺得你很「孤獨」?
這個問句經常出現在我的生活裡。自從我選擇一種背棄常理婚姻觀開始到現在,這一直是身邊些許友人與我開始扯皮的」開場白」。一直以來我很膩煩這種幫教式的聊天內容,以至於我現在很少主動和別人聊起關於自己感情生活上面的事情。的確這是我這些年的生活寫照,也不該是我的代名詞。
生活上壓力、工作上壓力,自己都要獨擋一面,無處依靠內心無助。逼著自己去接受現實,逼著去堅強面對,還要把內心小柔弱深藏不顯露。越是成熟越覺得這世間人情世故的冷漠,越是學者堅強越發覺,人活這一世除了自己誰也給不了你需要的那種「安全感」。
「孤獨」已經死去的一切仍存在與我們心中的一座活墳墓。——(法)雷尼倫
這些年我聽到最多的是「二姐,早不是原來的逗逼二姐了」,不愛笑了,不愛摻和事兒,開始沉默寡言吐字如金。有些對我的吐槽一:「你都這樣了,還那麼清高。」吐槽二:「就你還想要愛情,有個老男人接手就不錯了啦!」吐槽三:「你啥都沒有,還想有什麼未來可想。」還有事發小最致命槽點:「你連經濟都無法保障支配自由,有什麼資格給孩子更好的未來。」
如果你認識以前的我,也許你會原諒現在的我。——張愛玲
在你們心裡曾經我是如此「喜感」,現如今的我卻讓你覺得如此「黯淡」。這些年我所經歷種種人生歷練,無不被「孤獨」滲入血液,侵蝕全身筋骨。最初我有些許恐懼,害怕這個惡魔肆無忌憚撕碎我的軀殼,摧毀本隱藏深處的靈魂,從此後我如同遊走在這人世間依據沒有靈魂的軀體,沒有安定的游離失所。但是現在,我慢慢的習慣了大眾所認為一個人「孤獨」的生活,恰巧我卻找到屬於自己本該擁有生存狀態,對於你來說這是「孤獨」,但對於我來說這是「靜守」。
能與自己娓娓而談的人決不會感到「孤獨」。
——(美)馬克斯威爾·馬爾茲
當習慣一個人「孤獨」!
當我開始經歷人生顛沛流離,感受著世間人走茶涼,我學會了接受當下有所「殘缺之美」的自己,開始懂得去享受專屬的孤獨之美。獨自奮鬥、獨自生活。徘徊於精神自由與生活羈絆之中,愜意而純良。恰好時宜的我駕馭這眾人所啜泣的「孤獨」。殊不知是我擊潰孤獨,還是孤獨侵蝕了我,反正現在的我早已習慣了一個人的孤獨。
我喜歡適度的孤獨,心靈上最釋放的一刻,總捨不得別人共享。——三毛
「孤獨之心」人人人皆有,孤獨只是你我短暫的狀態,選擇獨處也是你我一種精神慰藉。當一個人選擇「孤獨」不是多麼糟糕而可憐的事情,也不需要旁人認同與抨擊。人的一生很長很長,孤獨只是餘生的一部分,不懂得駕馭孤獨,就不會享受到餘生歲月靜好。也許對於我來說,是對生活特立獨行狀態的一種選擇,避開世事紛紛擾擾,逃離生活腐朽不堪的喧囂。懂得駕馭孤獨,享受恬靜餘生。
有些孤獨,就是如此,會無緣無故侵蝕到每個人的靈魂深處,眾人都覺得他是「毀滅」原本身邊所有的快樂。但是我的孤獨,使我靈魂更加飽滿,內心情感更清澈,讓我從孤獨中慢慢體會到本該屬於我那份來自靈魂深處「精神自由」。
我愛上這不被理解的「孤獨」,我更希望愛我的人,也能走心懂我這份「孤獨」。
能與自己娓娓而談的人決不會感到「孤獨」——(美)馬克斯威爾·馬爾茲
結後語:
世界上沒有任何事物可以長久永恆。如果它流動,它就逝去;如果它存著,它就乾涸;如果它生長,它就慢慢凋零。當孤獨降臨時,任何親人無能為力,除非他能踏入對方的靈魂深處,跟那孤獨的心靈產生共鳴。
一個人的世界,一個人的生活,每一個夢,每一分鐘,每一次想你,每一次失落……夕陽下,指尖攪拌著最愛的「卡布基諾」咖啡,抿入唇齒間那一絲絲苦澀的滋味。
快樂與自由,依然能詮釋那份來之不易的真實與觸動、思念與孤獨。
夜已深,靜坐窗前手指輕輕碼鍵盤,一字字,一句句,一節節,碼得都是些惆悵,都是些羈絆,是不是因為封存在心底的那抹溫情,尚未泯滅,才會一次次碼出這些讓人觸動心弦而沉思的字句。
一個人的世界,一個人聽歌,一個人閱讀,一個人走路,一個人喝咖啡,一個人看電影,一個人難過,一個人開心,一個人呢喃心語,一個人輕輕吟唱,一個人等待月落晨起,一個人走過風雨阻險,一個人生活著,一個人靜守餘生的安好。
孤獨兩個字拆開,有孩童,有瓜果,有小犬,有蚊蠅,足以撐起一個盛夏傍晚的巷子口,人情味十足。稚兒擎瓜柳蓬下,細犬逐蝶深巷中。人間繁華多笑語,唯我空餘兩鬢風。孩童水果貓狗飛蠅當然熱鬧,可都與你無關,這就叫孤獨。——林語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