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就是最幸福的事,孤獨也可以是一種享受

2020-12-04 一隻喜歡魚的狗

孤獨的最高境界是什麼,你和所有人都聊得來,但沒有一個人是你的朋友

人,生來孤獨,卻渴望擁抱相似的靈魂

去年剛剛參加實習的表妹感慨:人,生來孤獨,卻渴望擁抱相似的靈魂。自工作以來我是怎麼生活呢,上班,備課,上課,下班,健身,做飯,偶爾會感嘆學生開始聽課,但也會吐槽無休止的整理材料和加班。

生活過得還行,可不得不說每到深夜時就會突然倍感悲傷情緒鋪蓋,比如現在,我多想給你打個電話,也沒有什麼重要的事,就是僅僅想被關心,想被問一句,你還好嗎?

很顯然,表妹正經歷著同學、朋友一個個的為了學業或工作離開了這座城市,只剩下她一個人的境遇。在這個熟悉又陌生的城市裡,她變得越來越孤僻。

表姐安慰她:一個人散步,一個人吃燒烤,偶爾曾經也會感到害怕、迷茫和悲傷,但我很幸運,因為有個很好的人說「活著就是最幸福的事,孤獨也可以是一種享受」。

我們可以活得隨意一點,我們不需要討好這個社會上的任何人,我們就是我們自己。我也曾感到與這個世界格格不入,處處為難,可是當你勇敢去接受的時候就會發現這世上並不缺乏美好。

這種善意的美好不一定要多麼長久,哪怕是短暫的只有那一刻的感動也好,但別人給的感動始終是有限的,我們自己要學會不痛苦,春暖花開,感受一下風,如果你也享受孤獨,那麼我們一樣。

人,生而孤獨,得學會享受孤獨

中國散文家黃秋耘:人生的苦痛是無窮的,它具有各種各樣的形式,但其中最可憐的,最無可挽救的痛苦就是孤獨,是永久沒有一個伴侶。

確實,就像我經常說的:每個靈魂與生俱來都是孤獨的。

對我而言,孤獨大概就是:早上一覺睡醒,習慣性地摸到藏在枕頭下的手機,打開後屏幕亮起,乾淨的沒有任何一條消息。

一個人吃飯,一個人睡覺,一個人跑步,一個人聽歌,一個人坐車,一個人玩遊戲,一個人吃火鍋,一個人打點滴,一個人逛超市。我的手機從不離身,一個人走在路上,為了避免尷尬,總是拿出手機時不時擺弄一下。

其實只有自己知道,拿出手機也只是把手機解鎖刷新一下消息,看一下時間,滑動幾下桌面,然後鎖屏,幾分鐘後又重複一遍。

想起一個朋友曾坦言:為了避免一個人尷尬的感覺,我買了副耳機為了避免一個人尷尬的感覺,我很少出門。其實我很喜歡有人陪伴的感覺卻始終都是孤獨一人,感覺不太適合這個社會

可能這就是孤獨吧,突然有點兒迷茫,也有點兒難過:我們的一生到底是為了什麼而活著?我們到底是活了365天還是重複了365個一天?

又想起另一個朋友曾說的:誰會喜歡孤獨呢?誰會喜歡冰冷的房間呢?誰不想去繁華的街道釋放自己的靈魂呢?

日本哲學家三木清曾說過:孤獨不是在山上而是在街上,不在一個人裡面而在許多人中間。

其實,每個個體大部分時候都是孤獨的。因為人與人之間有著與生俱來的疏離感,只是由於社會形態的需要,於是產生了社交,但是這種社交卻並不一定都是每個人想要的。

與其讓自己處於一種自己不喜歡的環境,不如選擇一個自己覺得舒適的空間,獨自一人聽自己喜歡的歌,看自己喜歡的書。

當孤獨變成習慣,一切就是理所當然的

聽過一段話:如果你越來越冷漠,你以為你成長了,但其實沒有長大應該是變得溫柔,對全世界都溫柔,因為你就是溫柔的本身啊。

孤獨,也一樣。

以前那些夜晚,你一個人坐在房間,腦子裡想東想西,逐漸開始萎靡,開始想念,開始失落,希望能有人陪,你很想哭卻流不下眼淚,憋的難受。

你啊,終歸是太年輕,對任何事物都抱有幻想,卻發現這個世界這麼殘酷,這麼陌生。你一直在尋找黑暗中的光亮,哪怕是一絲絲,可找著找著你也迷失了,迷失在黑暗裡變成黑暗中的一部分。

像極了現實裡,隨著不斷成長,你自己的圈子越來越小,知心的朋友越來越少,深夜裡輾轉反側,內心有1萬個想法卻不知道該和誰去說的悽苦。

後來,你就會發現那些習慣了孤獨的人其實也在享受著孤獨,他們甚至是帶著敬畏去享受的。

夜深了,而這些人的靈魂卻是清醒的,他們能夠清楚感覺到靈魂深處的那份漂泊,那份孤獨,他們帶著孤獨的靈魂穿梭於都市之中,清醒在午夜時分

這些人中,有人天生喜歡孤獨,喜歡一個人靜靜的感覺,喜歡那種在黑暗角落裡的感覺,喜歡獨行在都市的喧囂之中;有人只是一群敏感的傢伙,不願與人糾纏,更害怕受到任何的傷害,只有孤獨才能保護他們脆弱的靈魂;也有人曾受到過傷害,所以開始失望,然後學著看開,最後釋懷,心如一片止水,活得通透。

習慣孤獨,喜歡孤獨,愛上孤獨,這一切突然就會變成那麼的理所當然

就像書裡說的:當孤獨漸漸成為一種習慣,我再也少不了孤獨,而人生也早已有定數,所以最終還是喜歡與孤獨為伍

感覺很悲傷的一句話:你看長大這兩個字,孤獨的連旁邊都沒有。

是呀,長大的過程是孤獨的,沒人能陪得了我們走到最後。現實永遠是那麼讓人寒心,真的有很多說不出來的感受,但我們還是要微笑面對。

願我們都能:熬過萬丈孤獨,踏過世間清苦,藏下星辰大海,去見千姿百態的未來。

文/一隻喜歡魚的狗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以我之筆觸你之心;以其之故動你之情

相關焦點

  • 《極地》:孤獨土地上的守望者,告訴我們認真活著就是活著的意義
    於是懷著好奇點開了《孤獨土地上的守望者》。第一集跟隨鏡頭我們參與了三個人的極地生活故事,於他們是平凡生活中日常的一天,於我們這些帶著獵奇心理的看客是對孤獨土地的好奇和對淳樸的致敬和悼念。因為後者已經離我們太遙遠。
  • 想一輩子獨自一人活著,可以嗎?
    1.成長經歷昨天,在在話題問答中,看到這樣一條問題:想一輩子獨自一人活著,可以嗎?我的回答是:只要你願意,你可以按照你自己的方式活著.回想起個人的經歷,其實也說不上獨自一人活著,只是每當在學習工作中轉換了環境的那一小段時間裡,內心總會伴隨著一絲的孤獨感與不安全感.
  • 鄭智化:繪畫是一種自然的語言,也是一件孤獨的事
    「繪畫不像唱歌,它自始至終都很孤獨。」5月19日,鄭智化在接受人民網專訪時表示,繪畫是他從小做到大的事,已成為他一種自然的語言。   「藝術創作這東西,自己會來找你」   人民網:最近這幾年,一直在忙什麼?
  • 敢於孤獨並享受孤獨
    就是時時刻刻都要有很多人陪。如果某一天發現只有自己是獨自一人吃飯、上班、上學,會覺得這個世界對自己並不友好,因為它用別人的喧囂顯示自己的冷清。很多人也害怕孤獨、厭惡孤獨,如果只是自己一個人,他們不會選擇出門,更不會獨自一人走走最熟悉的城市街道。獨自一人意味著只能宅在家、打遊戲、點外賣。
  • 加西亞·馬爾克斯:活著為了講述|作家|孤獨|加夫列爾·加西亞...
    這部作品奠定了馬爾克斯之後所有小說的孤獨內核,形塑了所有生活在馬孔多小鎮裡的人物原型,以及用一種微風吹過風鈴晃動發出的悅耳清音奏響了歡樂又憂傷的孤獨G大調。《沒有人給他寫信的上校》1961一位在戰爭中耗盡半生的年老上校,等待戰爭協商的承諾——一筆補償金,來解決他那赤貧的生活危機。
  • 《心是孤獨的獵手》:孤獨走向群體本就是妥協,因為孤獨才是常態
    他的天空瞬間變得黑暗了起來,他陷入了面無表情的絕望之中,在那一瞬間,活著對他來說毫無意義了,於是,心靈的荒蕪命他回到家後毅然決然的選擇了開槍自殺。我的思緒一直停留在辛格死前的那一幕,因為辛格的死帶走了他們四個人心底秘密與靈魂的依託,而所有的一切也終將成了迷一樣的存在。
  • 《孤獨的價值》:孤獨,並不是你不合群,而是不隨波逐流
    所以說,千萬不要覺得孤獨不好,要去想孤獨其實可以給我們帶來很多我們意想不到的價值。01我們孤獨的背後,是缺乏思考作者在書中說,其實科學家和數學家他們很喜歡孤獨,很多人不理解孤獨帶來的快樂,而他們卻明白,所以現在的社會其實,科學家和數學家他們是獨佔著這份快樂的。
  • 《百年孤獨》最經典的一句話,不足20個字,卻深刻地寫盡人生孤獨
    02生命從不曾離開孤獨,我們只能愛上孤獨正如《百年孤獨》中說的那樣,我們的生命從來不曾離開過孤獨而獨立存在,面對孤獨,我們能做的只有愛上他,並且享受他。生命與孤獨如影隨形,從一個階段到另一個階段,從一個場景,到另一個場景,你面臨的只是從一個孤獨變成另外一個孤獨罷了。但要愛上孤獨,享受孤獨談何容易呀,很多人最多就做到短期忍受孤獨這件事,其他大量的時間與精力都在努力擺脫孤獨,最終碌碌無為。
  • 一條發出52赫茲的鯨魚,我們每個人都是孤獨的Alice
    阿多尼斯說:「我的孤獨是一座花園」陳綺貞《52赫茲》因為我愛 因為我活著 因為孤獨 我探索孤單打不開 封閉的耳朵 沒有人聽見 我在唱著 生命的寂寞有一項社會調查做出了這樣的評價,享受孤獨的人往往比依賴別人的人更能處理自己身邊的事情
  • 2019暖心動畫短片:懂得向死而生,才能更好活著
    最近被家長朋友們刷屏安利一部動畫短片英文原名為《the life of death》,翻譯過來可以使「死亡的生命」,我在想,怎麼會給孩子教育和分享那麼沉重的事呢?直到我點開這個動畫,才知道——這是一個關於死神和鹿的故事。
  • 唯有孤獨,才是生命的永恆
    孤獨的靈魂,才是一種對生命純粹的尊重,強大的內心,才可以應對外界所有的狂風驟雨。無需介懷你的反常,這只是一個生命發出的最真摯的呼喚。所謂成長,就是經歷了很多事以後把一個人變得麻木不仁,一副什麼都無所謂的樣子,往往還大言不慚的說,嗯,這個人社會經驗相當豐富。
  • 人,活著,就是一場煉獄
    人生就是一場煉獄,苦是底色無意中在書裡看到這麼一句話:我總把今天的失敗歸結於昨天的不夠努力,其實人生不是這樣的。因為,有的人,光是活著就已經拼盡了全部的力氣。20歲前,肆意灑脫,總覺得可以有所為也可以有所不為,天真地認為很多事都只是電視劇中的情節,一切都離自己很遠,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年紀漸長,才開始愈發明白生死由命,富貴在天這句話的含義,感覺什麼事都有可能發生,明天和意外哪個會先來,誰也無法預料。
  • 《心靈奇旅》活著本身就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
    原來片名是《Soul》,翻譯成《心靈奇旅》真的是很像爛片,不過這片還是可以一看的。聽名字感覺就是很老套故事的感覺,可是套路雖老,卻一樣可以治癒某些人的心靈吧。(電影片尾有一個很小的彩蛋,一定要看到最後最後哦)其實在看到預告片的時候,感覺會和《尋夢環遊記》或者《頭腦特工隊》很像,《尋夢》是講「死」,《頭腦》是講「情緒」,而《心靈奇旅》講的是「生」,主題都是讓我們積極的面對生活,享受當下。「你的人生不需要有意義,不需要有一個目的,你活著的每一刻本身就是人生意義。」
  • 活在世界上最幸福的國家,他們卻每天都「生不如死」
    活在世界上最幸福的國家,他們卻每天都」生不如死「芬蘭位於歐洲北部。與瑞典、挪威、俄羅斯接壤,南臨芬蘭灣,西瀕波的尼亞灣。海岸線長1100公裡。地勢北高南低。在聯合國每年的《世界幸福報告》中,芬蘭榜上有名,近幾年直接「壟斷」了第一的位置,成為「世界上最幸福的國家」。但芬蘭人的形象常常是陰鬱的,獨來獨往,不與人有眼神交流,甚至認為看著別人是非常沒有禮貌的;他們不苟言笑,把歡笑視為 '' 禁忌 '';他們十分重視私人空間。對於更加 '' 外向善談 '' 的國家來說,芬蘭人有點 '' 不太正常 ''。
  • 50條好聽句子:一個人最幸福的事,是得到大家的信任
    一個人最幸福的事,是得到大家的信任。凡事須三思而行,在困難中找出路。生命對一個人只有一次,人的生和死都應該是有意義,有價值的。生命有其存在的內在規律,人生也有吐故納新的內在韻律。別人可以違背因果,別人可以害我們,打我們,毀謗我們。可是我們不能因此而憎恨別人,為什麼?我們一定要保有一顆完整的本性和一顆清淨的心。抱怨就像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於人無益,於己不利,於事無補。生活磨礪了人生,這一路走來,學會了接受。
  • 佛說:人可以真實地活著,但不要太認真,認真其實是一種折磨
    佛說:人可以真實地活著,但不要太認真,認真其實是一種折磨一個人什麼時候是最乾淨的呢?是剛洗完澡的時候嗎?還是心裡有了什麼大徹大悟的東西時呢?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一個人對於自己要求高一點,這並沒有什麼錯誤,但是一個完美主義者最大的悲哀就是,太過追求完美,活得太過虛幻,雖然認真,但是一點也不真實,想要的永遠都是甜的東西,喜歡的永遠都是昂貴而又華麗的奢侈品,從來也不願意放低姿態去品味人生中的酸甜苦辣,也不願意去嘗試痛苦和失敗的感覺,所以好像是給自己包了一層虛假的外殼一樣。
  • 勉強的熱鬧自在的孤獨
    可以開窗戶了,長時間的。呼吸著新鮮的空氣,多少抵消了些心底的鬱悶。清明的時節了……有太多的感慨,但也僅僅是在心底的深處……的確是老了,不知不覺中,就過了感慨放在表面的時節。這樣其實並不好,因為是一種腐朽的象徵。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發現自己的胃口轉變的近乎退化。首先,是原來酷愛的辣椒,不知道在什麼時候,竟然不太經常出現在我的餐桌上了。
  • 關於享受生活的句子
    1、生活的真諦就是懂得享受生活,而享受生活的真正目的就是使自己的心情達到一種舒暢或平靜的狀態,做事完全是自覺、自願而且帶著興趣的。隨心所欲並不是指金錢的方向和改變,而是指心靈的自由。2、我相信,你是一個什麼樣的女人,你就會遇到什麼樣的男人。我總是為以後的優秀而努力,大家都不明白,我已經優秀了,為何還那麼努力。
  • 世界名著《百年孤獨》有多偉大?凝結成10句話,句句都是人生
    3、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不是你遭遇了什麼,而是你記住了哪些事,又是如何銘記的。4、 他逐漸明白,安度晚年的秘訣不是別的,而是跟孤獨籤訂體面的協議。在正式授權的《百年孤獨》發布會上講,他花了二十年時間才把《百年孤獨》讀完,而且這二十年來,「始終在跟馬爾克斯搏鬥,很痛苦」。《活著》的作者餘華說:"馬爾克斯是個了不起的作家,我對他除了崇拜沒有別的了。"
  • 《百年孤獨》:最深刻的一句話就是——生未百年,死不孤獨
    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不是你遭遇了什麼,而是你記住了哪些事,又是如何銘記的。——加西亞·馬爾克斯如果這輩子只能讀一本書,你會選哪一本?我的答案是《百年孤獨》。《百年孤獨》是作者加西亞·馬爾克,斯醞釀十幾年,用2年時間寫出的作品,1967年作品一發出,在拉丁美洲乃至全球引起巨大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