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心靈》我在人群之中更孤獨

2021-01-13 康斯坦丁

天才總是客觀存在的,他們的人生通常波瀾壯闊,好像一首華美的史詩,同時,天才也必須忍受孤獨,畢竟,人群中很難找到他們的同類。比如世人敬仰的愛因斯坦老爺子,創造出相對論,無人能懂,反遭一個納粹勢力的驅逐,同時,他又是一個嫻熟的小提琴手,精力非常旺盛,能在一個晚上完成高達9次的親密交流,或許,這也是孤獨所致吧。筆者認為,縱然是最天馬行空的編劇都沒有辦法虛構出如此的人生。事實上,編劇們把天才30%的生活複製出來,就能輕鬆地摘走奧斯卡最佳電影,而《A Beautiful Mind》就是這樣的電影,它是基於一位天才數學家小約翰福布斯-納什的故事改編而成的:主人公約翰·納什(John Nash)在年輕的時候桀驁不馴,發自內心地鄙視周圍的人群,認為他們發表在雜誌上的東西都是垃圾,毫無建樹,更不要說推動人類社會進步了。同時,約翰·納什又篤信自己的博弈論,希望學校能邀請愛因斯坦過來聽取他的觀點,至於說,普通的教科書早就被其視為廁紙了。

在很多影片中,天才都是孤獨的,都是不能正常生活的,《A Beautiful Mind》的設置大抵如此,但這部影片的獨到之處在於,既有對天才的仰慕之情,又把其孤獨的內心展現得淋漓盡致。事實上,約翰·納什精神分裂,幻想出的人物和事件,或多或少都跟孤獨有關,而最終治癒如此孤獨的,又恰恰是美麗妻子生死相依的陪伴。中文譯名《美麗心靈》代表著約翰·納什擁有一個完美的大腦,更代表一位外形、內心均美麗的妻子。

高於現實,天才在人群之中更孤獨

《美麗心靈》剛開始重點表現年輕時的約翰·納什,雖然內向,但總有著強烈的表現欲,如前文所述,他在學術上認定自己是天才,可以媲美於愛因斯坦。他喜歡把一切都換算成數學公式,儘管邏輯嚴謹,推演精密,卻不能幫助其贏得棋局,更不能贏得漂亮女郎的芳心,甚至遭遇掌摑。在這些環境設定中,他無疑是孤獨的,特別是在人群中更顯得格格不入,找不到知己,甚至找不到能聽懂自己說話的人。

普通人遇到如此困境,大概率會失落、彷徨、沮喪,抑鬱而終也說不定,但約翰·納什擁有完美深度的大腦,孤獨促使其幻想出一個「活生生」的人物:浪子查爾斯。

其實,電影切入查爾斯的第一個鏡頭時,就已經開始暗示他只是一個虛擬人物:約翰·納什剛搬進宿舍時,轉頭就發現一位浪子室友,倆人第一次見面,查爾斯就描述了一個身高1.2米的侄女,而這個侄女的身高多年以後,仍然是1.2米;後來約翰和查爾斯兩人去天台喝酒,衝動的約翰·納什衝著樓下學生喊話,鏡頭自下而上,卻只能看到他一個人;至於說,約翰·納什婚禮、祝酒會兩個重要時刻,查爾斯都沒有出現,則徹底揭開主人公精神分裂的事實:最佳摯友Charles只不過是主人公的幻想。大概是因為孤獨的時間太久,人類的心態會發生變異,而影片就是通過藝術的手法,把每一個人渴求的完美友誼「具像化」,也就是查爾斯的形象。相信看過影片的人,都會有一定的感慨:普通人同樣渴望完美友誼,但現實朋友難免會有瑕疵,或貪婪自私,或懶惰恐懼,於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學著獨處,大家不是不喜歡熱鬧和友誼,只是不喜歡失望罷了。

如果說約翰·納什之於完美友誼的要求,比之普通人來得更猛烈一些,那麼,他對於五角大樓破譯工作的幻想,則大抵和普通人相似,這代表著事業上的夢想和野心,但常常同現實相距甚遠,如此幻想對於普通人來說,也是司空見慣的。相信每個打籃球的孩子,都曾勾勒過自己參加NBA選秀,大秀扣籃的場景,只是大家沒有約翰·納什非凡的大腦,沒有辦法完全沉浸,只是一場夢罷了。夢醒時分,倍感孤獨又悵然若失。

相濡以沫,你若不離不棄我必生死相依

《美麗心靈》的結局還算比較圓滿,其中,約翰·納什的妻子對劇情起到「點睛之筆」的作用。事實上,對於他最幸運的事情莫過於他的妻子是真實存在的,而且在得知他身患疾病之後,仍然不離不棄,最終幫助擺銳病患的麻煩。筆者一直認為,美麗心靈有一部分的含義就是妻子對他的真摯感情。

約翰·納什最早和妻子在課堂上相遇,妻子的高情商巧妙地幫助他化解了一場尷尬。隨後,妻子向約翰·納什表達了強烈的傾慕之情,而且費勁心思地琢磨丈夫所出的題目。在求婚時,約翰·納什一如既往地直接示愛,表達想要直接親密交流之類的。同性感女郎掌摑不同,妻子大方地表示同意,當場送上熱吻。相關的畫面拍得非常唯美,尤其是妻子潔白的香肩,更令熒幕前的男生垂涎三尺。但他的病症打破了這一切的美好,他不在意氣風發,而是安詳、規矩地在家裡生活,加之,需要長期服藥,導致其沒有辦法進行正常的夜生活。朋友勸妻子離開他,但妻子的回答令人動容,她沒有辦法想像離開之後,他會陷入怎樣的絕望,而她選擇留下的決定也是正確的,她用自己的脈脈溫情逐步教會他如何識別幻象,如何正常地生活,最終把自己艱深的博弈論推向世界,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此外,約翰·納什能回歸到正常生活,自己也付出了非常大的代價,而這些是普通人難以理解的。首先,他要承認自己最好的朋友是幻象,放棄自己的狂傲,同時,也放棄了天才般的思考力和火熱的研究興趣。他雖然在後期取得了顯赫的成績,但細心的人可能會發現:他的成果基本上來自於其早期最桀驁的一段時光。影片如此設定,無非也是在向觀眾表達:天才和正常生活之間,永遠存在巨大的鴻溝,天才在人群之中更孤獨。(科技新發現 康斯坦丁/文)

相關焦點

  • 美麗心靈原型去世 生平比電影更傳奇
    美麗心靈原型去世,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約翰·納什與紐約時間5月23日晚間在一場車禍中不幸死亡,享年86歲。美麗心靈原型去世,而他的生平則比電影更加傳奇。納什也曾患過精神分裂症,康復後才獲得諾貝爾獎。根據美麗心靈原型去世,有評論認為納什的內心是孤獨的,他的意識一度在數字與方程的王國裡漫遊,缺少與其他人的交往與心靈溝通。
  • 空木書社/《美麗心靈》
    陽光照耀大地綠葉湧出樹枝猶如電影鏡頭中萬物飛快生長 夏日來臨美麗心靈 ——觀後感Fight or Flight ?或許是太過孤獨,他幻想出一位浪子舍友,在他頹廢之時給他鼓勵,他們會在屋頂上喝著酒談理想談生活,會在納什發瘋憤怒時讓他冷靜清醒。命運卻再次悄悄出現了轉機,一次與同行人在酒吧中聚會的玩笑中偶然的靈感給了他啟迪。於是便有了 「納什均衡」理論,他得到了一份非常體面的工作。就在我們以為要擁抱幸福之時,生活卻不斷地將柵欄擋在我們可笑的人生之路上。
  • 《美麗心靈》一個孤獨的精神病患者
    電影《美麗心靈》講述的是天才數學家約翰·納什的故事。作為一個天才數學家,納什在22歲就發明了震驚世界的「納什均衡理論」,並在30歲就被評為普林斯頓大學的終身教授。電影的前半部分,是從納什自己的視角來講述這個故事。
  • 美麗心靈-我所認識的約翰納什
    那次殘酷的邂逅是我第一次得以把《美麗心靈》與真實的約翰納什區分開。後來我還有幾次從數學系的同學那兒聽說約翰納什兒子的瘋狂事跡。《美麗心靈》在我心中營造的那個關於愛的奇蹟的泡沫就這麼被戳破了,我只是看到一個尋常老人的卑瑣晚境。二所幸大部分普通人還是被電影的泡沫鼓舞著,一提起納什總想到《美麗心靈》;就像許多學者被博弈論的泡沫鼓舞著,想方設法在自己的研究裡加點博弈論趕時髦。
  • 從《美麗心靈》來看,約翰納什如何治癒精神分裂
    一個人的所思所想,被所有人一言否定,他的成就,他的價值觀,被貶得一文不值,這樣一個人,是要放棄自己的人生,還是一個人孤獨地走在蕭瑟的旅途? 這是我對精神分裂的所感,就是那些被稱為「心裡不正常」的人群。
  • 心靈美好——《美麗心靈》
    心靈美好——《美麗心靈》2019-07-20不知道為什麼,突然之間想到了《美麗心靈》。僅僅只是一味輿論的魅力,再一次把納什教授放上了神壇,所以我們才會想起吧!但是隨著教育以及社會的變遷以及認知,我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事情了,算是我自己放棄了自己吧,雖然有些其他的理由,但是畢竟都是理由,主觀上就是這樣的一個結果!那個時候,我決定放棄,所以我找了好幾部片子:《心靈捕手》、《美麗心靈》等等!不過現在可以說實話,《美麗心靈》沒看懂!
  • 一場與「自己的世界」的博弈——《美麗心靈》
    《美麗心靈》主要講述了患有精神分裂症的數學家約翰·福布斯·納什,在深愛他的妻子艾麗西亞的鼓勵和幫助下在博弈論和微分幾何學領域潛心研究,他走得雖然艱緩,卻始終沒有停步,而最終,憑藉十幾年的不懈努力和頑強意志,他如願以償最終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故事。
  • 我是人間惆悵客:這首詞,道出了生命永恆的孤獨
    孤獨,這兩個字看起來讓人無助,因此很多人想盡各種辦法去避免孤獨,但是內心依然彷徨在迷茫之中。又是一個寒冷的冬夜,街道上萬籟俱寂,這樣的季節,很容易讓人陷入孤獨的情緒中。孤燈之下,一杯清茶,靜下心來,徜徉在素雅清新的詩詞中,讓人享受孤獨的美好。
  • 為什麼說納什的妻子是納什的《美麗心靈》?有什麼含義?
    為什麼說納什的妻子是納什的《美麗心靈》?有什麼含義?他的妻子,是一個獨立美麗知性智慧的女人,他是第一個發現丈夫有精神分裂的現象,為了治療送他去醫院,中間有個鏡頭,她夜裡把杯子摔到鏡子上的場景,她也很無助,很氣憤,又無奈,但她沒有放棄丈夫。
  • 《美麗心靈》原型、諾貝爾獎得主約翰·納什因車禍去世 回顧納什生平
    納什也是影片《美麗心靈》中的男主角原型。 86歲的納什與82歲的妻子乘坐計程車在新澤西收費高速公路南部遭遇車禍。據警察透露,納什與妻子並未系好安全帶,所以在車輛失去控制後受傷嚴重,而司機得以倖免。但是,我仍然繼續努力嘗試。由於出現了長達25年部分不真實的思維,相當於提供了某種假期,我的情況可能並不符合常規。因此,我希望通過至1997年的研究成果或以後出現的任何新鮮想法,取得一些有價值的成果。」 2001年上映的美國影片《美麗心靈》(A Beautiful Mind)是基於西爾維雅·娜薩兒(Sylvia Nasar)為納什寫的同名傳記而改編與拍攝的。
  • 致敬納什:《美麗心靈》中的心靈對話
  • 【John Nash/美麗心靈】Only this is real
    某一天,他正如此發作著,學長指著他說,「喏,這是約翰•納什的兒子。」「什麼!」我大吃一驚,「他兒子不是哈佛畢業生麼?」「那是《美麗心靈》編出來的。精神病是遺傳病。」學長冷笑著說。大一末的某天偶爾在路上走,迎面走過來兩個老人,男的高大而乾枯,女的矮胖而臃腫,他們穿著正裝,大約要參加什麼儀式。我認出了男人是納什,很興奮地推推邊上同行的朋友。他說,「早看到啦。」我又問邊上的女人是誰,「還有誰?當然是他老婆。」我心裡又吃了一驚,這形象與詹妮弗•康納利飾演的美麗妻子實在相差太大。朋友看我怔怔的,便半是勸慰半是嘲諷,「年輕的時候大約挺漂亮的,現在老了嘛。
  • 豆瓣評分9.1《美麗心靈》:除了自己,沒人能阻擋你!
    好像大家都不明白這部電影為什麼最終會翻譯成「美麗心靈」。其實之所以市面上會有兩種不同的翻譯我想完全是cultral gap造成的。Mind這個詞本來既有頭腦的意思,又有心靈的意思。而巧妙的是這部影片本身也講述了頭腦和心靈兩方面的事情。
  • 《美麗心靈》|捋一捋電影中的三重心靈
    單從外部評價來看,《美麗心靈》於上映的第二年,即2002年,就斬獲了許多大獎,囊括了當年奧斯卡、美國金球獎、英國電影學院獎等多個頒獎方的諸多獎項。常年高居豆瓣TOP250第59名。無論是男主角,還是女配角,抑或是劇情編排,可以言說的不止一二,所以有時候真讓人不知從何說起。不過,現成的切入點還是電影名字。
  • 《美麗心靈》人物原型約翰·納什去世 悼念
    納什和妻子在1963年離婚,1970年納什出院,並一直住在艾麗西亞家裡。儘管兩人離婚,但在納什患病期間,艾麗西亞仍全心照顧他。最後,他們在2001年破鏡重圓。納什長期居住在新澤西州的西溫莎小鎮。I'm only here tonight because of you [hiswife, Alicia].今天我能站在這裡,全是你的功勞。You are the reason I am. You are all myreasons.你是我成功的因素。也是唯一的因素。Thank you.謝謝。
  • 映世窗No.35 | 電影《美麗心靈》
    如果美好都是假的我們還能否勇敢面對請打開今天的小窗口#35《美麗心靈》 《美麗心靈》是關於偉大數學家、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獲得者約翰•納什的人物傳記篇。「 他們是我的過去,每個人都會被其過去所困擾。 」     影片一開頭,普林斯頓大學一位教授被人派發鋼筆,代表了他人對他的認可和景仰。男主約翰•納什作為旁觀者露出了嚮往的神情。而這也是他發病的誘因之一。
  • 《美麗心靈》:愛能夠治癒一切,值得一看!
    一開始以為《美麗心靈》像《美麗人生》一樣情節跌宕笑淚蕩漾,看了才知道原來不是。我對四個字做名字的影片有著莫名的好感,比如《阿甘正傳》,比如《羅馬假日》。穩穩妥妥的觀看,穩穩妥妥的感動。我看片子從來記不住人名的,今天也是。不是記不住,是不想記。其實是看起來並不美麗的心靈,一個高智商的男人和自己進行了一輩子的鬥爭。
  • 《美麗心靈》:一場現實與幻想的博弈
    《美麗心靈》:一場現實與幻想的博弈好像天才總會遭遇不幸,大概這就是大家所說的天妒英才吧。如霍金在上學時就患上了漸凍症,但此後他一邊與病魔抗爭一邊研究科學。1994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者約翰·納什也是一個這樣的人,在漫長的病痛之中,依舊堅持著對研究充滿熱情,最終取得了良好的成績。
  • 約翰·納什逝世一周年 《美麗心靈》之外的納什
    那次殘酷的邂逅是我第一次得以把《美麗心靈》與真實的約翰·納什區分開。後來我還有幾次從數學系的同學那兒聽說約翰·納什兒子的瘋狂事跡。《美麗心靈》在我心中營造的那個關於愛的奇蹟的泡沫就這麼被戳破了,我只是看到一個尋常老人的卑瑣晚境。
  • 《美麗心靈》:即便在困境中,你也能有所成就!
    電影《美麗心靈》講了一個足以令人震撼的故事,千萬個人看或許會有千萬條感悟,具體到我的體悟,不過是寫在標題裡的這一條:即便在困境中,你也能有所成就!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不妨先來看看主人公約翰·納什精彩絕倫的人生,這份精彩,甚至助力影片《美麗心靈》獲得了奧斯卡金像獎。約翰·納什(下文簡稱納什)的人生到底經歷了什麼?且容我慢慢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