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心靈》一個孤獨的精神病患者

2021-01-13 熋有話要說

電影《美麗心靈》講述的是天才數學家約翰·納什的故事。

作為一個天才數學家,納什在22歲就發明了震驚世界的「納什均衡理論」,並在30歲就被評為普林斯頓大學的終身教授。

電影的前半部分,是從納什自己的視角來講述這個故事。

作為一個天才數學家,納什年少成名,雖然性格孤僻,但是擁有自己的知己和重視自己才華的國防部官員,並獲得了美女學生艾麗西亞的追求,最終抱得美人歸。

直到一次俄國特工對納什的槍擊事件,造成了納什的精神恐慌,巨大的壓力讓納什精神恍惚,疑神疑鬼。

而就在這時,突然出現的精神病醫生更像是蘇俄派來的間諜,將納什一把押送至擁有電椅的精神病院內。

是國防部的威廉出賣了他?是蘇俄反動勢力想要報復他?

答案是:納什是一個精神分裂病人,之前的那一切愛國主義題材的間諜片都是他自己臆想出來的。值得慶幸的是,他的老婆是真實的~

在被送入精神病院的瞬間,劇情可謂是畫風突變,納什瞬間從萬眾矚目的天才淪落為一個精神病院的病人。

但是隨著精神病醫生同納什妻子艾麗西亞的談話,一切疑問逐漸撥雲見日了。

約翰·納什,從大學期間就患有精神分裂症,並幻想出了自己有一個完全理解自己的室友。而在工作室帶頭人後,納什更是幻想出了自己是一個破譯蘇俄密碼,拯救美國於水土之中的大英雄。

長期的精神分裂讓納什分不清現實與幻想,這給納什的生活幾乎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妻子需要承擔養家餬口及照顧納什的責任。

由於納什的精神分裂常常出現幻覺,納什幾乎無法幫不上可憐的妻子任何忙,而且還會給她不斷的添亂。

作為父親,他雖然是個數學天才,但是精神錯亂導致他完全無法照顧孩子。

作為教授,他因為幻想拯救美國而經常曠課,沉溺於破譯雜誌密碼而忽略學術研究,上課口齒不清,胡言亂語,目空一切。

只有作為一個病人,活在幻想世界中的時候,納什才會感到自己被重視,有人關注,被理解。

而這幻想並不能幫助納什認清現實,只會讓他越陷越深,終於納什在一次發病過程中差點殺死妻兒讓他真正意識到現實的殘酷決定告別幻想,回歸現實。

回歸的過程並不順利,所有人都想看異類一樣看他,巨大的壓力讓他的精神分裂症越發嚴重。

而納什本人,也需要通過不斷克制自己來組織幻想世界對他的影響。

隨著時間的推移,納什的精神分裂症並沒有得到根治,而他的幻想小夥伴則同他如影隨形,他們就這樣一直看著他,隨時等著他回到幻想世界。

但是納什挺住了,妻子的支持與他對數學的執著讓他學會了忽視幻想小夥伴,並同他們和諧相處。

在經過數十年的對抗後,納什終於獲得了他應得的諾貝爾經濟學獎。而此時,那些幻想小夥伴更像是久違的老友,靜靜的在遠處觀看。

作為一部傳記片,《美麗心靈》的特別之處在於,他並沒有站在一個第三者的視角對故事進行平鋪直敘,而是通過主角視角來呈現整個故事的本身。

在故事的呈現過程中,觀眾們更能夠感同身受的代入主人公的世界當中,對現實與幻想的迷惘,對他人和自我的矛盾,在影片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

電影讓我們能夠站在一個精神分裂者的角度去體驗精神分裂所帶給主人公的痛苦與絕望。

納什是幸運的,作為一個男人,他有一個對他不離不棄的妻子;作為一個天才,他發現了20世紀最偉大的數學理論之一;作為一個員工,他有能夠寬容他的麻省理工大學(相比圖靈,在偏見中死亡,幾乎算得上天大的幸運了)。

但是作為一個普通人,納什是不幸與悲慘的,他終其一生都在於病症做鬥爭,且最後只打了個平局。

相關焦點

  • 《美麗心靈》我在人群之中更孤獨
    比如世人敬仰的愛因斯坦老爺子,創造出相對論,無人能懂,反遭一個納粹勢力的驅逐,同時,他又是一個嫻熟的小提琴手,精力非常旺盛,能在一個晚上完成高達9次的親密交流,或許,這也是孤獨所致吧。筆者認為,縱然是最天馬行空的編劇都沒有辦法虛構出如此的人生。
  • 精神病患者最大的障礙從來不是犯病時候什麼樣,信了你就輸了
    精神病患者最可怕的,從來不是患者犯病的時候,是什麼樣子的。而是你當清醒的時候,怎麼也不相信:你會有精神病!當你深知自己患有精神病,你也不會相信,自己有可能會被治癒。就仿佛,有天你一覺醒來,一切都沒發生過一樣!你敢相信嗎?信了你就輸了有個特別好的朋友,被確診為雙相情感障礙。
  • 為什麼說納什的妻子是納什的《美麗心靈》?有什麼含義?
    為什麼說納什的妻子是納什的《美麗心靈》?有什麼含義?他的妻子,是一個獨立美麗知性智慧的女人,他是第一個發現丈夫有精神分裂的現象,為了治療送他去醫院,中間有個鏡頭,她夜裡把杯子摔到鏡子上的場景,她也很無助,很氣憤,又無奈,但她沒有放棄丈夫。
  • 心靈美好——《美麗心靈》
    心靈美好——《美麗心靈》2019-07-20不知道為什麼,突然之間想到了《美麗心靈》。僅僅只是一味輿論的魅力,再一次把納什教授放上了神壇,所以我們才會想起吧!那個時候,我決定放棄,所以我找了好幾部片子:《心靈捕手》、《美麗心靈》等等!不過現在可以說實話,《美麗心靈》沒看懂!
  • 美麗心靈你真的看懂了嗎?是否和你想像的不同呢?
    當聽說某個偉大人物,原來是位精神病時,我們雀躍狂喜,得意忘形。這種認識給我們的平庸生活,引導出一種閃亮的假設:我的內在很偉大很智慧,其實我也是有點精神病的,要不是一直被人管著,被社會壓抑著,我也就成大精神病了,我也就發明博弈論了。
  • 美麗心靈:從精神病患者到諾貝爾獎獲得者,他用了半個世紀時間
    在《美麗心靈》中,納什便是這樣一種人。他性格內向,不善交際,每次聽課時,都會默默坐在角落,因為性格缺陷,納什經常被人嘲笑,而他唯一的朋友便是室友查爾斯。這是一個與納什性格完全相反的人,查爾斯樂觀浪漫,活潑開朗。
  • 映世窗No.35 | 電影《美麗心靈》
    如果美好都是假的我們還能否勇敢面對請打開今天的小窗口#35《美麗心靈》 《美麗心靈》是關於偉大數學家、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獲得者約翰•納什的人物傳記篇。約翰年輕有為,娶了美麗的妻子,並有一個可愛的孩子。同時他還在暗中幫助美軍破譯蘇聯的軍事情報。      但事實上,納什卻是患了極其嚴重的精神分裂症,查爾斯和小女孩、幫助美軍破譯情報、家人性命遭受威脅等,都出自於他的臆想。納什不敢相信自己是個精神病患者,也無法克服疾病的折磨,陷入了瘋狂。
  • 《美麗心靈》人物原型約翰·納什去世 悼念
    納什和妻子在1963年離婚,1970年納什出院,並一直住在艾麗西亞家裡。儘管兩人離婚,但在納什患病期間,艾麗西亞仍全心照顧他。最後,他們在2001年破鏡重圓。納什長期居住在新澤西州的西溫莎小鎮。You are the reason I am. You are all myreasons.你是我成功的因素。也是唯一的因素。Thank you.謝謝。
  • 電影丨美麗心靈: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傑出數學家,用精神打敗精神病
    ——《美麗心靈》前言電影是根據20世紀數學家納什的真實經歷改編的,通過這部電影,你或許可以窺見成功光鮮亮麗的背後有多少鮮為人知的秘密。這部電影可以說是偉大的科學與頂尖的導演思維的碰撞,讓你在領略科學創新不易的同時,又不得不驚嘆於導演對電影節奏和劇情的掌控。我們來看看這部電影。
  • 精神病題材電影盤點:殺人自殘還吃人?最後一部改編自真人真事
    阮經天在電影裡飾演的江亞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精神病患者,他殺人不眨眼,但他殺死的人似乎也都死有餘辜,這樣一個複雜而具有立體感的角色其實是很不好詮釋的,阮經天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曾提到自己為了演好這個角色做了很多的功課,他甚至嘗試去理解江亞的心理,並逐漸開始同情這個角色。
  • 從《美麗心靈》來看,約翰納什如何治癒精神分裂
    其實我早就想寫關於精神分裂方面的東西,只是不想濫於俗套,用華麗的辭藻和空白的學術名詞機械地堆積,正巧又回顧了一遍經典的《美麗心靈》,所以下面就從藝術與生活的角度,來談一談我對治療精神分裂的理解
  • 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這些藝術家音樂家科學家也是精神病患者!
    之前我們也討論過,《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其實是想讓觀眾明白,精神病患者其實跟一般人沒有太大的差別,只要多一點認識、理解和接納他們,同時明白每一個人也有脆弱的一面,就是對他們最大的尊重。 最近除了《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剛剛上映的電影《幻愛》也是以精神病患者作為故事題材,讓精神病這個話題成為了網絡熱話。
  • 《美麗心靈》:約翰納什的幸與不幸
    《美麗心靈》講的是一位獲得經濟學諾貝爾獎的數學家,約翰納什的故事。學過經濟學或者數學的人應該都聽過一個詞,納什均衡。提出這個理論的人就是約翰納什。納什均衡指的是博弈中的一種策略組合,在這個組合中,對於任意一個參與者,當其他參與人的策略確定的時候,他的選擇是最優的。也就是說,每個參與人都期望獲得最大的效益值,最後就會達到納什均衡。
  • 《美麗心靈》|捋一捋電影中的三重心靈
    單從外部評價來看,《美麗心靈》於上映的第二年,即2002年,就斬獲了許多大獎,囊括了當年奧斯卡、美國金球獎、英國電影學院獎等多個頒獎方的諸多獎項。常年高居豆瓣TOP250第59名。無論是男主角,還是女配角,抑或是劇情編排,可以言說的不止一二,所以有時候真讓人不知從何說起。不過,現成的切入點還是電影名字。
  • 空木書社/《美麗心靈》
    陽光照耀大地綠葉湧出樹枝猶如電影鏡頭中萬物飛快生長 夏日來臨美麗心靈 ——觀後感Fight or Flight ?或許是太過孤獨,他幻想出一位浪子舍友,在他頹廢之時給他鼓勵,他們會在屋頂上喝著酒談理想談生活,會在納什發瘋憤怒時讓他冷靜清醒。命運卻再次悄悄出現了轉機,一次與同行人在酒吧中聚會的玩笑中偶然的靈感給了他啟迪。於是便有了 「納什均衡」理論,他得到了一份非常體面的工作。就在我們以為要擁抱幸福之時,生活卻不斷地將柵欄擋在我們可笑的人生之路上。
  • 一場與「自己的世界」的博弈——《美麗心靈》
    《美麗心靈》主要講述了患有精神分裂症的數學家約翰·福布斯·納什,在深愛他的妻子艾麗西亞的鼓勵和幫助下在博弈論和微分幾何學領域潛心研究,他走得雖然艱緩,卻始終沒有停步,而最終,憑藉十幾年的不懈努力和頑強意志,他如願以償最終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故事。
  • 致敬納什:《美麗心靈》中的心靈對話
    「今晚我能站在這兒全是你的功勞,你是我成功的因素,也是唯一的因素」《美麗心靈》塑造了一個英俊、睿智的約翰·納什,但約翰·納什的人生遠比電影殘酷,這個一生飽經風霜的男人,經歷過離婚、精神失常,並一度與諾貝爾獎失之交臂,他的美麗心靈卻藉由電影留在世間。
  • 【John Nash/美麗心靈】Only this is real
    這九個月極富隱喻的遊蕩不禁讓人聯想起虛構世界裡流浪四方的英雄們:杜拉斯念念不忘的恆河邊上的女乞丐,喬伊斯筆下用一天遊歷都柏林的布魯姆先生,當然還有荷馬歌詠的花十年時間返家的奧德修斯。這些虛構的英雄和納什一樣,用漫無終點的肢體的遊蕩企圖達到某種精神目標。
  • 福柯教你如何解讀納什:是瘋狂,還是美麗心靈
    就這樣,「天才」變成了一名「精神分裂症」的長期患者。       2001年底推出的電影大片《美麗心靈》,正是以納什傳奇般跌宕起伏的大半生經歷作為題材,從而在還未上映前便已先聲奪人地吸引了全球的關注。在這個平凡得不再有英雄行跡的世俗化消費主義年代裡,還有什麼比瘋狂的偉人或偉人的瘋狂更能激起神經上刺激性的衝擊呢?
  • 美麗心靈原型去世 生平比電影更傳奇
    美麗心靈原型去世,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約翰·納什與紐約時間5月23日晚間在一場車禍中不幸死亡,享年86歲。美麗心靈原型去世,而他的生平則比電影更加傳奇。納什也曾患過精神分裂症,康復後才獲得諾貝爾獎。根據美麗心靈原型去世,有評論認為納什的內心是孤獨的,他的意識一度在數字與方程的王國裡漫遊,缺少與其他人的交往與心靈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