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美麗心靈》講述的是天才數學家約翰·納什的故事。
作為一個天才數學家,納什在22歲就發明了震驚世界的「納什均衡理論」,並在30歲就被評為普林斯頓大學的終身教授。
電影的前半部分,是從納什自己的視角來講述這個故事。
作為一個天才數學家,納什年少成名,雖然性格孤僻,但是擁有自己的知己和重視自己才華的國防部官員,並獲得了美女學生艾麗西亞的追求,最終抱得美人歸。
直到一次俄國特工對納什的槍擊事件,造成了納什的精神恐慌,巨大的壓力讓納什精神恍惚,疑神疑鬼。
而就在這時,突然出現的精神病醫生更像是蘇俄派來的間諜,將納什一把押送至擁有電椅的精神病院內。
是國防部的威廉出賣了他?是蘇俄反動勢力想要報復他?
答案是:納什是一個精神分裂病人,之前的那一切愛國主義題材的間諜片都是他自己臆想出來的。值得慶幸的是,他的老婆是真實的~
在被送入精神病院的瞬間,劇情可謂是畫風突變,納什瞬間從萬眾矚目的天才淪落為一個精神病院的病人。
但是隨著精神病醫生同納什妻子艾麗西亞的談話,一切疑問逐漸撥雲見日了。
約翰·納什,從大學期間就患有精神分裂症,並幻想出了自己有一個完全理解自己的室友。而在工作室帶頭人後,納什更是幻想出了自己是一個破譯蘇俄密碼,拯救美國於水土之中的大英雄。
長期的精神分裂讓納什分不清現實與幻想,這給納什的生活幾乎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妻子需要承擔養家餬口及照顧納什的責任。
由於納什的精神分裂常常出現幻覺,納什幾乎無法幫不上可憐的妻子任何忙,而且還會給她不斷的添亂。
作為父親,他雖然是個數學天才,但是精神錯亂導致他完全無法照顧孩子。
作為教授,他因為幻想拯救美國而經常曠課,沉溺於破譯雜誌密碼而忽略學術研究,上課口齒不清,胡言亂語,目空一切。
只有作為一個病人,活在幻想世界中的時候,納什才會感到自己被重視,有人關注,被理解。
而這幻想並不能幫助納什認清現實,只會讓他越陷越深,終於納什在一次發病過程中差點殺死妻兒讓他真正意識到現實的殘酷決定告別幻想,回歸現實。
回歸的過程並不順利,所有人都想看異類一樣看他,巨大的壓力讓他的精神分裂症越發嚴重。
而納什本人,也需要通過不斷克制自己來組織幻想世界對他的影響。
隨著時間的推移,納什的精神分裂症並沒有得到根治,而他的幻想小夥伴則同他如影隨形,他們就這樣一直看著他,隨時等著他回到幻想世界。
但是納什挺住了,妻子的支持與他對數學的執著讓他學會了忽視幻想小夥伴,並同他們和諧相處。
在經過數十年的對抗後,納什終於獲得了他應得的諾貝爾經濟學獎。而此時,那些幻想小夥伴更像是久違的老友,靜靜的在遠處觀看。
作為一部傳記片,《美麗心靈》的特別之處在於,他並沒有站在一個第三者的視角對故事進行平鋪直敘,而是通過主角視角來呈現整個故事的本身。
在故事的呈現過程中,觀眾們更能夠感同身受的代入主人公的世界當中,對現實與幻想的迷惘,對他人和自我的矛盾,在影片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
電影讓我們能夠站在一個精神分裂者的角度去體驗精神分裂所帶給主人公的痛苦與絕望。
納什是幸運的,作為一個男人,他有一個對他不離不棄的妻子;作為一個天才,他發現了20世紀最偉大的數學理論之一;作為一個員工,他有能夠寬容他的麻省理工大學(相比圖靈,在偏見中死亡,幾乎算得上天大的幸運了)。
但是作為一個普通人,納什是不幸與悲慘的,他終其一生都在於病症做鬥爭,且最後只打了個平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