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追求帶我穿越了物理、形上學、幻覺,又帶了回來」,頂尖科學家的世界已經足夠神奇,何況他還有著偉大的愛情。這部電影不僅是納什的精彩傳記,更是對愛情的崇高禮讚——愛是無限,愛是信仰,愛是一切邏輯和原由。
一開始以為《美麗心靈》像《美麗人生》一樣情節跌宕笑淚蕩漾,看了才知道原來不是。我對四個字做名字的影片有著莫名的好感,比如《阿甘正傳》,比如《羅馬假日》。穩穩妥妥的觀看,穩穩妥妥的感動。我看片子從來記不住人名的,今天也是。不是記不住,是不想記。其實是看起來並不美麗的心靈,一個高智商的男人和自己進行了一輩子的鬥爭。他在年輕的時候就開始出現幻覺,要命的是幻覺裡存在的對象不是一個人,而是三個。他比誰都聰明,比誰都內向,實際上他比誰都渴望著交流和出路。所以他憋壞了。這三個幻視幻聽的對象,表達了他內心的三種渴望,應該也是反映了任何男人心裡的三種渴望。
三個對象代表了他需要的三種實現。一種是永不背叛的友誼,最知心的朋友。一種是依賴感,就像需要保護的小孩。一種是事業上的自我實現。他那麼渴望成功,以至於他幻想了一個強制他完成一些超級重量級工作的對象,而他潛意識裡對這些工作還存在著排斥。有意思的是他並沒有幻想一個女性,因為幸運的是他已經擁有了一個好老婆,更加幸運的是這個好老婆還是自己送上門來的。這樣簡直太好了,因為他可以不用成為一個性變態者。所以說天也並不總是妒英才的,這個女人,就是上帝送給他的美麗心靈,而他,也正是靠這個美麗心靈,實現了自己坎坷曲折的美麗心靈。影片在90%的抑中度過,正因為這樣,才覺得最後的升華有了足夠震撼的力量。我總是喜歡坦白的人,不管他有什麼弱點。所以在諾貝爾使者來調查看他的精神到底怎麼樣的時候,他說,哦,你是來看我是不是一個瘋子,會不會在臺上領獎的時候脫光衣服跳公雞舞。使者很有禮貌的理解的微笑著不給他難堪,他說其實我真的是一個瘋子,你看我是不是有點憨呆?然後一支支的筆不停的送過來(普林斯頓的傳統,學生和同仁們用送筆表示他們共事的榮幸和無比的崇敬),他們都有點平靜的震驚。
《美麗心靈》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看做是對名利的探討,開場白就是一段《少年中國說》式的激昂文字,讓在場的每一個祖國的未來都覺得如果自己在死前還沒有開放過就是可恥的。這種強烈的功利主義的暗示不得不說在很大程度上深深地左右了納什的人生軌跡,讓他渴望功成名就出人頭地,他願意竭盡所能,只要這個社會肯定他。威廉帕徹就是這樣的一個存在,他正是在納什不甘心被五角大樓用完就踹的時刻現身的,是他讓納什感到受到重視、遇到伯樂,從此可以一馬平川,青雲直上。這種VIP式的待遇無疑讓他亢奮,讓他的虛榮心得到空前的滿足,雖然這也可以歸因於他一直以來人際關係的失敗。所以不論是在上學期間還是服藥時期,他最害怕的就是他睿智的雙眼「失明」,這滋味就像打斷一個運動健將的雙腿一樣,會讓人痛不欲生,更何況這還是他拿出成果的基礎。
作為一部人物傳記類的電影,美麗心靈很好的挖掘了人內心深處的一些隱秘的情感,並將心理學和人性學融入其中,很好的揭示了人的本性,並且深刻的分析了人對於欲望,愛,恐懼,和環境的影響,並將這些東西具象化。這部電影的人物原形是諾貝爾獎得主,美國著名的數學家約翰·納什,這位天才數學家的傳奇一生和非凡的人生經歷引起了好萊塢的興趣,把它搬上大銀幕也是板上定釘的事了。
也許天才和神經病只有一線之隔,很多時候他們之間的界限並不十分分明,而類似《美麗心靈》中的精神分裂在多數情況下更是智商超高者的專利。電影需要戲劇化的矛盾衝突,而一個矛盾的人格無疑是姣好的素材,長期以來無論是電影還是電視劇都樂此不疲的塑造了一系列類似形象來滿足觀眾對高智商人群的窺視欲。但是毫無疑問,天才也是人,他們人類的情感也需要得到滿足。因此,這一類型片也大多會在把天才吹捧一番之後回歸人性,並最終在其救贖之路上實現影片的普世意義。《美麗心靈》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看做是對名利的探討,開場白就是一段《少年中國說》式的激昂文字,讓在場的每一個祖國的未來都覺得如果自己在死前還沒有開放過就是可恥的。
這種強烈的功利主義的暗示不得不說在很大程度上深深地左右了納什的人生軌跡,讓他渴望功成名就出人頭地,他願意竭盡所能,只要這個社會肯定他。威廉帕徹就是這樣的一個存在,他正是在納什不甘心被五角大樓用完就踹的時刻現身的,是他讓納什感到受到重視、遇到伯樂,從此可以一馬平川,青雲直上。這種VIP式的待遇無疑讓他亢奮,讓他的虛榮心得到空前的滿足,雖然這也可以歸因於他一直以來人際關係的失敗。所以不論是在上學期間還是服藥時期,他最害怕的就是他睿智的雙眼「失明」,這滋味就像打斷一個運動健將的雙腿一樣,會讓人痛不欲生,更何況這還是他拿出成果的基礎。當你活著的時候,走在路上,你是一個平凡的人,而不是學術精英,不是天才,你過著和別人一樣普通的生活,要學會尊重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