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想著利用這7天的時間,看這幾十本書不太現實,提前選好了自己想看的類別,有條不紊的做著筆記。奈何一本書信息量實在很大,看完之後需要休息,所以就翻出無數人給我推薦的《美麗心靈》開始看並不怎麼用心,對它的定位只是一部放鬆的片子,直到他和同學在酒吧撩妹子,提出的「博弈論」時,被震撼到,這不是我前些天剛剛看完的一本書嗎?具體細節不劇透,這是一本潤物細無聲式的電影,他能打開你最隱蔽的門,而且看起來毫不費力。很多朋友現在依然會「鄙視」我,年少時錯過了很多好片子,經常提起一部片子,本想開聊時,發現我沒看過,斷他們的話頭。然而,我覺得,欣賞好片子並不像學美術或者練武那樣需要「童子功」。我更願意人為安排好片子戳到我每一個類似痛點,我才不會真正「錯過」它。目前很滿意,因為每次都戳到了。

一切精神疾病都來自於對原欲的壓抑,弗洛伊德數學家約翰·納什的心靈是破碎不堪的,從小便與眾不同的他從不被社會群體所接納。「人們不愛我,我也不愛人們。」他對漢森說。年輕的他渴望擁有一個能夠懂得他的人,於是室友查爾斯出現了,他渴望自己的才華被世人稱讚,他想要掌聲和燈光,於是威廉·帕切出現了。就當一切逐步走入正軌的時候,現實最終還是拆散了他的紙城堡。「讓一個瘋子變成正常人,等同於讓常人變成瘋子一般痛苦。」在眾人唾棄他,嘲笑他,在他痛苦,無助,脆弱敏感的時候,艾麗西亞依舊用她顫抖卻充滿包容和信任的雙臂環住他的肩膀。艾麗西亞也曾經想要放棄過,她害怕過,但是在愛的支持下,她會相信一個希望奇蹟的存在。

而那個時候,納什盛滿淚水的眼眶和緊抿的顫動的嘴角告訴我,這個人從未掩飾過自己的脆弱和不堪,他的狼狽和恐懼在這一刻得到了救贖,15年過去,納什似乎只有容貌衰老了,他依舊坐在普林斯頓的圖書館窗前,吃著艾麗西亞給他的三明治,他依舊用彩色的筆把公示和數列寫在玻璃窗上。他的幻覺依舊存在,那是他渴望但又不得不不承認的事實。

但當真正的讚揚,敬佩納什的時候,他蒼老疲倦脆弱的雙眼,似乎會盛滿世間的星辰大海,當他站在諾貝爾獎的講臺上時,那些曾經的年少輕狂,磅礴的野心,憧憬和幻想,最終化為一個微笑,一滴淚水,一句謝謝,約翰·納什是一個被只會詛咒的人,但他的半顆心臟最終會被那個愛他的人的心臟包裹在一起,最終他得到了美麗的心靈。

電影用蒙太奇手法貫穿了約翰·納什的一生,這種由傳記改編的電影看完總是讓人有腦子裡滿滿當當的感覺。「悲劇但輝煌」同本尼迪克·康伯巴奇的《模仿遊戲》和《發條橙》這類電影一樣,這種直擊心靈的震撼值得讓人深思這個社會上是否有你忽視過的天才,他們也許不是學術上有什麼輝煌成就但他們的與眾不同是否讓這個社會排斥?或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天才」的人格存在,每個人都需要他人的包容和愛。

女主真的很漂亮,是那種很有氣質的人,我想之所以他能堅持下來,一定會有她的原因吧,有那麼一個人就值得你去守護,就值得為他付出,因為喜歡因為愛才想著包容他的一切啊,他有懂他的人了,至終不再是他一個人,想想這一路也是值得啊,有那麼一個人,如詩般美好,遇見她便遇到了光,照亮一切遙不可及的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