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電影讓我想起1984,對於真假的控制。約翰納什一直以為的真,被人說成是假,所有人告訴他不存在(然而的確是他的幻想)。他掙扎過後還是妥協了,接受精神科醫生治療,努力想做回一個正常人,但他依然不是那個當初那個自己。影名叫美麗心靈,我總覺得說美麗心靈還是差點什麼,難道美麗心靈與完美大腦無法共存,可能1984對我餘念太深了。最後約翰納什選擇與幻想共存,和平共處。近一段時間也越來越深刻理解獨立個體這個概念,你看同一部片子,不同的人,因其成長環境、所受教育、讀過的書等等的不同。
而有了不同的理解和不同的側重點。看網上很多人拉此踩彼的行為實在也是太片面了。另一點,在沒有花心思認真去了解一個人之前,妄加揣測和評判其實都是不對的行為。能尊重和理解每個個體,就會多出很多理解與愛。當他委屈地說出不服藥的原因時,當他喃喃道「查理斯和愛麗莎從未同時出現」時,當在大雨中攔住妻子的車時,當他不理會幻覺中的那三人時,當同僚們將筆放在他面前時,當在頒獎典禮中他拿出她曾給他的手絹時,我以為知曉這一切不會給我帶來多大波動,卻仍舊忍不住熱淚盈眶。
精神這東西真讓我感到神奇,可他卻憑藉著愛戰勝了精神病。我雖擁有我的世界,但卻因你只願做一個平常人。其實,當一個平凡人挺好的。如果你愛一個人,應該什麼時候都不要放開他的手吧,我仍在學習。人生中有一個真正支持自己的人是多麼重要,更重要的是內心強大才能戰勝一切包括自己通過這個電影,第一次知道精神分裂有這麼嚴重,會遺傳給下一代。吃藥會影響神經,損傷大腦,連日常交流都會有困難。Nash教授發現了經濟學的博弈論,推翻了150年的經濟理論。
因為對妻子的愛,他很聰明,和人說話先讓他們吃東西,先詢問熟悉的人是否能看見對方。因為妻子對他的愛,治癒了他。從他說出他們都是過去了,我知道他放下了。這是一個舒緩的電影,它講述了患有精神分裂症的數學天才是如何一步步與病魔和諧相處並最終獲得了諾貝爾獎;這也是一個浪漫別樣的電影,妻子在丈夫最困難、最需要的時候依舊陪伴著他,深感痛苦,但從未離開;更多的,這是一個通透的電影,通透到你可以忽略所有劇情而只需懂明白下面這句話,就可以拿走它的全部價值。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能真正搞明白它的含義並付之實踐又是多麼的不易。事實上,我們每個人又何嘗不是現實版的精神分裂者呢?我們的身邊也存在各式各樣的誘惑與欲望。誘惑和欲望在精分的世界裡,是幻覺而摸不著;在正常人的世界裡是觸之可及的食物。治癒不等於消滅,我們不能把所有的誘惑都斬盡殺絕,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把控自己,選擇不去理睬。要想真正地做到這一點,除了自控意識,還要服用「最新的藥物」——電影主人公經歷的那些「折磨與鬥爭」。帶我走入了患精神分裂的納什的世界,與他共感共覺。得知真相的納什在分清什麼是真實、什麼是虛幻中苦苦掙扎。
令我最為感動的是,納什在與他虛構的人物告別時的堅定,是妻子、朋友自己身邊許多人的愛讓他慢慢走出來。我想,美麗心靈的真諦就是用愛與善意來對待他人,精神分裂患者的世界可能不那麼美好,他們可能正處於某種恐懼中,我們不要因為懼怕而排斥,理解與包容或許才是打開新世界的鑰匙。這部電影跟我開了一個很大的玩笑,讓我真正的地先入為主,這種先入為主到後來的反轉,才是最讓我深思的地方:沒有人在立場上可以真正感同身受,儘管我們換位思考了。看完的時候妹妹告訴我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對電影更加喜愛。後來沒有想到……改編得有些不合實際了,現實果然更加殘酷,比起追究現實,我還是更加喜歡這部戲劇化的影片給我帶來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