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一部很不錯的電影——《美麗心靈》,是很典型的人物傳記類型影片。羅素-克勞飾演的數學家約翰-納什在研究生時期就已經發表了博弈論,並且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但是他卻擁有了美滿的家庭後,被發現患有精神分裂症,並且嚴重的影響了生活,於是後面的故事就是妻子的陪伴,讓納什戰勝精神分裂,成為一個擁有美麗心靈與完美頭腦的人,最後獲得諾貝爾獎的故事了。
影片裡對於納什的形象有著細膩的刻畫,一個天才數學家,但是卻沒有強大的心靈。納什說自己的母親曾經說,自己有兩個腦子,卻只有半顆心。其實這也是對於納什很準確的總結。納什沒有辦法去應對複雜的社會關係,當他無人交流時也顯得笨拙,或者說聰明喜歡用直接的方法去達到自己的目的,而庸碌的人卻總是喜歡複雜繁瑣卻又多餘的過程,這是納什難以融入社會關係的很大的一個因素。
人物時,都是納什遭遇現階段的一個瓶頸。當他在鑽研博弈論卻難有進展時,查爾斯出現了,後來也成為了納什「唯一的朋友」,查爾斯告訴他「你看到的只是表面,在激烈的競爭裡總有人是要輸的,你對你心裡的幻想一點都不尊重,你應該集中注意力」「你應該走進社交,你會有新的突破的」,於是納什集中注意力去尋找發現博弈論的方法,走進社交去尋得了突破。
當他在研究院日復一日的生活感到厭倦的時候,Rachel出現了,而他需要納什去破譯密碼,於是納什的幻想與頭腦有了用處。當他沉浸在自己破譯特務的工作難以脫身時,查爾斯帶著自己的侄女又出現了,他們旁觀著納什給予安慰,卻在納什需要幫助的關鍵時刻毫無作為。每當納什出現了生活某一階段的瓶頸時或者承受巨大壓力時,虛幻便會來襲。但是常人都是自恰,大多數人會在瓶頸與壓抑中去接納自己包容自己,這些都是在「我」這個容器裡去完成的。但是納什卻不能夠,他的心靈無法去承受腦子裡各樣的想法,而那些在幻覺裡出現的人物,或者可以說是「各樣的納什」從身體裡分裂出來,變成虛幻的個體去追趕亦或是安慰鼓勵納什。
在影片中羅素-克勞對於納什的演繹,在我看來是十分出彩的。當納什面對社交時的那種緊張與無措的表演有種真實感,或者說當我們在面對社交緊張時便就是這樣。影片中當納什在宴會上與市長合影時,納什在畫面中表現得手腳僵硬表情不自然,「有種憨憨的感覺」,甚至讓人覺得有點有趣。正如他自己所說,我看起來不與身邊的任何人親近,但是實際上是沒有人願意接近我。看到這裡的時候,真的很心疼納什。
患有精神分裂的數學家納什是個不幸卻又幸運的人。精神分裂,即時迷失,納什是不幸的,納什便是迷失在現實與虛幻裡的人。但是納什又是幸運的,艾麗莎的愛讓他在迷失中找到了「A beautiful mind」。
或者說「幸運」是納什的強大與艾麗莎的愛,納什從來沒有真正的治癒精神分裂,他一直能夠看見幻想出的查爾斯和Rachel,他們從未消失,而納什只是不斷的克制,不去理會他們不與他們說話,不去進行過度的想像與思考,不給他們幹涉自己的機會,就算是最後諾貝爾領獎臺上,他們也依然在,但是卻再也不能影響納什,這便是納什的強大。
而艾麗莎對納什的愛則是納什去與幻覺鬥爭的主要動力,也是劇情的主線。影片裡有一個畫面是艾麗莎送走醫生,決定相信納什,讓納什依靠自己的力量去戰勝精神分裂,這意味著她把生命也交給了納什,陪伴納什去嘗試戰勝幻覺,這時候艾麗莎與納什的那個擁抱,那個擁抱裡包含了太多東西。讓人感動。好在最後納什勝利裡,當他現在諾貝爾的領獎臺上,最後一句是「艾麗莎是我成功的因素,也是唯一的因素」,這才是愛啊!這樣才是讓人動容的愛情啊!
在看完影片後的思索意識到,影片的拍攝手法真的絕!影片在前面一半都是以精神分裂者的視角下進行的,他所看見的,我也看見了,並且合理化。於是當我在觀看的時候,對於男主發生的一切有些足夠的理解,能夠對精神分裂者有些一定的共情。當後來劇情的反轉時,我也會驚訝原來查爾斯 Rachel都是幻想出來的人物,我會很驚訝,但是卻少了一些對於「精神分裂者」的刻板印象反而更多的是理解。
影片傳達了「美麗心靈」的真正含義,或許不僅僅是內心的美麗,或許還有的是在面對現實與虛幻以及理性與感性的對抗時,所收穫的一顆有愛與強大的心靈。在看完這部電影,我的感觸最深的是關於自恰,我們應當如何去跟「我」裡面那個不好的自己自恰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我們應當與自己交流接納自己,否則有一天某一部分的自己或許會從身體裡跳出來,變為虛幻,而虛幻也有可能會吞噬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