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獼猴桃落花落果的原因是什麼?
劉寧娟等[吉山花瑤自媒體網絡首發]2019 年 4-5 月份,陝西秦嶺北麓獼猴桃產區出現大面積落花落果現象,在徐香和翠香品種上表現明顯,海沃德輕度發生。症狀為花梗花朵乾枯、幼果腐爛,造成落花落果,最重田塊落花落果率達到70% 以上,給農民造成極大的損失。筆者結合生產實踐,對獼猴桃落花落果的原因進行了分析,並提出了相應的防治措施,為果農提供參考,以減輕落花落果的危害,減少損失。
1 落花落果的主要表現及原因分析
經調查發現,管理不善樹勢較差的果園、架面比較鬱閉的果園、春季枝幹潰瘍病發病嚴重的果園,葉片潰瘍病發生較重的植株、衰弱樹、黃化樹和強旺樹發病較重。不同品種、不同種植區域發病程度不一。
1.1 花梗乾枯,又稱柄腐或梗腐
主要表現:花柄從側蕾疏除處變色,出現病斑,花柄萎蔫溢縮死亡,阻斷水分和養分通道,造成花或花蕾乾枯。
主要原因:
1 )前期疏蕾特別是疏側蕾(掰耳朵)時留下的傷口,未能及時噴藥保護,導致潰瘍病病菌入侵感染;2 ) 2019年春季降雨較多,果園溼度大,氣溫偏低,有利於潰瘍病從枝幹轉移到葉片和花朵,造成潰瘍病持續發生。
1.2 花朵乾枯、腐爛、脫落主要表現:授粉期前後花朵脫落。旺樹、徒長枝偏重發生。
主要原因:
1 )潰瘍病、花腐病、灰黴病混合發生,導致花朵腐爛;2 )樹體花芽分化不良,特別是徒長枝、內膛弱枝營養積累少,花芽分化質量低,開花晚,易感病;3 )花期低溫陰雨(小於 14 ℃ )導致授粉不良,雖然完成授粉過程,但花粉管未萌發,不能伸入胚囊,沒有完成受精過程;4 )果園雄株配植不足,市售商品花粉緊缺且價格高,人工授粉量小,沒有做到充分授粉。
1.3 幼果期果實腐爛、脫落
主要表現:坐果後幼果腐爛脫落。密閉園、單枝留果量大的果園偏重發生。
原因分析:獼猴桃灰黴病導致。灰黴病病菌以菌核和分生孢子在果、葉、花等病殘組織中越冬,翌年初花期至末花期,遇降雨或高溼條件,病菌侵染花器引起花腐,帶菌的花瓣落在葉片上引起葉斑,殘留在幼果梗的帶菌花瓣從果梗傷口處入侵果肉,引起果實局部腐爛,溼度大時,表面產生灰黑色黴層,造成落果。
2 綜合防治措施
2.1 農業措施
2.1.1 做好冬春防凍和樹體傷口保護工作
低洼地、沿山初掛果樹易受凍,容易感染潰瘍病。在秋冬季進行樹幹纏草、纏布、纏報紙,採用根頸部培土、樹盤灌水等措施預防低溫凍害。落葉後及時刮除樹幹老翹皮、清掃枯枝落葉、剪除病枝帶出園外燒毀,做好樹幹塗白,殺滅越冬病菌,減少病蟲越冬基數。春季杜絕在降雨期間開展疏蕾、摘心等造傷作業,萌芽期結合噴施殼聚糖、氨基寡糖、赤·吲哚·芸苔等,增強抗凍抗病能力,提高抗逆性。
2.1.2 科學肥水管理
堅持以營養平衡為中心、以土壤改良為重心的施肥原則,配方施肥,增施有機肥,補充生物菌肥,提高樹體免疫力,才是解決柄腐的治本之策。要合理灌水、注意排水、防止積水,降低果園溼度。生長期後期控氮控水,防止枝條徒長,抑制秋梢旺長,減少養分消耗,將有效養分調用到果實增大和花芽分化上來。
2.1.3 確保充分授粉
果園合理配置授粉樹,雌雄株比例(6~8 ) 1 ,利用昆蟲、風力等完成自然授粉;採用果園放蜂、人工對花、採集花粉毛筆點授等方式輔助授粉。雄株配置不足的,每667m2購買商品花粉10~15g ,與輔料混合均勻後,利用毛筆、自製授粉器、授粉槍等器具進行人工授粉,保證授粉充分。
2.1.4 適量掛果、合理負載
根據樹齡和樹體生長情況合理留果,成年掛果量控制在每667m22 000kg 左右,避免樹體營養消耗過大而導致樹體早衰,培養健壯樹勢,提高抗病性。
2.1.5 果園生草,創造有利於獼猴桃生長的生態環境
果園種植毛苕子或利用自生雜草,調控田間溫溼度,優化田間小生態,降低生理性葉枯病發生,抑制病蟲害發生。
2.1.6 加強病害檢查防治
及時疏除病花、病果,帶出田外集中處理,防止潰瘍病、灰黴病進一步傳播蔓延。
2.1.7 合理修剪,增強果園通風透光性夏剪及時抹芽、摘心,疏除徒長枝、密生枝、並生枝、細弱枝,及時清除果園病枝、病果、病葉,清潔果園,減少病源基數。冬剪注意選留中庸枝,避免留用徒長枝和細弱枝。
2.2 藥劑防治
潰瘍病、花腐病藥劑:疏蕾後 2d 內可選用 3%噻黴酮可溼性粉劑 800 倍液、或 0.3% 梧寧黴素水劑 600 倍液等及時噴藥封閉傷口;開花前 3~5d、落花後 7d 可用 3% 中生菌素可溼性粉劑 800 倍液、或6% 春雷黴素水劑 1 000 倍液預防葉片潰瘍病、花腐病;採果後、落葉後 3d 內及時選用 46% 氫氧化銅水分散粒劑 800 倍液、或 47% 春雷 . 王銅可溼性粉劑600 倍液預防枝幹潰瘍病;萌芽前可用 30% 王銅懸浮劑 600倍液、或20%噻菌銅懸浮劑300倍液清園,減少越冬菌源量減輕發病。
灰黴病藥劑:開花前可用 50% 腐黴利懸浮劑1 000 倍液、或 50% 異菌脲懸浮劑 1 000 倍液預防灰黴病;落花後 7d 可用 50% 啶醯菌胺水分散粒劑1 000倍液、50%嘧菌環胺水分散粒劑1 000倍液、40%嘧黴胺懸浮劑800倍液、50%咯菌腈可溼性粉劑4 000倍液,任選一種進行防治,花前花後陰雨多,應間隔7~10d ,連噴2次。
注意事項:
1 )萌芽期、花期避免使用無機銅,杜絕使用上年剩餘的藥劑,以免產生藥害;2 )潰瘍病與灰黴病共同防治應選用對口藥劑、合理混配,交替使用;3 )現蕾期至開花前葉片較為幼嫩,建議噴藥時嚴格按照規定用量,禁止加大使用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