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4時14分,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起飛,以「一箭雙星」的方式將「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簡稱GECAM)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操縱遙杆
火箭起飛後,西昌衛星發射中貴陽觀測站雷達組天伺饋崗位操作手緊握遙杆、蓄勢待發,160秒左右,成功「捕捉」到了目標,並穩定跟蹤了300秒,跟蹤結束後,操作手緩緩將手移開操縱杆,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崗位人員操作
本次跟蹤測量距上次「高分十四號」衛星發射只有短短四天時間,是有史以來兩次任務間隔時間最短的一次,面臨著工作統籌難度大、技術狀態轉換量大、聯試聯調任務量大、殘骸落區跨度大等諸多前所未有的挑戰,任何一個環節出現任何一點小問題,就會產生「蝴蝶效應」般無法估量的影響。該站負責火箭跟蹤測量的工作人員發揚「嚴肅認真、周到細緻、穩妥可靠、萬無一失」的工作作風,嚴上加嚴、細上加細,精心制定25項針對性措施、準確查找10條風險隱患、統籌協調定崗定位125人次,大到任務組織指揮,小到系統指揮員每個口令在哪個時間點下達,每個按鈕在哪個時間點由哪個專人負責都進行了詳細規定;該站落區工作組秉承著艱苦奮鬥、承壓作戰、連續作戰、跨域作戰的戰鬥精神,剛在七彩雲南執行完新落區任務,就馬不停蹄轉場貴州、四川參加下一次任務,圓滿完成了2020年最後一次跟蹤測量、落區群眾疏散和殘骸回收任務。
2020年,不論是對於中國還是全世界,都是極其不平凡的一年,註定會載入全人類史冊。
跟蹤設備
檢查線路
2020年以來,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和中國航天「超級2020」的雙重考驗,該站始終把習主席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作為根本行動指南,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航天發射任務,大力叫響「向疫戰、向天行」的戰鬥口號,牢固樹立「質量就是生命,質量就是勝算」的科學理念,嚴格運行一體化管理體系,紮實組織崗位人員訓練、考核、演練,嚴把設備、人員、狀態三道關口,嚴格疫情管控,制定「請示報告、日常洗消、封閉管理、外出審批、隔離觀察、應急處置」六項制度。全體人員大力發揚「艱苦奮鬥、求實創新、團結奉獻」的西昌航天精神,湧現出了三次逆行有疫情落區的航天人劉思,不懼艱險、勇往直前的航天「鋼鐵俠」薛振波和常年奔波在外的「鐵腳板」祝明亮等一大批感人事跡。為圓滿完成每一次任務,該站工作人員「五加二、白加黑」是常態、與家人聚少離多是常態,用辛勤的汗水換來一次次騰飛,成功為長二丙、長三乙、長十一等火箭保駕護航,成功助力北鬥、高分、天通等衛星順利入軌。
通信崗位人員
2020年,該站圓滿完成13次火箭跟蹤測量、落區群眾疏散和殘骸回收任務,累計跟蹤火箭6100秒左右,準確無誤的輸送每一次跟蹤數據。落區涉及貴州、湖南、雲南等6省37個縣市,全年累計疏散815萬人次,無人員傷亡,無重大財產損失事件發生,圓滿實現了「用成功報效祖國、用成功為祖國加油」的勝戰目標!
(王軼群 陳海濱 王思勇)
來源:國防時報
編輯:謝念修
編審:許小娟
通聯:國防時報新聞中心 202896015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