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葉紫薇
中國園林網6月15日消息:大葉紫薇是我國和世界有名的觀花樹木,也稱夏季名花,因為夏季之花不是很多,故大葉紫薇更顯得貴重,名望更大。大葉紫薇,也稱大花紫薇,別名洋紫薇、痒痒樹,為千屈萊科紫薇屬落葉喬木。高達25米,胸徑達30釐米以上。樹皮灰色,平滑,葉對生,葉長10-25釐米,枝圓柱形,無毛。葉具短柄,革質,短圓狀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先端鈍或短漸尖,基部略狹或近圓形,網狀脈細密,花期4-6月。夏秋時間開花,花大。初開時淡紅色,後變為紫紅色,花盛開時直徑約5-7釐米,花序長,排成一大而頂生的圓錐花序,子房球形。果實成熟期長,10月至翌年2月,陸續成熟。熟時果實呈灰褐色或淺褐色,朔果圓形,倒卵形或球形。果殼原革質,萼宿存,表面稍粗糙,種子呈扁三角形,有翅,褐色或淺褐色。
據三亞市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林國明介紹,大葉紫薇原產地熱帶亞洲印度、馬來西亞、斯裡蘭卡、菲律賓、越南、澳大利亞,主要分布在斯裡蘭卡的低溼地帶,沿河一帶和沼澤地,也生長在衝積土上的溼潤森林中。我國從東南亞引入,如今廣東、廣西、海南、雲南、臺灣、福建、香港、澳門等地均有引種栽培,多用作園林觀賞樹,生長良好。三亞地區大量引栽大葉紫薇是從21世紀初期起,始栽培於公寓、林園、庭院、旅遊景區、賓館、院校,在逐步擴大到行道等。十多年來,該樹生長良好,成為人們寵愛的花木,特別是今年夏季,三亞地區雖然烈日炎炎,大地乾旱,但大葉紫薇依然大葉碧綠,紫花吐豔,欣欣向榮。
大葉紫薇屬陽性樹種,前期生長快速,後期生長緩慢,適合生於肥沃、溼潤的酸性土壤,喜高溫、高溼的氣候環境,能耐輕霜及短期0攝氏度左右低溫,耐水溼,浸水中數日仍可存活,而且在不同的氣候環境,對它的生長形態也產生各種不同的特徵。在高溫雨少時期,該樹生長會緩慢,樹幹分枝多,主幹會傾斜或者彎曲;在雨量充沛、土壤肥沃、溼潤的地區,則主幹生長較通直,分枝較少,生長迅速,興旺。大葉紫薇一般4-6月開始開花,但是在土層深厚、肥沃溼潤的立地條件,一年半至兩年生,地徑2.5釐米,樹高1.5米的植株即可開花結果。樂東尖峰熱帶林木園栽培有29年生的大葉紫薇,胸徑達19.5釐米,樹高8.5米。
林國明介紹說,全世界紫薇屬植物50多種,最有名望的是大葉紫薇和紫薇,是世界上最有名的觀賞花木。其花朵顏色多變,葉子油綠光滑,葉脈清新,在植物王國中,紫薇屬樹種的秋葉很漂亮。在三亞與該樹種同屬的有毛萼紫薇,為三亞鄉土樹種,三亞的大山上該樹種甚多。
時值夏日,陽光灼熱,在三亞山水大地上,你會看到滿樹火紅的鳳凰花,橫空漂浮;但在綠色的行道,你還會看到大樹層頂紫花吐豔大葉紫薇的壯觀,加上花朵美麗的夾竹桃,繁花似錦的三角梅等構建了夏日三亞一幕幕的美麗圖案,而在其中,大葉紫薇是入住三亞的後起之秀,其吸引力越來越大。
大葉紫薇耐旱,怕澇,每年可於春季萌動前和秋季落葉後澆一次返青水和凍水,平時如不過於乾旱,則不用澆水,一般在春旱時澆1-3次水,雨季要做好排澇工作,防止水大爛根。秋天不宜澆水。可在每年冬季落葉後和春季萌動前施肥,如施用人糞尿或麻醬渣則更好,可使植株來年生長旺盛,花大色豔。為了使紫薇花繁葉茂,在休眠期應對其整形修剪。因紫薇花序著生在當年新枝的頂端,因此在修剪時要對一年生枝進行重剪回縮,使養分集中,發枝健壯,要將徒長枝、乾枯枝、下垂枝、病蟲枝、纖細枝和內生枝剪掉,幼樹期還應及時將植株主幹下部的側生枝剪去,以使主幹上部能得到充足的養分,形成良好的樹冠。
林國明說,大葉紫薇有三大特點。一是樹形美觀,株形優美,枝繁葉茂,主幹圓直,丰姿灼灼,神氣充裕;遮蔭蔽日,散步在樹下,心閒氣爽,自怡人生,浪漫自然。二是大葉紫薇花期長,花開早,百日爛漫,花大色紫,盛開時節,滿樹開花,豔黃成片。該樹目前在世界熱帶地區廣為種植,是觀賞價值很高的綠化美化樹種,是優良的景觀樹、庭院綠化樹、行道樹、綠蔭樹,把它栽植成漫山遍野的風景林、生態林,更是人見人愛的靚麗的風景線,大自然形成的風景畫。三是大葉紫薇木材堅硬,耐腐力強。其心材色紅具光澤,宜制家具、舟車、橋梁、電柱、建築等。其經濟價值可與世界名木柚木相媲美。特別是大葉紫薇古木更是一木難求。
另外,大葉紫薇還是一種中藥物種,其提取物能對危害蔬菜生產嚴重的美洲斑潛蠅成蟲產生驅避作用,具有研發天然植物農藥的潛力。其樹根、葉片可入藥解毒。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大葉紫薇會在三亞這個四季花園中獨樹一幟。
推薦閱讀:
福州:行道樹大葉紫薇長得快 隔段時間要「理理髮」
(來源:三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