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晶片上的大文章:生物晶片

2021-01-15 MEMS

想像一下,在一塊指甲大小的玻片、矽片、尼龍膜等材料上放上生物探針,它首先與待檢測樣品進行反應,然後對與反應結果相關的信號進行收集,最後再用計算機或其他方法分析數據結果,會產生什麼效果呢?答案就是對細胞、蛋白質、DNA以及其他生物組分的準確、快速、大信息量的檢測。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生物晶片。生物晶片的主要特點是高通量、微型化和自動化。晶片上集成的成千上萬的密集排列的分子微陣列,能夠在短時間內分析大量的生物分子,使人們快速準確地獲取樣品中的生物信息,效率是傳統檢測手段的成千上萬倍。




早在1997年,《財富》雜誌就報導說,「在20世紀科技史上有兩件事影響深遠:一是微電子晶片,它是計算機和許多家電的『心臟』,改變了我們的經濟和文化生活,並已進入每一個家庭;另一就是生物晶片,它將改變生命科學的研究方式,革新醫學診斷和治療,極大地提高人口素質和健康水平。」


生物晶片這一名詞最早是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提出的,當時主要指分子電子器件。它是生命科學領域中迅速發展起來的一項高新技術,主要是指通過微加工技術和微電子技術在固體晶片表面構建的微型生物化學分析系統,以實現對細胞、蛋白質、DNA以及其他生物組分的準確、快速、大信息量的檢測。原來要在很大的實驗室中需要很多個試管來完成的實驗反應,現在在一張小小的晶片上就完成了。




生物晶片技術的發展最初得益於Ed Southern提出的核酸雜交理論,即標記的核酸分子能夠與被固化的與之互補配對的核酸分子雜交。從這一角度而言,Southern blot可以被看作是生物晶片的雛形。


而生物晶片的真正出現還是在二十世紀90年代初期,當時的人類基因組計劃(Human Genome Project,HGP)和分子生物學相關學科的發展為基因晶片技術的出現和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Affymetrix公司Fodor領導的小組,組織半導體專家和分子生物學專家共同研製出利用光蝕刻技術光導合成多肽。


1992年,首次報導了運用半導體照相平板技術對原位合成製備的DNA晶片,這是世界上第一塊基因晶片。該技術是指將大量(通常每平方釐米點陣密度高於 400 )探針分子固定於支持物上後與標記的樣品分子進行雜交,通過檢測每個探針分子的雜交信號強度進而獲取樣品分子的數量和序列信息。通俗地說,就是通過微加工技術 ,將數以萬計、乃至百萬計的特定序列的DNA片段(基因探針),有規律地排列固定於2cm 的矽片、玻片等支持物上,構成的一個二維DNA探針陣列,與計算機的電子晶片十分相似,所以被稱為基因晶片。基因晶片主要用於基因檢測工作。


隨後在1993年,一種寡核苷酸生物晶片出現,寡核苷酸晶片的主要原理與cDNA晶片類似,主要通過鹼基互補配對原則進行雜交,來檢測對應片段是否存在、存在量的多少。


1994年又提出用光導合成的寡核苷酸晶片進行DNA序列快速分析。




1995年,生物晶片繼續發展。Stanford大學的P.Brown實驗室發明了第一塊以玻璃為載體的基因微陣列晶片。


直到1996年,靈活運用了照相平板印刷、計算機、半導體、雷射共聚焦掃描、寡核苷酸合成及螢光標記探針雜交等多學科技術創造了世界上第一塊商業化的生物晶片。


我國生物晶片研究始於1997-1998年間,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產業界的高度重視下,我國生物晶片技術和產業發展迅速。


2000年2月29日,在中南海召開的「國務院辦公廳第十次科技講座」上,程京博士(現中國工程院院士)為國務院及各部委領導作了題為《生物晶片—下個世紀革命性的技術》的主題報告,呼籲「中國應加大在生物晶片研發方面的投入,實施強強結合,儘快建立國家級工程研究中心,迅速研究開發出一批具有我國智慧財產權的專門技術,積極參與到國際競爭的行列中去」。 就是在這次會議上,國家領導人確定要發展中國的生物晶片產業。同年9月,生物晶片北京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正式成立。這代表著中國的生物晶片產業正式起步。


「十五」期間,國家863計劃重點組織實施了「功能基因組及生物晶片研究」重大專項,對生物晶片的系統研發給予了積極支持,越來越多的民間資本投入晶片產業,資本運營進入良性循環。經過數年的發展,我國生物晶片產業已經從技術研究和產品開發階段走向了技術應用和產品銷售階段。部分技術和產品已經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在表達譜晶片、重大疾病診斷晶片和生物晶片相關設備的研製上取得了較大的突破。


生物晶片可用於疾病預測、預防和個體化治療。醫生們可以通過研究個人的基因序列,向攜帶了不良基因的人士提出健康管理和醫療建議,從而更有效地預防和治療精神疾病、癌症、糖尿病等複雜疾病。


生物晶片可以用於遺傳性疾病診斷。在中國,遺傳病種類較多,僅單基因遺傳病就有4,000多種。這些病的預防和早期幹預很重要,但以前缺乏有效的手段進行早期診斷。遺傳性疾病發生的根本原因,是由於正常的基因序列發生改變,而通過基因晶片(生物晶片的一種)可以準確測定基因序列改變的位置和改變的類型。生物晶片還可以在感染性疾病診斷和耐藥檢測、器官移植、藥物篩選、指導個體化用藥、衛生檢疫、司法鑑定等多個方面發揮作用。




隨著生物晶片技術的發展和成熟,未來它將極大的改善和提高我們的生命質量,為我們的生命健康保駕護航。


參考資料:


1)《生物晶片技術的發展與應用》;作者:許俊泉;賀學忠;周玉祥;劉理天;程京;《科學通報》編輯部郵箱, 1999年24期


2)《生物晶片進展》;作者肖守軍;陳凌;許寧;《化學進展》, Progress in Chemistry, 2009年11期


3)《生物晶片應用概述》;作者:夏俊芳; 劉箐;《生物技術通報》


小提示:2016年1月22日,上海IC咖啡將舉行『第十七屆「微言大義」研討會:微流控技術及應用』,詳情:www.memseminar.com(或點擊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生物晶片原理
    從1992年美國人Stephen Foder 研製出第一塊基因晶片起,生物晶片技術飛速發展:從基因晶片到蛋白質晶片、組織晶片、細胞晶片、晶片實驗室,從表達譜晶片到診斷晶片、藥物篩選晶片、生物傳感器,從寡核苷酸晶片到cDNA 晶片、基因組晶片,新興的生物晶片技術層出不窮,生物晶片的應用領域也在不斷擴展,生物晶片發揮的作用也越來越大,特別是在 2003年人類與SARS病毒的決戰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科學家藉助基因晶片技術迅速而及時地發現了病原體
  • 生物晶片入門(一):生物晶片及應用簡介(生物晶片,基因,藥物,晶片技術)
    另外生物晶片在農業、食品監督、司法鑑定等方面都將作出重大貢獻。生物晶片技術的深入研究和廣泛應用,將對21世紀人類生活和健康產生極其深遠的影響。《科學》:生物晶片與基因發現最新一期《Science》發表K.K.Jain的文章Biochips for Gene Spotting,全文如下:發表生物晶片是目前生物技術中主要的技術之一。
  • 全新「生物晶片」:用晶片再造一個你
    至少對於醫生來說,這是個不錯的創新,因為它可以幫助醫生識別出快速治癒你的方法,患者也不用再經歷痛苦的「試錯治療」過程,而且還可以減輕目前醫療系統的負擔。生物晶片現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員正在探索這一領域。他們嘗試在一塊小晶片上面「培育」人類器官組織,如心臟和肺。
  • 生物晶片分類及應用
    (2)生物分析晶片:用於各種生物大分子、細胞、組織的操作以及生物化學反應的檢測。   前一類目前在技術和應用上很不成熟,一般情況下所指的生物晶片主要為生物分析晶片。   2、作用方式分類   (1)主動式晶片:是指把生物實驗中的樣本處理純化、反應標記及檢測等多個實驗步驟集成,通過一步反應就可主動完成。
  • 生物晶片是液體晶片嗎?
    液體晶片是指在液體環境中應用的晶片,而生物晶片是指完整的基本功能單元,能夠同時執行多種生化任務晶片。生物晶片也可稱為DNA微陣列,由二維網格系統組成,在該二維網格系統上結合了傳感器或固態平坦基板。這些固體基板可以像矽或玻璃一樣帶正電,也可以由在信號轉導研究中表現最佳的集成電路單元組成。
  • 什麼是生物晶片?中國生物晶片面臨3個關鍵問題
    比較常見的分類方式有3種,分別是按用途、作用方式和成分來分類,按用途分類,分為生物電子晶片即用於生物計算機等生物電子產品的製造,生物分析晶片即用於各種生物大分子、細胞、組織的操作以及生物化學反應的檢測。
  • 留美基因晶片學者成峰:小晶片裡有大世界
    到了美國之後,我進一步擴展了研究的思路,將計算機技術、統計方法和基因晶片結合在一起進行大規模的基因研究。基因晶片是一種快速高效的基因檢測方法,它把大量DNA分子識別探針集成在一個微小的固體基片表面,這使得科學家能夠快速地檢測比較成千上萬個基因在不同生物體系、不同狀態下的表達情況。有人把這一過程比喻為用魚杆釣魚。以前的基因檢測技術均只有一個「魚鉤」,一次只能釣到一條魚(一種基因)。
  • 前沿的生物晶片技術是生物醫藥的利器
    (寡核苷酸、互補DNA、多肽、蛋白質等),固相在固體晶片表面等載體上形成微型生物分析系統,是根據生物分子間特異相互作用的原理,以實現對核酸、蛋白質等的檢測。技術始發於上個世紀80年代,起初是將寡核苷酸固定在載體上,到了1992年,昂飛公司是最具代表和推動作用的企業,結合半導體晶片技術結合,製作世界上第一塊基因晶片。基因晶片可以通過核酸雜交技術來檢測未知序列,研究基因表達,隨著90年代人類基因組計劃的興起得到了迅速發展。
  • 生物晶片行業深度報告:中國生物晶片白皮書2019-2020
    狹義的生物晶片概念是指通過不同方法將生物分子(寡核苷酸、cDNA、genomic DNA、多肽、抗體、抗原等)固著於矽片、玻璃片(珠)、塑料片(珠)、凝膠、尼龍膜等固相遞質上形成的生物分子點陣。因此生物晶片技術又稱微陳列(microarray)技術,含有大量生物信息的固相基質稱為微陣列。
  • 在生物晶片前--博奧生物有限公司
    而雙方合作開發的產品將來在大中華市場銷售貼博奧生物的品牌,在其他市場貼昂飛的品牌。此次合作,不僅使得博奧生物獲得了昂飛公司的訂單,還從戰略上使博奧生物可以與昂飛共生共榮。   與昂飛的合作過程十分波折。孫英豪回憶第一次到美國昂飛公司時,對方提了一系列參數要求,要求博奧生物開發出專門讀取昂飛基因晶片的個人掃描儀。「高層也沒見到,樣片也沒給幾個,雖然給了參數但其中的變數很大。」
  • 新一代生物晶片的發展
    根據外電報導,由美國紐約技術研究院  (New  York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YIT)的科學家,發展出新一代的微晶片技術,將可以革命性的改變基因晶片對人們疾病治療,以及診斷上的應用。
  • 「生物晶片」的昨天、今日、明天
    因DNA的核苷酸中的鹼基,排列順序是固定、重複、還有極其規則的方向,生物晶片正是在基於DNA特性上,用DNA探針雜交技術原理而研發的。圖片來源於百度雖然生物晶片和微電子晶片,都是在很微小的載體上賦有海量的數據信息,但卻是兩種性質完全不同的晶片。
  • 晶片技術大揭秘 人體晶片未來將何去何從
    晶片技術大爆發 人體晶片未來將何去何從  生物晶片技術大爆發  現在很多國外的研究人員正在嘗試將人體的一些習慣組織以常見的電腦晶片的形式植入人體當中,在一個極小的、類似管道的塑料內庭上培育,然後膠合到一塊顯微鏡載片上。
  • 澳大優化晶片取得進展!向「晶片實驗室」邁進
    澳門大學微電子研究院的團隊研發出一種於微晶片上加樣的新型技術,不但優化了晶片上配液的操作,還極大的提高了配液效率,將有望用於可攜式生化實驗分析設備的開發,實現科技成果轉化,助力大灣區科技創新建設。此項研究成果已獲國際知名期刊《lab on a chip》刊登,並被選為當期內封面文章。
  • 生物晶片發展現狀與前景分析
    生物分析晶片 : 用於各種生物大分子、細胞、組織的操作以及生物化學反應的檢測。生物電子晶片目前在技術和應用上並不十分成熟, 一般情況下所指的生物晶片主要為生物分析晶片。(2)作用方式分類主動式晶片 : 是指把生物實驗中的樣本處理純化、反應標記及檢測等多個實驗步驟集成,通過一步反應就可主動完成。 其特點是快速、操作簡單,因此有人又將它稱為功能生物晶片 。
  • 熱成像、紫外、生物晶片、器官晶片……冷門小眾晶片戰「疫」起大用
    其中核心的晶片器件就是非製冷紅外傳感器晶片,關鍵技術是在氧化釩或多晶矽材料上加工製作出陣列排布的傳感器單元。新一代產品將兩種技術集成,可實現像素麵積10.4平方毫米、陣列格式80×64、像素尺寸45µm。據目前情況,全國近期對全自動紅外測溫儀的需求量約在6萬臺左右。高德紅外已經下單的有2萬多臺,即將交付完成。
  • 「90後」的生物晶片
    基因晶片又叫「生物晶片」或蛋白晶片,根據生物分子間特異相互作用的原理,將生化分析過程集成於晶片表面,從而實現對DNA、RNA、多肽、蛋白質以及其他生物成分的高通量快速檢測。
  • 生物晶片閱讀儀GENETRON 3D上市
    (CFDA)重慶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正式批准重慶泛生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物晶片閱讀儀GENETRON 3D上市(註冊號:渝械注準20172400136)。 泛生子生物晶片閱讀儀GENETRON 3D 數字PCR技術平臺優勢顯著 據了解,GENETRON 3D生物晶片閱讀儀,明確對已經完成PCR擴增反應的專用數字PCR晶片進行處理和數據分析
  • 生物晶片概念股有哪些?生物晶片概念龍頭股一覽
    微軟希望能在未來把這項技術和現有矽技術硬碟結合起來,創造出更安全快速的大容量硬碟。  研究人員表示,如果這一技術成熟到適合主流應用,裝備當今存儲密度最高的存儲設備、沃爾瑪超市般大小的數據中心,就可能「瘦身」到一塊方糖大小。
  • 生物晶片:本世紀最大的產業
    --生物晶片的主要類型 生物晶片技術是一種高通量檢測技術,它包括基因晶片、蛋白晶片及晶片實驗室三大領域。 1、基因晶片(Genechip)又稱DNA晶片(DNAChip)。它是在基因探針的基礎上研製出的,所謂基因探針只是一段人工合成的鹼基序列,在探針上連接一些可檢測的物質,根據鹼基互補的原理,利用基因探針到基因混合物中識別特定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