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賦能精準疫情防控 上海徐匯推出「看家護院、鄰裡互助」疫情...

2020-11-27 央廣網

  央廣網上海2月14日消息(記者周洪)累計註冊人數達8.88萬人、累計訪問次數達161.79萬次、每日訪問人次20W+……這一串串數字的背後不是某款爆紅的APP,也不是任何一家商業網站,而是徐匯區近期推出的「看家護院、鄰裡互助」疫情防控系統,其包含了疫情防控的方方面面,從口罩預約、返滬人員管理到沿街商鋪管理等功能,利用大數據技術,全方位保護徐匯市民安全。

居民信息登記和管理服務四色管理機制進小區掃碼(央廣網發 徐匯新聞辦供圖)

  就在一周前,該套系統的首個功能「口罩在線預約自動審批功能」強勢上線,一改以往居民線下排隊,居委幹部人力審批的「窘境」,既避免了人群聚集,又極大減少了基層幹部的壓力,數據統計顯示,截至2月13日,累計發放的口罩數量已累計達到177405隻。而這只是該套疫情防控系統中的「開胃菜」,隨著時間的推移,利用大數據進行實時監控的各項功能開始逐步展現其「超能力」。

  「大數據」為居家隔離套上「數字屏障」

  「您好,請掃碼錄入信息,鑑於您是重點地區返滬人員,根據相關政策法規,需自行居家隔離7天,並每日兩次如實填寫體溫。」讓小王沒有想到的是,迎接自己回家的竟是一款小程序和嚴格的隔離規範。

  而監測小王是否如實居家隔離並上報體溫的是疫情防控系統中的居民信息登記和居家觀察服務功能。這兩塊功能如何相互配合以求達到最佳效果呢?疫情防控系統的開發方徐匯區大數據中心相關負責人闡述了其中的奧秘:居民信息登記採用紅、橙、黃、綠四色管理機制,紅色為近期湖北地區返滬人員,橙色為近期重點地區返滬人員,黃色為近期其他地區返滬人員,綠色為近期未離滬人員。

  小王是近期重點地區返滬人員,所以根據政策法規需要自行居家隔離觀察7天,那怎麼保證他在這期間不擅自外出呢?還記得小王剛進小區時掃描的二維碼嗎?原來,當小王掃描二維碼後,需要在系統中登記姓名、身份證號、在滬住址等個人信息,完成後保安才會給予進入小區。而這只是第一步,掃描後小王的信息就會上傳至後臺,而小王進出小區都需要在保安的「眼皮底下」掃描二維碼,假如小王未過隔離期,後臺便會自動報警,而同樣安裝防疫系統的居委工作人員會同步收到警報,可以第一時間上門制止其擅自外出行為。

  這樣一套系統也為居委幹部們減少了不少工作壓力,康健街道 長虹坊居民區書記蘭天這麼說,「以前我們幾乎每天都要親自上門檢查返滬人員是否在家隔離,辛苦但沒辦法,現在有了這套系統省力很多。」

  而這套系統中紅色則代表湖北地區返滬人員,需在家隔離14天,黃色為其他地區需同樣需要隔離7天,最後的綠色無需隔離,但也可以實時掌握小區居民的進出記錄。

  除了這些「硬性」措施,系統更有關懷的一面,「居家觀察服務」功能就是如此,接受在家隔離者每天需要早晚各上報兩次體溫至系統,而在隔離期間需要哪些服務,比如買菜、購買日常生活用品等,皆可通過該功能上報,居委、物業收到上報信息後會送貨上門。假如在家隔離期間遇到身體不適的,也可迅速上報。

  大數據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為了讓居家觀察者清楚知道隔離剩餘天數,系統每天會自動提醒,這算是一種被動關懷。」

居民信息登記和管理服務四色管理機制進小區掃碼(央廣網發 徐匯新聞辦供圖)

  智能語音客服每日「三詢」

  事實上,對於居家觀察者的關懷不止於主動上報,也有基於大數據的主動智能關懷。

  在虹梅街道由於轄區內有漕河涇開發區,企業眾多,由此帶來的返滬人員高峰也遠高於其他區域,怎麼覆蓋如此大量的人群健康狀態呢?

  疫情防控系統內的「智能外呼機器人」應運而生,大數據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說,「這個功能主要針對居家隔離的人,通過進入小區時的登記信息,系統自動將其聯繫方式拷貝至外呼模塊,並每日主動呼叫三次,會詢問體溫、健康狀況、是否需要幫助,這一塊算是我們的主動關懷。」

  徐匯作為上海的「人工智慧」開發高地,在此次推出的防疫系統中,藉助人工智慧的功能模塊不止「智能外呼機器人」,更為智能化的「智能語音客服」也在其中。通過大數據,搜羅來自全網的疫情相關問題,並由系統進行自動排除掉重複問題納入至後臺。居民只需點擊防疫系統中的「智能在線客服」,輸入想要了解的疫情相關問題,系統就會自動解答,上線以來,智能客服共自動解答居民相關疑難問題7931條,補充市民在疫情防控領域的知識空白。

  大數據保障中小企業「復工安全」

  如何保障在抗擊疫情的過程中,中小企業能「活下去」,「活下去」的基本保障就是開門營業,然而開門營業就需要安排人手,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是一個矛盾體,企業要復工也要保證安全,這對於中小企業來說宛如一道難度很高的題,如何破題,這也考驗政府的管理能力。

  徐匯區此次推出的疫情防控系統早已考慮到了這一點,轄區內的沿街店鋪不少,他們大都是小微企業,不儘快復工的話只能「等著倒閉」。而系統中的「沿街商鋪管理」可以為這些沿街商鋪提供復工必要的支持。

  點擊疫情防治系統的「沿街商鋪管理」,商鋪主可以自助填報營業時間,復工人員健康狀況,是否已過隔離期等信息,而在市場監管局執法人員的手機上,可以實時查看區內沿街商鋪的上報信息,並隨機現場查看店鋪主上報的信息是否屬實,這個功能既保護了商鋪利益也保障了市民的安全。上線以來,已有1406家商鋪上報開停業情況,3175名用工人員情況及防疫措施落實情況。市場監管部門通過管理端實時掌握商鋪情況、開展日常抽查巡查工作。

  科委相關負責人解釋道:「我們可以第一時間為專業人士提供流行病學調查的線索,讓他們可以迅速掌握密切接觸者信息,防止疫情進一步蔓延。」目前,已有377家企業,以企業為單位開展網上填報,企業復工人員、來訪人員信息,憑二維碼進出。

  徐匯區相關人士也透露,目前疫情防控系統正在持續進行版本更新與迭代,未來還將匯同有關部門完善重點工地管理功能,上線後將覆蓋全區土建工程75個、裝修工程59個、市政工程32個、應急搶險工程1個。打破每個工地每天通過人工檢查匯總的現狀,做到實時掌握工地人員變化情況,進一步掃清防疫「死角」。

相關焦點

  • 智能語音口罩預約、城市大腦2.0版……高科技讓疫情按下「暫停鍵」
    只需手機點一點,口罩就已線上預約完成;居民從哪兒來,是否需要隔離,「看家護院、鄰裡互助」疫情防控系統讓疫情防控無死角;護理、消毒、清潔,5G智能防疫機器人穿梭在疫情一線,減少人員交叉感染風險,搭建起醫患之間的橋梁……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所有人的節奏,而在疫情期間,也誕生了一系列為疫情防控提供支撐的「高科技產品」,築起了疫情防控的堅實防線
  • 瀋陽嚴控疫情:小區布下「看家網」罩民眾安全
    中新網瀋陽2月7日電 (李晛)為有效減少人員聚集,阻斷疫情傳播,更好保障民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2月7日,瀋陽市嘉興社區張建偉早早起來,在小區門口支起一張桌,登記表平放在桌子上,手持測溫計在院門口堅守,冷了就去收發室暖和一會,眼睛始終盯著大門口。
  • 非洲的鬣狗能否馴化用來看家護院?
    看家護院的狗,遇到豹子就會被當成食物拖走。如果把狗換成是斑鬣狗來看家護院,那豹子遇到肯定得逃。那麼斑鬣狗真的能夠被馴化嗎?●非洲人可以把斑鬣狗當成寵物,牽著上大街。然而,哺乳動物可以被人類馴化,要有一系列的先決條件。在人類的歷史上,馴化的哺乳動物就這麼幾種:豬、牛、羊、馬、駱駝、貓、狗。
  • 共建互助互愛,鄰裡和諧社區
    共建互助互愛,鄰裡和諧社區 2020-05-13 17: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新華社特別關注:徐匯濱江飄起這片「雲」
    數十家科技企業合力託起的江畔「雲」,在助力政府精準防控、中小企業抗疫和未來智慧城市構建中,提供了已在一線使用的眾多方案。化危為機,一些有活力和創造力,代表產業轉型先進方向的企業率先復甦、對衝外部不確定性,積極布局新業態新模式,加快向產業鏈、價值鏈上遊進軍,造就中國經濟的韌勁。
  • 最適合看家護院的狗狗排行榜,國產狗上榜,第一名給它毋庸置疑!
    想必大家都有養狗狗的經歷,尤其是農村,養狗狗用來看家護院最顯而易見。今天小編帶大家盤點一下這些能看家護院的狗狗~3、羅威納犬羅威納犬的忠誠度大家可以放心,而且還有很高的警惕性,看家護院的不二選擇。不過這種狗狗也是相當的黏人,想把它自己放在家裡要費一番功夫。
  • 國家電網大數據賦能數字抗疫和國家現代化治理,在世界網際網路...
    「電力大數據賦能小微企業景氣分析和金融徵信」入選「2020年世界網際網路領先科技成果集」。     「電力大數據賦能小微企業景氣分析和金融徵信」是國網大數據中心在國網網際網路部、國網營銷部的指導下,在國網計量中心的大力支持下,為幫扶小微企業應對疫情影響而推出的一款數字產品
  • 兩院院士李德仁:北鬥時空體系精準助力疫情防控
    中新網北京12月14日電 (記者 餘湛奕)圍繞新基建、5G/6G、北鬥+與+北鬥、從數位化到智能化四個部分,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李德仁13日在2020年大數據科技傳播與應用高峰論壇上,發表了主題為「論產業數位化與數字產業化」的主旨演講。在演講中,李德仁認為,北鬥時空體系能精準助力疫情防控。
  • 上海航天:「雲」上復工突破疫情「封鎖」
    疫情防控隔離了病毒,隔離不了責任。為確保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和型號任務攻堅戰,上海航天局各單位不僅開啟了花式復工新模式,而且充分利用「雲」上辦公突破疫情「封鎖」,確保科研生產有序推進。
  • 誰說只能用狗看家護院,有些農村家裡會用大白鵝看家
    養這群大白鵝的目的可能是為了看家護院而不是吃肉。大白鵝還能看家護院,這可能是大家都沒法想像的,因為在大家的印象裡,看家的都應該是狗狗,大白鵝感覺沒有什麼戰鬥力,怎麼能擔此重任呢?其實不然,真正的大白鵝是很兇悍的,它們有著很強的領地意識,非常排外。而且喜歡群居生活,除了主人之外,只要見到陌生人,非但不跑,還會一群鵝追上去一起咬,真是想想就嚇人。
  • 新冠疫情當下,大數據技術能為我們做些什麼
    舉例來說,12306票務平臺利用實名製售票的大數據優勢,及時配合地方政府及各級防控機構提供確診病人車上密切接觸者信息。列車上如出現確診或疑似旅客,會調取旅客相關信息,包括車次、車廂等,然後提供給相關防疫部門進行後續處理。 大數據技術除了可以提供研判預警之外,在篩查、追蹤傳染源(人員)從而阻斷疫情傳播路徑等方面亦發揮著高效的作用。利用大數據分析還可以看到人群遷徙圖,具體到哪些城市。
  • 上海舉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第六十九場)
    為此,《若干措施》提出,要發揮大平臺、大流量作用,打響"上海雲購物"品牌,打造雲逛街、雲購物、雲展覽、雲走秀、雲體驗系列活動;開展重點商圈商街數位化營銷試點,鼓勵電商企業對重點商家、品牌給予入駐、流量、數據等專項支持;推廣社區快遞自提點和智能提貨櫃,鼓勵線上平臺開展"安心消費計劃"。  休閒消費主要包括文化旅遊消費和餐飲消費,這也是受疫情影響特別嚴重的兩個領域。
  • 宣武醫院:堅持科學精準有效 疫情防控和醫療服務兩不誤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按照北京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的統一部署,在市衛生健康委和市醫院管理中心的領導下,宣武醫院迅速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帶領全院職工以戰時狀態和戰時作風,形成了科學精準、優質高效的工作機制,始終堅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醫療服務。
  • 工信部:電信大數據可統計分析人員流動情況 助力疫情防控
    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局長韓夏表示,我國擁有16億手機用戶,通過發揮網絡大國優勢,利用大數據等新技術手段,能夠實時、準確、全面地為疫情防控提供強有力的決策支撐。   電信大數據助力疫情防控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劉多表示,電信大數據來源於公眾通信網絡中的基礎數據,可以較為準確的統計分析全國各省市以及重點區域人員流動,一般可以分析到區縣級流動和分布情況。
  • 讀懂中國 | 專家熱議疫情防控與健康中國,「廣州智慧」在大考驗中...
    大洋網訊 在「網際網路與美麗中國健康中國」研討會與「疫情下生命與健康教育創新實踐」研討會上,嘉賓分別從大數據對中國醫療、健康中國,疫情防控、生命宣傳教育等角度進行了討論。他們發現,從另一個角度看,疫情的出現促進了健康醫療數位化、生命與健康教育等領域的發展,而廣州在疫情防控中展現出獨有的智慧,並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 河北深入分析研判疫情 強化科學精準防控
    1月11日,河北省長許勤主持召開座談會,與石家莊市疫情防控指揮部醫療防疫專家組專家深入交流,分析疫情特點,研判走勢,共同研究下步防控工作重點。會上,專家組組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講了指導意見,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呼吸科二科主任袁雅冬、河北省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趙鶴齡、河北醫科大學第四醫院院感科主任邢亞威、河北省中醫院急診科主任陳分喬分別發言,結合自身專業領域和經驗,從隔離規範、病例救治、院感防控、中西醫結合等方面提出具體意見建議。
  • 青島萊西市積極探索「1+N」信息化工作法,力求疫情防控精準協同高效
    為更好發揮大數據對疫情防控的支撐作用,青島萊西市始終高度重視疫情防控信息化建設,自主研發疫情防控綜合管理平臺,聚焦關鍵緊迫的疫情防控需求,自2020年2月6日以來,先後研發11個智能管理模塊,用「打卡」「掃碼」「秒推」「自動統計上傳」替代了各種手工操作,解決了人員組織難、信息登記難、數據統計難、協同作戰難、調度指揮難等諸多問題,真正實現了「人在做、雲在看」,藉助信息化手段,力求疫情防控精準協同高效。
  • 放心出門,看家護院交給海雀AI全景攝像頭就行
    這時候,一款能讓你隨時監控家中情況,為你看家護院的攝像頭就非常必要。華為智選 海雀AI全景攝像頭就是這樣一款能完美勝任看家護院功能的攝像頭,那它究竟是怎麼實現的?不妨一起聊一聊這款攝像頭。華為智選 海雀AI全景攝像頭是由華為聯合海雀科技推出的一款智能家居安防產品,極簡造型設計讓其看起來小巧精緻,圓潤的身材十分具有親和感。兩個萌萌噠耳飾為它增添了一些活潑感,而且還可以根據喜好和需求更換,感覺像家裡多了個可可愛的小寵物,還挺有趣。這一外形設計還從6375件作品中脫穎而出,榮獲2019 德國IF工業設計大獎。
  • 上海舉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第七十六場)
    一是數字經濟賦能實體商業。電商平臺推出「平臺+商場」聯合補貼模式,如:拼多多聯合新世界城發放消費抵扣券,首發當日吸引客流超過10萬人次。蘇寧全渠道發力,「五一」期間在上海地區的銷售額環比增長超過7倍。  二是流量平臺激活實體商圈。
  • 一份調查,一次來電,一份報告,疫情防控有力的「智能」表達
    今天,我們的人工智慧技術在疫情防控方面面臨最大的挑戰是,需要更多的數據!算法都是用大量數據餵出來的,如果有更多的數據,我們可以幫助疾控中心的傳染病防控專家做更深入的感染路徑分析、傳播鏈數據分析,不斷調優。當下,將流行病學調查智能分析系統這樣的智能系統用起來,感染路徑分析、數據分析才能更加高效和精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