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手機點一點,口罩就已線上預約完成;居民從哪兒來,是否需要隔離,「看家護院、鄰裡互助」疫情防控系統讓疫情防控無死角;護理、消毒、清潔,5G智能防疫機器人穿梭在疫情一線,減少人員交叉感染風險,搭建起醫患之間的橋梁……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所有人的節奏,而在疫情期間,也誕生了一系列為疫情防控提供支撐的「高科技產品」,築起了疫情防控的堅實防線,讓疫情按下了「暫停鍵」。
口罩背後的科技智慧
社區口罩預約登記工作時間緊、任務重,如何在資源有限、人手緊張、傳染風險的情況下保證每個居民能夠通過預約登記買到口罩考量的是政府的智慧。在總結了第一輪口罩預約登記工作經驗的基礎上,第二輪口罩預約登記,長寧區聯合聯通公司免費開發了24小時線上預約登記平臺,聯通公司第一時間與各街道建立了工作對接工作群,與每個街鎮溝通對接線上預約系統的開發,確保第二輪口罩預約全區10個街鎮通過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開展預約登記。居民通過直接掃描二維碼或登錄長寧市民雲,就能申請預約。輪到購買後,居委會再簡訊或電話通知審核通過居民,憑預約憑證在規定時間範圍內到指定藥店購買。2月15日上線以來,獲得了居民的好評和歡迎。截至到2月24日,第二輪全區共預約登記152927戶,已預約戶數佔常住人口戶數的62.25%,其中線上預約登記52540戶,佔預約戶數的34.36%。
除此,北新涇街道聯手科大訊飛公司,運用智能AI助力預約登記。在全市率先探索將智能語音外呼系統,居委會上傳外呼名單後,智能語音外呼系統雲端逐一進行呼叫提示。目前,已累計呼叫258批次,26753人次,接通24346人,電話接通率達到91%以上,預留手機號碼接受簡訊息成功率達到100%,大大減輕了居民區工作人員的工作量,提升了工作效率。現在,智能語音外呼系統已在江蘇、天山、虹橋、仙霞、新涇鎮等街鎮推廣使用。
大數據出招 讓疫情防控無死角
「您好,請掃碼錄入信息,鑑於您是重點地區返滬人員,根據相關政策法規,需自行居家隔離14天,並每日兩次如實填寫體溫。」讓居住在徐匯區的小王沒有想到的是,迎接自己回家的竟是一款小程序和嚴格的隔離規範。而它的背後,其實是徐匯區開發的一套「看家護院、鄰裡互助」疫情防控系統。它涵蓋了口罩預約、返滬人員管理到沿街商鋪管理等功能,利用大數據技術,全方位保護市民安全。
徐匯區大數據中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以返滬人員管理為例,居民信息登記採用紅、橙、黃、綠四色管理機制,紅色為近期湖北地區返滬人員,橙色為近期重點地區返滬人員,黃色為近期其他地區返滬人員,綠色為近期未離滬人員。
浦東新區洋涇街道著手開發智能化工具,推動疫情防控模塊在街道「城市大腦2.0版」智能管理綜合平臺上線,線上線下密織疫情防控「安全網」
與之相類似的,浦東新區洋涇街道著手開發了智能化工具,推動疫情防控模塊在街道「城市大腦2.0版」智能管理綜合平臺上線,線上線下密織疫情防控「安全網」,讓戰「疫」插上智能化的翅膀。
浦東新區洋涇街道著手開發智能化工具,推動疫情防控模塊在街道「城市大腦2.0版」智能管理綜合平臺上線,線上線下密織疫情防控「安全網」
記者了解到,洋涇街道重點地區來滬人員居家隔離用上智能新裝備。居民區層面,通過與被隔離人員溝通,在取得理解和同意後,街道在其家門對面牆壁上,安裝智能終端攝像頭,當目標打開房門時,攝像頭會自動觸發報警。這個智能終端,是之前可視探頭的升級版,可以自動識別、智能發現被隔離人員開門外出,及時觸發報警,警情不僅會通過「浦東智理」APP在居委社工手機上跳出,還會報至街道指揮部,讓指揮部第一時間了解情況,調度「1+3+N」工作人員進行處置,為重點地區來滬人員居家隔離增添一道新防護。
5G智能防疫機器人在一線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阻擊戰、總體戰之中,病房就是戰鬥的最前線,醫護人員是衝在第一線的英勇戰士。然而,在防護不到位的情況下極易造成患者與醫護人員之間的交叉感染。該如何降低醫護人員的暴露頻率,成為了破解這一難題的關鍵。
護理、消毒、清潔……如今在部分醫院,白衣天使們有了好幫手——5G智能防疫機器人。在得知該難題後,上海移動攜手合作夥伴快速響應、高效聯動,緊急完成設計、開發、調試、生產等一系列流程,迅速推出了5G智能防疫機器人,並於1月30日在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投入使用。
據了解,醫院可快速、靈活、安全地部署和運營該款智慧機器人,代替一線醫護人員執行護理、消毒和清潔等工作,儘可能地減少人員交叉感染風險、提升病區隔離管控水平。同時,為確保智慧機器人的正常工作,上海移動緊急建立了通信保障響應機制,迅速開展相關醫院院區的5G網絡覆蓋和優化,並安排專人做好網絡實時維護。
目前,上海移動已為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南院等4家醫院提供了總共6臺5G智能防疫機器人,助力實現消毒清掃自動化和物流送藥無人化,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醫護人員的暴露頻率,減輕了醫護人員負擔,成為了一線醫護人員的得力幫手。
10秒快速完成大客流體溫測量
上海市公安局青浦分局在此次防疫工作中承擔著G50滬渝、S32申嘉湖和S26滬常三大高速省界道口檢查站車輛查控的職責。面對返程高峰的壓力,青浦警方開動腦筋、想盡辦法,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通過紅外線熱成像體溫檢測儀,十秒便可快速完成大客流體溫測量。
針對大型客車登車檢疫速度慢,測量結果受車內溫度影響大且檢測人員易增加被傳染風險的情況,青浦交警通過運用紅外線熱成像設備,在高速檢查站特定區域設置專用簡易通道,乘客只需要下車依次步行通過4米左右通道,10秒內便可發現篩別出體溫異常人員並報警。如大客車內有30名乘客人員,若正常流程,從下車體溫計逐個量體溫並登記需要10分鐘左右,運用此方法只需3分半至4分鐘即可完成全部人員檢測,全部人員從下車到出結果比傳統時間節省60%,同時還減少檢測人員密閉空間被傳染風險。
此外,作為道口「提示三道線」的前端提醒,青浦交警在距離檢查站700米左右的分流點安裝了高音語音提示立柱,聲音覆蓋半徑200米,並配備無線呼叫系統。這套無線智能語音音箱系統成為疫情防控引導一大利器。通過智能音箱系統平臺,能實現將檢查站需要駕駛員了解的安檢重點提醒內容錄音後上傳並定時循環播放。民警也可以通過遠程監控有針對性地通過手機APP或無線對講器在遠程進行喊話。該無線智能語音音箱還將服務於高速事故黑點等,為高速公路暢通安全保駕護航。
作者 | 陳穎婷 胡蝶飛 季張穎 張葉荷
編輯 | 張葉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