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什麼會有意識?一切可能都與振動有關

2020-11-28 IT之家

北京時間12月10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意識是一種非常神秘的東西。為何我的意識在這裡,你的意識卻在那裡?為何對每個人而言、宇宙似乎都一分為二,一半是自己這個主體,另一半則是無窮無盡的客體?為何我們每個人都是自己意識的中心,同時接受著來自外界的信息?為何有些東西明顯有自己的意識,其它的則不然?老鼠有意識嗎?昆蟲有意識嗎?細菌呢?

這些問題都是古老的「心身問題」(mind-body problem)的一部分。其核心問題是:思維與物質之間是什麼關係?數千年來,這一問題始終未找到令人普遍滿意的回答。

「心身問題」在過去二十年間經歷了一次大規模的「品牌重塑」。如今它被叫做「意識的硬難題」。這個詞最早由哲學家戴維·查默斯在1996年出版的《有意識的心靈:一種基礎理論研究》一書中提出,一直沿用至今。

查默斯以嘲諷的語氣指出,心身問題的「難」是相對神經科學的「簡單而言」的。神經科學研究的是神經元與大腦在生理層面上的運作機制,當然談不上簡單。但查默斯認為,解釋意識與物質之間的關係才是終極難題,相比之下,神經科學就顯得簡單些了。

過去10年間,加州大學聖芭芭拉分校的塔姆·亨特和喬納森·舒勒一起創立了所謂的「意識的共振理論」(resonance theory of consciousness)。他們認為,共振(即同時振動)不僅是人類意識的核心,也是動物意識和物理現實的核心。這聽上去很像嬉皮士那套理論,但暫且別急,聽本文慢慢解釋。

一切都與振動有關

▲世間萬物是如何實現自發同步的?

宇宙萬物都處在持續不斷的振動之中。就連看似靜止的物體實際上也在以不同頻率振動、振蕩、或共振。共振是一類運動形式,特點是在兩種態之間來回振蕩。歸根到底,一切物質其實都是其所在場的振動。因此可以說,自然萬物都在不同的尺度上振動。

如果把不同的、正在振動的物體放到一起,就會發生一些有趣的現象:過了一會兒之後,它們就會開始以相同的頻率振動。這種「同步」的過程在我們看來非常神秘。我們稱之為「自發性自組織現象」(spontaneous self-organization)

數學家史蒂文·斯託加茨在2003年的《同步:秩序如何從宇宙、自然和日常生活的混亂中誕生》一書中,舉了若干物理、生物、化學和神經科學領域的例子來說明「同步」(即共振)現象。例如,特定種類的螢火蟲大量聚集時,便會開始同步發光;具有相同能量和頻率的光子實現同步後,便會形成雷射;月球自轉與繞地公轉完全同步,因此我們看到的始終是月球的同一面。可見研究共振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意識的本質,或者說得再普遍些,幫我們更好地認識宇宙。

大腦內部的同步

▲外接電極可以記錄大腦活動。

神經科學家也在研究中發現了同步現象。人腦中大規模神經元放電的頻率是可以進行測量的。科學家認為,哺乳動物的意識與各種各樣的神經同步有關。例如,德國神經生理學家帕斯卡·弗裡斯(Pascal Fries)對大腦中不同電信號模式的同步產生各類意識的方式展開了研究。他主要關注γ(伽馬)、β(貝塔)和θ(西塔)三種波。每種波在大腦中的電振蕩速度不同,由貼在頭骨上的電極測量。神經元組在利用電化學脈衝進行交流時,便會產生這種電振蕩。將這些信號的速度和電壓取平均值,便可得出擁有固定周期的腦電波。

其中γ波與感知、冥想或專注意識等大規模協調活動有關;β波代表腦活動和喚起程度達到了最高水平;θ波則會在放鬆狀態或做白日夢時出現。弗裡斯稱,這三種波加在一起,便產生了各種各樣的人類意識(或至少促進了意識的產生)。但腦電波與意識之間的關係究竟如何,目前仍未達成定論。

弗裡斯把這一概念稱作「通過一致性展開的交流」。在他看來,這一切都與神經元同步有關。當電振蕩速率達成一致時,神經元與其它神經元組之間便可展開順暢的交流。而假如沒有這種同步一致性,信號輸入便可能發生在神經元激發周期的任何階段,導致交流效率大大降低。

意識的共振理論

▲每種同步腦活動都與特定的大腦功能有關。

亨特和舒勒在弗裡斯等人的研究基礎上,提出了意識的共振理論。該理論的應用範圍很廣,不僅有助於解釋人類和哺乳動物的意識,還可以解釋更廣泛層面上的意識。

從電子、原子再到分子,從細菌、老鼠到蝙蝠,亨特和舒勒根據在身邊各類事物上觀察到的行為,提出「世界萬物也許都至少有一點兒意識」。這一觀點乍看上去很奇怪,但從意識本質的角度出發,人們對這種「泛心論」(該理論認為,一切物質都具有一定意識)的接受度正變得越來越高。

泛心論學家認為,意識不是在進化中的某個時間點突然出現的,而是始終與物質有關,物質也始終與意識有關,意識與物質就像一枚硬幣的兩面。但宇宙中大部分與物質有關的意識都極為原始。例如,一個電子或原子擁有的意識可能少之又少。但物質越複雜、越豐富,意識也會隨之升級;並且反之亦然。

生物體能夠通過多種生物物理通路快速交換信息,可以是電的形式,也可以是電化學的形式。而非生物體只能通過熱通路進行內部信息交換,相比之下速度慢得多、信息也匱乏得多。與同等體積的非生物體相比(如鵝卵石和沙堆等),生物體可以讓信息更快地流入規模更大的意識之中。與非生物體相比,生物體內部的連接數量要多得多,因此「正在發生的事情」也多得多。

按照亨特與舒勒的理論,鵝卵石和沙堆都「只是聚合體而已」,僅僅是一系列高度基礎的、在原子或分子層面上的意識實體的集合。而生物體與之截然不同:生物體也是由一系列微意識實體構成的,但這些微意識實體結合起來,卻形成了一個更高級的、擁有大規模意識的實體。對我們而言,這種結合過程正是生物體的重要標誌。

亨特與舒勒理論的核心思想是:形成大規模意識(如人類和其它哺乳動物的意識)的這種連接關係,其實是眾多組成部分共振的結果。共振波的當前速度決定了每個意識實體在特定時刻的規模,隨著特定共振向更多的組成部分擴展,由該共振和組合方式形成的實體也會變得越來越大、越來越複雜。因此,人腦中達到γ同步的共振涉及的神經元與神經連接數量遠多於單獨的β或θ節奏。

那麼生物體之間的大規模共振呢?比如一大群同步閃光的螢火蟲?研究人員認為,之所以會發生這種生物發光共振現象,是因為螢火蟲體內的生物振蕩器會自動與周圍的螢火蟲達成同步。

那麼,這些螢火蟲是否擁有更高級的群體意識呢?既然我們不需要依賴智力或意識理論就能解釋這一現象,答案也許是否定的。但對於擁有合適的信息通路和處理能力的生物體而言,這種自組織傾向的確可以、並且往往會產生規模更大的意識實體。

亨特與舒勒的意識共振理論試圖提供一個統一化的框架,涵蓋了神經科學、神經生物學和神經物理學的基礎問題、以及意識的哲學問題。該理論觸及了意識與物理系統進化方面的核心區別。

這一切都與振動有關,但同時也與振動的類型有關,最重要的是,與共振有關。

相關焦點

  • 人的意識與振動有關?
    一切都與振動有關宇宙萬物都處在持續不斷的振動之中。就連看似靜止的物體實際上也在以不同頻率振動、振蕩、或共振。共振是一類運動形式,特點是在兩種態之間來回振蕩。歸根到底,一切物質其實都是其所在場的振動。因此可以說,自然萬物都在不同的尺度上振動。小知識:宇宙萬物為什麼處于振動之中?振動代表了「運動」,「運動」暗示了能量,宇宙萬物的振動表示萬物皆是宇宙能量「運動」的現象。
  • 地球為什麼會誕生智慧生命人類?可能一切都是蓋亞意識在推動
    可能很多人對於地球生命的起源都能夠很好理解,處在一個宜居的地帶,有著適宜的生態環境,又有生命誕生所需要的各種基礎物質,一切條件都滿足了,生命自然也就誕生了。可是很多人卻無法理解智慧生命人類的誕生。要知道地球在漫長的40億年生命歲月裡,出現過很多的霸主級生物,比如2.5億年前的巨蟲時代,那是一個蟲子稱霸的時代。
  • 一切都是能量,都有自己的振動頻率
    所有的一切都是能量,都有自己的振動頻率,包括我們的情緒,上面的短片用沙子呈現了人類每個意識的振動頻率與波長,還有恐懼及愛的頻率。很多靈性書籍都提到說:萬事萬物的本質,都是能量的振動。所以,其實我們的身體,就像一臺收音機,是一具多重頻率的接收器。
  • 一切都是能量,都有自己的振動頻率!
    很多靈性書籍都提到說:萬事萬物的本質,都是能量的振動。所以,其實我們的身體,就像一臺收音機,是一具多重頻率的接收器。我們的眼睛可以看、耳朵可以聽、皮膚可以感受到風的吹拂,各種感官的覺受,就是能量的振動與接收。
  • 人類為什麼有意識,能學習獨立思考,而機器人永遠不可能...
    為什麼人類會有意思,為什麼機器人怎樣製造都不可能有自主意識,機器人永遠都只能按照人類設置的程序去運行;為什麼人類會有自主學習的能力,機器人永遠都不可能會有,這一切的一切目前科學都無法解釋,那我們只能用宇宙的觀點來闡述,接下來結合別人及自己的觀點來說明。科學家們一直試圖對人類的意識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人類對這種看不見又摸不到,卻能夠掌控人體活動的物質感到十分好奇。
  • 一切都在此時此地 一即一切 &一切即一
    每一個人都在自己單獨擁有的一張紙上點上一個「點」 (注意:是單獨的一張紙,而不是共同的一張紙。為什麼呢?因為在實際檢測中,在光子打在檢測屏上後,就瞬間消失了。幹涉條紋是將所有光子曾經出現的位置進行記錄後形成的)。七十萬年後,當把所人總計七萬張紙交疊在一起後,竟然組成了與七萬人在同一時間、同一張紙上點出的一模一樣的「七萬」字樣。
  • 為什麼說世間的萬物都是振動?
    一切皆為能量,萬物皆是共振宇宙萬物皆為能量,能量共振而同頻!一個鐘擺共振同頻實驗,幫我們肉眼揭開宇宙生命真相!一切生命本質都是能量,一切生命運動都是能量在振動,一切振動的能量,在同一磁場中最終會共振同頻。
  • 腦電波和振動頻率代表不同的意識狀態以表證我們的思想經歷
    自知之明可能是我們掌握的最明晰的存在工具。蘇格拉底的著名格言 '認識你自己',可以很好地綜合回答我們一生中可能出現的任何問題。這就是為什麼你越是熟悉自己,越是熟悉在構成你生命的無數平面內發生的事情,你就越有可能接近你的 '終極 '目標--通常與幸福、滿足或內心的平靜有關。而從這個意義上說,如果你還沒有這樣做的話,現在也許是一個很好的時機去迎接你大腦中振蕩的頻率。
  • 為什麼有人會夢遊?夢遊時有沒有意識,叫醒夢遊的人會怎樣?
    說到夢遊,多數人也就是在電視劇中看到過。若是身邊真的有人夢遊,會是件很可怕的事情。在夢遊時,人的眼睛並不都是閉著的,也可能是睜開的,只是目光會有點呆滯而已。夜間突然起來上廁所,家裡有人在夢遊,眼神還是呆滯的,總是會讓人後背發涼。
  • 科學證實意識決定身體粒子的能量振動頻率
    後來有位會一點催眠術的人想利用催眠療法幫凱西治病。他將凱西催眠後,開始暗示凱西恢復正常聲音。這時處於催眠狀態下的凱西居然能用完全正常的聲音回應。可惜當他醒來時,喉炎又犯了。有位叫雷恩的人聽說凱西的情況後,便想作進一步的嘗試。他想讓凱西進入催眠後,向凱西本人詢問他的有關病情。在凱西「入睡」後,雷恩問睡著的凱西其病情。
  • 為什麼要提升振動頻率?因為你的振動頻率決定你要去往哪裡
    傳導人失蹤後,一切成為謎團。徒步君:為什麼要不斷學習不斷精進?因為你的知識將會提升你的認知,而你的認知又會潛移默化提升自身的振動頻率,一個人的振動頻率越高,越知道「自己是誰」,該做什麼事,也知道接下來「將會去往哪裡」。
  • 人的意識是一種能量,人死後意識會去哪裡呢?
    死亡雖是一個我們非常不願面對的話題,但我們又不得不承認,它是地球上一切事物都要經歷的一個過程,無論哪種情況,只要有生命就會有死亡,有開始就有結束
  • 為什麼有的人一生會越過越好?有的人則越過越差?
    宇宙弦不停地振動就形成了萬物的運動,即使表面看起來靜止的物質,其內部其實也是在不停振動的。不同的振動模式對應不同的共振頻率和波長,振動頻率較高的就會成為有形的、有生命的物質,比如人和動物。振動頻率較低的,就會成為泥土、石頭、金屬等液體或固體物質。
  • 人的意識可能是量子糾纏和疊加作用產生的,量子研究對藝術評論提出新挑戰
    這同時說明當下藝術技法的研究與評論可能「已經」到頭。包括架上藝術的創作是否也走入的顛覆性時代!人類已經處在知識爆炸的時代,各類學科成果可以共享。現代物理學的量子意識的最新研究成果,已經進入與文化領域的跨界研究。
  • 弦理論中,弦為什麼必須振動呢?它為什麼振動?
    弦理論中,弦為什麼必須振動呢?它為什麼振動?我曾經回答過,如何簡單的通俗的講講弦理論,要進一步解釋這個原因,我們得稍微複習一下前文。高能物理派橫空出世,花費幾十年功夫,由楊振寧為代表,搞出來一個標準粒子模型,把電磁力、弱力、強力統一到一起,使得物質是什麼有了一個根本的解釋,雖然一幫子人拿諾獎拿到手軟,但是引力始終橫亙在中間,難以形成大家理想中的大統一。天才的費曼曾經這樣評價:「我們確實知道它是有點兒錯的,或者至少是不完整的」。
  • 潛意識有多可怕?它可能會控制我們的生活,那麼它到底從何而來?
    雖然我們感覺不到,但它卻時刻都在影響著我們的整個人生。不知小夥伴們是否曾聽說過《吸引力法則》,為什麼有些人就有強大的氣場,為什麼有些人僅僅看著就會讓人感覺特別舒服,但同樣為什麼有些人就會讓人心生厭煩呢?沒錯,這其實就是潛意識中能量層級的一種外在體現,在很久很久以前,科學家就已經提出萬物的本質是能量,特斯拉也曾經說過宇宙中所有的一切都可以用能量頻率與振動來解釋。
  • 短片:人類每個意識的振動頻率與波長,宇宙能量的秘密
    下面的短片向我們呈現了人類每個意識的振動頻率與波長,其中涉及恐懼及愛的頻率。最終我們會發現,宇宙所有的一切都是能量在變化,包括我們的每個情緒、甚至這個身體亦是如此。能量分正能量和負能量。作為人,要想活得好,必須要有足夠的能量支撐。作為生命,要想完成升華,也必須要吸收充足的能量,缺乏能量,一切美好的願望和理想難以實現,所以,吸收和轉化能量是人生重要的課題,更是生命從低層空間向高層空間演化的主要因素之一。減少欲望,保持心態的平和,多做善事能增加這一能量場。可以說德行是人體能量場的源泉,人的意念越專一,力量就越大。
  • 揭秘:提升思維認知,就是提升振動頻率
    傳導人失蹤後,一切成為謎團。徒步君解析徒步君:不斷學習精進,就是在提升自身的振動頻率。如果你發覺,隨時都能夠知道自己的存在的振動內涵,那麼,你也就能隨時覺知自己的引力點,這時候,對於自己的人生,就是有意識地處於創造性的控制之中。
  • 為什麼有些人會被鬼壓床?意識清醒身體卻動不了,究竟是咋回事?
    鬼壓床這種現象,很多人應該都經歷過,即便沒有經歷過,也都聽說過。多數人遭遇鬼壓床,大都是在學生時代,長大後被鬼壓床的情況比較少見。鬼壓床是民間的一種說法,是指醒來後意識清醒了,但身體卻動彈不了,像被什麼東西死死地壓住了一樣,張不開眼睛,也說不了話。
  • 萬事萬物都有自我意識,科學家猜測整個宇宙中漂浮著無數的意識體
    如果意識能夠脫離人體而存在,或許我們能夠找到更加有效的方法發展自身。眾所周知,想像力是我們區別於其他動物的重要標準,人類所擁有的認知能力遠超其他靈長類動物。而靈感起源於意識,如果我們能夠找到更多的線索,其實可以更快地破解有關意識的未解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