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圖表設計(Infographic Design),是信息設計(Information Design)學科的一個分支,它興起於20世紀末信息技術介入到多樣化的平面設計的過程中,是一種新型的視覺設計。
Infographic是一個可讀可視化的複合體系,由圖像、文字和數字結合而成使信息更高效地得以交流。它幫助人們更好地通過特定文本內容的視覺元素系統,顯著、鮮明、簡單、直接、連貫和全面地轉化字裡行間的可視化元素,並建立關聯,使信息得到再一次呈現。關於信息圖表相信大家已有接觸,就不贅述了,在此要闡明兩點:
首先,根據道格·紐瑟姆2004年定義,從表現形式的角度,「信息圖表」作為視覺工具應包括:圖表(charts),圖解(diagrams),圖形(graphs),表格(tables),地圖(maps),名單(list)六類。
圖(1) 列表式的圖表說明馬裡奧遇到不同對象後發生的相應變化,實際上是簡單的線性結構
其次,信息圖表的分類方法有很多,從圖形、文字、數據系統組織模式的角度,信息圖表設計可以分為:
1 時序性圖表
以時間信息為基礎,描述空間或事件在空間中的先後流動變化,以時間軸圖為代表。
圖(2) 《汽車樂土》巧妙地利用大富翁棋盤解釋了汽車的發展史.這個案例還說明時間軸並不一定是直線,有可能只是一條符合人們習慣或視線流的路徑。
2 空間關係性圖表
將空間位置的距離、高度、面積、區域按照一定比例高度抽象化的空間組織模式圖。常見的有地圖,導視圖以及器物結構圖等。
圖(3) 物化圖,德國golden section郵輪結構。將真實物體分層剖析,以抽象形式來解釋空間關係。
3 推導性圖表
描述整體事件的因果關係及邏輯變化情況圖,常見流程圖。
圖(4) 用權威嚴謹的流程圖表明飲水處理系統的安全可靠性
4 系統組織性圖表
組織圖是描述信息參數間整體與部分或上級與下級的從屬關係圖。
圖(5) 圖表廣告設計,為對比出女性穿衣打扮搭配繁瑣而設計的圖表,簡單而有效的表示類屬關係的方法用在這卻別具揶揄的意味。
5 關聯性圖表
描述在某一種特定關係下信息參數之間的聯繫圖。
圖(6) 《殺死比爾人物劇情介紹》敘事性圖表。這類圖表通常比較重視單一事件的平面描述而非時間進程,事件發生的過程往往被拆解成若干部分投影於同一個靜止的畫面分別介紹,著重細節的描繪。
通常的Infographic設計流程如下:
1 確立類型:空間類、時間類、定量類或三者綜合。
2 構成形式:合理運用圖量、圖狀或時間軸等視覺元素表達一個連貫的信息整體。
3 選擇手法:使用與主體相吻合的表現方式,平面靜態、視頻動態、網絡交互。
一個表意清晰明確的圖表往往離不開參數之間的比較,拋開花樣繁多的表現形式和視覺效果,我們進入信息圖表設計的基礎——參數設計。
參數可以被理解為在一定範圍內變化的數,任何現象中的某一種變量數,目前國內對於圖表中的參數設計沒有一個確定的解釋。參照Revit Building的思想,我將它暫時解釋為採用經過設定的單位、視圖和注釋符號,使每一個構件都通過一個變更傳播引擎互相聯繫。每一視圖下所發生的變更都能參數化的、雙向的關聯到其他視圖,便於圖像、數值間的檢索和比較。
參數對於設計者來說是一個切片工具,通過它將複雜事物抽絲剝繭,按照一定秩序分割排列於同一平面,藕斷絲連;對於讀者來說它是一條遊覽路徑,決定著人們的觀察角度和節奏,帶來移步易景,柳暗花明的精神體驗。參數的設定要根據圖表內容和目的來決定,常用的參數有時間、距離,觀察對象的物理特徵(體積、溫度等)和抽象的因素(影響、規模)包括心理因素等等。參數的安排要分主次,一般來說,主參數是符合人們認知和閱讀習慣的元素(比如時間,距離),它們具有較強的連續性和穩定性,貫穿圖表始終;副參數提供一種觀察角度或展現某種規律,它們可以穿插於圖表,但要注意不能過於瑣碎。有的參數本身就是信息核心內容,可以達到提綱挈領之效;有的參數是為了幫助理解晦澀無序的信息或者枯燥的數據調味,起到順藤摸瓜的作用。
圖(7) 日本設計師佐藤雅彥在《F通過》一書中的參數設計示意
有人認為信息圖表的參數化設計是一套以邏輯關係與幾何關係為基礎對信息參數進行分析、解構、重組,形成適合於信息參數合理構建與自我增殖的信息組織模式,那麼其中的一個關鍵就是數據組織模式。
數據組織模式是一種描述信息之間數學關係的參數化方法。按照數據組織模式形成的信息圖表通常用於企業年度報表、產業發展報告、政府財政信息總結等涉及描述大容量數據關係的統計學報告,也是其他形式圖表變化的基礎。
數據組織模式一般呈現兩種數學關係,可以通過正負、數值這些可以量化的視覺元素體現:
1 差額關係圖
(1)點狀圖
強調「在某處有某物」,對其數量的大小以及相互間關係並不追究,只是簡單的「是否」關係。
圖(8) 美國各州同性婚姻的法律狀況表,不同數據基本獨立,但又被同一主題所連結。
(2)線形圖
一般通過曲線或折線的變化表現某種變化,強調總體趨勢。
圖(9) 《取名網站》通過某一名字在不同時間的重名率趨勢,體現了不同時期人們的喜好變化,給人們提供參考,同時反映出一種有趣的文化現象。
(3)柵欄圖
通過柵欄的長短變化體現量與量之間的對比關係,在體現變化的同時兼顧相對完整性和秩序性。
圖(10) 該信息圖表反映了美國對於戰後伊拉克、阿富汗的重建投入情況。可以通過柵欄的長短和數量多少來獲得相應信息。
以上三種通常會在一個或明或暗的二維坐標軸的正負方向中應用,比如時間和數量維度。
(4)面積圖
通過面積的大小體現數值的變化。
圖(11) 《花費最高的城市》瑞士銀行的一項調查依據物價、收入、相對購買力等因素,從房租、餐費等多個方面進行考察,得出全球最貴或者最便宜的一些城市。將這些因素以粘土形態視覺化,通過簡單的面積/體積大小對比形象地體現出數值關係。
(5)極坐標圖
與二維坐標類似,關鍵的兩個參數是點到坐標原點的半徑長度和偏移角度。
圖(12) 描述自行車的生產、進出口關係,利用地球的經緯線構成極坐標軸,意義準確而深刻。
2 比率關係圖
根據圖形之間的比例關係表示數值的相對大小。
圖(13) 餅狀圖是最常見的比率圖,也有將餅狀圖加以不同厚度成為柱狀圖分割從而進行更加豐富的表現,而且橫截面不局限於圓形。
參數除了藉助數字和圖形的視覺化表現,還可以從色彩中找到途徑。通過對色彩中色相,明度,冷暖因素的設定,可以進行種類、正負關係以及程度的劃分。這種方法多用於不適宜量化以及帶有感情色彩或心理因素的圖表中。
圖(14) 《犯罪大全》用條紋的色相變化來區別罪名,巧妙地與囚服相結合。
圖(15) 《NBA200-10賽季主客場比賽日程表》用色彩明度變化區分比賽場次,同時不同色相代表主客場。
圖(16) 《男女性身體受接觸反應興奮度圖示》 用冷暖色調來區分對於刺激的興奮度。
以上舉出的都是設計手段較單一的例子,實際設計中更注重的是各個方法間珠聯璧合的巧妙搭配綜合運用。通過對事件核心信息的把握來合理選擇參數,並根據圖表的目的、內容及風格來確定參數的視覺化元素,將這些有機結合就向功能與審美相統一的圖表設計邁出了一步~
圖(17) 《某位女士三個月的手工織物過程圖》,這張看似簡單的圖表以手工物品數量,單個物品的製作時間、總耗時、製作順序和商品銷售流向作為參數,以柵欄條、色彩、線條和地圖的應用將它們視覺化並通過巧妙布局達到時間與空間的相互融合。
另外我最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信息圖表在國外的應用很普及,在中國讀者中的接受度仍不高,更難以收到經濟效益。究其原因,有的人認為國人的素質不夠,有的認為現在圖表設計的水平沒有跟上。我們換一個角度考慮,是否由於圖表本身不適於東方人的閱讀習慣呢?自古以來我們的先人就創造出象形文字,圖畫和文字被高度整合,直至活字印刷術的出現,由於工藝流程和技藝的不同,使視覺圖形與文字分離。當今重又進入讀圖時代,人們照搬西方,急於將圖片和文字雜交。殊不知中國的象形文字使我們在信息的獲取上已如讀圖識字般便捷,現有的圖表形式是否值得考量呢?
目前靜態圖表設計的網站很多,給大家推薦幾個最近在關注的動態圖表網站,還沒有系統整理,希望能夠跟大家共同學習~
via:騰訊C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