蠟螟為何不直接在蜂脾上產卵,而是在蜂箱底部?蠟螟這招夠高明

2020-12-05 蜂部落

對於我們養殖中蜂的朋友來說,相信提到蠟螟蟲我們都不陌生,由於各地說法不同,可能有的地方說的是棉蟲,還有的地方說的是巢蟲,比較書面一點的說法應該是蠟螟蟲吧。由於蠟螟蟲和蜜蜂一樣是變態發育,所以在蜂群中我們可以看到蠟螟蟲的不同形態,比如剛產卵的時候是卵,孵化以後像蛆,羽化以後就變成了我們常說的蛾子,其實這些都是蠟螟在不同時期的各種形態

對於中蜂養殖的朋友來說,可能沒有人不痛恨蠟螟蟲,在過去養殖中蜂總是失敗,幾乎都和蠟螟蟲有關,而現代化養蜂技術的發展,不得不說一個關鍵因素就是解決了蠟螟蟲危害蜜蜂的問題,可見蠟螟蟲對我國的養蜂業造成了多大的影響。

蠟螟產卵的位置

隨著現代花蜜蜂養殖的發展,養蜂人對蜂群的觀察越來越清晰,知道了蠟螟蟲其實並不是直接巢脾上產生,而是在蜂箱底部產生的。很多朋友對這個問題很好奇,為什麼蜜蜂遭受巢蟲的時候,都是從蜂箱底部開始呢?如果蠟螟成蟲在產卵的時候,直接把蠟螟卵產在蜂群中的巢脾上,豈不是更直接?但是很顯然蠟螟蟲的成蟲並沒有這麼做,而是堅持在蜂箱底部產卵,可別說,如果真正地去研究這個問題,不得不說這是蠟螟的一個高明之處。

蠟螟在蜂箱底部產卵的真相

其實想要搞清楚蠟螟為何總是在蜂箱底部產卵的原因並不難。對於蜜蜂來說,我們都知道蜜蜂具有保護蜂群的意識,只要我們靠近蜂群,哪怕是龐然大物蜜蜂也會拼死一搏,而蠟螟的成蟲對於蜜蜂來說,其實並不是小動物,蜜蜂是很輕易就可以發現的,所以蠟螟蟲的成蟲想要直接在巢脾上產卵,其實是非常困難的。

經過長期的嘗試,蠟螟蟲的成蟲找到了在蜂群中產卵的好位置,這個位置就是蜂箱底部,因為中蜂具有咬脾習性,蜂箱底部有適合蠟螟卵孵化的條件,而且在夜間的時候守衛蜂相對較少,尤其是弱群,守衛蜂更少,蠟螟成蟲可以輕易地在蜂箱底部的蠟屑中產卵,這才是蠟螟成蟲在蜂箱底部產卵的真相。

幼蟲上脾更安全

對於蠟螟蟲的幼蟲來說,很多朋友都見過,尤其是小蠟螟蟲的幼蟲,那就是非常小的蛆,人眼不仔細都看不見,但是這種蛆有一個特點,那就是爬行特別快,從蜂箱底部爬行到巢脾上,幾乎是分分鐘的事情,而且由於它們個頭小,可以從蜂脾上暴露的位置輕易進入蜂脾中危害蜂群,在蜂脾中心蛀食巢脾,讓蜜蜂幼蟲大量死亡,蜜蜂成蟲想要消滅它們必須大量的咬脾,毀壞蜂群,正因為如此,巢蟲成了中蜂的主要敵害,可以說很多人養殖中蜂失敗,都與巢蟲有關。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其實在蠟螟蟲與蜜蜂之間,可以說是進行了一系列的鬥智鬥勇,但是最後還是輸給了人類。在蛾子無法在蜂脾上直接產卵這一對決上,很顯然蜜蜂以嚴密的守衛攻勢勝利了,而在蜂箱底部產卵這一局,從我們蠟螟蟲對蜜蜂的危害來說,這局蜜蜂輸慘了,算是蠟螟蟲完勝,但是現代養蜂總結出了定期打掃蜂箱底部,養殖強群,保持蜂多於脾、選育優王的中蜂養殖方式,在這局上,巢蟲完敗,但是這局巢蟲並沒有輸給蜜蜂,而是輸給了人類,可謂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相關焦點

  • 中華土蜂蜂箱內的巢蟲是如何爬上蜂脾的,怎麼預防其危害
    巢蟲是蠟螟的幼蟲,巢蟲都是通過什麼方式爬到蜂脾上的。我們來看看蠟螟產卵的地點在什麼地方,才能清楚的知道巢蟲是如何爬上蜂脾的。蟲卵產在蜂箱底蠟屑中蠟螟趁夜晚交配後,雌蠟螟鑽入蜂箱,將卵產在蜂箱底部,蟲卵經過十天後孵化出來。剛出生的巢蟲約1mm左右,行動靈活,每秒可爬行7mm左右。巢蟲雖然在蜂箱底的蠟屑裡面出生,但並不喜歡吃蜂箱底部的蠟屑。所以會設法向上爬到蜂脾裡面去吃巢脾上的蠟。
  • 中蜂越冬蜂培育期蠟螟的活動規律及防治措施
    在蜂群越冬蜂培養期,蠟螟對蜂群造成直接危害的是幼蟲期的蠟螟,俗稱巢蟲、棉蟲。蠟螟的生活環境與蜜蜂較為相似,他們在巢脾上活動,尤其在子脾上活動,蛀食巢脾,損害蜂蛹和幼蟲,又使成蜂不能安寧。
  • 農業:中蜂天敵蠟螟及胡蜂的控制與防治
    (2) 形態 蠟螟為全變態昆蟲,有卵、幼蟲、蛹和成蟲4個發育階段。1) 大蜡螟:老熟幼蟲長18-23mm,為淺黃色或灰褐色。成蟲雌蛾體長18-20mm,翅展30-35mm。頭及胸背面為黃褐色,前翅略成正方形,翅灰白色不勻,翅周有長毛。
  • 小蠟螟蟲能從蜂王防逃片中鑽入蜂箱嗎?養蜂人如何根治蠟螟蟲?
    這個問題其實嚴格來說是錯誤的,要說防逃片防住小蠟螟蟲,嚴格說是不讓小蠟螟蟲出蜂箱,因為小蠟螟蟲滋生的位置並不是在蜂箱外,而是在蜂箱的底部或者巢脾上滋生,而我們的防逃片是安裝在巢門口,這對於大蜡螟蟲和小蠟螟蟲的預防都是無效的,其實我們提出這個問題的朋友應該想要問的問題是防逃片能不能防止巢蟲的成蟲進入蜂箱,也就是蛾子,因為小蠟螟蟲和大蜡螟蟲的成蟲都是蛾子,而蛾子在蜂箱中產下卵則是通過巢門進入
  • 經常打掃的蜂箱為什麼還有巢蟲?蜜蜂養殖中怎麼解決巢蟲的危害?
    (因巢蟲圖片並非很美觀,暫不配圖請大家理解)今天說中蜂,在養殖過程中我們都會定期及時的打掃蜂箱的底部,會把箱底的巢蟲(蠟螟)和蠟渣清理出來打掃乾淨。為什麼明明打掃很乾淨的蜂箱還會發現有蠟蛾的出現呢?出現了蠟蛾就表示蜂群肯定還會受到巢蟲的危害,因為成蟲會產卵啊,然後巢蟲的幼蟲還會爬到脾上禍害蜜蜂。大家都知道巢蟲的飛翔能力比較弱,是沒有辦法從比較遠的地方飛過來,所以打掃乾淨還出現成蟲的話,問題一定是出現在自己的蜂場內。
  • 兩種吃塑料的蟲子——蠟螟幼蟲和黃粉蟲
    塑料製品汙染但值得一提的是,有相關研究表明,科學家們在自然界生物中發現了兩種可以啃噬以上兩種塑料製品的蟲子——蠟螟幼蟲和黃粉蟲。他們分別可以降解聚乙烯和聚苯乙烯。黃粉蟲圖片蠟蟲幼蟲圖片 進一步研究顯示,這種蠟螟幼蟲能在1小時內破壞一個塑膠袋。12小時後,塑膠袋在蠟蟲的饕餮下明顯減少。而每100隻黃粉蟲每天可以吃掉34至39毫克的泡沫塑料。
  • 養蜂人告訴你要牢記這五種蜜蜂天敵,重則蜂群飛逃,防治是關鍵
    一般除了寒冷的冬天比較少以外,其它季節都很容易發現蠟螟的蹤跡。一般白天是看不到的,因為蠟螟喜歡晝伏夜出。危害方式:蠟螟的危害方式是通過在巢脾產卵,或者通過在紗網上面往下對著巢脾產卵,甚至有縫的蜂箱也是蠟螟產卵的對象。以孵化的幼蟲在巢脾裡面啃食蜂蠟,給巢脾的蜂蛹和蜂蜜造成巨大的損害。
  • 蠟蛾夜間在蜂箱底部產卵,夜間關閉巢門可以預防嗎?答案在這裡
    新蜂箱的處理挖空後的樹段就放在露天日曬雨淋,在日曬雨淋幾個月以後就可以放到乾燥通風的地方保存,在發現蜜蜂的時候就用來裝蜜蜂,蜜蜂很喜歡這樣的樹段,但是養殖的時間並不長,那時候我們對於巢蟲的認識並不多,爺爺們都是說棉蟲,這是當時我們無法解決的問題
  • 蜂箱內有螞蟻,蜂農僅僅用了兩招便輕鬆搞定
    養蜂的時候遇到各種敵害是非常正常的事情,比如蟑螂,胡蜂,蠟螟,蜂麻蠅等等,而螞蟻可以說也是最常見的一種,平常我們都會做一些防止螞蟻的措施,聽蜂之語見得比較多的預防措施有:①、水溝環繞蜂箱來預防。②、打完除蟻藥一陣子後再搬蜂箱過來。③、搗毀附近蟻穴。④、架高蜂箱,遠離地面。通過這些方式多少都能起到防止螞蟻入侵的作用。不過當我們遇到已經有螞蟻經常出沒蜂箱內部該怎麼處理呢?
  • 蜂群工蜂產卵怎麼辦?記住四點養蜂新手輕鬆處理
    首先我們先了解一下什麼是工蜂產卵(簡稱工產),在蜂群無王時間較久的情況下,就會引起部分工蜂的卵巢發育產卵,成為產卵工蜂。工蜂產卵圖工蜂產卵是養蜂人不願意遇到的,那麼我們養蜂過程中出現這個情況該怎麼去解決呢?第一、先查看工蜂產卵輕重情況。
  • 看看蜂箱有沒有這些問題
    這種情況大多是蜂箱太過嚴實,蜂箱內部太過悶熱,通風不良所引起的問題。然而蜂群一年四季都應該保持蜂脾相稱,甚至大部分時間要蜂多餘脾。有些蜂友會有疑問,這麼熱的天氣,蜜蜂擠在一起不是更熱嗎?能不能添加巢脾,讓蜜蜂散開點就不會那麼熱,也不會往箱外爬呢?
  • 主要觀察這六點
    卵期和蟲期都是在巢脾內度過的,只有變成蛾子的時候才會飛來飛去,這種蛾子我們稱之為「蠟螟」。蠟螟的產卵能力非常的恐怖,所產的款也非常具有潛伏性,生存能力也非常強。所以它們給蜂群帶來的破壞力是非常強的。有巢蟲的巢脾二、有白頭蜂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