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我們養殖中蜂的朋友來說,相信提到蠟螟蟲我們都不陌生,由於各地說法不同,可能有的地方說的是棉蟲,還有的地方說的是巢蟲,比較書面一點的說法應該是蠟螟蟲吧。由於蠟螟蟲和蜜蜂一樣是變態發育,所以在蜂群中我們可以看到蠟螟蟲的不同形態,比如剛產卵的時候是卵,孵化以後像蛆,羽化以後就變成了我們常說的蛾子,其實這些都是蠟螟在不同時期的各種形態。
對於中蜂養殖的朋友來說,可能沒有人不痛恨蠟螟蟲,在過去養殖中蜂總是失敗,幾乎都和蠟螟蟲有關,而現代化養蜂技術的發展,不得不說一個關鍵因素就是解決了蠟螟蟲危害蜜蜂的問題,可見蠟螟蟲對我國的養蜂業造成了多大的影響。
蠟螟產卵的位置
隨著現代花蜜蜂養殖的發展,養蜂人對蜂群的觀察越來越清晰,知道了蠟螟蟲其實並不是直接巢脾上產生,而是在蜂箱底部產生的。很多朋友對這個問題很好奇,為什麼蜜蜂遭受巢蟲的時候,都是從蜂箱底部開始呢?如果蠟螟成蟲在產卵的時候,直接把蠟螟卵產在蜂群中的巢脾上,豈不是更直接?但是很顯然蠟螟蟲的成蟲並沒有這麼做,而是堅持在蜂箱底部產卵,可別說,如果真正地去研究這個問題,不得不說這是蠟螟的一個高明之處。
蠟螟在蜂箱底部產卵的真相
其實想要搞清楚蠟螟為何總是在蜂箱底部產卵的原因並不難。對於蜜蜂來說,我們都知道蜜蜂具有保護蜂群的意識,只要我們靠近蜂群,哪怕是龐然大物蜜蜂也會拼死一搏,而蠟螟的成蟲對於蜜蜂來說,其實並不是小動物,蜜蜂是很輕易就可以發現的,所以蠟螟蟲的成蟲想要直接在巢脾上產卵,其實是非常困難的。
經過長期的嘗試,蠟螟蟲的成蟲找到了在蜂群中產卵的好位置,這個位置就是蜂箱底部,因為中蜂具有咬脾習性,蜂箱底部有適合蠟螟卵孵化的條件,而且在夜間的時候守衛蜂相對較少,尤其是弱群,守衛蜂更少,蠟螟成蟲可以輕易地在蜂箱底部的蠟屑中產卵,這才是蠟螟成蟲在蜂箱底部產卵的真相。
幼蟲上脾更安全
對於蠟螟蟲的幼蟲來說,很多朋友都見過,尤其是小蠟螟蟲的幼蟲,那就是非常小的蛆,人眼不仔細都看不見,但是這種蛆有一個特點,那就是爬行特別快,從蜂箱底部爬行到巢脾上,幾乎是分分鐘的事情,而且由於它們個頭小,可以從蜂脾上暴露的位置輕易進入蜂脾中危害蜂群,在蜂脾中心蛀食巢脾,讓蜜蜂幼蟲大量死亡,蜜蜂成蟲想要消滅它們必須大量的咬脾,毀壞蜂群,正因為如此,巢蟲成了中蜂的主要敵害,可以說很多人養殖中蜂失敗,都與巢蟲有關。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其實在蠟螟蟲與蜜蜂之間,可以說是進行了一系列的鬥智鬥勇,但是最後還是輸給了人類。在蛾子無法在蜂脾上直接產卵這一對決上,很顯然蜜蜂以嚴密的守衛攻勢勝利了,而在蜂箱底部產卵這一局,從我們蠟螟蟲對蜜蜂的危害來說,這局蜜蜂輸慘了,算是蠟螟蟲完勝,但是現代養蜂總結出了定期打掃蜂箱底部,養殖強群,保持蜂多於脾、選育優王的中蜂養殖方式,在這局上,巢蟲完敗,但是這局巢蟲並沒有輸給蜜蜂,而是輸給了人類,可謂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