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目標很簡單,就是徹底懂得這個宇宙

2020-12-05 站住學長有話說

「一個人要麼能夠不費吹灰之力就才華橫溢,要麼你就認命。」

霍金2013年在自傳《我的簡史》(My Brief History)裡寫下的這句話,讓普天下懷抱天才夢的學霸們心碎了一地。這個命,大概就是莫扎特傳記電影《莫扎特傳》(Amadeus)最後,因嫉妒天才而心生瘋魔的奧地利宮廷御用樂師薩列裡總結的,「無處不在的庸人們,讓我來赦免你」。而據霍金自己統計,他在牛津的三年大學生活中,大概就花了1000個小時在學業上。

1963年被診斷出肌萎縮側索硬化症時,他21歲,醫生認為他有兩年好活,他多活了半個多世紀,一直到2018年3月14日。

絕症以及目睹他在醫院裡認識的一個男孩在白血病中死去,這兩件事一起,仿佛忽然間幫他找到了活著的意義。從那時起,「儘管未來陰雲密布,但讓我吃驚的是,我發現自己比從前任何時候都更加享受生活。這時,我的研究開始出現了驚人的進展」。天知道,是不是生活在死亡陰影下的人,反而會拼命讓自己活得更充分?也許就像海倫凱勒說的,把每一天當成生命的最後一天在過。

史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1942年1月8日—2018年3月14日)

套用一句人們常說的話,當我們談論霍金時,我們在談論什麼?也就是說,霍金是誰?

首先,當然是成就。除了《時間簡史》在《星期日泰晤士報》暢銷書榜上持續237個星期,售出1000萬冊這種前所未有的奇蹟外,除了小雀斑演的《萬物理論 》(The Theory of Everything)所講述的人生故事之外,在我們眼裡,他究竟是誰?

英國物理學會IOP(Institute of Physics)網站的「檔案」子目錄下,有一條叫做「史蒂芬·霍金的事業」(The career of Stephen Hawking)的記錄。這條檔案建立於2012年1月8日,世界慶祝霍金70歲生日之際。

他進入公眾視野,當然是1988年那部科普巨著《時間簡史》(A Brief History of Time)。在事業發軔的早期,他與劍橋同事羅傑·彭羅斯共同開發出用於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數學工具,利用這些方法,他們呈現了奇點——也就是被認為是黑洞中心的奇點,宇宙一定始於一個具有無限密度和能量的點。

他最著名的貢獻,也正是在黑洞方面的研究:

·首先,他從數學上證明了美國物理學家約翰·惠勒的一個定理,即任何黑洞都可以用三個性質來進行完全描述:質量,角動量和電荷。

·然後,他制定了一套適用於黑洞的原理,類似於通常的熱力學定律。 在那之前,黑洞的概念裡一直有一個問題:它似乎允許對熱力學第二定律的破壞。熱力學第二定律說系統中熵的數量總是會增加。 由於熵是無序度量,所以只需將質量投入黑洞就可以減少宇宙中的總熵。

·而霍金髮現,黑洞的面積從未減少,這導致另一位美籍以色列物理學家雅各布·貝肯斯坦(Jacob Bekenstein)提出,這個面積就是黑洞的熵。然而問題來了,如果一個黑洞有熵,那麼它必然有溫度,因此必須輻射熱量——因而,它不再是黑的。

·黑洞正是通過一種我們現在稱為「霍金輻射」的方式來做到的,由黑洞「事件視界」的量子波動而產生。 「空」的空間裡實際上充滿了成對出現的虛擬粒子,瞬間出現,瞬間消失,這裡的每一對粒子,一個被黑洞困住,另一個逃脫。

·如果有足夠的時間通過,黑洞會散發出所有能量並完全蒸發。 黑洞的壽命與質量的立方成正比——對於太陽質量的黑洞而言,在1067年左右。

隨後,他的注意力又轉回對整個宇宙的關註上。與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的吉姆·哈特勒(Jim Hartle)一起,他們開發出一種宇宙學模型,其中宇宙在時空中沒有邊界——這推翻了他自己早期的理論,即它從奇點開始。

再後來,他提出一個「自上而下」的宇宙學模型,其中,宇宙不是始於一個特定的初始條件,直至我們今天看到的狀態;而是,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選擇」了過去,就像與觀察量子系統一樣,其波函數從疊加狀態崩潰到一個確定狀態——譬如活貓或死貓。

生命的最後這些年裡,他參與了「空間宣傳」,認為空間殖民對於人類的長期生存至關重要。這也許是因為,活下去,長期活下去,是霍金這一生中感受最深的一個概念。

霍金是歷史上出現過的不多的幾位擁有巨星光環的科學家。

1980年代中期的氣管切開手術使他喪失了正常的語言功能,絕症造成的外形和語音合成器發出的怪異聲音,都成為他的標誌性特徵。這樣一個受困於如此扭曲的軀體中的人,卻成為也許是繼愛因斯坦之後,唯一一個家喻戶曉的科學家。當他在《星際旅行:下一代》中扮演他自己出現時,與他一同出場的,一位是牛頓,另一位是愛因斯坦。在大眾認知裡,這就是封了聖的地位了,是神。

但是他的影響,與愛因斯坦和牛頓放在一起談論,並不是十分貼切。那兩位在科學和哲學領域引爆的是真正的革命,以及文化上的深遠影響。霍金的成就,引向了對宇宙認識的一些全新見解,發展了很多研究宇宙的數學方法,並前所未有地應用到了研究對象上。

1999年12月,《物理世界》期刊發布了一項關於世界偉大物理學家的調查結果,要求參與調查的這130個人寫出五位對人類做出最重要貢獻的物理學家的名字,前十位是愛因斯坦119票,牛頓96票,麥克斯韋67票,波爾47票,海森堡30票,伽利略27票,費曼23票,狄拉克22票,薛丁格22票。然而除愛因斯坦和伽利略外,其他每一位都不像霍金,成為了家喻戶曉的名字。

因而,他對我們的影響,更多地大概跨過了單純的科學,也超越了人們對一個軀體上飽受折磨的偉大同類的同情以及對他的堅韌和勇氣的敬仰,甚至,也超越了這二者相結合後共同產生的力量;而更多地在於,人類在過去這百年裡所經歷的變化這個大背景下,我們應該如何看待人類和自然之間的關係這個問題上。正如他的《時間簡史》最後那一句所說的,他渴望懂得「上帝的思想」。

這句話興許才是理解霍金在那些抽象科學理論之外的關鍵。

霍金現象的起源,可以在愛因斯坦的職業生涯中尋到一些線索。他們在智力上的成就,顯然遠超常人所能理解,但這些都沒有阻礙他們成為世界範圍內的媒體明星。在愛因斯坦的例子裡,媒體一直將他放在遙遠的另一側,與普通人之間隔了一條深深的鴻溝,這使得所有人對他所產生的反應,唯一可與之類比的,是對神的崇敬。人們並不介意搞不清楚他究竟在研究什麼,但是非常樂意知道,有這麼一個愛因斯坦,他高於我們所有人。

我相信,這與我們對霍金的認識類似。

霍金的領域,也與每日的柴米油鹽不相及,他處理的概念也與人們所持的常識相偏離。《時間簡史》的熱銷,並不證明他的想法被大眾讀懂了;我甚至鬥膽猜測,有多少人讀了自己買的那一本《時間簡史》。但是霍金的存在,加強了我們對他的科學的崇拜,甚至他那合成的聲音,也仿佛賦予了他某種道出宇宙真諦的先知光環。他無法與我們進行普通的交流或者溝通,當霍金講話時,每個人能做的,只是聽。

在愛因斯坦之後大約70年,在宇宙科學這個領域內,他是升起的另一位上帝。

縱觀物理學的發展,牛頓親歷的是一場界定科學的邊界的鬥爭,這個過程的一部分,便是科學方法和理念對於傳統上歸為宗教領域的形上學的入侵。 霍金渴望懂得「上帝的思想」大概也是這類邊界侵犯的一個例子。通過打出上帝這張牌,他成功地激發了公眾將科學家神聖化的意識。但霍金常常說自己不相信任何與基督教上帝相關的東西。事實上,在他用萬物理論所描述的宇宙無邊界的觀念中,就很顯然從根本上否定了造物主的一席之地。霍金認為,如果有那麼一天,萬物理論被發現,它將解釋「宇宙是否有意義,以及我們的角色是什麼」,並且讓我們「知道為什麼宇宙存在」。

他相信可以用一種數學理論,將所有自然法則進行編碼,來取代宗教和形上學。 但是,關於宇宙的哲學問題將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一些在數學框架中所無法回答的問題。 也許正是只有當物理學家意識到自己的目標沒有達到時,才得出了萬物理論。他在自傳中陳述:「我的目標很簡單,就是徹底懂得這個宇宙,它為什麼是這樣,以及它為什麼存在」。

60歲生日時,「我想把這個簡單的公式刻在我的墓碑上」。

註:S:熵;h:普朗克常數; G:萬有引力常數;A:「事件視界」面積;c:光速;k:玻爾茲曼常量

相關焦點

  • 宇宙的總目標是什麼?熱寂嗎?
    宇宙有目標嗎?這個問題問得很奇怪。只有生命才有目標,非生命的東西,一塊石頭,一架機器、一個星球,乃至整個宇宙,都只是在無盡的空間中孤獨地存在著,只接受物理定律的支配,怎麼會有目標呢?它們又沒有自由意志。但是讓我們重新理解一下「目標」這個詞,什麼是「目標」?
  • 真希望我在20歲就懂得的10個人生道理,人生有捷徑可以走,前3個
    我真希望我20歲的時候就知道的事情或者是懂得的道理。我現在已經過33歲了,這些都是我過去十幾年當中人生經歷中學到的東西,還有就是我以自己的錯誤為代價所付出的教訓。這些對你們一定會有幫助的,特別是年輕的人,你們可以用這些個東西走一些個人生當中合理的捷徑。
  • 宇宙存在的意義就是沒意義,老糾纏這個就是吃飽了撐的
    常看到一些人問宇宙存在的意義是什麼之類的話題,覺得沒意思,從來嗤之以鼻。但這類問題老來騷擾,今天又有位憂天大俠問:宇宙存在的意義是什麼?難道僅僅是為了讓人類去探索嗎?實在忍不住來說幾句,回答一下這個頗為無聊的問題。宇宙本身沒有什麼意義,又包含全部的意義。它就是一種存在,是包羅萬象的存在,不管你賦予它什麼意義或者不賦予它任何意義,它都在那裡。
  • 31場不敗的英國拳王:我要把維爾德這個「流浪漢」徹底打退役
    【文/搏擊江湖】要說WBC新科冠軍英國「吉普賽皇帝」泰森-富裡(30-0-1,21KO),絕對是一條雖然嘴巴很大但是實力更強的硬漢,他至今保持著31場比賽不敗的紀錄,富裡最著名的比賽就是將巔峰時期的小克裡琴科拉下了王位,之後從自殺的邊緣退回來,上演了王者歸來
  • 我們體內就是一個小宇宙,那麼,我是一片樹葉還是一棵樹
    對於400-700納米以外的光波,我們的眼睛看不到,而這個可見光波佔宇宙光波只有不到十萬分之一,也就是我們只看到這個宇宙的十萬份這一,而且這個被我們看到的,還是被扭曲的了。這就是宇宙的量級,我們不需要也不可能看到宇宙的所有面才能存活,相反,我們只有看到有限的面,才能存活。
  • 《末日警鐘》DC宇宙被徹底重啟,曼哈頓博士拯救了兩個世界!
    在漫長的等待之後,由傑夫·瓊斯主筆的末日警鐘終於迎來了結局,而整個DC宇宙也又被徹底重啟了一次。「這一次所有人都是贏家,包括法老王和曼哈頓博士在內!」當法老王的計劃被羅夏日記破壞之後,整個世界再一次陷入了混亂之中,為了拯救這個世界,他決定帶著羅夏二代去尋找曼哈頓博士,所以他們一行人來到了正義聯盟所在的世界。
  • 僅僅看了劉慈欣《三體》第一部,這些情節便徹底顛覆了我的認知!
    因為我不是理科生,同時中學物理學的也很差,所以當我明白宇宙萬物還可以這樣理解的時候,帶給心裡的震撼要比懂得些許物理知識的人來說,更為明顯一些。接下來的內容,就是《三體》第一部中,引發我無盡思索的一些理論,或者說是概念。貼出來,共同分享一下。
  • 漫威多元宇宙級別大神,復仇者聯盟在他們眼中就是螻蟻
    以上這些都是出自很多不同的漫畫,X-戰警/死於刀下,M日,UNX(具體幾期我忘了)然後還有一堆手冊資料可以證明。實力穩坐前十。曾經攪得整個MARVEL多元宇宙天翻地覆的NB人物——MJJ實力----操縱萬物秩序,沒有壽命限制,無視時空可以摧毀現實,可以將歷史重啟、捏轉整個時間線和所有的因果、彎曲、撕裂甚至徹底摧毀整個空間;甚至可以任意地從時間線上徹底抹除包括多元宇宙在內的任何存在……甚至是毀掉整個時間線和1----10維度內的任何一個維度,包括整個10維宇宙本身都能抹掉,也能輕易重啟多元宇宙。
  • 皮奧利丨得知留任後我興奮壞了 新年目標就是回到歐冠
    皮奧利丨得知留任後我興奮壞了 新年目標就是回到歐冠 原標題:皮奧利丨得知留任後我興奮壞了 新年目標就是回到歐冠
  • 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凡事追求簡單
    簡單就是幸福,簡單就是安寧,想要提高生活質量,凡事便求素與簡。所以現在斷舍離才會那麼流行,不只是物品,自己的雜念也要清除。古人云:「大道至簡」,丟掉不必要的東西,才能得到精神上的自由。他便會踩進迷霧中,不知該往哪個方向走,把簡單的決定變得很複雜。這個人的話也想聽,那個人的話好像也對。人若常猶豫不決,就是什麼都想要。請為你的心裝上消音器,適時地關閉外界的聲音,才能獲得平靜。
  • 「我媽買的房,憑什麼不讓她住」鳳凰男霸氣護母,徹底弄丟了婚姻
    ,會說自己要找個門當戶對的人結婚,這些都沒錯,關鍵是,婚姻沒那麼簡單。即便你婚前能想到很多問題,但是婚前想到問題跟婚後真正遇到問題是兩碼事,真正遇到問題時懂得如何解決問題,才是硬道理。 很多夫妻沒能兌現婚前約定的白頭偕老,就是因為婚姻中遇到了問題不知道如何解決。
  • 愛是一種能力,只有真正懂得自愛的人,才懂得如何去愛
    我想,大多數人都沒有去想過這個問題吧。大多數人,都是根據自己的意願去愛一個人。 簡單來說就是,我覺得這樣做就是愛的表現,所以就以自己認為是對的方式去給予愛。 可,這樣的愛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愛。愛,應該有點「投其所好」的感覺。簡單來說就是要從對方的角度去給予。
  • 破除迷信,神就是宇宙智慧
    神就是宇宙智慧毫無疑問,神是存在的。不過對神的理解有千百種。有的人認廟裡的泥塑是神,各種宗教都有自己的神。佛教認為神是西天佛祖,基督教認為神是上帝,伊斯蘭教認為神是真主。沒有宗教信仰的普通人群把神統稱為老天爺。儘管對神的稱謂和理解不同,但我確信,神是存在的。不過我認為這個神是「宇宙智慧」,是控制整個宇宙的力量。
  • 「我不要」2歲的孩子為什麼變成「小惡魔」?媽媽要懂得引導
    2歲或者正在經歷2歲這個階段,相信你一定深有體會。父母做好這幾點幫助孩子順利成長1、 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我女兒在一段時間內有強烈的規則排序意識。這個階段的孩子對規則有著強烈的高要求,不允許別人去破壞,這對於孩子建立秩序感和安全感很有幫助。之後的一段時間每當孩子出現這種情形時我都特別能夠理解孩子,知道這是一個特殊的時期,孩子正在經歷人生中的一大考驗,我能夠做的就是耐心地等待,等待孩子的不斷蛻變和成長。
  • 職場3大定律,懂得人已經是老闆了,學會你就是下一個老闆
    有人說,職場的規則多如牛毛,也有人說,職場的水深千尺,但我說,掌握這三大定律,悟透它,職場就是你馳騁的草原。我們應該清楚認識到,風險一定是不是因為我們的逃避而轉移解決掉的,它不是說想一想,這個風險就可以規避掉。很多時候,我們只需要做的一件事就是勇敢去面對,勇敢地去承擔,逃避責任,找藉口什麼的,根本就不會解決問題,反而會使問題越來越糟糕,往往在你逃避的時候,屬於你「鴕鳥」的風險就已經被天敵吃掉了,喪失了成功的機會。
  • 女人的獨立與強大不是被逼出來的,是懂得社會的三個生存法則
    當一個女人選擇了獨立與強大的旅程,她才會內心變得非常堅韌,更加知道,這個世界上沒有一樣東西能夠阻擋我們實現自己的價值,一個女人之所以會選擇獨立,是懂得社會的三個生存法則。第一個生存法則:對自己的人生負責‍曾經在知乎上看到有一個帖子,講述,如何防止自己的女兒變成戀愛腦,就要學會早早告訴孩子,讓她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 為什麼我說從《三體》中看出了宇宙文明的未來是共產主義?
    可富人就是贏家嗎?如果你站在三體世界中的宇宙視角來看,富人也不輕鬆,因為私有制導致人儘可能多的攫取資源的特性是不會變的,你看李嘉誠,土都要埋過頭髮囊了,還在渴望吸取更多香港的血液供其家族壯大。這是必然的。到最後就是狗咬狗的局面,大家不斷瘋搶資源,甚至喪心病狂的彼此攻擊,最後,就出現三體世界裡面的降維打擊等變態手段。
  • 一個徹底的唯物主義者,是無所畏懼的(哲思好文)
    一個徹底的唯物主義者,是無所畏懼的。對於這短短的一句話,應該好好深思。為什麼呢?因為這裡面包含有很深的道理。說人無所畏懼,最起碼,要有如下幾種表現:第一,他不怕苦。他知道「苦」與「甜」的辯證法,先苦後甜,苦後即甜,苦中有甜,沒苦就不懂得甜,不吃苦就不會感覺到甜。第二,他不怕累。
  • 《少年泰坦:猶大契約》土石女泰拉失控,泰坦小隊徹底團滅!
    DC推出的《黑暗多元宇宙》系列現在已經完結,編劇們還原了無限危機,超人之死,至黑之夜和騎士隕落等經典故事,但因為他們是發生在黑暗多元宇宙中的故事,所以結局發生了可怕的改變。時間之神斐濟涅特是宇宙邊疆的守衛者,他的任務就是守護這個世界不受到外界的幹擾,但是當他看到了黑暗多元宇宙中那些可怕的景象之後,這位強大的神靈第一次走出了自己的領地。
  • 中微子實驗發現了一個時間倒流的平行宇宙,將徹底改變物理學?
    《新科學家》雜誌在題為《我們可能已經發現了一個時光倒流的平行宇宙在》的文章中率先發表了這一發現。但這只是一個古怪的故事,還是一個真正的發現呢?兩者都有。但是這個發現和你想的不一樣。他們建立了一個反宇宙,這個反宇宙從大爆炸開始,和我們的宇宙一起,但是這個反宇宙的時間往回走。根據這篇論文,這些事件是我們與這個逆向運行的宇宙相互作用。所以當我們看到這些中微子時,它們實際上來自我們的孿生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