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說】3月23日,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在北京舉行了經濟峰會,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出席了以「文化互動與民心溝通」為主題的小組會,在會上他以多個生動的例子,講述了如何讓傳統文化走近大眾。
【解說】當天,單霽翔在討論中表示,國際社會對博物館的定義從注重文物藏品保管、研究,逐漸轉為把教育放在第一位。而通過實踐,他感到,文物的展覽不應該脫離於人們生活之外。因此2019年春節,故宮舉辦了《紫禁城裡過大年》特展,希望用這一方式講好中國故事。
【同期】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
過年期間,觀眾人數同比增長70%。有兩個突出的現象,一是北京人開始走出自己的家,開始進入故宮博物院了。北京人過去不參觀故宮博物院,他們小時候來過一次就夠了。但是,今天有50%是北京市民。第二最令人感慨的是50%以上是30歲以下的年輕人。我真正感到這個時候紫禁城正青春,成為年輕人們喜歡的地方。
【解說】如今,故宮已經成了文藝青年、旅遊者炙手可熱的去處,一些展覽甚至出現了「一票難求」的狀況。這讓單霽翔感受到了很大的「刺激」。
【同期】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
比如《石渠寶笈》特展給我很大的刺激,人們居然不遠千裡匯集到這裡,一直排(隊)到夜裡4點鐘,我們又送茶水,又送方便麵,從那開始故宮的展覽越來越吸引年輕人了。年輕人到故宮看這些展覽的時候,會對他們的學習和生活有很大影響。
【解說】此外,故宮還進行了多種形式的推廣,使其「火」到了網上,「火」到了世界。單霽翔介紹,2018年故宮共有42項展覽走出館舍,走向世界;而2019年,故宮又發布了第一款手機遊戲,並發行到了200個國家。
【解說】雖然故宮正在以各種「新」面貌示人,但是,單霽翔認為,要在尊重歷史與促進傳播中取得平衡,需要把握一個「度」,既不能不接地氣,也不能低俗惡搞。而故宮的文創產品就一直在探索這個「度」的把握。
【同期】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
比如我們出故宮口紅,馬上一片爭論,故宮為什麼要出口紅呢?我也不理解為什麼要出口紅,後來我一看還是有道理。因為我們11900種文創產品,已經涉及人們的方方面面,衣食住行都有,那口紅為什麼不能出?故宮的這些顏色,紅牆、黃瓦、藍天是三原色,它可以譜寫出世間任何色彩,我們把它做在口紅上,我們那些器物的圖案做在口紅上,人們才喜歡。
【解說】故宮在不斷探索的過程中,也時常會迎來一些批評的聲音。單霽翔坦言,曾有專家認為如今的故宮太過嘈雜,無法靜靜欣賞展品。但他對此卻有不同意見。
【同期】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
一個展廳,人確實很多,人們從很遠的地方來,過去幾乎不進博物館的人能夠花出時間走進博物館,特別為這個展覽、為這件展品而來,已經很了不起了。我們應該讓更多人接觸文化,把文化在他的生活中佔有一席之地。
【解說】如今,故宮的觀眾越來越多,故宮在年輕人中間也越來越受到歡迎,單霽翔認為這才是文物保護的目的。
【同期】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
我覺得我們的文物就是要融入人們的社會生活,要叫它們活起來,要對人們的現實生活做出貢獻,才是真正的文物保護的目的。
溫孟馨北京報導
責任編輯:【宋方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