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單霽翔:很肯定。故宮的講解器40種語言,我們各國的語言主要民族的...
單霽翔:很肯定。故宮的講解器40種語言,我們各國的語言主要民族的語言還有地方的方言 2015-03-05 13:38:00 來源:央廣網
-
故宮院長要出「段子版」講解器
法制晚報·看法新聞(記者 李潔)隨著故宮「看門人」的講座在網絡持續火爆,網友又發現了單霽翔院長一個新身份——被看大門兒耽誤了的「段子手」。其在講座中「安利」的參觀故宮「神器」——講解器,讓粉絲心動不已。
-
故宮的自動講解器多達35種語言 自動講解器人氣旺
原標題:遊園「小幫手」自動講解器人氣旺 昨天是國慶黃金周的第二天,北京青年報記者發現,今年各大公園為遊客準備的自動講解器人氣頗旺,因為價格便宜,成了不少遊客遊園的「小幫手」,故宮的自動講解器更是以多達35種語言而位列各公園之首。
-
中國最難懂五大方言,粵語排名第三,排名第一比外星語還要難
中國最難懂五大方言,粵語排名第二,排名第一比外星語還要難。 客家語,這是客家人之間的獨特語言,保留著濃厚中州音韻。客家語簡稱客語,在部分地區還稱涯話、新民話、廣東話。而在不同的客語方言裡,聲調也有所不同。
-
粵語:中國最強方言是如何煉成的
我手寫我口 但凡一種語言想要上位,除了口耳相傳之外,有書面形式至為重要。不過歷史上中華文化圈長期把以上古漢語為基礎的文言文作為正式書面語。雖然唐朝以後,白話文開始發展,但它主要還是應用於非正式的文體,如小說、戲曲等,各類其他方言仍然處於可說不可寫的窘境。
-
故宮講解器(文言文版)
有一小物,深為眾好。其精微,用之也,須服在耳用。且其為無線之,無雜之經絡。近數年,用之者愈,用之途亦愈廣,用者亦愈大。常見之地有,景區旅遊、參觀接待、學堂教學及專家講解等地。亦可為故宮講解器。然則人何須用故宮講器?此有以下幾點足雲。一曰,故宮講解器著用甚便。二曰,故宮講解器能聞宮中多精妙之文化歷史。三曰,故宮講解器能令多方之客團輕鬆遊。
-
夾縫裡的單霽翔:故宮院長想做事也得「抖機靈」
這樣的嘈雜和混響某種程度上是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的常態。他是故宮的第一位「明星院長」,以前鮮有人知道故宮的「掌門人」姓甚名誰。單霽翔因為出現在《魯豫有約》《朗讀者》《楊瀾訪談錄》《國家寶藏》等節目中,亮相在各種各樣的論壇、講座和年會上,用幽默的語言揭開了故宮的面紗而家喻戶曉。
-
廈深鐵路串聯四大方言區:閩南話開場廣州話結尾
有學者認為,隨著高鐵的開通,交通線的形成,人員往來的頻繁,將加速各方言間的交流、滲透與融合,各方言間的一些語音也將有趨同的大趨勢,而一些被弱化和遺忘的風俗,也將逐漸被重拾回來。鏡頭1 找老鄉嘮上兩句家鄉話「曉風書屋」相信漳州人都不陌生,它的負責人許星,今年40多歲,在漳州出生,老家卻在潮州。
-
粵語、吳語、客家語、潮汕語、閩南語,為何廣東人對本地話更執著
粵語、吳語、客家語、潮汕語、閩南語,為何廣東人對本地話更執著?粵語和北方/西南官話一樣,都屬於漢語。普通話屬於漢語中的官話被改造確立的標準語。北方/西南官話、吳語、贛語、客家話、粵語、閩語(按語言標準,可分為至少五類語言)等地位平等,既然北方地區日常皆用當地方言大行其道,那麼南方各語言亦當有生存的權利。
-
單霽翔解釋故宮為什麼賣口紅:紅黃藍是故宮三原色
因此2019年春節,故宮舉辦了《紫禁城裡過大年》特展,希望用這一方式講好中國故事。 【同期】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 過年期間,觀眾人數同比增長70%。有兩個突出的現象,一是北京人開始走出自己的家,開始進入故宮博物院了。北京人過去不參觀故宮博物院,他們小時候來過一次就夠了。但是,今天有50%是北京市民。第二最令人感慨的是50%以上是30歲以下的年輕人。
-
閩方言中的古閩越語詞彙
當時的漢語逐步同化了當地的土著語言,但這種變化不是瞬時產生的,應有一個漸變的過程,由漢語漸逐漸滲透到土著語言中,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種新的漢語方言,今天南方方言(除官話方言),多數都是這樣形成的。 未被漢族所同化的,以百越民族發展而來的,主要是使用壯侗語系(侗臺語系)的各民族,今天的壯語、侗語、傣語、仫佬、黎語等語言都屬於這一語系。
-
海外華人中福建人比廣東人多,為什麼粵語卻比閩語影響力大?
粵語和閩語一樣,也是和普通話相異程度很高的方言,次則為吳語,再次為湘語、贛語、客家話,和普通話相異程度最小的是北方方言內部各次方言,比如西北方言、西南方言、江淮方言、華北方言。閩語和粵語之間的差異,也不比吳語和湘語、贛語和客家話之間的差別小,甚至閩人和粵人在體質上也不太相同。03閩人和粵人基因有別閩人和咱們一樣,都是蒙古人種,粵人則被疑為馬來人種。其實馬來人種也是蒙古人種的一個分支,叫「馬來亞種」。
-
這三個地方的方言,和「外星語」差不多,常令外地遊客崩潰
如今學習漢語的人越來越多了,足以說明我國是一個實力大國,但是我國的語言文化其實是十分多樣化的。除去主流行的普通話,在我國還有多種方言,每個地方的方言都有著自己的特色。尤其是這三個地方的方言,和「外星語」差不多,常令外地遊客崩潰。
-
網絡語言、方言與社會經濟文化發展
語言是有代溝的,文化也有代溝,老年人說的話、中年人說的話,所以我們進行漢語發音調查的時候,我找的一般是60歲以上的代表幾個人,60到40歲的我找幾個代表,40到20歲的我找幾個代表,然後找幾個小孩子。文化發展越快這種變化越快,農村裡比較保守比較穩固,但是當農村裡的人到城市裡回去儘管說的都是當地的語言,可能爺爺奶奶也聽不懂。
-
中國3大難懂方言:外地人聽不懂,本省人也含糊,你的家鄉入榜沒
漢語是歷史悠久的語言之一,比它還要古老的語言,如埃及語和梵語,如今已經逐漸退出了世界語言的流行圈。唯一比漢語更古老並且沿用至今的除了漢語,就只有希臘語了。經過了千百年來的歷史演變,漢語流派極廣,方言種類也非常多,一些歷史久遠的方言成了活化石,容納了許多不同時期的語言特點。
-
故宮缺「鎮館之寶」?單霽翔:不突出特定文物
在第五次藏品清理中,工作人員發現了兩個上面寫著「乾隆詩稿」的箱子,內有28000首乾隆詩稿,既有御筆稿,也有大臣謄寫稿。單霽翔介紹,在此次文物普查中,乾隆詩稿將是一個重要的整理研究方向。「民間傳說乾隆做了45000首詩,過去我們庫房收藏的是17000首,加上新發現的28000首,證明傳說是真實的。乾隆的詩基本都是紀事詩,記錄當天的大事,目前交給鄭欣淼院長研究。」單霽翔介紹。
-
一招教你如何選擇故宮講解器
2020年,故宮就600歲了,這麼大歲數在人心裡怎麼也是位耄耋老者,或者被塵封已久的記憶……可是這兩年,突然覺得故宮變年輕了!看看這皇家三父子的賣萌照,好學的康熙,能把天聊死的雍正和農家樂審美的乾隆,3位皇帝帶頭「開鬧」,怪不得人家說:「故宮,你都600歲了,怎麼還這麼調皮!」「進宮」玩,著漢服拍拍照、逗逗宮貓、去角樓咖啡發發呆、買把「朕就是這樣漢子」的文創摺扇……打卡故宮成了新時尚,似乎不去一趟故宮倒像過時的人。
-
當年高考,他用五種語言答題
鄧應烈掌握了20多種語言,最少能流利地使用12國語言,著書立說成果豐富。從珠海廣電局退休後,他主動聯繫教育屆人士,希望能把學習外語的秘訣分享給廣大學子,為語言教學做點事情。當年高考,他用五種語言答題1977年文革後恢復高考,鄧應烈用五種語言(英、俄、日、韓、越南語)回答考卷,以優異的成績從武漢十二中學考入武漢大學。
-
為什麼陝西方言歌沒有像粵語歌、閩南語歌那樣走出本地文化圈?
粵語和粵語歌1999年的8月,深圳,電視機前圍坐著四個西北過去的青年,認真的看著本港臺、翡翠臺學習粵語,三個月內聽不懂粵語的話,他們會被就職的港資企業辭退,我就是其中一員。好在行政秘書總給我們鼓勵,她說:「天后王菲18歲從北京去了香港,兩年後就發行了粵語大碟《王靖雯》,還獲得了金唱片獎,粵語不難學,你們要有信心!」
-
保護瀕危語言優化方言識別能力 訊飛開啟「AI方言發音人」招募計劃
隨著經濟、文化活動的全球化以及區域經濟的迅速發展,使主流語言或通用語言更加強勢,同時也使得弱勢語言的交際功能不斷衰弱,甚至瀕臨消亡。目前世界上的語言大約有6000—10000多種,據語言學家預測,大部分語言將於本世紀末消失。因此,瀕危語言保護已經成為了一項極重要而迫切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