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5年廈深鐵路將和廣深港高鐵貫通,廣州至廈門的票價在230元至240元左右。
正在調試的廈深鐵路動車經過新漳浦火車站。張文藝 攝
海峽導報(微博)12月12日訊 (記者 蔡晶晶)大家都知道,廈深鐵路這條大通道北連長三角、南接珠三角,也知道這條大通道串聯了廈門、汕頭、深圳三大特區,但很少人注意到,這條鐵路也穿越了幾種重要的方言區,包括閩南語區、客家話區、潮汕話區以及廣州話區等。
隨著這條大通道上面的動車動起來,方言也跟著動車上的人流動了起來。
有學者認為,隨著高鐵的開通,交通線的形成,人員往來的頻繁,將加速各方言間的交流、滲透與融合,各方言間的一些語音也將有趨同的大趨勢,而一些被弱化和遺忘的風俗,也將逐漸被重拾回來。
鏡頭1 找老鄉嘮上兩句家鄉話
「曉風書屋」相信漳州人都不陌生,它的負責人許星,今年40多歲,在漳州出生,老家卻在潮州。因為他的爸媽,從解放前遷到漳州定居。來漳的時間長,一家都會講漳州話,而自幼在漳州的他,受爸媽的耳濡目染,還是會講潮汕話。
老家還有不少親戚,平時貿易往來也多,許星時常半年左右,往返於漳州潮州兩地。「現在走高速也方便,開了3個多小時也能到,但爸媽年紀也大了,等高鐵一通,方便他們坐車回去探親,大家能嘮上幾句家鄉話,老人家開心得很。」許星說。
潮汕人在漳州挺多,足有十幾萬人。據許星介紹,漳州還有個「漳州市潮汕漳州文化促進會」。等鐵路一開,來往的老鄉肯定更多了。這潮汕話在漳州一交流,聽的就是個鄉情。
鏡頭2 年輕人很多都會講粵語了
漳州市委黨校原副校長蕭彪就是個客家人。1949年打遊擊戰時,從與饒平縣毗鄰的大埔縣來到漳州,一住幾十年。如今還保留著客家話的蕭老,並不吝嗇和漳州的朋友分享客家話的樂趣,還唱著客家話的曲子逗樂大家。
因為在家裡的輩分較高,蕭老還有很多侄子都在廣東、深圳。要麼回廣東,要麼來漳州,一張口就說客家話,自在得很。
蕭老還發現,老家的小年輕基本都會說粵語(也稱廣東話、廣州話)了。「大埔和深圳、香港挨得近,很多人也有親戚在香港,年輕人都圖新鮮,喜歡學,即使不太會講,基本也都能聽得懂。等鐵路一通,一來二去,年輕人學點客家話,學點粵語就更多、更快了。」蕭老說。
閩南話:
閩南話屬於古漢語,是閩語的一種,主要分布在福建南部、廣東東部的潮汕等地及臺灣地區。廈深鐵路沿線的廈門、漳州全境通行的方言主要為閩南話。
客家話:
又稱客話,是漢藏語系漢語族內的一種聲調語言(或漢語方言),在中國大陸主要流行於廣東東部、梅州地區、東南部、北部和福建、江西南部等地區。廈深鐵路沿線的詔安、饒平等地通行的方言主要為客家話、潮州話、閩南話等。
潮州話:
亦稱為潮汕話、潮語,漢語方言之一,為閩南語的次方言,分布於廣東省東部的潮汕地區以及海外有華人的地區。廈深鐵路沿線的潮州、汕頭、揭陽等地通行的方言主要為潮州話、客家話等。
廣州話:
廣州話即粵語,也稱廣東話。粵語以珠江三角洲為分布中心,在廣東、廣西、香港、澳門、海南等地使用。廈深鐵路終點站的深圳、廣州、香港及周邊一些地區通行的方言主要為廣州話、潮州話、客家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