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是歷史悠久的語言之一,比它還要古老的語言,如埃及語和梵語,如今已經逐漸退出了世界語言的流行圈。唯一比漢語更古老並且沿用至今的除了漢語,就只有希臘語了。經過了千百年來的歷史演變,漢語流派極廣,方言種類也非常多,一些歷史久遠的方言成了活化石,容納了許多不同時期的語言特點。基本上,沒有一種方言在歷史的長河是表現靜態的,大部分方言受當時官話的影響,都具有著反映歷史變遷的因素。
每當來自五湖四海的人共聚一堂時,方言就成為了他們津津樂道的話題,如剛步入大學時,對於室友來自哪裡、說什麼樣的方言等一類的問題,大部分人都表現出濃厚的興趣。曾經有網友在微博發布了中國最難懂的三大方言,得到大多數人的認可。這些方言難懂到什麼程度呢?倘若你是本地人,走出個三裡地五裡地,碰到一個陌生人試圖交流時,你恐怕已經聽不懂他在講什麼了!倘若你是來旅遊的外地人,聽到當地方言,恐怕你只能一臉懵逼地來,一臉懵逼地走了。
難懂方言排名第三的是閩南語。除了本省之外,最流行閩南語的是臺灣地區。在臺灣島上,除了少數民族高山族之外,大部分人都說著泉州腔或漳州腔的閩南話。而閩南話根據發音分類可以總結出泉州話、漳州話等十幾類,發音的不同也使彼此之間有著較大的區別。不少人抱怨英語的複雜多變,但如果在國外待上一陣子,想必大多數人都能掌握個「八分熟」。然而,語言天賦較弱的人,估計就算在福建待上一輩子也不能完全聽懂閩南話。閩南話是中國七大方言之中最難懂、分歧最多的方言,在中國最難懂方言之中只排第三。
廣東話可以說是除了普通話之外流傳較為廣泛的語言了,許多人由於觀看過粵語的影視。聽過粵語的流行音樂而對其略知一二。但是,廣東話位居中國最難懂方言的第二位,自然有它的「得意之處」。廣東話不僅有自己獨特的發音,甚至具有「量身定做」的語言文字。實際上,廣東話的種類也十分之多,而流傳在外的只是比較簡單的一種。粵語的祖先可以追溯到先秦,當時嶺南木是南粵民族的居住地區,秦始皇為了防止邊疆動亂,派遣大量軍兵駐紮此地,這些士兵和當地百姓所用的語言,便成為了最早的粵方言,粵語也因此保留著大量古代漢語的成分。在廣東,本地人更多地用粵語交流,初來乍到的外地人面對如此之景,自然一頭霧水。
位居榜首的,當之無愧是溫州話了。民間流傳一句俗語——「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溫州人說鬼話。」這裡的「說鬼話」並不是侮辱溫州人,而是他們的方言實在難懂至極。相傳,抗戰時期八路軍由於保密需要,為了防止竊聽,都派兩個溫州人進行情報的交流工作,而日本的情報機關自然翻譯不出如此難懂的方言。溫州話如美國大片中的風語者一般,為中國情報保密工作作出了巨大貢獻。
最為難懂的溫州話是怎麼來的呢?現在的溫州話保留了許多古代吳語的特徵。《史記》中記載曾經商朝的周族部落,有一支移民從陝西渭水流域遷到太湖流域,並且建立了吳國。據研究,這個地區原有局民百越人的交流語言為侗臺語,與泰語、壯語較相似,後來和漢語相融合,演變至今,成為了如今複雜多樣的溫州話,堪稱語言密碼,讓人無法破譯。
中國的歷史文化源遠流長,每個地區都有自己獨特的異地風情和語言文化。近年來,「粵語黑」等現象在網絡上層出不窮,被爭論不休。筆者認為應該拒絕打壓方言,更要杜絕給方言安排高低貴賤之分,中國作為一個大家族,其地域文化應「平起平坐」,各種地區的方言都極具特色,各有千秋,皆值得保護和尊重。
文|南書房|雜史篇
感謝觀看由「南書房」帶來的獨家原創文章,覺得不錯的朋友,不妨點個讚、轉發一下。如有不足之處,還望諸位多多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