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3大難懂方言:外地人聽不懂,本省人也含糊,你的家鄉入榜沒

2021-01-08 南書房

漢語是歷史悠久的語言之一,比它還要古老的語言,如埃及語和梵語,如今已經逐漸退出了世界語言的流行圈。唯一比漢語更古老並且沿用至今的除了漢語,就只有希臘語了。經過了千百年來的歷史演變,漢語流派極廣,方言種類也非常多,一些歷史久遠的方言成了活化石,容納了許多不同時期的語言特點。基本上,沒有一種方言在歷史的長河是表現靜態的,大部分方言受當時官話的影響,都具有著反映歷史變遷的因素。

每當來自五湖四海的人共聚一堂時,方言就成為了他們津津樂道的話題,如剛步入大學時,對於室友來自哪裡、說什麼樣的方言等一類的問題,大部分人都表現出濃厚的興趣。曾經有網友在微博發布了中國最難懂的三大方言,得到大多數人的認可。這些方言難懂到什麼程度呢?倘若你是本地人,走出個三裡地五裡地,碰到一個陌生人試圖交流時,你恐怕已經聽不懂他在講什麼了!倘若你是來旅遊的外地人,聽到當地方言,恐怕你只能一臉懵逼地來,一臉懵逼地走了。

漢語方言圖集

難懂方言排名第三的是閩南語。除了本省之外,最流行閩南語的是臺灣地區。在臺灣島上,除了少數民族高山族之外,大部分人都說著泉州腔或漳州腔的閩南話。而閩南話根據發音分類可以總結出泉州話、漳州話等十幾類,發音的不同也使彼此之間有著較大的區別。不少人抱怨英語的複雜多變,但如果在國外待上一陣子,想必大多數人都能掌握個「八分熟」。然而,語言天賦較弱的人,估計就算在福建待上一輩子也不能完全聽懂閩南話。閩南話是中國七大方言之中最難懂、分歧最多的方言,在中國最難懂方言之中只排第三。

廣東話可以說是除了普通話之外流傳較為廣泛的語言了,許多人由於觀看過粵語的影視。聽過粵語的流行音樂而對其略知一二。但是,廣東話位居中國最難懂方言的第二位,自然有它的「得意之處」。廣東話不僅有自己獨特的發音,甚至具有「量身定做」的語言文字。實際上,廣東話的種類也十分之多,而流傳在外的只是比較簡單的一種。粵語的祖先可以追溯到先秦,當時嶺南木是南粵民族的居住地區,秦始皇為了防止邊疆動亂,派遣大量軍兵駐紮此地,這些士兵和當地百姓所用的語言,便成為了最早的粵方言,粵語也因此保留著大量古代漢語的成分。在廣東,本地人更多地用粵語交流,初來乍到的外地人面對如此之景,自然一頭霧水。

廣東省方言

位居榜首的,當之無愧是溫州話了。民間流傳一句俗語——「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溫州人說鬼話。」這裡的「說鬼話」並不是侮辱溫州人,而是他們的方言實在難懂至極。相傳,抗戰時期八路軍由於保密需要,為了防止竊聽,都派兩個溫州人進行情報的交流工作,而日本的情報機關自然翻譯不出如此難懂的方言。溫州話如美國大片中的風語者一般,為中國情報保密工作作出了巨大貢獻。

最為難懂的溫州話是怎麼來的呢?現在的溫州話保留了許多古代吳語的特徵。《史記》中記載曾經商朝的周族部落,有一支移民從陝西渭水流域遷到太湖流域,並且建立了吳國。據研究,這個地區原有局民百越人的交流語言為侗臺語,與泰語、壯語較相似,後來和漢語相融合,演變至今,成為了如今複雜多樣的溫州話,堪稱語言密碼,讓人無法破譯。

中國的歷史文化源遠流長,每個地區都有自己獨特的異地風情和語言文化。近年來,「粵語黑」等現象在網絡上層出不窮,被爭論不休。筆者認為應該拒絕打壓方言,更要杜絕給方言安排高低貴賤之分,中國作為一個大家族,其地域文化應「平起平坐」,各種地區的方言都極具特色,各有千秋,皆值得保護和尊重。

文|南書房|雜史篇

感謝觀看由「南書房」帶來的獨家原創文章,覺得不錯的朋友,不妨點個讚、轉發一下。如有不足之處,還望諸位多多指正。

相關焦點

  • 領導開會方言聽不懂?訊飛飛鼠語音滑鼠為你「實況轉寫」
    中國話是個神奇存在,它可以細分成普通話和方言兩種。而對於不同地區的人來說,除了能聽懂普通話及地方話以外,和省外人溝通時往往比較費勁。更可悲的是,好巧不巧,你的上司就是個外地人,開會時普通話夾雜著地方化,聽得你是暈頭轉向,不知所云。最最悲催的是,會後還要由你整理會議記錄,你太難了!
  • 中國最難懂的方言,被當作軍事密碼,曾在越南戰爭立過奇功
    有位指揮員一下子想起他手下的幾個溫州兵整天嘰哩咕嚕,說著誰也聽不懂的話,對,讓他們上!於是步話員全都換成溫州兵,這一招還真靈,對方連聽到的是哪個地方話還沒搞清,就稀裡糊塗地吃了敗仗。戰鬥勝利了,溫州兵功不可沒,個個受到了表彰。只是受表彰的理由不便說,於是便個個「衝鋒在前,退卻在後」了。溫州話的特殊性由此可見一斑。
  • 這三個地方的方言,和「外星語」差不多,常令外地遊客崩潰
    閩南地區閩南話,可以說是十分難懂的一門方言了,在外地人的眼中,聽到閩南語就和聽到外星語差不多。香港粵語,俗稱「白話」,是唯一除普通話外在外國大學有獨立研究的中國漢語。大多數都覺得比起其他地方的方言,粵語算是比較易懂的了,外加上很多人愛聽粵語歌,所以會給人一種假象,粵語很簡單。其實粵語也是很複雜的,不過很多人都覺得講粵語很酷,所以比起學習其他方言,人們會更有動力學習粵語,據統計全球將近有1.2億人口使用粵語。
  • 中國十大難懂的方言,看看你家鄉話排第幾?
    中國歷史悠久,地大物博,我們國家的官方語言是普通話,但細分的話,每個地區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語言,而以下十大方言是真的深奧難學,下面我們就一起看看是哪十大的方言吧!第十名:天津話天津話可以說是從骨子裡就透著那種天津人的幽默,相聲藝術經常使用天津話以達到更好的搞笑效果,天津話發音音調和普通話還是有些差別的,要是話語速度過快,還是讓很多人聽不懂。第九位:長沙方言長沙是湖南的省會,是全省經濟文化的中心,而且人口眾多,因此長沙方言從古至今一直受北方方言的影響,使用人口約佔漢族總人口5%,因此,它在漢語方言中佔有重要的地位。
  • 中國「最難懂」的方言,普通話不是一個體系,知道哪裡嗎?
    中國「最難懂」的方言,普通話不是一個體系,僅有58萬人會說由於我國地大物博,所已在我國範圍中有很多省份的劃分,卻又由於每個省之間擁有自己不同的發展特色,所以方言就成了這些文化特色當中最為顯著的一個雖然說方言各不相同,但是還是會找到一些共同點,畢竟是同出於普通話的,要是想學會另一個地方的方言,掌握的這些也是相對比較容易的,但是在我國的語言體系當中,有一個最難懂的方言。它就完全和我國的普通話不是一個體系,因此就比較難學。這個地方是浙江的江山,這個地方的口音,如果你想要學會的話那簡直就是另外學了一門新的語言。
  • 你還會說方言嗎?
    「你還會說方言嗎」文|蒲實人棲居於語言中。中國的書寫文字有很強的穩定性,文本教育將語言統一和固定下來。這就是方言:它提供了與故土血脈相連的存在空間,承納著獨特的生活方式和情感經驗。而這個記憶和情感的空間,正處於不斷消逝中。這一期有一位溫州人寫最難懂的方言之一溫州話。溫州人聚在一起說話的確就像鳥叫,對外地人來說是加密語言。
  • 中國說普通話最不標準的3個地方,是因為他們覺得普通話太難學
    中國說普通話最不標準的3個地方,是因為他們覺得普通話太難學大家都知道普通話是我國官方的語言但是我國各個地區文化差異大,也形成了各自的方言是隨著新時代的到來,各地都推廣普通話也成為了一種風潮現在有一些方言文化比較濃厚的地區
  • 用浙江多地方言讀《詩經》 聲音美到你不敢聽!
    杭州說唱刷屏朋友圈方言大環境目前怎樣?今年8月,在B站一檔綜藝《說唱新世代》裡,杭州說唱選手Tangoz(鍾祺)攜一曲《Love Paradise》向家鄉杭州帥氣表白。他的一句「個裡是杭州」讓杭州話rap出圈,刷屏朋友圈的同時,也讓更多人感受到杭州方言的魅力。
  • 我國非常難懂的四種方言,連當地導遊都很難翻譯,且全在南方
    那麼問題來了,說起眾多方言,你知道我國最難聽懂的四種方言嗎?下面我們就來一起看看吧!四、粵語相較於普通話,粵語的語氣詞很多,許多國人都很難將其學好,不過粵語本身自帶一種獨特的氣質,所以大多數年輕人非常的喜歡粵語,也更願意學習粵語,即使在明知學不好的情況下。
  • 中國方言「最難」懂省,同省人都聽不懂,粵語真不算什麼!
    中國是一個底蘊深厚的人口國家,來自幾千年的發展歷程,各地區包括少數民族都有當地各自的方言,但是,方言的難易度,大家都有各自的看法,很多人最感到了廣東的可能性高,然後,浙江的話,然後上海話了,其實這些也可以,只是該省該地方的能聽懂,在中國的這個省的方言,鄰縣也不知道,一起來看看吧。
  • 中國最難懂五大方言,粵語排名第三,排名第一比外星語還要難
    中國最難懂五大方言,粵語排名第二,排名第一比外星語還要難。 而吳語保留平仄聲律,繼承中古漢語整齊四聲八調,平上瞿入四聲因聲母清濁對立而各分陰陽。所以想要學習吳語,其實還是比較難的。
  • 中國最神奇的一個字,各大方言都一個讀音,今天讀法可能有誤?
    中國地大物博,湧現出了各種各樣的風俗文化,方言就是其中之一,方言是一個地區精髓的凝結,百裡不同音,即便是一個地區的人,相隔得遠一點,所說的方言也有著很大區別,有時甚至會出現兩個村子就有兩種方言的現象。中國的方言各具特色,東北有東北的大碴子味,四川有四川的巴適味,北京有北京兒化風格,方言能給相同地區的人帶去親近感,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同時也給人一種地域感,外人一聽方言發音就知道來自何方。
  • 最地道的通城方言考試,看你能得多少分?
    在外生活的通城人,是不是經常遇見這樣的場景!這就是通城方言的獨特魅力!在湖北各大難懂方言排行榜中,通城方言穩居第一,難度係數高達五顆星。作為土生土長的通城人,屋特人今天精心準備了一張試卷,來考考你是不是正宗的通城人,屋特人,千萬不要讓小編失望哦!
  • 家鄉文化印記-地道的張掖方言
    要說起一個人家鄉文化的印記,我首先想到的應該是全國各地獨特的方言吧。方言作為每個人家鄉獨有的交流方式,它是當地一種文化傳承,有著豐富的文化底蘊。方言所體現的地方特色是普通話無法比擬的。今天我就介紹一下我的家鄉張掖的方言。
  • 外地人永遠都不懂!
    「我們天津人是最會享受生活,你們外地人永遠不懂」這句話是前面寫了篇文章《千萬不要再天津人面前說自己戀家》一個粉絲的評論!;但我不是天津黑,我是對天津有一定感情的,因為我在天津算下來有十幾年了,見證了天津很多變化,記得曾經濱江道人山人海;忘記哪一年了,濱江道有過一個人妖做活動,印象比較深刻;記得曾經天津戶口很多人都羨慕;記得曾經的大胡同多麼熱鬧;所以,天津給了我很多回憶,我是愛這片土地的。
  • 容易誤解的一句上海方言,用兩種語氣說,所表達的意思卻截然不同
    上海,國際大都市,中國的一線城市,很多人說沒有去過上海旅行,你的人生是不完美的,鱗次櫛比的摩天大樓和燈紅酒綠的十裡洋場讓很多外地遊客魂牽夢縈,在迷戀上海風景的同時,那軟軟糯糯的上海方言更讓外地遊客所津津樂道,很多人說,上海話聽著很舒服,但是卻聽不懂上海人在說啥,有的時候甚至一句簡單的上海話,用兩種不同的語氣說
  • 他們是純正的漢族人,人口有1億,只說正統漢語,雖難懂,但好聽
    中國的語言種類非常的多,目前為止是使用標準語也就是北京官話的人是最多的。但其實在所有語言來說有一些語言經過長時間的流傳漸漸與傳統的古漢語脫離了,直到現在有這麼一群人才算是說正宗漢語的漢族人,這類漢語比較難懂,但是聽起來還是很好聽的。
  • 古人為什麼用晦澀難懂的文言文,我們是否恢復使用文言文?
    剛開始學這個的時候只知道全部是聽不懂的,很麻煩,要逐字逐句的翻譯才能明白。那麼古人為什麼要發明文言文呢,難道他們不覺得麻煩嗎?他們平常說話也是這樣的嗎?首先需要澄清的是,古人平時說話絕對不是說的文言文。就像我們現在說話和打字聊天也是不一樣的。因為書名語言和口頭語言絕對不一樣,書面語言都要口語經過簡單的加工的。這個在任何一種語言裡面都是這樣的。
  • 浙江人學日語,三十天就夠了|日語|浙江話|吳語|吳音|古代_網易新聞
    為什麼浙江話聽起來這麼像日語?這的確不是你的錯覺。操著某些方言的中國人,在學日語時有著額外的屬性加成:這個日語詞的發音,跟我家鄉話簡直一模一樣啊!聽起來真的很像準確來說,「浙江話」並不是一種語言。面積只有10萬平方公裡的浙江省內,同時存在著吳語、閩語、客家話、贛語、官話……多種不同的方言。但這些語言對北方人來說,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聽不懂。
  • 「拿扎、落咋、辣砸」…你的家鄉怎麼讀「哪吒」?
    當然,這只是一個文字錯讀的搞笑段子,其實,哪吒這個經典人物,很多人小時候在不識字的時候,就開始聽大人講故事了,以至於念書後看到哪吒兩個字,會有點奇怪,原來是這麼寫的啊!所以,哪吒兩個字怎麼念,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牽涉到各地方言,就熱鬧了。相信很多人都會帶入自己的家鄉話念一下,然後好奇地問朋友:「你家鄉怎麼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