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語言種類非常的多,目前為止是使用標準語也就是北京官話的人是最多的。但其實在所有語言來說有一些語言經過長時間的流傳漸漸與傳統的古漢語脫離了,直到現在有這麼一群人才算是說正宗漢語的漢族人,這類漢語比較難懂,但是聽起來還是很好聽的。
漢語根據時代分為上古漢語、中古漢語、近代漢語還有現代漢語,現代漢語跟之前的上古漢語相差甚遠,不過上古漢語是現代漢語的祖宗。現在要說跟上古漢語最相似的就是客家話了,客家話在非正式場合被成為客家話,按照不同地區不同口音還可以分化為梅州話等等,它也是臺灣的官方語言之一,南宋初年的時候就已經定型了。
說客家話的有一群人叫做客家人,他們生活在廣東、福建、江西等地,客家方言就是他們的母語。客家人一共是有五次的大遷移,首先就是在八王之亂時期,局勢太過混亂,五胡亂華使得人民不得安生。中原成了胡人的天下,不願意受罪的漢族人就此南遷,人口多達一兩百萬人。第二次就是安史之亂了,中原災荒不斷,朝廷腐敗,許多的客家先民再次遷徙,直到唐以後的五代才停止。
第三次就是靖康之難,兩個皇帝都被抓了,還有不少的朝臣和妃子都被擄走。許多的客家人跟著文天祥起兵抗元,一些尋求安寧的客家人再次南遷。第四次原因比較亂,有因為清兵入關的,有客家人口太多的,於是再次進行遷徙。到了太平天國時期,客家人更是轉戰南方十多年,清政府出兵之下客家人又開始進行了遷徙。
他們遷徙歸遷徙,語言卻依然是客家話。許多流落海外的客家人說起客家話就會覺得沒有忘記祖宗的語言,所以很多在馬來西亞等地的人就會開始學習客家語,好爭得當地的客家人的支持,選舉活動的時候更為常見。不過遷徙是一方面,但他們沒有丟了客家話的本色,到了現如今客家話裡面還有很多古漢語語音的特點,這些在北方的話中是已經消失了的。
根據資料來看,另一方面客語也是地球上衰落最快的語言,中國除去臺灣、香港、廣州等一些地方之外都在大量的普及普通話,年輕一代的客家人都很少使用客語了。客語繼承古漢語的特性能從用客語去讀誦唐詩、宋詞就能看出來,用客語讀的會更有韻律,比普通話要合適很多。
粵語也有保留不少中古時期漢語的特性,但是如果比較的話就會發現客語比粵語更加的古老,也更加的接近古漢語。與古漢語相似的同時如果沒有學過的人是比較難懂的,沒聽過的人可能會覺得完全聽不懂。但這種客語雖然聽不懂,在發音上聽起來卻比較舒服,也是比較好聽的一種語言。他們正宗的原因有一個就是長期處於封閉狀態,不過隨著社會的發展也逐步走出了封閉。
他們在保留古語音的同時還保留了一些古語詞,著名國學大師章太炎就對此進行過研究。從老子等古籍發現客語的詞源與漢民族是一派語言,算起來客語是語言正宗的支派,所以才會保留大量古代漢語的特徵。而說客家話的漢族人裡面數福建的客家人是最正宗的漢族人,他們說的客語相對有些變化大的客語來說是更為正宗的。
參考資料:《方言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