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漢語的使用人口是世界第一,為何「世界普通話」卻是英語?
世界語言中,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是哪一種?面對這個問題,很多人的回答一定是:英語。因為在他們看來,中國人都學習英語,是因為很多國家的人都學習英語。甚至,有的中國人認為,外國人都是會說英語的。這樣的言論,可以說是大錯特錯了。因為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並不是英語,而是漢語。
全世界以漢語作為母語的人口,已經超過了14億人,而將漢語作為一種「外語」來學習的人,也越來越多。一方面是因為中國文化的強大吸引力,一方面是因為中國經濟發展的巨大成就,在吸引著他們。在世界語言中,漢語的使用人數最多,第二是西班牙語,而英語的使用人數僅排第三。
但是為什麼,世界各國卻選擇英語作為「世界普通話」,而不是漢語,或者西班牙語,或者俄語,或者那個已經無人問津的語言,波蘭學者發明的「世界語」呢?根據小編的分析,英語能夠以母語者數量世界第三的「體量」,成為全世界通用的「世界普通話」,而漢語卻不能,主要原因有三點。
第一個原因,把英語作為官方語言的國家比較多,以漢語作為官方語言的國家比較少。英國是一個地盤比較小,人口比較少的國家,全國只有6600萬人口。但是在歷史上,英國人曾將建立過一個強大的「日不落帝國」。全世界以英語為官方語言的國家,超過了50個。而以漢語為官方語言的國家只有兩個(中國、新加坡)。
第二個原因,(主要)英語國家的經濟比較發達,而漢語國家,中國至今尚未成為發達國家。由於在明清時代,中國錯失了世界經濟發展的關鍵時機,導致直到現在,都不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2018年,美國的人均GDP已經達到6萬美元,而中國只有9千美元。縮小中美經濟差距,才是漢語「突圍」的關鍵。
第三個原因,即使是一些不說英語的西方國家(比如歐洲、拉丁美洲),他們的語言也更接近英語,而不是漢語。也就是說,他們學習漢語的難度,將會遠遠大於英語。只有比較接近的語言,學習起來才最容易。所以中國學生學韓語、日語,就比較有優勢。而西方各民族,更願意接受英語為「世界普通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