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媒體作出預測:漢語將可能代英語的主導地位

2020-12-07 洪超飛

中國的崛起引發了很多國家的不適:美國擔心自己的軍事和經濟霸權被中國搶走,印度的心自己在南亞的主導地位被中國動搖,韓國則擔心自己的造船工業被中國擠垮、、、、、、現在英國人也開始擔心了。可能有人要問,一個老大帝國有什麼還值得擔心的嗎?雖然英國在軍事、經濟領域被中國超越已經沒了爭議,但是英國人還有一件東西引以為傲,這就是英語。據統計現在世界上有15億人說英語,其中有4億人以英語母語,無論是說英語的人口總數還是影響力,英語都是世界排名第一的語言。

學習漢語的外國人也越來越多

不過現在形勢已發生了變化,據英國媒體稱:英語的重要性正在下降,漢語有可能會取代英語的主導地位。據劍橋大學的研究報告稱,導致英語重要性下降的首要原因是翻譯軟體高度的普及,使得世界各國民眾只需藉助手機翻譯軟體就能直接交流。而且手機上的翻譯軟體還支持近百個國家的語言翻譯,基本可以做到一機在手走遍天下。對於這個觀點筆者深有感受:我只會一點英語單詞但是卻可以通過手機翻譯軟體無障礙地外國人交流。只要準確地說出中文,手機就會迅速地將其翻譯成英語說出來,而且還可用雙方文字顯示。既然現代翻譯軟體如此強大,那麼很多人確實是沒有必要再花精力去考英語等級了。

現代手機軟體實時翻譯功能非常強大

英語影響力下降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中國綜合國力的快速發展。隨著中外交流的深入和中國人外出旅行、經商的不斷增多,很多外國人也開始學說漢語。如前所述,由於手機翻譯軟體的普及,外國人不學漢語也能和中國人深入的交流。但是如果在使用翻譯軟體的情況下,能再說一些簡單的漢語,就可以獲得中國人的好感並佔得先機。因此現在很多國家都將漢語作為重要的語言列入學生選修課程。這就相當於中國人在中學階段學習英語一樣,雖然不精但是都有一些基本的英語聽寫能力。

外國人學漢語

翻譯軟體讓世界學英語的人下降了,而中國的發展又讓學漢語的人多了,這一正一負讓漢語超越英語成為世界主導語言的趨勢越發明顯。以美國為例,2015年美國小學生選修中文的人增長一倍,而美國大學生學習中文的人數在三年內也增長了五成。美國尚且如此,那麼別的國家學習中文熱度可以想像。隨著中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和對外交流的擴大,中文取代英語成為世界最流行的語言是有可能的,因此英國媒體的擔心也不是沒有道理。

學習漢語和中國交流正成為世界的趨勢

相關焦點

  • 英語的強勢地位與漢語文藝復興
    文/王曉華  一  2005年我在英國進行學術訪問時,曾試圖與當地的人文學者進行平等對話,但語言上的弱勢地位使我最終只能扮演聆聽者的角色。坦率地講,我面對的並非英國學術界的頂尖人物,其思想在我看來也不算深奧,他們在交流中的優越位置完全來自於他們的母語。在他們世代傳承的語言體系中,漢語學者幾乎無法達到與他們等高的水平。
  • 尼古拉斯·奧斯特勒:英語的世界地位是否已達巔峰?
    網際網路促進了普通話的傳播,不過認為一種中文將取代英文的想法是十分不切實際的。我們能期待的最好的結果就是一種漢語方言能在全中國通行無阻。 jixiang回復HawkerBot:愚蠢的言論。每一個國家,包括英國在內,最初都是有很多方言的,最後會有一種方言獲得官方認可並佔據主導地位。
  • 國際學術會議按慣例使用英語 漢語將淪為科學看客?
    是不是所有的參會者英語都特別好,不需要漢語呢?當然不是。除了那些在國外長期定居者,國內研究人員完全使用外語交流很難做到隨心所欲,自然會影響交流和研討的深度。假設直接參加研討的大多數人英語都沒問題,但這些科學大會難道只是少數參會科學家的事嗎?像這樣的科學大會當應同時發揮面向公眾的科普功能,儘可能促進公眾理解科學,而不只是讓圈外人湊湊熱鬧。
  • 中式英文單詞頻現西方媒體 領頭龍描述中國地位
    鳳凰衛視時事評論員何亮亮稱,中國特色的英語詞有趣而且貼切地反映了某種社會現象,或者是表達了某種個人感情。中國網民造詞的智慧不僅使英文有了特色,也使得漢語更加與時俱進。這種詞彙方面的力量更多是來自民間,是一種所謂的中西結合。與此同時,原先被人當做笑柄的「中式英語」如今正猛烈地衝擊著英語詞彙庫。
  • 漢語將淪為科學看客?
    由於報告均使用英文,且沒有漢語翻譯,他說:「估計除了搞微分幾何的一小部分人,大多數聽眾跟我一樣也沒聽懂多少。」    「也許因為我的提問,接下來朱熹平的演講改用了漢語,雖然準備的講稿還是英語的,但至少這樣我能聽懂一些。」申愛華說。    那可能是這次國際弦理論大會上唯一的一次半中文演講。
  • 從英語的地位和作用思考英語教學
    之所以用江河入海來比喻當今世界的語言信息地貌,還在於各種其他語言對英語的信息貢獻基本上是單向的,例如鮮有英語國家會將其語言承載的信息譯成漢語。漢語如此,其他語言則更加如此。可以想見,每時每刻,世界每個非英語國家都會有大量有用的信息被譯成英語,英語承載的信息可能每天都在海量增加。
  • 為什麼英語能夠成為全球通用語言,漢語卻不行?
    毫無疑問,全球通用的語言是英語,英語在全球各個角落、不同領域基本處於一種類似流通貨幣的角色。有多少人使用英語?英語發起於英國,近代英語發展於1450期間,目前以英語為通用語言的國家主要分布在美洲和非洲,通用英語的國家面積佔了世界領土面積的近30%。
  • 全球十大主流語言排名,看看咱們漢語排第幾
    十大主流語言一.英語她是三個G7國家的主導語言(美國、英國、加拿大),同時大英帝國的遺產讓英語具備了全球影響力。英語目前就是全世界事實上的通用語。與之相似的是,擁有英語基礎的香港和新加坡,比起日語為主導的東京,更能成為亞洲的金融中心。同樣,全球十大金融中心城市有八個以英語為主導語言,也絕非偶然。英語的高低位對世界有積極作用,也有消極作用。英語的地位正在幫助一個全球化社會建立國際交流。但另一方面,英語入侵其他語言並取而代之的「英語化」正在威脅其他較小語言的生存和完整性。例如法國現在正在採取措施,防止英語表述進一步入侵法語。
  • 佔據在線教育市場主導地位,噠噠英語成行業隱形冠軍
    (原標題:佔據在線教育市場主導地位,噠噠英語成行業隱形冠軍) 2016
  • 港媒:美精英階層熱衷讓孩子學漢語
    哈佛大學2013年的一份報告發現,英語技能和更好的收入密切相關,從而帶來更好的生活質量。全世界各地的成年人和兒童要花數年時間和投入大量金錢來學習作為第二語言的英語。  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8月27日報導,美國是一個多種族的國家,使用的語言超過350種。但像許多英語佔主導地位的國家一樣,美國有數百萬乃至上千萬的人,他們從小就說英語,而且只會說英語。
  • 「tuhao」收錄《牛津詞典》 盤點入侵英語的網絡漢語
    近代以來,中文詞彙借來了不少英語單詞,如「拷貝」、「酷」、「可樂」等。這些外來詞生動形象,既保留了英語詞原有的發音,又有中文表意的特點,詞語的內在含義一目了然。  同時,取自漢語拼音的英語單詞近年也頻頻在海外媒體的報導中露面。10多年前,外國人就對「guanxi」(關係)一詞津津樂道。
  • 中美印三角關係的未來 誰將佔主導地位?
    中美印三角關係的未來,誰將佔主導地位?鳳凰衛視6月20日《世紀大講堂》,以下為文字實錄: 解說:新一屆印度政府外交活動十分活躍,其中與中美兩大國的外交活動尤其引人注目。美國對印度態度大副調整背後有何意圖?中美印三角關係的未來,誰將佔主導地位?《世紀大講堂》系列節目,「龍象共舞」為您解讀《中美印三邊關係的演變和發展前景》。
  • 我們的漢語將來有可能像英語一樣,成為世界通用語言嗎?
    我們的漢語將來有可能像英語一樣,成為世界通用語言嗎?對於漢語能不能成為世界通用語言這一事,我認為不能就語言說語言,也就是說不能就事論事。英語之所以成為世界通用語言,其根本原因並不是像大家所說的英語方便好用,什麼電腦鍵盤、電腦編程、數學公式等等,這些都是皮毛。記得電腦剛出現的時候,我們還在學校讀書,操作電腦必須要學英語,電腦當時用的是dos系統,不懂英語的人沒辦法操作電腦。當時很多人就懷疑說漢語沒辦法在電腦上應用,可是現在,漢語打字、漢語操作電腦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
  • 英語已經盛極而衰?外國網友有話說 - 觀察者網
    在全球普及程度方面,沒有語言能和英語相比,而英語的普及過程與全世界第一次大規模讀寫能力的普及是同時發生的,因此可以這樣說,尚無先例能夠告訴我們當下的全球語言狀況未來將如何演進。我個人認為,英語的主導地位將會延續下去,尤其是考慮到英語最有可能的繼任者漢語的一些特點。
  • 英語正在深度侵入漢語 300年後漢語會消亡嗎?
    所以,我只是把它看成是30年後漢語的普遍文本。當然,前提是如果沒有措施制止漢英混雜蔓延滋長的話。最嚴重的後果將是:漢語不再是單獨能夠表情達意的語言體系。上面引用的這段話,只懂漢語不懂英語的人看不懂寫不了;只懂英語不懂漢語的人同樣看不懂寫不了。中國人必學英語才能看懂自己的漢語。漢語,作為中華文明的載體和基礎,可能要發生根本性動搖。
  • 英語中常見的漢語詞彙
    漢語詞彙很早就進入歐洲的語言。至少從17世紀開始,一些表達中國特有事物的漢語詞彙就通過音譯或者借譯的手段進入英語。全音借入是英語借入漢語詞彙最主要的方式,也是借入速度最快和最直接的方式。這種方式主要考慮英語與漢語拼音的音似。
  • 代表委員熱議中文教育:英語詞彙汙染漢語
    節約國家資源  全國人大代表、復旦大學副校長蔡達峰指出,把漢語推向世界,使漢語真正成為一種國際化的語言,這應該成為我們國家與民族發展的戰略性目標。  他認為,實施這一戰略能節約大量的國家資源。我們的國民在外語教學和學習中付出了巨大的代價,這個代價是任何一個國家所不及的。蔡達峰建議加快對外漢語教育的師資培訓,增加專項資金,並調動各種力量來實現漢語國際化。
  • 英語的霸主地位可能面臨「威脅」,英語改革勢在必行
    英語的霸主地位可能面臨「威脅」,英語改革勢在必行,何不用中國武術和中醫代替英語?是時候和英語說拜拜了……浙大教授提出「將英語踢出高考」的言論得到很多網友的支持,這麼多年來英語已經讓中國學生花費太多時間了。
  • 李蘭娟院士全程用漢語給老外講課:漢語不一定比英語差!
    大家可以去百度上查一下她老人家的個人資料,她肯定是會英語的。在那個年代選擇去進修英語,肯定是要用到這門語言,與國外的研究人員進行交流,由此可見,她的英語造詣並不低。前段時間鄭強教授也在網上強調:20年來我們過度重視英語的地位,是一個民族極其不自信的表現。
  • 美國人只懂英語將會成為缺陷?英媒:雙語人才機會更多
    英媒稱,在過去的一個世紀裡,英語一直是全球貿易和交流的通用語。哈佛大學2013年的一份報告發現,英語技能和更好的收入密切相關,從而帶來更好的生活質量。全世界各地的成年人和兒童要花數年時間和投入大量金錢來學習作為第二語言的英語。  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8月27日報導,美國是一個多種族的國家,使用的語言超過350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