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李蘭娟院士在網上跨國給外國專家講課,但是全程用的是漢語。這個視頻我看了,讓我很自豪,腦子裡想像得是國外專家一臉懵逼的樣子,也讓我們知道,只要自己牛氣,漢語並不一定比英語差!
但是李蘭娟院士是否不懂英語呢?大家可以去百度上查一下她老人家的個人資料,她肯定是會英語的。在那個年代選擇去進修英語,肯定是要用到這門語言,與國外的研究人員進行交流,由此可見,她的英語造詣並不低。
前段時間鄭強教授也在網上強調:20年來我們過度重視英語的地位,是一個民族極其不自信的表現。而且高考的時候他的英語只有29分,幸好當時英語不計入總分,否則我們今天就有可能不會聽到他的消息了。
誠然,學好一門外語對我們來說十分重要,但也不是非要將其列入選拔人才的標準,我們可能會因為這一門語言錯失許多優秀的人才。
01
我們為什麼學習英語,無非是歐美國家比較強大,英語作為一個國際化語言,我們為了將來的發展必需學好英語。
同理,只要我們夠強大,我們就可以讓別的國家聽漢語,學漢語。李蘭娟院士為什麼能讓一群國外專家配備漢語翻譯來聽課,還不是因為個人實力強大,對此次疫情的病毒比較了解,對病毒的防控有專業的經驗,作為傳道者,我們根本就沒有必要遷就那些不懂漢語的人。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許多西方國家在某些方面確實比我們要強得多,尤其是科技方面我們在大多數領域都不如人,因為中國都是從西方買科技回來以後再進行完善,比如發動機這塊,雖然有自己的品牌,但是與其它國家的差距極大。
所以,現今的中國學習英語還是很有必要的,不僅要學習他們的語言,還要學習他們的技術和理念,但關鍵是要怎麼學,什麼時候學,學多少我們還是要稍微斟酌一下。
02
在我看來,李蘭娟院士以前的英語口語可能並不出色,因為好的話也沒必要去英語進修學校去學習口語了,但是現在她的英語一定不差。
再比如現在的考研黨,考研英語本人也接觸過一點,和普通英語相比它要難得多,甚至可以說有點變態,平時我們做的可能是是從四個選項中選出對的那一個,但是考研可能就是從四個對的中選出最合適的選項,極度噁心。
但是呢,許多高考時英語考得不好的同學在考研的時候考得還不錯,不是因為他們變聰明了,只是他們長大有了目標之後變得努力,變得有恆心了,因為學習很大程度上不是智力的比拼,而是身體和毅力的競賽。
所以說,學習語言根本就沒有必要從小學開始一直到高中,還作為選拔學生的重要指標,我們大可在這些階段教一些英語的基礎課程,減去英語在分數上的權重,等他們以後要用到英語的時候自然會用心的去學。
END
對於英語,最諷刺的是我們學習了十多年,高考英語分數也高得嚇人,但是最後還是無法與國外的人對話,聽不懂他們所說的話,這樣的話,我們學習英語的目的到底是什麼。
總之,你若盛開,清風自來,只要我們自身夠強大,自然會有許多外國人來學漢語,而我們也不必為每天學習英語而苦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