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蘭娟院士全程用漢語給老外講課:漢語不一定比英語差!

2020-12-06 十二聊教育

前段時間,李蘭娟院士在網上跨國給外國專家講課,但是全程用的是漢語。這個視頻我看了,讓我很自豪,腦子裡想像得是國外專家一臉懵逼的樣子,也讓我們知道,只要自己牛氣,漢語並不一定比英語差!

但是李蘭娟院士是否不懂英語呢?大家可以去百度上查一下她老人家的個人資料,她肯定是會英語的。在那個年代選擇去進修英語,肯定是要用到這門語言,與國外的研究人員進行交流,由此可見,她的英語造詣並不低。

前段時間鄭強教授也在網上強調:20年來我們過度重視英語的地位,是一個民族極其不自信的表現。而且高考的時候他的英語只有29分,幸好當時英語不計入總分,否則我們今天就有可能不會聽到他的消息了。

誠然,學好一門外語對我們來說十分重要,但也不是非要將其列入選拔人才的標準,我們可能會因為這一門語言錯失許多優秀的人才。

01

我們為什麼學習英語,無非是歐美國家比較強大,英語作為一個國際化語言,我們為了將來的發展必需學好英語。

同理,只要我們夠強大,我們就可以讓別的國家聽漢語,學漢語。李蘭娟院士為什麼能讓一群國外專家配備漢語翻譯來聽課,還不是因為個人實力強大,對此次疫情的病毒比較了解,對病毒的防控有專業的經驗,作為傳道者,我們根本就沒有必要遷就那些不懂漢語的人。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許多西方國家在某些方面確實比我們要強得多,尤其是科技方面我們在大多數領域都不如人,因為中國都是從西方買科技回來以後再進行完善,比如發動機這塊,雖然有自己的品牌,但是與其它國家的差距極大。

所以,現今的中國學習英語還是很有必要的,不僅要學習他們的語言,還要學習他們的技術和理念,但關鍵是要怎麼學,什麼時候學,學多少我們還是要稍微斟酌一下。

02

在我看來,李蘭娟院士以前的英語口語可能並不出色,因為好的話也沒必要去英語進修學校去學習口語了,但是現在她的英語一定不差。

再比如現在的考研黨,考研英語本人也接觸過一點,和普通英語相比它要難得多,甚至可以說有點變態,平時我們做的可能是是從四個選項中選出對的那一個,但是考研可能就是從四個對的中選出最合適的選項,極度噁心。

但是呢,許多高考時英語考得不好的同學在考研的時候考得還不錯,不是因為他們變聰明了,只是他們長大有了目標之後變得努力,變得有恆心了,因為學習很大程度上不是智力的比拼,而是身體和毅力的競賽。

所以說,學習語言根本就沒有必要從小學開始一直到高中,還作為選拔學生的重要指標,我們大可在這些階段教一些英語的基礎課程,減去英語在分數上的權重,等他們以後要用到英語的時候自然會用心的去學。

END

對於英語,最諷刺的是我們學習了十多年,高考英語分數也高得嚇人,但是最後還是無法與國外的人對話,聽不懂他們所說的話,這樣的話,我們學習英語的目的到底是什麼。

總之,你若盛開,清風自來,只要我們自身夠強大,自然會有許多外國人來學漢語,而我們也不必為每天學習英語而苦惱了。

相關焦點

  • 李蘭娟院士全程用漢語講課,不用英語,有哪些深意?
    最近看了一篇文章,說的是最近在一次國際抗疫醫學交流中,院士李蘭娟給外國專家講課時,用的是江浙口音的漢語,而不是國際語言,外國人雖有不爽但是仍然認真聽講。這讓網友很是開心。說實話,我也是開心的。中國人當老師,在自己的土地上講課用自己的語言,乃是一件很順理成章的事情,沒有什麼不好。也許,因為這樣的事情並不是多見,至少目前還不是普遍。所以這讓一些外國人不舒服,也讓一些說得一口好地道英語的國人專家、學者不自然,可以理解。但是,總有一天,他們會習慣的。
  • 李蘭娟院士全程用漢語給美國專家上課,不要過度重視英語
    李蘭娟院士全程用漢語給美國專家上課,不要過度重視英語看到了一篇文章,題目為《李蘭娟院士網上給美國專家上課,全程用漢語,這給我們什麼啟示?》,線上的閱讀量突破了100多萬,筆者主要拋出了3個觀點:(1):專家之所以成為專家,不是因為英語說得好。
  • 李蘭娟院士網上給美國專家上課,全程用漢語,誰說一定要學好英語
    在這種情況下,美國不得不邀請李蘭娟院士分享抗疫經驗。李蘭娟院士應邀參會,而美國出席人員也是相當齊全,就是希望不要錯過任何重要的經驗。但是我們發現,在整個分享會上,李蘭娟院士全程採用的是漢語進行講述,而不少的美國人則是認真做起筆記。
  • 李蘭娟院士網上給美國專家上課,全程用漢語,想聽?自己找翻譯
    李蘭娟院士英文也不錯,但是這次用中文給美國專家上課,給我們這麼幾點啟示: 一、專家之所以成為專家,不是因為英語說得好 前一段時間,鍾南山院士在接受路透社採訪時,全程「飈英語」,高福院士在專訪時,也說了一口流利的英語,很多人都說:你看,英語很重要吧,專家都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所以要好好學習英語
  • 李蘭娟院士連線美國專家,全程講漢語,學英語還有用嗎?
    近日,李蘭娟院士連線美國專家的視頻又火了,引發眾多網友圍觀。原因是美國請她跨國遠程視頻講解中國抗擊疫情的經驗,她全程用漢語講。這些美國專家們聽著李蘭娟院士「江浙」口音的漢語,有的認真的做筆記,有的甚至聽不懂直接帶了翻譯,表情豐富多彩。
  • 該不該取消英語?李蘭娟院士給美國專家上課全程講漢語,闡明3點
    幾天前,李蘭娟院士應美方邀請,為他們分享我國抗擊疫情的寶貴經驗,從始至終全程講漢程。不信的朋友可以找這段視頻看看,全程講漢語,並且帶著浙江紹興方言。不僅沒有影響講解效果,而且那些專家個個像小學生一樣認真聽講,有些聽不懂的自帶翻譯。美國人能聽得懂紹興普通話嗎?這要在以前,估計人們想都不敢想。
  • 李蘭娟院士用事實證明,不只有英語重要,漢語也是世界最重要的通用...
    應美國邀請,李蘭娟網上給美國專家上課全程用漢語,我要給李蘭娟院士一個大大的贊,真的是藝高人膽大,有文化自信和能力自信。可以肯定的是,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提升,中文將跟英語一樣成為世界最重要的通用語言,世界會掀起學習中文的熱潮。
  • 李蘭娟院士全程漢語與美國專家交流,美專家一邊聽翻譯一邊做筆記
    今日,應美國邀請,李蘭娟院士就新冠病毒問題跟美國專家連線,參與的美方人員相當齊全,明顯是請教如何防治病毒的。李蘭娟院士全程使用漢語,美方專家自帶翻譯,除了認真傾聽外,還有人做筆錄。李蘭娟院士用漢語與美國專家交流並不是說明李蘭娟院士不懂英語。
  • 李蘭娟院士給美國專家上課,全程用「浙普」,網友評論炸鍋了!
    李蘭娟院士給美國專家上課,全程用「浙普」,網友評論炸鍋了! 前段時間,鍾南山院士在向國外專家介紹中國經驗時,一口流利、標準的英語令許多人大呼「太帥了!」無獨有偶,沉寂許久的高福院士也剛剛接受了CGTN的採訪,全程同樣用英語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 李蘭娟院士網上給美國專家上課,全程用漢語,何必全民拼命學英語
    漢語和英語一個是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一個是使用範圍最廣的語言。近期我們看到網上很多人都在討論,中國是否應該繼續大面積的學習英語,全民英語化。很多專家給出的理由是,現在英語是主流語言。中國人與外國人交流不得不使用英語,但是近期李蘭娟院士應邀參與了跨國遠程視頻連線當中介紹中國的抗議經驗,給我們很多人上了一課。外國人也聽得懂漢語,在交流當中中英文切換技術是沒有問題的。對於英語,我們中國人很多人有深深的情節。一、李蘭娟院士是否擅長英語?
  • 李蘭娟院士漢語為美國授課,美方自帶翻譯,網友喊話高福、鍾南山
    李蘭娟院士威武!應美方邀請,中國「國寶」級專家李蘭娟院士向美方介紹中國抗疫經驗。視頻中,李蘭娟院士全程使用漢語,美方自己配翻譯,然而這並沒有影響「授課」效果,美方的專家們各個都認真得像小學生,專心聽講,認真記筆記。
  • 李蘭娟院士曾用漢語向美國醫護專家傳授中國經驗,網友:幹得漂亮
    李蘭娟院士有一次和美國醫護專家的遠程視頻經驗傳授,讓她一下子上了熱搜。 大家關注的不是她傳授經驗的內容,而是李蘭娟院士那一口軟糯的江浙口音的普通話。視頻那端的美國醫護專家,帶著專業的翻譯人員,一邊認真地聆聽,一邊快速地記著筆記。 有人說,看到美國專家吃癟的樣子,心裡真是無比暢快。
  • 高福院士的英語,李蘭娟院士的紹興話,誰更能展現國際話語權?
    高福院士的英語,李蘭娟院士的紹興話最近幾天,高福院士、李蘭娟院士又分別在鏡頭上露面了,他們一個全程「飈英語」,一個全程「紹興話」,引發了眾多網友的熱議。高福院士接受CGTN(CGTN是中國國際電視臺,或稱「中國環球電視網」的英文簡稱)的採訪,說:「我從未說過不存在『人傳人』」。
  • 李蘭娟院士英語水平很高,話語權的問題,是因為中國控制了疫情
    今日應美國邀請,李蘭娟院士就新冠病毒問題跟美國專家連線,參與的美方人員相當齊全,明顯是請教如何防治病毒的,美方專家除了認真傾聽外,還有人做筆錄。 這就對了,誰說漢語不能翻譯成英語的?這不是翻譯了嗎?專家不會英語就不能在國際交流?這不是交流了嗎?
  • 還在一昧的高估英語?李蘭娟院士提醒我們,不要低估中文的力量
    但是很幸運的一點是,因為疫情的影響,鍾南山、李蘭娟等醫療界的「扛把子」走進了我們的視界裡。這些高齡院士一直奮戰在疫情的第一線,為我們的健康和安全保駕護航。對於今年的抗議戰鬥,他們的付出和貢獻是根本數不清的。正是因為有他們,我們才能夠在世界飛速感染的大環境當中,一步一步攻克病毒,全面控制疫情的發展。
  • 網傳漢語八級考卷讓老外抓狂(圖)
    原標題:網傳漢語八級考卷讓老外抓狂(圖)   比如用「真」和「假」兩個字把老外繞得團團轉的:「你的牙真好看!」「哦,那是假的。」「啊,真的假的?」「真的。」問:牙是真的還是假?   還有類似相聲段子的:甲:今天公共汽車上人多嗎?乙:還行,第一站上來3個下去5個;第二站上來7個下去12個;第三站上來45個下去23個;第四站上來18個下去12個;第五站上來9個下去8個。問:乙共坐了幾站?
  • 老外吐槽中文難 上海漢語學校一語道破其中緣由
    ,老外也逐漸開始接觸中華文化,各國人民紛紛學起了漢語,而面對紛繁複雜的漢字體現,老外學習的難處也有很多。漢語文字意思太多,老外認為缺乏準確性;在漢語學校有很多初學中文的外國人,他們總會在漢字的同義詞、同音詞、近義詞、一語雙關上難倒一片人,且中國漢字表示一個意思的字、詞語數量很多,全部集中起來又沒有什麼特別緊密的關聯,光是中國影響較為深遠的詩歌的音律就分七音五音,而七音五音亦是還可細分。
  • 外國人眼中的漢語是怎樣的?看完這些,與英語無緣的我閉嘴了
    我眼中的英語真的是我的剋星,我一度覺得它很難很難,那一個個的字母分開都認識,可是組合在一起,不會讀更不會背,真的覺得沒有比英語更難的科目了。隨著漢語國際化,越來越多的外國人開始學習漢語,對他們來說,漢語更是相當困難。那麼外國人眼中的漢語是怎樣的?看完這些,與英語無緣的我閉嘴了,再也不提學習英語的艱難。究竟是怎樣的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不作死就不會死"入選英語詞典 漢語逐漸國際化
    近日,網絡熱詞「不作死就不會死」的中式英語「no zuo no die」被國外詞典收錄一事在微博瘋傳。在收錄該詞的知名在線英語俚語詞典「城市詞典」中還有很多其他中式英語被收錄,如「you can you up(你行你上啊)」,僅被編入半月就已收穫3600多個「贊」。記者發現,目前漢語正以三種形式走著「國際化」的道路。
  • 使用字母詞一定危害漢語?不用動不動就扣帽子
    使用字母詞一定危害漢語?今天,俺也可以驕傲地告訴老外朋友:咱北京的大爺大媽們不僅炒股,不僅整天研究A股B股,一開口說的都是這個月CPI、PPI高啦、降了、怎麼著啦……就像有車的人當然都知道ETC是不停車的電子收費系統,看病的人做CT,就說做CT,誰還非說是計算機斷層掃描啊。這不是生活的多姿多彩讓咱們的語言多了點洋味兒嘛!幹嗎非得說,收了幾個字母詞就會「千裡之堤,潰於蟻穴」,危害了漢語的純潔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