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字母詞一定危害漢語?不用動不動就扣帽子

2020-12-06 中國新聞網

使用字母詞一定危害漢語?不用動不動就扣帽子

  NBA收進《現漢》(即第6版《現代漢語詞典》)該不該?這是當下文化界正在發生的一場爭論。由此,不僅引發了涇渭分明、針鋒相對的雙方激辯,更成為一種耐人尋味的文化現象。

  爭論的一方認為,「在『詞典』中把英語詞彙作為『正文』,用英文替代漢字,從現實的作用和長遠的影響來看,是漢字拉丁化百年以來對漢字最嚴重的破壞。」此方人士甚至聯名百餘人舉報新版《現漢》違法——稱其收錄239個西文字母開頭的詞語違犯了《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等法規。

  另一方則認為,「在中國近百年的語言生活巨大演變發展過程中,字母詞的使用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是中國人語言生活中每天都不能離開的一個語言事實。」《現漢》是把字母詞放在漢語詞的後面,作為一種特殊詞類(西文字母開頭的詞語)處理,其地位跟漢語詞是不同的。給字母詞用規範的語言文字作注釋,目的是幫助讀者理解字母詞,違法一說從何而來?

  學者的爭論雖然熱鬧,但依俺草民的立場看來,NBA這個詞對中國百姓而言,的確並不陌生,那不就是美國職業籃球賽嗎?幾乎人人愛看。類似的字母詞諸如:ABC、CT、CD、DVD、GDP……的確早已進入國人的日常生活用語——這要感謝我們這個改革開放的時代,才使國人的生活不再與世界隔膜,不再與高科技擦肩而過。今天,俺也可以驕傲地告訴老外朋友:咱北京的大爺大媽們不僅炒股,不僅整天研究A股B股,一開口說的都是這個月CPI、PPI高啦、降了、怎麼著啦……就像有車的人當然都知道ETC是不停車的電子收費系統,看病的人做CT,就說做CT,誰還非說是計算機斷層掃描啊。這不是生活的多姿多彩讓咱們的語言多了點洋味兒嘛!幹嗎非得說,收了幾個字母詞就會「千裡之堤,潰於蟻穴」,危害了漢語的純潔性呢?咱們的漢字文化有那麼脆弱嗎?

  話又說回來,一件事情出來了,總會有人樂觀,有人悲觀,有人興高採烈,也有人睜著警惕的眼睛。擔心的人也有擔心的道理——有人就是認為,「這就好像是漢語長堤上的螞蟻洞一樣,你別看它小,這幾個螞蟻洞,千裡長堤潰於蟻穴,暫時看好像沒多大危害,漢語中夾帶幾個英語詞危害不大,但是就怕它越來越多,現在情況不是越來越多嗎?從39個(字母詞)到第六版的239個(字母詞),增加了多少倍?」「《現漢》第6版在『正文』中收錄了英語縮略詞等詞語之後,等於將漢語漢字的標準規範擅自改變為英語等外語可以進入漢語,英文可以代替漢字。」

  呵呵,這真是見仁見智啊!草民以為,這樣擔心下去,真可謂:杞人憂天,惶惶不可終日。因為時代的腳步是停不下來的,地球不過是一個村兒,地球人要互相溝通,交流的語言必然要互相吸收、互相借鑑。我以為,只要不是與世隔絕,國人必然會越來越多地使用字母詞。

  驀地,想到北大教授蘇培成先生講的一個小插曲。他說,北京大學的前身叫京都大學堂,設立算學系的時候,是不用阿拉伯數字的,用傳統漢字的一二三四,後來講不下去了。因為研究現代的高等數學漢字數字根本不適用,所以很快就採用了阿拉伯數字。蘇老說,這不是誰個人願意不願意的事兒,是環境必須這樣。拉丁字母本來是西方的,這拉丁字母和我們漢字相距幾千裡,現在和漢語結成了姻緣,從明朝的利瑪竇把拉丁字母引進到我們漢語裡面,到現在400年,打清末到現在,拉丁字母已經逐漸地深入到老百姓生活當中了。今天你學數學能不用ABC嗎?你今天學化學能不用H、O嗎?這不是誰想用不想用的事兒,是語言文字發展到了這一步了——老祖宗沒有的東西我們今天有的太多了。

  那麼,使用字母詞真的就一定會危害漢語嗎?就等於「英文可以代替漢字」了嗎?其實,正如中國傳媒大學侯敏教授所說,字母詞與外文詞要分開,它們實際上是不一樣的,字母的使用在現代漢語裡面應該說像阿拉伯數字一樣,已經是不可避免,是不可缺少的,已經是漢語語言表達的一部分,在所有的字母形式的詞語裡面,最重要的功能是排序和指代。語言是一個工具,沒有其他更好的表達方式的時候,這些東西你必須得用。

  毋庸置疑,隨著對外開放的尺度越來越大,漢語應該規範化,字母詞也不該亂用。比如U盤這個詞,俺發現《現漢》裡就有優盤這個漢字條目,也有字母詞U盤,兩相對照就很清楚。很多學者都在媒體上表示,一些字母詞,一開始也可能是照搬,用的時間長了,有一些功能是可以調整的。最開始是用英文詞,以後用漢字替代,最後不用英文。其實,俺的意思是說,學術上的分歧是客觀存在的,任何事情都可以做得更好,批評者不要動不動就給別人扣帽子,無限上綱,似乎別人都在欺師滅祖;被批評者,也更應該有胸懷傾聽各種聲音,因為任何一個詞語能不能用,最終是由社會公眾來選擇的。

相關焦點

  • 莫讓字母詞擾亂漢語語言環境
    對此,有專家認為,英文縮寫詞應該儘量少用,但完全不用不太現實;有專家認為,維護母語是必要的,「媒體應該引導漢語的規範使用」;還有專家認為,在正式新聞報導中,可以以中文為主,雙語並行,而在日常生活中,則可以順其自然……那麼,對待漢語中的外來字母詞,尤其是科技術語字母詞,到底應採取何種態度和做法?本報邀請了幾位專家,請他們以科技術語字母詞為主,談談各自的看法與建議。
  • 漢語中的外來詞如何翻譯?
    隨著中外交流合作速度的不斷加快和深度的不斷擴展,漢語所吸收的英語外來詞也越來越多。漢語與英語的接觸已達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交融狀態。土司 (toast)、扎啤 (a jar of beer)、比基尼 (bikini)、桑拿浴 (sauna)、高爾夫球 (golf)、滑鼠 (mouse)等大量外來詞彙便是絕佳例證。
  • 外語詞不經轉換直接使用 破壞了漢語的純潔和健康
    隨之而來的問題是,外語詞的過度使用現象日趨嚴重,甚至堂而皇之地出現在正規出版物和正式文件中,引起公眾不滿。4月11日,本版刊發《外來語濫用,不行!》,對此現象進行了報導。報導刊發後引發熱議,特別是引起語言文字工作者的共鳴。那麼,外來語濫用的原因是什麼,又有哪些應對的措施?本版進行解碼。
  • 如果漢語沒有了英源詞和日源詞,中國人會變啞巴?
    中國人使用的主流語文——漢語幾千年來不斷吸納外來詞彙增強了自己的生命力,豐富了表達能力。跟漢族有過密切交流的異族文化都給漢語帶來過外來詞,從外部看,有英語、日語、法語、西班牙語、俄語、阿拉伯語、希臘語等語種。在內部,有蒙語、藏語、維吾爾語、滿語等語種。
  • 專家:學者舉報《現代漢語詞典》有思想僵化之嫌
    而中國辭書學會會長、《現代漢語詞典》第六版主持人江藍生則認為,新聞出版總署的相關條例,是不能濫用字母詞,與《現代漢語詞典》把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字母詞附在後面,方便大家查閱是兩回事。字母詞是一個客觀存在,條例沒有說禁止使用字母詞,中央電視臺的縮寫是CCTV,老百姓上醫院照B超查CT,空氣品質有了PM2.5,日常生活中能離開這些字母詞嗎?  人民日報高級記者傅振國是「檢舉派」的主力之一。
  • 「書摘」漢語的基本顏色詞
    我們認為,確定一種語言的基本顏色詞除了以上四個標準以外,還應參考顏色詞的歷史發展、使用頻率和構詞能力等因素。現代漢語繼承了漢語歷代產生和通用的基本顏色詞和非基本顏色詞,並在現代漢語顏色詞系統中進行了調整。從單用活動能力和構詞能力看,最為常用的現代漢語單音單表色語素是:紅、白、黃、黑、綠、藍、青、灰、紫、褐、烏、翠、碧、粉。
  • 漢語拼音是怎麼形成的,為什麼和英文字母那麼像?
    漢語拼音是現代中國人學認漢字最重要的輔助工具,但當我們接觸到英語後會發現,漢語拼音和26個英文字母幾乎一樣,為什麼漢語拼音和英文字母這麼像,他們有什麼關係?事實上,拼音字母本就是借用拉丁字母(以英文字母為代表)的形式而制定的一種拼注符號。
  • 基於語料庫的翻譯漢語介詞使用特徵研究
    基於語料庫的實證研究表明, 相較原創漢語, 翻譯漢語通常少用實義詞而多用連詞、介詞、代詞等功能詞;相較英語, 漢語形式化程度較低, 較少使用功能詞, 但受英語影響翻譯漢語往往多用功能詞 (王克非、胡顯耀, 2008;胡顯耀、曾佳, 2009;秦洪武、王克非, 2009;王克非、秦洪武, 2009;肖忠華, 2012) 。
  • 新聞出版總署:禁止漢語出版物夾帶使用英文單詞
    國際在線消息:據新聞出版總署網站報導,新聞出版總署日前下發《關於進一步規範出版物文字使用的通知》,要求進一步規範出版物文字。該通知指出,在漢語出版物中,禁止出現隨意夾帶使用英文單詞或字母縮寫等外國語言文字;禁止生造非中非外、含義不清的詞語;禁止任意增減外文字母、顛倒詞序等違反語言規範現象。
  • 現代漢語詞典收字母引爭議 評:背後是信心缺失
    現代漢語詞典收字母引爭議 評:背後是信心缺失 商務印書館因今年出版的第6版《現代漢語詞典》中收錄「NBA」等239個西文字母開頭的詞語,以「違犯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國務院《出版管理條例》(國務院第594號令)等法規」為由被百餘學者聯名舉報「違法」。球迷們發現,原來被央視拋棄的NBA居然被堂而皇之地收入了《現代漢語詞典》。
  • 保衛漢語的「戰場」上 躺著幾個英文縮略詞
    如遇特殊情況必須使用,要在外語及外語縮略詞後加中文解釋。實際上,不僅限於體育領域,GDP、WTO、CPI等外來詞也在「屏蔽」範圍內。目前,地方電視臺尚未接到正式通知。央視主播們還需時間來適應這一禁令,而眾多網友早已發出調侃和質疑之聲。新浪微博上,名為「貓撲」的用戶以一幅漫畫調侃「屏蔽」之後的籃球比賽解說——畫中,一名解說員說:「大家好。
  • 漢語文章要不要夾用英文
    這個詞曾經被認為是外語翻譯的經典,現在「可樂」在漢語中已經成為一個詞綴了。     應該說,目前漢語也在逐步地放開,像《現代漢語詞典》作為規範現代漢語的工具書,在它最近的修訂版中,專門設了西文字母打頭的詞彙,比如CT、VCD、AA制等等。當然這其中有些還處於摸索階段,像WTO與世貿組織兩個詞大家都在用,最後是不是用一個詞來取代還要看發展。
  • 英語正在深度侵入漢語 300年後漢語會消亡嗎?
    按照30年來,特別是近10年來英語侵入漢語的速度,按照中國年輕一代對英語的崇拜對漢語的輕視,按照我國知識分子目前對待英語侵入漢語所持的麻痺麻木的精神狀態,不用300年,100年後,漢語將會消亡。原因何在?第一大原因,也是最直接的原因:對外來語,不經翻譯漢化,直接以英語字母形式楔入漢語。
  • 漢語詞彙的容量資源
    這麼說來,給所有宇宙的星體(包括恆星~行星~衛星~彗星~以至於黑洞這些類星體)都可以取一個不超過五字的漢語名字(即2到5個漢字的名詞)~注意,是沒有英語字母和數字符號的,純漢字的名稱~如東方、東方紅、東方不敗、東方不敗佛。等等!
  • 新版《現代漢語詞典》出爐 內容不失正統生動有加
    中央電視臺播音指導賀紅梅稱,《現代漢語詞典》一直是央視演播人員使用最頻繁的工具,這次修訂可以幫助主持人更加熟練準確地運用漢語。她說:「我們粗略算了一下,我的同事加起來翻閱現代漢語詞典的次數能達到一萬多次,漢語詞典就是我們最好的老師。」
  • Protein & Cell回顧丨漢語「細胞」一詞的來源
    編者按:雖然「細胞」一詞現已被廣泛使用,然而考其源流,卻是別有一番滋味。「細胞」一次最早見於日本江戶時代的蘭學家(Dutch learning)宇田川榕菴的《植學啟原》(1834),但是關於此「細胞」是否真正表述了「Cell」的意思,學術界尚有爭議。
  • 第三章 單詞添加或脫落輔音字母記憶法(一.1)
    知識點1:通過單詞漢語釋義邏輯推理記憶法、輔音框架對應比較記憶法、輔音字母轉換記憶法、添加或脫落輔音字母記憶法和輔音字母核心釋義記憶法,融會貫通單詞的輔音字母、輔音框架和漢語釋義,實現同根詞、同源詞、同義詞和反義詞等邏輯推理詞(籠統稱為同族詞)之間的記憶,用熟單詞記憶生單詞。
  • 讀《漢語史稿》|漢語的近親有哪些?
    就比如這屆世界盃大熱的克羅埃西亞和塞爾維亞,兩國原本同屬南斯拉夫,民族都是斯拉夫人,語言相通,只不過塞爾維亞人用西裡爾字母拼寫,克羅埃西亞用拉丁字母拼寫。語言學家認為他們是同一種語言,但是兩個國家都堅稱是兩種不同的語言。對於漢語來說,情況則相反,臺灣有一些人堅決將臺灣的閩南方言稱之為「臺語」,這當然是大陸不能夠容忍的。
  • 讀懂《芬尼根守靈夜》中的漢語
    這些自造詞被稱為「混成詞」(portmanteau words),指多個單詞或全部或部分重新排列組合、增刪字母,不存在於字典,不合語法規範。喬伊斯的母語是英文,熟練掌握的外語還有義大利語、法語、德語、拉丁語,不懂中文的他卻用了令人驚嘆的中文詞彙。姑且不計必須引用中文的中國典故,僅在語言學和文體學意義上,《守靈夜》所使用的漢語至少有130處。
  • 漢語拼音的由來及現代漢語拼音方案發展過程
    1982年,成為國際標準ISO7098(中文羅馬字母拼寫法)。  目前大部分海外華人地區如新加坡在漢語教學中採用漢語拼音。  漢語拼音方案最早可以追溯到1906年朱文熊的《江蘇新字母》和1908年劉孟揚的《中國音標字書》,還有1926年的國語羅馬字和1931年的拉丁化中國字。所有這些漢字拉丁化方案都為漢語拼音的制定提供了基礎。